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15 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11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11

楞严经15  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11

慧律法师主讲

 三禅的圣果,就是舍念清净,超越四禅。所以因为在这个修行的境界的角度来说,编列进去四禅天,所以四禅只有三天,不是九天。无想天是因为广果天开出来的,所以设在第三天,三果的圣人,因为修行的境界类似四禅天,所以那五不还天,被判列入继位诸天,简单讲就四禅天的境界,把它编列成四禅天,所以三果的圣人,都在林边、深山、高山,为粗糙的众生眼睛看不到,三果的圣人,是要断思惑七十二品。

所以在座诸位!尤其是讲经说法的法师,你不要把四禅天,变成是说,喔!初禅天、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第八天、第九天,那这个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四禅天不是这样看的,四禅天真实义,只有三天,方便说,有九天。知道吧?喔!这个对讲经说法的人,是特别的重要。要不然哪!你做一个法师,连这个关键的点,你没有点出来,就会让人家闹笑话了。人家问你四禅几天?四禅九天?没有,四禅只有三天。知道吧?四禅只有三天啊!所以四禅只有三天,是真实义,四禅是九天,是方便说。1308页,最后一行,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初禅的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现在讲初禅,初禅天,初禅,简单讲,就是一定要有定,那个禅就是定啰!所以只要你要入于禅天,就是一定心要先有定,要有功夫啰!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解释一下:阿难!世间的一切,所修行的人,因为他不懂得禅定的功夫,也没什么智慧,他只能修修什么呢?只能执身,持戒清净啰!执身持戒清净。也不去做男女的事,如果是行,如果是坐,想跟念统统不存在。想,诸位!这个想就是比较粗糙,这个念的意念,就是割舍不下,叫做念。所以,想是粗,念就是比较细啰!意念割舍不下啰!所以想跟念,这个功夫,都下了功夫,所以想跟念,都不存在啦!所以念比想更微细啰!那么爱染也不生,爱染,当然是指男女的。不留欲界了,是人应念,应念怎么样啊?如果舍这个报身,是人应念,应念就是,当他舍掉这个报身的时候,身为梵侣,因为他对男女,完全全不去做,也没兴趣,持戒清净。简单讲,行梵行啦,就是这样。执身,不行淫欲,就是行梵行,怎么样?身为梵侣。行梵行,当然就生梵天哪!梵众天啊,是不是?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前明六天,虽求离欲,未能绝无,以形虽出动,心迹尚交,故名欲界。而此上十八天,虽离欲染,尚有色质,貌如童子,身白银色,衣黄金衣,惟男无女,纯是化生,色身胜故,故名色界。又名梵世,梵者净也,已离欲染,而得清净,通号四禅,已离欲界散动也。非但离欲,并离食睡,三欲俱亡,]三欲要写一下,你想要生怎么样?生梵天,很简单!一、要断淫;二、不能贪饮食;三、不能贪睡。三欲俱亡,俱亡就是不存在,简单讲,这个不淫欲,而且吃得也简单,然后咧?睡觉的时间也很短。[稍涉饥倦,即入禅定,]这个时候呢?如果你是以禅定为功夫,那么即入禅定。[而出定时,则精神饱满,]稍涉饥倦,那么欲界呢?是淫、食、睡,可是呢!我们梵众天就不存在这个,所以容易入定。出定的时候,精神饱满。[但以禅悦为食、为息,稍离粗重身心矣。]那么这个禅天,虽然分为四重,[略分四重,(chóng]详分十八天,[详分十八重,但疑有同处,]但是因为怕有相同处,[而区分胜劣为类者,未必十八,皆上下为次也。]这是方便一个概念、概括。分为四禅。

[此明色界,初禅三天;首言世间者,显非出世;而言一切,所修心人者:谓不知本有寂常心性,而错乱修习也。禅那,此云静虑;不假禅那,无有智慧者:谓不修首楞严大定,无漏之静虑,即无有出世间,真正之智慧。显彼惟有漏静虑,六事行耳!]什么是六事行耳呢?一、以厌欲界是苦;二、厌欲界是粗;三、厌欲界有种种的障碍;哪六种?好,接下来,第四、欣色界之清净;第五、欣色界之微妙;(第六)欣色界之离。离什么?诸位!离的底下要加个“障”,离障,要不然离什么咧?离障。这个就是六事行,六事行就是六行。[六行者:]就是,[厌欲界是苦、]为一,厌欲界[是粗、]为二,厌欲界[是障;]为三,[欣色界是净、]为四,欣色界[是妙、]为五,欣色界[是离。]离就是离欲界的障啊![此则凡夫伏惑,超欲界道也;非无漏真三摩地,妙圆通矣!此是总论,应通下文。但能执身,不行淫欲,方入本天;此天独显戒德,未彰定慧。先言执身者:表异六欲,不免身犯。而此天非但执身不犯;若行若坐,想念之心,亦复俱无。由是身心,俱得清净,爱染不生,故欲界无可卜居,临终之时。应念化生上之色界,身为梵世伴侣。如是一类,乃是梵天之民,故名梵众天。寿二十小劫,身长半由旬。]半由旬,多大?二十公里的话,就不得了了!大概在这里到阿莲,(高雄市阿莲区)二十公里啰!高雄到阿莲,那就是很高啦!很大啦!

