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十 说三摩修法 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10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说三摩修法 令从耳根一门深入 解六结 越三空-10

楞严经十  说三摩修法 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10
慧律法师主讲

解释一下:如果能够在此悟到最圆通的根,逆彼无始,彼就是识精元明叫做彼,就不会妄动了。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因为那个见精,一念无明变见精;见精以后,元一精明,变成六精明了,六精了。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循」就是依顺,得循依顺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那么,用耳根修行,诸位!现在师父就教你一个直接了当的方法,就是说:在座诸位!用耳根最圆通,要怎么修行呢?你能不能听到人家在攻击你的时候、冤枉你的时候,你受到很大委屈,你听到这些不愉快的,你是不是能够保持如如不动?是!你这个耳根就见性,你知道那个是尘。当你有一天,你有一些特殊的优点,人家在旁边认同你、赞叹你、随喜你,把你捧得很高很高,你的心仍然不为所动,因为知道: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了幻即离,离幻即觉,也知道这些都是虚妄不实在的东西,你也保持如如不动,你就是用不生灭的耳根在修行,就这样。

简单讲就是:听到好听的话,如如不动;听到很难听的话,如如不动。诸位!你听到好听的话,随喜赞叹,表示你做人成功,因为你值得人家这么认同你;当然,虚伪的是不算。你听到了最难听的话,恭喜你!因为世间人,你这一辈子,很少再听到这么难听的话,你都可以忍得下来。是不是?所以,当你听到很难听,那个骂到几乎体无完肤,可以说是吹毛求疵,这样子毁谤、批评,对你实在是不公平,你也一样不在意,我告诉你:你就入了耳根圆通。直接讲:于动态如如不动,于静态如如不动。简单讲:好听的话,如如不动;最难听的话,你也是如如不动;或者是你今天你中了大乐透,你也一样如如不动。如果说:你中十亿大乐透,心,你也一样如如不动,听到你这个数目字,对了,一样,你也如如不动,这个就是耳根圆通。换句话说:一切的声尘......动、静声尘,毁谤、赞叹,乃至于一切的语言,对你来讲,统统知道那个是虚妄之外尘,都是这样坚持自己的,了不起,你真的进入圆通。

所以,诸位!进入圆通的人,他没有是非,因为他摆平了自己,他怎么会有是非呢?所以,在这个团体里面,你用了这个耳根圆通,证入了返流照性的时候,别人讲得天花乱坠,你一定不会去参与,因为那个跟生死没关系,跟我们的生死没关系。所以,大悟见性的人,本身没是非。凡夫就没有办法这样子,他一定会受到动静、是非、善恶,一直影响,一直讲....讲不停!有一个人跟我讲说:师父!我妈妈都一直念念有词的,要念什么咒?我说:那要赶快带去看医生了,已经在一直念念有词了,还要念什么咒?要赶快带去看医生了,那个生病了!喔!那就赶快去看医生了,念念有词的,一直念....所以,会用功就刹那间;不会用功就尘点劫。所以,在座诸位!你今天你抓到了根本,你的四周围,你这样活下去,从现在开始,你就好好的从你四周围的亲戚朋友、丈夫、老婆,这样好好的观察一下,我告诉你:你会站在高处看众生,哇!他们很可怜的、很辛苦的,他们过着辛苦的日子,没有觉察。他们可以为一点事情、小事情,吵到不可开交,在你学佛的人看起来,那些事情就微不足道,很可笑的一个观念;可是,他就是争吵不休,众生就是这么可怜!

底下,【此文承接上段,若能于此六根之中,悟得圆通本根,但依一根,做逆流工夫。彼指根,即识精元明,无始以来,带一分妄,妄心与妄境,互相交织,则成业流,依业受报,流浪生死,故曰业流。】我们作不了主的,在座诸位!我们作不了主,我们没办法抗拒业流。那么,这一句话你就晓得,神通抵不过业力。诸位!你这一句话,就可以点出那一些稀奇古怪的,你根本就不要去在意,这一些很迷人的种种的感应、奇迹、佛迹这些,完全不要去迷恋这个东西,八正道里面,没有一个叫做正神通。诸位!神通抵不过业力,这一句话就是告诉你:般若智慧才能解决生死,不是神通啊,不是神通啊!所以,一个有正信、正知正见、佛知见的人,对这种东西不会有兴趣的,感应,很好,就随着感应,是不是?加持,病好了,恭喜你,很好;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开佛的正见、智慧,要了生死,这个才是重要的。【果欲逆彼业流,须择圆根。循者顺也,得顺圆根而修,如风帆扬于顺水,与彼不圆之根修之,迟速不同,几有日劫相倍之势。下云「弹指超无学」者,】无学就是阿罗汉,在刹那之间就超过无学位了。【即循圆根也。】也就是你明心见性,那么,就不得了了,刹那之间就超过阿罗汉了,超过无学位了。