[卯二  梵辅天]【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梵辅天就是,欲习既除,一切的淫欲的习气,已经除去啦!离欲心现,离欲的清净心也显现啦!这个是指梵众天天众,这个时候怎么样?离欲的心现了,梵众天是离欲的心已经现前了。他用清净心,于诸律仪,讲到律仪,当然是持戒啰!戒律跟威仪啰!爱乐随顺,喜好佛陀的戒律,喜欢持戒,是人应时,同时不是一时,能行梵德。梵德,就是梵天的德行。在座诸位!持戒就是有德行的人,有德行的人,一定是持戒。这是很~梵、梵德就是清净,身、口、意清净,叫做梵。但是这个梵,如果范围缩小,是指男女,扩大是指三业。所以我们说,行梵行,吾身已净,梵行已立。梵行已立,就是三业都清净。那这淫欲就更不用讲了!这个时候,所以如果说,单单指男女,也可以叫做能行梵德,但是除掉这个男女,就是指梵德。但是如果说真的扩大,是指三业。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欲界淫习,既已伏除,离欲净心,已得显现。初二句,指前天,]前面就是梵众天,这里是梵辅天。[但显戒德;下谓本天,]戒跟定都是要存在。[戒与定俱。于诸律仪,爱乐随顺者:于诸梵行戒品,爱乐]种种的律仪,[则悦豫,]豫就是安适,喜悦,而且喜欢持戒,而且喜欢有律仪。[随顺则轻安,]诸位!下面要(加)二个字,随顺“律仪的人,”则轻安。轻安就是定了,轻安,在旁边把它写就是定。当然这个定,不是阿罗汉的定啦!不是菩萨的定,不是佛的定。就是这个时候,已经有轻安的功夫,心有定,叫做轻安。随顺“律仪”则轻安,在座诸位!这一句对修行人特别重要!你想要内心里面,轻安则有喜悦,你想要内心里有喜悦,你必需要持戒律,持戒清净的人,他的内心就轻安,他就不会杂。所以随顺律仪则轻安,轻安就有定,心有定,心中则充满着喜悦。[即与定共之相;无有强行之苦,]无有勉强执行的痛苦,因为他能够随顺律仪,则种种的轻安。

[乃有安行之乐,]安行,就是有安乐之行的喜悦。乐就是喜悦。[自有不期然而然者矣。]他并没有特别期望什么,但是自然地达到那种境界。[是人应时,能行梵德者:]所以在座诸位啊!你想要做个有德行的人,就是四种,慈、悲、喜、舍。佛的话,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这个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德行。那么一般比丘的德行,身净、语净、意净,这个是一般比丘的德行。释迦牟尼佛的德行,可不一样,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所以这个梵德,通常是指清净。底下是,[显是本天转升,]显然是本天之转,转升就是,你想要到达梵辅天,就必须要戒跟定。[故云应时,非同前天,离下生上,犹待异时,]这里不是(异时),这里是同时。[此不但清净身心,而且弘扬德化,已超梵众。]梵众天但持戒,这里还要有德行。[如是一类,名梵辅天。《正脉》云:既辅化,即天臣矣,寿四十小劫,身长一由旬。]

1311页: [卯三  大梵天]【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看注解,这里还要加上明悟。其实这文字都很简单,身心妙圆,威仪也不缺,持戒清净,律仪清净,怎么样?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还有智慧啰!明悟就是慧啰!智慧啰!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此天乃显戒与慧俱。初天,由执身而摄心;次天,由心现而行德;此天,身心得一如无二之妙,满足分量之圆。行、住、坐、卧,四威仪之中,悉皆不缺,有威可畏,有仪可仰,禁戒自然清净;不唯清净,加以明悟,此即戒与慧俱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犹体仁足以长人,君之道也。]能够体仁,就是能够体会仁慈之心。能体会仁慈之心,足以长人,意思就是成长,就是利益众生的意思。足以长人,就是足以利益众生,成仁之道。所以足以成长为长人之道,长人之道就是利益他众。整段的意思是,如果有人能够体会仁慈之心,那么就足以做利益人家的事情,那么这个是君子之道。[如是一类,名大梵天;位超梵辅,故称为大。寿六十小劫,身长一由旬半。初示三天别相竟。]