【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解释一下:我今,「备」就是完全;「显」就是显示;「六」就是六根;湛圆明就是六根之义相,也就是湛然妙觉圆明。我现在已经完全显示六根的湛妙圆明的觉性。本所功德,本所就是种种差别的功德,数量如是,有的八百,有的一千二百。随汝详择,何根是最圆满的,其可入者,其可入者就是详审看看。其可入者,当然秘密是指耳根,耳根才是最后的选择、最重要的选择。吾当发明,令汝增进,我现在继续把它开发出来,让你得到增进。「备」就是全显,【备显即全显。上四句指前,谓我现今已为汝完全显示,六根中本来各具一千二百功德,而在迷位中,为根所局,为境所限,不无优劣。又与汝全显,所有差别功德数量,如前文所说者是也。】

【湛圆明,乃六根之义相。前云:「分汝湛圆,妙觉明性,为视、为听、为觉、为察。」】所以,【故知六根中性,即湛圆明性,随汝详细选择,六根之中,何根最圆,可为从入之门,而起修证者,吾当为汝发明,次第解结,渐次深入,令汝得以增进。此中其可入者,亦密指耳根,佛不与明言,但教详择,与前教悟同一用意,要阿难自悟自择,自修自证。】所以佛,你看看,加持如果百分之百有效,释迦牟尼佛就直接跟阿难加持就好了,你就不要懂那么多。为什么要阿难自悟自择,自修自证?诸位!加持只是增上缘、摩顶只是增上缘,要弄清楚这个问题!佛尚且叫阿难自悟自择,自修自证,生死如果可以取代、加持如果可以取代一切,那么,佛的加持力是最大的,那就请几千个比丘来,一个一个就跟他加持,你就不用修行了!佛不这么做;摩顶、授记,给你认同,加持,给你增上缘,重点:重点还在自己!这个就告诉你:密宗的加持是增上缘、灌顶是增上缘,是这个,你一定要自悟、要自觉、要自修、要自证。所以,自利利他,还有外面的增上缘,都很重要,都非常重要!所以,【悟之与择,不无分别,朗然无疑谓之悟,决定取用谓之择,下即明选择所以。】

683页,中间的经文:【十方如来,於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於其中间,亦无优劣。】如来,那还用说吗?当然界界圆满,一一修行都能圆满。所以,可见佛不是修一行,「一一修行」喔,「一一修行」喔,无量的法门佛都修,叫做一一修行。【十方如来,因地发心,得圆自在慧,故于十八界,兼摄七大:】「摄」就是包括七大。【六尘摄五大,】空是包括了色法,【空亦色法,为眼根所对;六根摄见大,】六根的根性是摄入见大。【六识摄识大,】讲来讲去,【二十五门头头是道,一一依之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究竟极果。于十八界七大之中间,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亦无优劣之可分。】

684页,【但汝下劣,未能於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於一门深入。】【此出拣选之由。】因为你们这个根器太差了,【上段诸佛根器超胜,诸法平等,故门门可入,但汝根器下劣,思惑尚在,】因为阿难证初果阿罗汉,只断见惑,所以,思惑尚在。【未能于诸法之中,得圆融自在之慧,悟明法法唯心,本无优劣。故我宣扬,根有优劣,令汝验证分明,但择一最圆之根,做逆流解结工夫,一门深入。此正如来特为初机,别开方便,】所以这一段就是告诉你怎么修行。上一段说奢摩他,叫你解这个理,如来密因;这一段叫你怎么修、怎么契入、怎么一门深入。所以,人家这个一门深入,是指耳根,六根里面选择一根,这样进去叫做一门深入。我们现在弄错了,现在把净土宗专修念阿弥陀佛,这个叫做一门深入,是错的!经典里面讲的一门深入,是指六根里面选择一根,返流照性,只选一根,返流照性,照性以后,六根全解脱,它这个叫一门深入。现在我们把这个一门深入的名词,搬到净土宗来用,叫做一门深入,其实跟《楞严经》讲的这个是违背的。

底下,此正如来特为初机,别开方便,【故交光法师,判前妙奢摩他科,悟圆理,为最初方便;本科妙三摩,起圆修,为初方便;下科妙禅那,得圆证,为方便;甚得佛之本意。】诸位!要画线,前面妙奢摩他科,悟圆理,标A,为最初方便;本科妙三摩,起圆修,B,起圆修;(C)下科禅那当中,得圆证。你看,见性,统统加一个「圆」:悟圆理、起圆修、得圆证。所以,很清楚的,佛法只有见性的人懂得圆满,懂得圆满,也只有我们每一个人本具的佛性,才有圆满;那么在这个世间的假相不可能圆满,你要做到所有的人都认同,那不可能,做到死都不可能,只有对得起自己的佛性,也就可以了。所以,这个就是圆满。所以悟圆理,就起圆修、得圆证,诸位!这三个,标出来的ABC都有一个「圆」字。为什么?所以,只有明心见性的,才能得佛之本意,才能入佛之正见。