 [寅二  结苦离漏伏]【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这个文字都简单,1312页。[此上三天,称为胜流者:以身胜乐胜,]非常地快乐,身体持戒,然后他所感得的乐,也不可思议。[能胜下界诸趣之流。]下界就是欲界啦![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者:指欲界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苦等等,这八苦[所不能逼,虽非依真本,]虽然不是依真心,不生灭的本心来修行。[而起正修,得证真三摩地者,然于持戒清净心中,而欲界诸漏,所不能动,名为初禅;于九地中,第二名离生喜乐地,离欲界诸恶趣生,而得清净喜乐也。]所以叫做离生喜乐地。[劫尽火灾得至,由其内有觉观火故。]还有觉观,就一定有火,因为还没有办法忘身,没有忘身,你就三灾就逃不掉!记住师父的话,你没有忘掉这个身,你就一定会感得三灾。你忘掉身,那么忘掉身,就没有地水火风嘛!你要呼吸,那就简单讲,你没办法离开风灾吧?你还有这个色身,那简单讲,就是你所感应的,一定人水灾、火灾、风灾嘛!内四大、外四大是一体的嘛!有正面一定有破坏嘛!所以人的感应,我们这辈子感应到五蕴身,没办法离开地水火风,就是一下子有火灾,包括那个地球的岩浆喷出来。那个火,内火、外火,火灾;那现在是水灾啰!八八水灾死几千人,是不是?台湾的八八水灾啰!再来咧?风灾,那就更可怕了!风灾可以吹到三禅天的,那你就知道,这个多恐怖啊!因此没有办法忘身,忘记这个色身,你出生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灾难,一定会有三灾。知道吧?虽然是三界里面快乐的地方,可是呢,还是不究竟。[初初禅天竟。]

接下来,二禅天:[丑二  二禅天分二寅初示三天别相  二结忧离漏伏  寅初分三     卯初少光天二无量光天三光音天今初]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这是二禅天的初天。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这是指前面的“大梵天”,这几个字。梵天,其次梵天,统摄梵人,这八个字是指大梵天,前面一天。这个是具足戒、定、慧,圆满梵行而升此天。俱足了戒、定、慧的梵行,圆满的梵行而升此天。澄心不动,这个功夫就更高啰!如是一类,名少光天。这个心性的功夫又更进一步,禅定的功夫又更高深。

 [此明色界,二禅三天也。]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我们现在讲的是少光天,那么前面,[前天定力,]初禅所讲的那个前面一天(的)定力。[尚假戒扶,]扶,支柱的意思,尚假这个戒律来扶助。[此则不假戒扶,而自不动;]简单讲,假戒律就是还要勉强行之,这里自然而然的。[定深发光,以光之胜劣为次。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似是大梵所为;梵众天:戒德显著;梵辅天:戒与定俱;大梵天:戒与慧俱;具足戒、定、慧,故曰圆满梵行,而升此天。环师亦谓,蹑大梵之行,升进者是也。统摄既久,则化他功深,自行益纯。澄心下,方入此天;澄心不动,寂湛生光者:谓心水澄凝不动,寂然发用,湛然生光,但心光尚劣,未极其量,如是一类,名少光天。寿二大劫,身长二由旬。]二由旬就是八十公里啦!用这个来算,八十公里就差不多到嘉义,那你看,不晓得那个头到底有多大,它只有这样讲身长,那个八十公里的头,到底有多大呢?那个头可能比文殊讲堂还大啦!要不然八十公里,怎么支撑八十公里的色身啊?那个时候的头,大到吓死人啊!

[卯二  无量光天]【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光光相然,照耀无尽,这个就是放光,就是无量光。怎么样?映小千世界,小千的十方界,这不是大千界喔!因为这个才二禅的第二天,所以这个叫做,加一个小千,不是大千世界哦!是小千十方界,遍成琉璃。哇!透明的叫做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温陵曰:定力转明,妙光迭发,境随光发,遍成琉璃。由定力转更增明,身光心光,展转相然,如以火传火,光光迭发,照耀于无尽也。所有依报外境,随光而发,亦同正报身心,内外明彻,遍成琉璃。映十方界者:约其定光,随所受用十方言之,非遍一切十方也。按二禅覆以小千世界,遍小千之十方也。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寿四大劫,身长四由旬。]这越讲越大,四乘以四十里,一百六十公里,就快到台中了啊!这参考就好!

[卯三  光音天]【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这个吸,是吸取。持,是执持,吸取执持这个圆光。就是把它,定力越来越来深,越来越深,发光。吸取还有执持这个圆光,成就教体。什么叫做成就教体?我们世间人用文字、音声,来做为教体啊!像我,师父今天讲经说法,用音声为教体,可是在这里,光音天不是!用光来代表音声,用光明来做佛事的意思。简单讲,你看到他的光,就对佛法有所体会,所以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光音天用光来代替音声,来做为佛事。教体就是用光明做佛事啦!发化清净,应用无尺。如是一类,名光音天。

[吸,即取也;持,即执持;圆光,谓前天依正,光明交映,至此定深,而至圆满,故曰圆光成就。教体者:《正脉》云:以此光明,代其言音,]用光明来代其音声。[以宣彼梵行教化,]简单讲,这个教化众生,就是用放光的,来到这个世界,他都默默不语。没有听到什么声音哪!也不用麦克风,麦克风在那边也没有用!也不用用ipadiphone这个都用不到,用放光的。如果是这个无量光天,或者是光音天,功夫还不到,他这个光音天,比如说,我们今天来光音天,光音天,来了,怎么说法呢?你坐在台下,没有麦克风,就看到这个头顶就放光,全身就放光,你就看到这个放光,统统是在说法,红、橙、黄、绿、蓝、靛、紫,放种种的光,我们师父现在在放什么光,你要说什么法,我们都知道,没有半点声音。不用这么辛苦,讲完经还得喝水,那里都不用,快活(台语:轻松快乐)光明交映,至此定深,而至圆满,故曰圆光成就。