因此,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就是不了解不生不灭的本性,学法无益,因为那个就是妄,其他叫做妄识修行,现在是舍识用根,用不生灭下手处。诸位!到达了这个不生灭,下手处对的时候,你做任何事情都不一样。水陆法会它快到了,当你悟到圆理、起圆修、得圆证,不一样!你在这个义工,所有义工里面受到任何的委屈,你一定觉得那个不委屈,你就认为那个叫做修行。做得满头大汗,你快乐得无边!为什么?这是我的工作。我是常住,你进入文殊讲堂,你也是常住。所以,进来的义工,他观念就完全正确,今天你为谁做?当然为自己啊!你今天进入文殊讲堂所有的义工,站在哪一个岗位,内坛、外坛、煮饭的,你内心都很清楚:三宝就是我,我就是常住,常住就是三宝,我们的本性就是佛、法、僧具足。所以,你为谁做?所有的因果,到最后回归到自己。所以你在文殊讲堂,就会做得很法喜,你这个义工有正知、有正见、佛的正见,你开佛的智慧,做任何事情都不牢骚,也不抱怨,也绝对不会跟人家起冲突,任何事情可以讨论,可以讨论,有讨论的空间,多沟通就不会误会,是众生嘛!对不对?

但是我们今天能够有因缘听到《楞严经》的思想,这个思想一奠定以后,不得了!你在厨房任何做,都不会跟人家大声,因为你看到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对不对。我们凭什么对人家大声?对不对?你是凭什么对人家大声?我们大家都是义工,撑开来、摊开来,平起平坐嘛!是不是?如果是组长,组长,他就有这份的责任:因为我是组长,就是一个领导。就有这个责任担起来。像我师父就是住持,住持就是义不容辞,要挑起整个讲堂的内外的事情;但是,要分工合作。所以,当你一个义工,经过了教化,这样的薰习,我告诉你:整个讲堂循规蹈矩。对不对?你看了那个排班在吃饭,你就知道哪些是文殊讲堂教育出来的,哪些是外来的,立竿见影就判,你就可以判别得出来。我不相信文殊讲堂听经闻法教育出来的,为了中午的吃饭,拿一个便当盒,会硬是要插队,把别人挤掉,我不相信你会有这种行为,对不对?因为你的心中没有快跟慢,你圆满就好、你方便就好,反而自己没有吃没有关系,你就有那种菩萨心:你们先吃,没有关系,你们先吃,没有关系。所以这个一种自性的自我教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为什么要叫阿难自修自悟?启发每一个人内心里面的菩提心,是多么的重要,讲经说法的目的也是这样子。

所以说,很多人就说:我往生以后靠师父加持。有因缘我会这样做,重点还是在你的自性,还是在你的心性,这个才是根本。所以,我们要了解,有了自性的修行,再外面的增上缘:金光明沙、往生被,那么,就无往不利了,修行就是要走在平稳的路上。有一个居士没学佛,偶尔看了一本经典,突然跑来师父这里说:师父!那个经典不是讲吗?五逆十恶重罪,临命终受善知识的开示,对不对?劝告,十念就可以往生了!我跟他讲:居士!你这个叫做走高空绳索的修行。他说:走高空绳索是什么意思?就是very danger,很危险的!走在高空的钢索。有千千万万的人,哪一个人造了五逆十恶重罪,可以在临命终还会接受人家的劝告?那个比中大乐透还难啊!还难。所以修行要修稳当的路线,不要投机取巧说:我看了,五逆十恶重罪,临命终受善知识的开导,十念也可以往生。那是在展现佛的大悲啊,大悲啊!但是,不是,既然造了五逆十恶的众生,那个你看看,临命终的因缘,你就可想而知了,几乎不可能!所以修行为什么走那种危险的路、不稳当的路?对不对?当然要选择一个最稳当的路,就是我们现在这样子,按部就班,听经闻法,坚持开般若智慧,知道佛的正理是什么,自己不被迷惑,也不可以影响到你四周围的众生,四周围的众生,四周围的众生。

所以,文殊讲堂都是这样,打开的,你觉得你有缘,你进来;你没有缘,那没有办法!为什么?法不能勉强。就像释迦牟尼佛在世,有时候释迦牟尼佛可以教化徒弟,有时候要阿难、舍利弗、目犍连,他缘是在他们的徒弟身上,对不对?一定是这样子的。所以有的人,我的课他会来;有的人,一定法无师的课他才会来;有的人就法宣师的课他才会来,其他慧律法师的课,他绝对不会来。为什么?每一个师徒的缘不一样,不一样,不一样。所以,一定要说师父度吗?那可不一定!而有的人跟我们法师不一样,叫居士去讲,他就相应了,叫居士去讲,他就听得进去。所以,有时候法师派不上用场,那个缘不在这个法师的身上;但是,总是好的因缘。学佛就是学习懂得如何尊重每一个人的修行方式,修行就是要懂得尊重每一个法门的时空性,要尊重每一位法师、每一位居士,学佛就是学习懂得尊重别人。你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命运,今天你来听经闻法,谁拿着枪押你来?没有!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自己选择的,叫做无怨无悔,就是这样,契入、坚持。