教体者:《正脉》云:以此光明,代其言音,以宣彼梵行教化,[如世间以文字,代其言音,而亦以宣诸教化,与用光明作佛事者,同也。有谓二禅以上,无有语言,恐未必然。《法华》云:光音及遍净,乃至有顶天,言语之音声,悉皆得闻之;此可为证。发化清净,应用无尽者:发宣梵行教化,清净无著,应用无有穷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寿八大劫,身长八由旬。]这样台湾头到台湾省尾啦!刚好三百二十公里。一由旬,四十公里,乘以八,三百二十公里。台北开车,要开五个小时,台北开车,开到高雄,要开五个小时,刚好这一天,天人的身长。这样,你看是不是很远?啊!很大尊![初示三天别相竟。]

[寅二  结忧离漏伏]【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阿难!这三胜流,一切的忧,就是忧愁。悬就是悬挂,悬挂的意思,就是内心里面挂碍什么。悬就是悬挂,忧就是忧愁,对某件事情悬挂着,忧愁悬挂。阿难!此三胜流,一切的忧愁跟悬挂,所不能逼,心没有什么挂碍,虽然不是佛所讲的正修,真正的三摩地来修行,但是他的清净心中,粗漏已伏。什么叫做粗漏已伏?初禅的爱,就是禅爱已伏。伏什么?伏前五识,不起现行。这个伏的后面补上几句,伏前五识,不起现行。简单讲,就是不会去(贪)着这个,财、色、名、识、睡,这些贪爱统统没有!所以粗漏已伏。这些禅爱也不存在,也已经伏了,前五识不起现行,名为二禅。二禅叫做定生喜乐地,火灾烧不到,但是有水灾,还有风灾,剩下二灾啦!火灾烧不到,剩下水灾跟风灾。

[此三胜流,非但胜于欲界,犹复胜于初禅,以后后胜于前前也。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者:以初禅,]三天[乍离欲苦,]乍,就是刚刚,才刚刚离欲界的痛苦,恐怕又坠入这个欲界的痛苦,[恐其复坠,故一切忧愁悬挂,]还是有忧愁跟挂碍,时时刻刻怕,又掉进欲界。[竟有不安之貌,]貌就是状态。[时时以觉观拒之。]时时以觉观,我不要再掉进去欲界的八苦啊!我一定不可以掉进欲界啊!时时以觉观拒之。千万不要落入欲界的苦。[今至二禅,离欲渐远,恐坠心息,] 恐坠心息,就是恐怕坠落欲界之心,已经息灭了。因为这四个字太简单了,根本看不懂!恐坠心息,不是这个意思,一般人看不懂,恐怕坠落欲界之心,已经息灭了。要不然这个,谁看得懂哩?恐坠心息,这个《楞严经》这本讲义,我告诉你,再一百年后,就没人看得懂了!一百年之后,你孩子的孩子,再更下一代的孩子,一代就三十年,那时就看不懂了!

[故忧悬所不能逼,而入无觉无观矣。]无觉无观是什么?自然就离啰!不必觉不必观,到了功夫够了自然离。[然虽无觉观,仍属有漏,]不是佛的那种功夫,无觉无观的功夫,也不是依照寂灭真常,寂就是寂灭,常就是真常,不是用寂灭真常的真心,[而非依寂常之真心,而修实证真三摩地也。初禅方得漏心不动,而未能伏;此天于清净梵行心中,粗漏已伏。粗漏,指初禅爱,无所由起,故曰已伏。能以定力,伏前五识,]诸位!前五识专门在执着什么?前五识专门在执着:财、色、名、食、睡,简单讲,已经离这些财、色、名、食、睡。[不起现行,故名为二禅。于九地中第三,名定生喜乐地,]为什么讲定生喜乐地?来到二禅,要加上禅定的功夫,就是这个意思,定生喜乐地。[以定力功德,发生喜乐也。火灾不到,]但是有水灾,记得!有水灾就一定,后面就一定接着风灾。[而有水灾,]再加,补上二个字,还有“风灾”,不是只有水灾喔![由其内心有喜水故。]喜悦就是内水,所以会感得水灾,因为有业因,就会感得业果。[二二禅天竟。]