底下,684页,【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为什么?因为本性是一,觉性是一。说:这个时候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因为同一个本性。【此承上一门深入。即从一根,而解六结,】我们就是从耳根,【入到一真无妄之地,不是横指六根为六结,】意思就是:诸位!六根,这里要分清楚,六根之结就是眼根...看我的手势就知道(师父手势横排),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叫做六根之结,眼、耳、鼻、舌、身、意。要这样子下来,(师父手由上往下竖排)叫做根根六结,每一根都有六结:动、静、根、觉、空、灭。这样叫做六根之结(师父手势横排);这样叫做根根六结(师父手由上往下竖排),这个手势很重要的喔!有的人不太喜欢看我的手势,那这样你体会不出来。这样叫做六根之结;这样叫做根根六结,看一下手势就会知道。

底下,所以不是横指六根为六结,【乃是竖说根根有六结。此结,即从真所起之妄结,六结即是五阴,生则识阴先起,由微至著,】由最微细的到显著的。【一、二、三、四、五、六,色阴具五、六两结;解时从粗至细,六、五、四、三、二、一,】从第六结最粗的先解,所以,第六结就是动;第五结就是静;四就是根;第三:觉;第二结:空;一就是灭。所以,【色阴先破。】色阴先破。【深入即次第解结,】次第解结。所以,迷惑颠倒由细往粗,断是由粗入细。所以深入就是次第解这个结,【如观世音菩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渐次深入,解除动结、静结、根结、觉结、空结、灭结,六结尽解,方入一真无妄之地。彼六知根,根根根结,随此所入之根,一解一切解。】意思就是:同一个本性。当你耳根让你见性的时候,不再执着任何的相,离一切相;那么,你眼见一切相,还是离一切相;你嘴巴吃任何好吃的、不好吃的,也是离一切相;身触还是离一切相。所以,当你离一切相,本性离一切相的时候,那么,眼见、耳闻、舌尝、鼻嗅,统统离一切相,一解一切解。

【即下文所云:诸余五黏,应拔圆脱,故六根一时,俱得清净。六根清净,即六根开合,开一根作六根用,合六用在一根中,互用清净。亦即下偈所云:「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以上由悟而修,依修得证。】诸位!这个是三个,这个是次第,要画线的。悟了就是道理知道了,知道每一个人都有本心,悟到不生不灭了;可是习气还重。所以,什么叫做修?有的人,有一个比丘就问说:本来就不生不灭,没有什么增减,师父!那要修什么?我就在网路里面跟他讲:断习气,方便名为修,断习气,方便叫做修行。那么,依修得证,就契入究竟之处,就是圆满的根性。依修得证,【开示解结一周,】所以,【初教从根以解结竟。】

底下,【寅二示脱缠入圆通(分二)】【卯初阿难蹑佛语以请益二如来就所问以重申】685页,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此阿难蹑前,】「蹑前」就是依照前面。【验六悟圆,】六悟圆,六根的悟圆,入一根就解六根之结。所以,【入一解六,】就是入一根,就解开了六根之结。【两科佛语,领解未彻,重申请问。问意有三:一、前佛云: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毕竟云何逆流?二、前佛云: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云何深入一门?三、前佛云: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云何一根入流,能令六根一时清净?此中三义,皆领解未彻,故重申请问也。云何二字,贯下作三用。】

686页,【卯二如来就所问以重申(分五)】【辰初申惑结尚深二申一六由妄三举喻法显明四申根结由尘五申尘亡根尽今初】经文:【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剂头数?】解释一下:佛就告诉阿难:你现在得到了初果,须陀洹果,已灭了三界的见惑,就是众生的世间见所断惑;诸位!这个见所断惑,是见道位所断之惑,跟那个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无关,此见跟那个见是完全不相干的。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跟那个是无关的,五利使那个。这里所谓的见所断,就是见道所断之惑;就是见道,也就是悟到了三界的世间的这些不可得,所有的相都不安上任何的知见。

所以,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但是因为,虽然你知道了,身见、边见、这些邪见不可得;但是,历生无始虚习;讲最多的就是《楞伽经》,无始虚妄,无始的过妄习气。这无始的虚习就是虚妄的习气,无始就是最初一念妄动。为什么要这样讲?因为没有这样讲,没办法用语言来解答,在众生,这样比较能够理解,所以讲无始的虚习。彼习要因修所能断,修就是修道位中,修道位中所能断,这个断思惑,这个断习气就难!所以这个见惑,他是懂得这个道理,思惑就是要断习气,这个就难!所以,要因修道位中所能断得,何况此中,何况这里面,生、住、异、灭,「分剂」就是范围,「头数」就是数目,种种的数目,这个太多了,见惑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我们讲了无数次了。

看注释:【此佛就问重申前义,但令增加详明而已。一、以阿难我执分别虽破,我执俱生全在,】如果把「分别」排在前面,更容易理解:「分别我执虽破,俱生我执全在」,就更容易理解。所以这个分别我执就比较粗了;俱生我执,就是与生俱来的。你就知道,我们与生俱来的,每一个人都执着这个四大的假合,很难去突破的。全在,我执俱生全在,【正随逐欲流,决当逆之。汝今五句,先扬见惑已灭;】「扬」就是赞叹,先赞叹一下,佛适时都给人家一个温暖的鼓励。所以温暖的语言会得到温暖的回馈,所以,诸位!你要重视这个温暖的语言,讲话要柔软语、要安慰语、要赞叹语,这样你得到的是会好的果报,不要像泼妇骂街一样的,这样不好!所以先扬,先赞叹见惑已经灭了。【中间五句,】抑,「抑」就是贬低、压低了,把它压。【抑其思惑未断;】可惜你的思惑没有断,【末后三句,况显无明分剂。】微细的无明种种的差别。

【佛告阿难:汝现今已得须陀洹果,即初果。梵语须陀洹,此云预流,初见真谛之理,初预圣人之流,入见道位,亦云入流。《金刚经》云:「须陀洹名为入流。」佛自释云:「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这个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些色声香味触法完全不会染污他,完全不会染污他,他也不再对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好奇了,他的心保持清净。【即背】这个「背」就是远离。【五尘欲境;】所以修行人是远离五尘欲境;众生不一样,众生拼了老命,也是追求五欲六尘;修行人不一样,修行人拼了老命,也要远离五欲六尘。【法尘为五尘之影,不入诸尘,即不入欲流,】不入欲境之流。【而入法流也。】入见道之法流。【上文云:「欲逆生死欲流。」阿难已灭三界之内,有情众生世间,见道位中,所断我执分别之惑。台宗谓断三界见惑,八十八使,是能逆欲流。以思惑八十一品未断,不能逆分段生死流也。】

【中五句,即抑云:然犹未知,现前根中,积生无始虚习。】诸位!这一句就是最难的,我们一出生,那个小朋友一教,有的人数学就很厉害;有的人国文就很厉害;有的人数学、国文都不行,他游泳就很厉害、体育就会很厉害,这无始劫来都不一样,无始劫来不一样。有的人十二岁念博士,十二岁,一直跳级....考那个大学、研究所,他统统过,十二岁!英国,英国,那个脸才很....幼稚脸,小孩子的脸,可是读博士,吓坏了!十二岁念博士!对不对?所以说:人家前世就是个读书人。问:师父!他怎么那么会读书?人家前世就是个读书人啊!学佛也是这样子啰!在座诸位!你们比他更幸运喔,他十二岁念博士,他还没听到佛法喔,我讲中文,他听不来,你们比他更幸运,你们有听到正法。

底下,【积生即历生;无始指从最初一念妄动,由根本而成枝末;虚妄习气,即指我执俱生之惑,经历多生,与生俱生故。台宗谓三界九地思惑,九九八十一品是也。彼习即指此惑,要因修道位中,所能断得也。】【阿难位居初果,天上人间,尚要七返受生,方能断欲界九品思惑:】诸位!这个已经讲无数次了,念一下就可以了。【上上品,经两生断此一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三生各断一品;中中品、中下品、一生断此二品;共经六生。断欲界六品思惑,证二果名斯陀含;此云一往来,】再一次往来天上人间,怎么样?尚要天上人间一往返,此云一往来,【天生人间,尚要一返受生。断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三品,】证三果阿罗汉,【证三果名阿那含;此云不来,欲界九品思惑断尽,无因不感果,出离欲界,不再还来欲界受生,寄居四禅天中,五不还天,进断上八地思惑,】每地有九品,九八七十二,总共【七十二品尽,成四果阿罗汉;阿难望阿罗汉位尚远。】

【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剂头数者:是指法执分别、俱生,与无明,台宗谓尘沙无明也。何况反显之词。以我执俱生,尚犹未知,何况法执无明耶?】那就更微细了!【生、住、异、灭,】种种的微细,那就更难断了。【为四相无明。按《起信论》,三细中】翻过来,688页,【业相为生相,以不觉心动,最初生起故。】B,【转、现二相,及六粗中智相、相续相,皆为住相,以能所对待,法执坚住故。执取、计名二相为异相,以执我、我所,人我执异故。起业相为灭相,以周尽终极故。】【分剂:即四相分际剂限;】「分际」就是差别,「剂限」就是范围。【头数:】种种的数目。【约细推之,四相中各有四相,头绪纷烦,数量无尽。】【故四弘中曰:】不是有「众生无尽誓愿度」吗?【「烦恼无尽誓愿断」也。】我们皈依的时候都是这样念。【此分剂头数,非二乘所知。本科即答,汝问云何逆流,汝所未断之我执俱生惑,及法执无明,即是分段、变易,二生死流,汝所当逆断者也。】