接下来,三禅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诸位!都有一个净,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丑三三禅天  分二  寅初示三天别相  二结安隐喜俱寅初分三卯初少净天二  无量净天  三遍净天  今初]1315页:【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怎么样?披音露妙,发成精行,就是依妙理,就发成精行,离前面的喜动,而生净乐,这个通呢?是出入这个境界,叫做通,通寂灭乐。诸位!这里要特别要注意,寂灭乐,在这里三禅天的寂灭乐,注意!名同体异,名相一样,但是体不一样。一个是生灭的寂灭乐;一个是不生不灭,佛的涅槃寂灭乐。名字统统叫做寂灭,可是这个功夫天壤之别,叫做名同体异。这跟佛的功夫啊!相差太遥远了,虽然它也叫做寂灭,好像看起来像涅槃,不!他离不开生灭的意识心,这绝对没有办法,达到佛的涅槃境界。所以寂灭乐,寂灭乐是什么呢?就是初伏第六意识,伏第六意识,非真寂灭,不是如来的真寂灭。所以初伏第六意识,非真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此明色界,三禅三天也。《持地论》目第三禅为乐]一切之乐,[俱禅,]禅就是禅定。《持地论》这么说:第三禅之乐,统统必需俱足禅定,俱,就是俱足。禅,就是禅定。所以在座诸位!如果你没有三昧,禅定的功夫,连三禅天,你都不可能到达,绝对没有办法![此定功德,与遍身乐俱发故。前二禅虽有乐支,为喜支所障,]喜支就是着于,所障就是着于喜支。[今灭喜纯乐,故得其名。阿难!如是天人:蹑前光音天,圆满光明,成就音声,而为教体;]这是指前面一天,重覆再讲一遍的。[披发音声,显露妙理。此天,即依妙理,发成精行,离前喜动,而生净乐,恬然安静,而通寂灭之乐。寂灭乐,亦定清心安所发,]定,能令清凉,能令心清凉,叫做定清。然后心安,就是轻安,定清心安之所发。[不可滥于本性寂体,]本性的寂灭之体,只有圣人有,凡夫能够得到这样子,已经了不起了!就是伏第六意识心,这样的快乐,叫做寂灭乐。[]就是只是[名同体异也。以初入此境,故言通,而未能成,名少净天。初伏第六意识,非真寂灭也。寿十六大劫,身长十六由旬。]

 [卯二  无量净天]【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净,就是他的净乐,清净之乐也空,包括那个乐也空。所以,净是净什么呢?把那个乐也净。其净乐亦空现前。引发无际,无际,无量无边,怎么样?自觉这个正报之身心,就像太虚,轻安就像太虚空,没有任何的挂碍,就像空,虚空一样,没有任何的挂碍,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净空现前者:前天通寂灭乐,以其净境未亡,至此定力转深,并净亦空,故曰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者:以空引净,净与空发,虚空无有边际,净境亦无边际。自觉正报之身心,犹若太虚,无累无碍,故曰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净空无际,故无有量也。寿三十二大劫,身长三十二由旬。]三十二由旬多少?乘以四十公里啊!一千多公里,快要到日本了,飞机要坐很久,是说这么大的身躯来说,对我们这地球来说,没啥作用!三十二由旬,三十二乘以四十公里,一千二百八十公里,喔!这太大了!

[卯三  遍净天]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现在讲到,世界当然就是依报啰!依报的世界,还有正报的身心,怎么样?泯同一体,没办法分依报,也没办法分正报。简单讲,是依报的这个世界,还有正报的这个身心,怎么样?泯同一体,一切都是圆净。净德成就,纯净之德成就了,成就什么了?妙乐无穷啊!这三禅天,这个妙乐是无穷的啊!诸位!三禅天,就是娑婆世界的极乐世界,你听过吗?娑婆世界的最快乐地方,在哪里?就是三禅天。娑婆世界的极乐世界,在哪里?就是三禅天啊。纯净之德成就,妙乐无穷;有漏之乐,至此已极。怎么样?胜托现前,胜托就是自觉非常殊胜,归托现前。托就是归托之处,归托之处,胜托现前的意思,就是我自觉最殊胜的地方,而我依靠这个地方,归托,我依靠这个地方现前。

简单讲,这个遍净天,这个就是我所依靠的,归寂灭乐。在座诸位!误认为清净极乐世界的故乡,不知道尚有、尚属有漏,把这个误认为,这个就是所归处的地方,所归去的地方。简单讲,误认为这个清净的,这个极乐家乡,不知道说,这个还是属于有漏的,所以在这里就产生一种:哇!这么快乐!三禅天这么快乐!认为这是最究竟的快乐了,错了!还有比这个更快乐的极乐世界!还有比这个更快乐的,佛陀的寂灭乐!所以,叫做归寂灭乐,提早做为家乡,这个家乡不错了,就像我们去看房子,或是看土地,看这个土地,看~哇!这个土地又广又漂亮!有山林、树下,嗯!这个土地最好了!但是还不晓得,还有比这块土地更漂亮的土地:极乐世界!他没看到。