诸位!把《表解》拿出来,看看八十一页,八一页,八一页,左边,(附表《见惑八十八使》)见惑八十八使----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底下----苦,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底下,欲界的苦谛底下,十惑全部具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这个「取」就是见取见;「戒」就是戒取见;贪、嗔、痴、慢、疑,就是苦下俱一切,十惑全在。那么,集谛底下有七惑----邪见、见取见存在;但是,身见、边见、戒取见已经不存在了;贪、嗔、痴、慢、疑,二加五就是七。所以,集灭各除三,集谛跟灭谛除掉身见、边见、戒取见。那么,道谛底下有八惑----邪见、见取见、戒取见,除去身见跟边见;那么左边,贪、嗔、痴、慢、疑,所以,道谛除二见。

色界、无色界----苦谛底下有九惑----除瞋,那么,上二不行瞋,色界跟无色界的天人,他是没有瞋恨心的,叫做上二不生瞋,上二界就是色界、无色界叫做上二。上面的色界跟无色界的天人,是不会有瞋恨心的。所以,苦谛底下有九惑,就除去瞋。集,集谛跟灭谛底下----各六惑----除去身见、边见、戒取见,还有瞋恨心。道谛底下有七惑----除去身见、边见还有瞋心。所以十惑在凡夫的这个欲界,是统统具足的: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贪、嗔、痴、慢、疑。那么往后就慢慢的,有的减这个、有的减那个,慢慢的减。所以,看最底下那个,苦下俱一切,集灭各除三,道谛除二见,除二见就除身见跟边见,上二不生瞋,上面二界不生瞋。

底下,看最后底下,断见惑证初果(亦名七来果)也就是七生往返人间,此惑约见道所断惑而说,这是就见道的角度来讲,非依五利使为见惑而言,跟这个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没有关系。所以,所谓见惑是说见道位所断惑,是这个意思。那么,见惑就是见所断惑;思惑就是修所断惑,修所断,那么就是断习气,简单讲就是:思惑就是断习气。

八二页,思惑八十一品,(附表《思惑八十一品》)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九品惑,人间天上受七返生死)

九地:欲界----五趣杂居地;色界四地----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色界就是四禅天;无色界也是四地----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那么五趣,九地跟这个九品惑的品名,五趣杂居地----九品贪嗔痴慢;那么色界每一地各有九品贪痴慢,除去瞋,没有瞋。

看底下,上三品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品,中三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三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好!那么,欲界的前面的惑;看底下,八十一品,上上品----(要受两返生),就是要两次的来投胎转世;上中品----一生一世;上下品是一生。中上品是一生;再来,中中品跟中下品,要经过一生的修行才会断。所以,初果进修断六品思惑,就证二果(名一来往、一来果)。最后面的下三品呢?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滋润一生。所以,二果进断三品惑即证三果(名不来果,也就是不来欲界受生了),不来欲界受生了。

底下,往左边看,色界、无色界底下,上三品也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三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三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这是三果。那么,每一地有九品,每一地各有九品,八地:色界四地、无色界四地,八乘以九,七十二品。所以,最底下,三果(住五不还天)修行,断上二界七十二品思惑,七十二品断尽超三界,证四果阿罗汉。

再继续看左边,左边八三页,最底下,四相无明。

四相无明----生相是指业相;住相里面包括四种----转相、现相、智相、相续相;异相有二个----执取相、计名字相;灭相有一个----起业相。那么业相、转相、现相、智相、相续相,称为修道断----无明。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是见道断,就是见惑还有尘沙惑。所以,粗的先断,细的不好断,慢慢断,断无明。

 688页,中间,【辰二申一六由妄】【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解释一下:今汝且观,你现在好好的观照观照,现在的这个六根,到底是说一?应该说一,还是六?是一还是六呢?阿难!若言一,如果六根一定说它是一,那么,我请问你:为什么耳朵不能代替眼睛的看?耳朵为什么不能看?眼睛为什么不能像耳朵这样听闻?因为你说一嘛,一就是同一,一就是耳朵跟眼睛是一样的;但是,目前看不是这样子,耳朵为何不能见呢?就像眼睛这样见呢?而眼睛却又没办法像耳朵这样闻声音呢?头奚,「奚」就是为何呢?「履」就是着地走路。那么头部为什么不颠倒下来,当脚在走路一样的呢?足奚无语?这个脚为什么不会讲话呢?你不是讲六根都是一?

底下,【此下乃答阿难第二、第三两问:云何于六根中,只选一门深入?云何入一无妄,能令六根俱净?此皆一六情见未亡,】这个意思就是说:众生不是一就是六,其实是虚妄的东西,分一二三四五六?是不是?此皆一......一是情见,六还是情见,绝对的东西,没有一跟六。意思就是:用众生的观念,同一个本性,化作六根,就变成这样子。【不能彻底明了。故佛令审观,现前六根,】到底【为定一耶?】或者是【为定六耶?此先以双征。】问二次,是不是?【阿难下破计一是妄。】你计一是不对的。【故呼阿难,而告之曰:若言六根定一者,则用当相通,】因为是同一种东西嘛!那么,我现在问你:耳朵为什么不能像眼睛的看?(【耳何以不见?】)眼睛也没办法像耳朵这样听闻声音?(【目何以不闻?】)头为什么不会像脚这样着地来走路?(【头奚(亦何也)为不履行?】)脚为什么没有办法讲话、语言?(【足奚为无语言?】)【既不能互相为用,则知计一者非也。】

689页,【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阿难言:我用耳闻。佛言: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好!他现在就是:一不对,前面讲那一段是一,不对;现在讲六,还是不对。如果说这个六根,意思就是:决定成六,就是这六根完全互不相干的意思,这重点在这个地方。前面说一,不对;现在你讲六,也不对。简单讲,这一段在讲:你讲六,不对,是因为它息息相关,不能说完全无关;也不能讲六,既然息息相关,就不能说六。如果说这个六根决定成为......决定是六,决定六就是互相不通,一定是六。那么我现在,如我今会,我来跟你宣扬这个微妙法门,你的六根,谁来领受呢?阿难说:我用耳闻。佛就告诉他:因为你是六根嘛,耳朵跟其他都没关系,那么,「我用耳闻。」佛言:你的耳朵自闻,那么跟身、跟口有什么关系?你的口,耳朵一听,嘴巴为什么来问义?而身体会起来钦承,还会起来顶礼佛足,为什么?你不是讲六吗?六就是分开来,一定是六;可见它是息息相关的,讲六、决定是六,是不对的,因为它是相通的;要不然你耳朵闻,跟身、跟口有什么关系?但是,不是,耳朵一闻,跟口、跟身又有息息相关,所以,还是不能讲六。

前面计一是妄,现在计六还是妄。【故破计六是妄。若此六根,其体决定成六,即当用不相随。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即指本经了义教法,汝之六根,谁一根来领受?阿难答言:我用耳根,闻佛妙教。佛言:汝耳自闻,】你的耳朵自己闻,【何关身口之事?】跟身、跟口没什么相关啊!【何以现见口来问义,】耳闻,口来问义,就是耳朵跟口有关系啊!【身起钦承?】顶礼佛足,那么就是表示,耳朵跟你的身体有关系,怎么会没关系?【既是彼此互通,则知计六者亦非也。】

【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终不汝根,元一元六。】是故应知,就世间人的角度来说,不是一;这个「终」就是毕竟,不是一,就一定是六。既非是六,终一,非六终一就是:如果不是六,那么毕竟是一。所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的意思就是说:就世间人的角度来讲,如果不是讲一、不是一,那么就一定是六;如果不是六,它一定是一。终不,总不能说:你的根本来......原本来是一,也是六,本来是一,也是六,就乱了!【是一六二计俱妄之故,此承上义。应知非一则终六,终字毕竟义,既非是一则毕竟是六;自当用不相随,】意思就是:不会有互通的关系。【何以耳闻佛法,口来问义?下句既非是六,则毕竟是一;自当用乃相通,何以耳不能见,目不能闻。】说一也不对。【终不应言,】【汝之六根,本来是一,本来是六,元即本义。】所以,一六其实是妄,妄本来就空无自性。所以,佛的心性里面,没有一二三四五六,没有数量,以过量,超数量,就是这个道理。

690页,经文:【阿难当知:是根非一非六,由无始来,颠倒沦替,故於圆湛,一六义生。汝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说:阿难!你应当知道,这个根,讲一是不对的;讲六也是不对。因为你无始来颠倒沦替,所以在圆满湛然没有一六当中,而产生了一六义生。故于圆湛,圆湛就是圆满光明的本性,这是绝对,绝对哪有一跟六?就像虚空,那到底多少?对不对?所以,因为颠倒沦替,所以在圆湛当中,产生了一六义生,这个就是妄动以后,就变成有数目字了。汝须陀洹,证初果,虽得六销,六销的意思就是说: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能够把它销亡,就是六尘已脱的意思。六销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已经脱离了,不会被它迷惑了。犹未亡一,但是根结的这个前题之体性,还没有办法全部销。意思就是:还有执有一个涅槃,犹未亡一。虽得外面的这个六尘之脱,就是六销;但是,仍执有一个涅槃,执着有一个涅槃,这个一还是没有放下。涅槃就没有数量,涅槃就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没有一二三四五六了。