整句我把它贯串起来,再来看注解。遍净天,是什么意思?依报的世界,还有正报的身心,现在已经完全分不出是正报是依报?泯同一体了,一切都是那么地圆满清净,那么纯净之德成就了,妙乐无穷,有漏之乐,到这个地方,已经达到了最高。这个时候,自己觉得非常的殊胜,而且把这个误认为,是所归托之处,已经现前了。误认为(这个就是)清净极乐之家乡,没有比这个更高了!不知说这个还是属于有漏的,便把它归托、依托于此,把它归寂灭乐,提早认定的意思,提早错认的意思。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前天净境,只遍身心,至此定力转深,并依报之世界,]喔!连依报喔!这个不得了!连依报。[正报之身心,泯同一体,皆得虚寂,]这个快乐还得了?![故曰一切圆净。《正脉》云:此但定力所使,所谓境随定变而已,]在座诸位!定力越深,你投胎转世到了越高,那你就随你的定力变现了,但是呢?因为这个是意识心,[非唯心观力所使也。]并不是正观的,佛教的,唯心识观。不是的!还是用生灭的意识心在修行,这并非正观的,佛所教的,正观的,唯识心观。唯识心观所观的力,所产生的力道。[净德成就:接上句,既一切圆净,则纯净之德成就,妙乐无穷;有漏之乐,至此已极。自觉殊胜归托之处现前,将谓真实安身立命处所,清净极乐家乡矣。不知尚属有漏,即便归托于此,故云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以其触处,皆成净乐,故名遍净天。寿六十四大劫,身长六十四由旬。]六十四由旬,这身长就到韩国了!六十四由旬,乘以四十公里,有的是说,一由旬是八十公里,那用八十公里来乘,到俄罗斯了![初示三天别相竟。]

[寅二  结安隐喜俱]【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解释一下:阿难!这三胜流,又胜过二禅天啊!具有大随顺,身心,大随顺什么意思?完全如你的心所欲,叫做大随顺。要什么,有什么,身心都没有任何的障碍,身心安隐得无量乐。无量乐就是三禅,就是娑婆世界的极乐世界,虽然不是证得真三摩地,不是佛教的,寂灭的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全部都具足,名为三禅。这三禅,还有怎么样?还有风灾,水灾跟火灾,没办法到达。这个时候,还有风灾。

[阿难!此三天,又胜二禅之流。初禅,苦恼不逼,未得随顺;二禅,忧悬不逼,五识已伏,但得随顺;至此三禅,已得寂灭,]注意!这个寂灭,只是名相相同,非真寂灭,真的寂灭,就是涅槃了,那是用大智慧,打破我、法二执,才能得到真寂灭。[六识已伏,]诸位!已伏,就是还会可以再(发),会发!感冒暂时伏,病毒暂时伏。简单讲,这个病毒还没有断。[名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者:前二禅,有喜心动念,故身心不得安隐,今喜心既离,身心安隐,自在受乐。乐称无量者,以所具妙乐,周遍无量故。界内,以三禅为极乐处也。虽非正得真修实证之三摩地,然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安隐心,即三禅心。初、二禅离障增胜,故曰清净心。三禅得乐增胜,故曰安隐心。《正脉》云:仍言欢喜毕具者;以有安隐心中,四字拣之,]就差别,[良以喜是动心所发,乐是静心所融,]不一样的,乐是静心所融,所以一个是动,一个是净。

[若在飞动心,纵说乐,而仍是喜支;若在安隐心,纵说喜,而仍是乐支,]所以这个乐,还是比较功夫深。[故通名为三禅。于九地中第四,名为离喜妙乐地。以离前初、二禅之喜,得三禅之妙乐也。水火二灾不到,风灾得至,由其未离出入息故。]诸位!你有出入息,就是你有呼吸,就你这个色身的果报,你就没有办法离开风灾,就是你所住的这个世界,一定会感得这个风灾,没有办法出三界。所以我们现在,你看!风灾、飓风啦、什么风…我们这个地球,火灾、水灾、风灾,什么时候停此过?没有的![三三禅天竟。]

[丑四  四禅天分二寅初四胜流天  二五不还天  寅初分二  卯初示四天别相    结不动纯熟  卯初分四  辰初福生天二福爱天三广果天  四无想天今初] 接下来,1318页,【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这天重点在哪里?重点在苦乐二心,都俱时顿舍,所以叫做舍念清净地。因为文字都很简单,看1319页。 [此四禅九天。温陵曰四禅报境,]果报的境界,[但有三天,]所以师父讲,四禅三天才是真实义。[第四无想,]第四天的无想天,[乃第三广果别开,此外复有五不还天,乃圣贤别修静虑,与凡夫不同。]诸位!重点是在三果的圣人,这个五不还天,因为他修行的境界,同于四禅,又比四禅更高,所以把它编列为四禅天,是以修定的角度来说。[但以同入舍禅,]舍心之禅定,就是舍,就是指舍苦、舍乐,叫做舍禅。这个舍就是舍心之禅定。

[故于舍心同分中,安立居处。阿难!复次天人:是指三禅中来者,谓初禅离苦恼,二禅尽忧悬,故云不逼身心。苦恼忧悬是苦因,既皆不逼,是已苦尽则乐生。三禅身心安隐,得无量乐;此天则明乐亦不当受,何以故?乐非常住之法,福业尽时,久必坏生,]所以久必坏生,这个重点在哪里?重点在于不究竟。在座诸位!所乐不只仍苦,娑婆世界就是这样。沙婆世界就是这样子。你的所有乐尽,乐到是后就变成苦,而且会坏,娑婆世界就是这样子。所以久必坏生,[由是起双舍苦乐之行,苦乐二心,并已舍除,故曰俱时顿舍。正以二心俱舍,名粗重相灭,]以众相坏则苦生,[以坏则苦生,]坏是什么?坏则苦生。那么现在,[今苦坏双超,舍心不动,即净福性。]净福性,那么重点在哪里呢?重点在于,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不取苦,不取乐。但是这有类似佛的心性,但是它只是生灭意识心。不是如来藏性。[此定既发,即名为生;故曰如是一类,名福生天。]所以有福的人,就是舍掉苦乐二心。[寿一百二十五大劫,身长一百二十五由旬。]