690页,第三行,【此根,既不可说是一是六,又不可说非一非六,其故何也?当知是根未结以前,本无数量,故曰非一非六。正由非一非六,所以不许说一说六,由无始来,从真起妄,依惑造业,是谓颠倒;依业受报,是谓沦替;沦溺苦海,生死交替,生而死,死而生,交替不已。既有受生,则有六根,故于圆满湛然,常无一六性中,而有一六义生,元依一精明,分为六和合。又不能说非一非六。汝须陀洹:谓阿难已证初果之人,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故曰虽得六销。】虽,【观虽得二字,但是六用不行,六尘脱离,】六用不行就是六根不会攀缘外在的六尘,叫做六用不行,六尘能够脱离了。但是,【非根结之体全销,故曰犹未亡一。依孤山法师释,】还【执有涅槃是也。】涅槃是一,这个一还是不对!

佛底下这一段比喻,就比喻得非常好,【辰三举喻法显明】【如太虚空,参合群器,由器形异,名之异空;除器观空,说空为一。】这个文字很简单。就像太虚空,参合群器,拿一些圆的、四方形的、三角形的,来装这个太虚空,装到圆的,说太虚空是圆的;装到四方形,说太虚空是四方的;装到三角形,说太虚空是三角形的,参合群器,各种形状。由器形异,圆形的、三角形的、长方形的、统统有,大的、小的、长、短、方、圆,都不一定。由器形异,由器具----有长的器具、短的器具、方的器具、圆的器具、大的、小的,大器具、小器具,这样一装,名之异空,空其实是一;但是,一也是不对。所以,除器观空说一,除器,这个长、短、方、圆、大、小各种器具,我们才讲一;没有器具,空讲一也不对,空是绝对存在。对不对?这个答案还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的心性里面,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六根,也没有所谓一跟六,心性里面没有这个。那我们解六结,说越三空,其实六结不存在、三空也不存在,本来就是绝对的真如。所以在法上,又必需在相上说,看看能不能契入不生不灭的本性。但是,一直在相上打转,就名为相说,与本性无关。所以说法不与相应第一义谛的,不名佛说。任何一个法师所讲的法,都必需以第一义谛、究竟涅槃实相,第一义谛相应,若不如此说,不名佛说,名为相说。就是这个法师怎么讲就是善巧方便,因为他跟第一义谛完全不相应。

691页,注释:【此以喻明。上四句喻从一成六,下二句喻除六说一。】所以,六是方便说,一还是方便说。【虚空喻圆湛之性,群器喻六根之相。太虚空本来无相,不可说同说异,】就像我们的真如,真如本不可说。说同不对,说异不对,【以参合群器之中,由器之形,有长、短、方、圆、大、小,六种之异相,空也随器而立名,】长的叫长空、短的叫短空、方的方空、圆的圆空、大的大空、小的小空,六种异相,空也是随器而立名,【立出方空、圆空等异名。虚空虽随缘现相,体本不变,除异器之形以观空,说空为一,一者同也。不仅说异是妄,即说同亦何尝是真?】意思就是:多余的东西,多余的东西。【乃对异立同,犹下偈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也。】我们讲妄,是为了要显这个真性,如果你着一个真性,就不对。所以,连这个真性也要放,妄真同二妄。

所以你只要知道这个《楞严经》的思想,那你就知道,任何事情都狂妄不得。如果一个法师说:我很有修行!讲这一句话,这个法师怎么样?没修行!因为本来就没有东西,你修什么行?还要给你一个:我很有修行!还要加一个很有修行;妙性本来就天然、就具足了,还修什么呢?是不是?所以,你讲很有修行,就是表示你没什么修行。说:我开悟了,值得骄傲了,值得否定别人了!那你这个开悟是假的!为什么?那你还有「有」、还有「没有」,还有否定别人、肯定自己;肯定跟否定是相对的,如果真悟,那就绝对不会否定别人,也不会一直肯定自己。为什么?没有否定跟肯定啊,大悟的人,哪有这个东西?所以你有这个《楞严经》的绝对的思想,你绝对不会被现在这个末法的乱象所迷惑,那个说很有修行,就跟这个跑看;那个说没有修行,你就瞧不起他,你不会这样。(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二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三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四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五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六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七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八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九套(全)

楞严经十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01

楞严经十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02

楞严经十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03

楞严经十 说三摩修法 令从耳根一门深入 .解六结越三空 04

楞严经十 说三摩修法 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05

楞严经十  说三摩修法 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 越三空06

楞严经十  说三摩修法 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07

楞严经十  说三摩修法 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08

楞严经十 说三摩修法 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09

慧律法师楞伽经(全)

短视频目录(2020.03.03)

近期的目录链接(2020.03.25)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06(未完)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梦老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