 [辰二  福爱天]【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那么这个遮中,遮就是界限,胜解清净,福无遮中,遮就是界限,福无遮中,就是这个福,已经达到无界限,得妙随顺,穷未来际,这种功夫也是不得了。1320页:[前天苦乐二心,俱时顿舍,尚未圆融;至此舍定益深,功行纯熟,故曰舍心圆融。胜解清净者:即决定胜解,任持舍定,能所双亡,不为异缘所转,是为清净。然既舍心圆融,无有遮限,而所感净福,亦应无遮,于此无遮福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妙随顺者,大自在也;所有愿求,亦无遮限,得大自在,穷未来际,爱乐随顺也。如是一类,名福爱天,此天之福,于有为界中,最为可爱。寿二百五十大劫,身长二百五十由旬。]

[辰三  广果天] 广果天什么意思呢?广,就是广大福德;果就是所感的果报,叫做广果天。【阿难!从是天中,有二歧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阿难!从是天中,诸位!这前面一定要加,从是还有天的中间一定要加:福爱,这样你才看得清楚。从是福爱天中,就是前面一天啦!前面一天,从是福爱天中,那个时候就有二条分叉之路。如果于先心,在福爱天的时候,有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这个时候,如是一类,就来变成广果天。

[阿难!从是天中,是福爱天中,有二种歧路:一直往道,]也就是不弯[趣广果天;]这一天啊![一迂僻道,]迂就是弯曲道,[趣无想天;心念行业各别也。]心就是动念,行业就是造业,各别。[若于先心:即福爱天,]那个时候,[妙随顺心,能令所求如意,今无量净光,即舍俱禅,定深而发光也。]继续在定力加深,[于此光中,以四无量心,]慈悲喜舍,[熏禅福德,增盛圆明,离下地染,]离下地染,就是离下地之染,但有执着,统统叫做染。[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谓广大福德,所感之果也。寿五百大劫,身长五百由旬,]五百由旬就是,乘以四十公里,就是两万公里喔![水火风三灾,皆不能到。于九地中,名舍念清净地,谓双舍苦乐二念,而得清净也。]

[辰四  无想天]【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这一段一定要解释:无想天,叫做外道天,修错了方向,就是把真如妙用全部冻结,什么都不想,什么都舍,什么都不想,他认为动念就是不对,动念就是苦,所以尽量不要去想,就把那个真如妙性也冷冻了。不去想,烦恼少一点,但是真如妙用失去妙用,妙用不出来,所以这一道,这一天叫做外道天,修错行。若于先心,双厌苦乐,在前面那个双厌苦跟乐,就是指前面一天的。那么精研舍心,精研,精研就是穷究,我怎么这个粗糙的、细的,统统把它降伏。

诸位!伏喔!不是断喔!统统不要去想,相续不断,我就是这样子。统统不去想,怎么样?不去想,心就一直定喔!增修舍定。诸位!他这个不去想,不是用般若的想,却是真正的,没有想。圆穷舍道,圆穷什么?圆穷能舍之道。他误认为这个舍定为涅槃之道,这个问题在这个地方.圆穷舍道,他认为舍定就是涅槃,我只要把这个想,把这个苦跟乐,一直舍一直舍舍舍舍…舍到最后,就达到不苦不乐,他认为这个地方,就叫做涅槃,所以叫做圆穷能舍之道,误认为舍定是涅槃道,这个才是最严重的问题,这外道走错路。身心俱灭,有一点类似断灭,心虑灰凝,没有什么思想,心虑灰凝,重点是哪里?重点就是失去真如妙用,没有真如妙用,单单苦乐舍,变成无想。虽然是无想,还是生灭,有一天,他还是会生起的喔!还是会动念的喔!好,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为什么?因为没有断惑,还是用生灭意识心,生灭为因是什么意思?是生灭识心为因,只是伏,而不是断,不是断,并没有佛教的人空智,佛教的人空智,就可以断生灭的因,可是它这里没有人空智,所以没有办法断生灭,是人既以生灭的意识心为修因,当然就没办法发明如来所教的不生灭性,不生灭性。所以初半劫灭,后半劫生,这什么意思?初半劫灭,就是伏得住;后半劫,妄想又生,又伏不住。哼!伏不住的时候,妄想就产生了,这个就是。佛道,是究竟的定,并不是一下子灭,灭掉想,一下子妄想又产生了,灭不住,压不住的时候,那一念就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先心是福爱天中,双厌苦乐之心,至广果天,增修福德,令得圆明;至无想天,增修舍定,令期究竟;此二天之分歧也。精研舍心三句,即指增修舍定,深搜细索,相续无有间断。圆穷者:圆满穷究,必求其究竟;舍道者:即以舍定,为涅槃道也。]这个就是外道,错认为舍定就是涅槃,舍掉苦跟乐,以为这个就是涅槃,那么误认为涅槃,现在就麻烦大了,身心就变成断灭空。[身心俱灭,心虑灰凝者:谓以舍定,灭除舍心,定中浑成一空,]看起来好像是真的空,可是空不了。[故心身俱成泯灭,]诸位!这个叫做相似,不是真正的泯灭,没有人空智,哪有办法泯灭咧?[令其心思缘虑,有若寒灰,凝然不动,但如夹冰之鱼。]我看知识的频道,它就有在演这个,这个夹冰之鱼啊!到了这个,一冬天的时候,一下大雪,这个鱼的生命力很强,它就怎么样?它就被冰冷冻起来,有没有死?没死,等到明年的春天解冻以后,鱼又活起来,这个鱼表示什么?表示念头,鱼被冷冻起来,就表示无想。春天,一解冻,鱼又活起来,就表示定力消失以后,妄想又产生了,所以如夹冰之鱼啊!

[鱼譬六识,心心所法;冰譬舍定,冬天水结成冰,而鱼夹在冰中,而不能动。此定亦复如是,祗伏六识现行,]为什么祗伏六识现行?诸位!旁边括弧,因为没有佛教的人空智,就是缺少了人空智,缺少了佛所教的人空智,祗能伏六识现行,已经很了不起了。[经五百大劫,定力摄持,报形不坏也。五百劫后,依旧散入轮回。]最后还是伏不住,空不了的![然无想报尽,多皆堕狱,因其在定,未证谓证,]并没有真正证得涅槃,误认为这个无想定,那么舍定是涅槃道,[以为证阿罗汉,已出生死。后出定毁谤三宝,以佛狂妄说法。]你看!我已经证得阿罗汉果,还不是有生死?还不是继续轮回?[说阿罗汉,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怎么样?狂妄!以为是佛狂妄说法,说阿罗汉,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诸位!把无想定,当做是涅槃境界,这个就是外道最悲哀的![以故堕入地狱。]

[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者:《正脉》云:出其无常之故,正由向二种根本,错乱修习耳。]出其无常,就是正因为它来自于无常,生灭的意思。所以因为向二种根本,一种是真心;一种是妄心。真心是不生不灭;妄心是生灭,错乱修习。[前二句明其错依六识,生死根本,为本修因,强令灰凝。后二句明其反迷识精元明,圆湛不生灭性,而全不知用故也。初半劫灭者:]这个时候有定力的时候,可以让它灭。[初生此天,习定半劫,始得想灭,无想定成。]但是年半劫伏不住了,[后半劫生者:]没办法了![于四百九十九劫半,]这个时候,想心又跑出来了,[而想心复生,]这妄想:我不是证涅槃了吗?现在妄想又跑出来了,[此定仍坏。有成有坏,终非究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此天依于舍禅,灭除六识,心心所法,令不起现行,故名无想天。但与广果,同修舍禅,故同一处,以是外道故,分二种名耳。初四天别相竟。]

[卯二  结不动纯熟]【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解释一下:阿难!前面所讲的四胜流,当然是胜流啰!为什么咧?喔!那个比欲界啊!比初禅啊、二禅、三禅啊!当然是不是就殊胜多了!一切世间诸苦乐境,不能动,因为是双舍苦乐嘛!虽然不是无为,不生灭的真心,不动之地,但有所得心,但有所得心,就是有为的功用,功用的前面加二个字,就是“有为”,更清楚了。有为功用已达到成熟,名为四禅。就是所有的有为,用心用到最后,就是这个最高了,所以有所得心,这些有为的功用,已经达到成熟,名为四禅天。有为法最高的境界就是这个。

 [阿难!此四胜流者:并超下地故。一切世间:通指欲界至三禅也,欲界为苦乐所动;初禅苦恼不逼,二禅忧悬不逼,均不为苦动;三禅得无量乐,虽不为苦动,尚为乐动;至此四禅,苦乐双亡,而住舍定,故曰诸苦乐境,所不能动。]在座诸位!你一定要修一种行,就是佛所讲的无所住,今天所有的苦,会慢慢的败坏,会败坏。就是你今天的苦,这有一天,这个苦还是会尽的;但是你所有的乐,到有一天,还是会变化的。简单讲,这个世间,娑婆世界,所有的苦,空无自性。所有的乐,还是空无自性。因些要懂得,当你受到委屈,受到苦的时候,记得!那个也是业力的安排。(未完)



短视频目录(2020.07.01)

近期的目录链接(2020.07.06)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01-152目录(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06(未完)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388(全)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目录(全 )

慧律法师楞严经(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二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三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四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五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六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七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八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九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二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三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四套(全)

楞严经15  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01

楞严经15  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02

楞严经15  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03

楞严经15  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04

楞严经15  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05

楞严经15  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06

楞严经15  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07

楞严经15  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08

楞严经15  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09

楞严经15  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10

慧律法师百法明门论表解(全 )

慧律法师金刚经讲解(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要解(全)

慧律法师佛学十四讲表(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慧律法师地藏经讲记1--55(全)

慧律法师唯识二十颂、三十颂

化上人法华经(全)

慧律法师《入佛正见》
律法师八识规矩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