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停止讨论,请上手

2017-11-22 张辉 辉哥奇谭

到这个年纪,我最讨厌的是“谈论某事”(talking about it),我最喜欢的是“上手摸摸”(hands-on)。

比如无线充电器,因为新买的 iPhone X 支持无线充电,所以特别想体验一下手机无线充电的感觉。Apple 官方的还没有出,我买了其他两个品牌的,都是名牌。用了两天,很快发现槽点,第一,充电慢。无线充电本来应该给你随手「充充」的感觉,但是,因为充电速度慢,这种随手充充无法带给人「快感」;第二,位置对不好就充不了电。手机放在无线充电器上,必须位置刚刚好,圆盘型的无线充电器还好,长方形的无线充电器必须正好对齐才能充电;第三,充电时手机正面朝上,半夜总被各种消息点亮屏幕,甚是烦人。大家现在都习惯把手机放在床头柜,伸手可以拿到的地方。以前用线缆充电时,习惯性的把手机翻过去,这样半夜手机即使收到消息和提醒,也不会打扰睡觉。昨晚睡得早,11点就入睡了,结果到半夜12点多,生生被各种消息点亮屏幕,被迫拿起手机反了过去,一气之下不充电了。

以上的细节体验,都是在商品介绍或者官网无法获得的信息,在朋友圈问已经使用过无线充电器的朋友,也没有这么具体的「槽点」介绍。然而,当自己真正买了两个,使用了几天之后,就会发现任何网站、媒体和社区都看不到的「问题」。这就是「上手摸摸」(hands on)的价值。

此外还有 Tesla,在购入 Model X 之前几年,我不断的 YY 这辆车,也在各个渠道,包括媒体、社区看大家对 Tesla 的评论。在未购买之前,你会注意到这辆车的特点包括17寸大屏,极快的加速,电动,自动驾驶等等「卖点」。但是,当有一天我真正购买了这款车,并且经过1.7万公里的驾驶之后,我才对这辆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比如:

  1. Tesla 的自动驾驶不是万能的,按照 SAE 的定义,目前的水准是 Level 2,因为手册里要求驾驶员必须紧盯马路。 这一点,在真正使用 Tesla 之前,是无法获知的印象。

  2. Tesla 的自动驾驶比较牛,由于工作的缘故,我坐过各种各样的自动驾驶车辆,Tesla 的自动驾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槽点,但一想到这是一款卖了几万辆的「量产车」,并且能在每天上下班以及长途过程中帮我省很多力气,还是不由得感慨其在工程水平上的先进。

  3. 几乎没有记者提到过 Tesla 的 OTA更新(空中软件升级),但是在我使用8个月之后,发现其最大的亮点既不是大屏、也不是自动驾驶、更不是加速,而是 OTA。是 OTA 使得 Tesla 在这8个月内越来越聪明。具体情况请参考 别买无法OTA升级的汽车

  4. 此外还有续航,长途表现,充电网络等等。请参考 克服电动车「里程焦虑」的最佳方式 和 如何开启Tesla Freestyle自驾之旅?(1)

还有11月初刚上市的 iPhone X,大家都在谈论其刷脸(Face ID)功能。但是直到我买来用起来,才发现其真实感受是如此不同,无论是各种光照条件,各种角度的解锁尝试,还是「全面屏」之上的全新的触摸交互,都是无法从任何新闻、评论中准确获得的(请参考 :iPhone X 令人叹服 和 iPhone X 哪里是「刷脸」)。

以上种种,都是无法通过「听说」的方式,来获取的认知。除了亲自用,每天用,才会有真正的认知。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工作、生活中不胜枚举,大部分人已经习惯坐在家里,坐在办公室里,打开电脑,上网搜索,看看帖子和新闻。用这种方式来建立认知,有极大的偏差。

首先,绝大部分帖子的作者或者新闻记者,并非这个行业的专家,甚至不是这个产品的深度用户。其认知的深刻性要被打很大的折扣。比如一款汽车,如果不是用户,就无法真正理解用户购买这款车的心理;如果不是每天的用户,就无法知道这个汽车真正的吸引人之处,也不知道这个车最大的槽点。靠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的所谓「体验」,只能获得皮毛的认知。

其次,在很多最新的领域,没有人是先知,更没有现成的认知总结成文摆在你面前。如果想获得更新鲜的信息,就一定要去亲自拜访那些在第一线的人,他们是「真知灼见」的真正源头。在产品没有面试,无法真正买来体验之前,和这些 Insider(内部人士)仔细探讨问题,收获最大。

我在多篇文章中一直都在强调「提升认知」,面对一个新的领域,一个新的市场,一个新的产品,再没有比「亲自动手」更好的建立认知的方式。所有坐在办公室里,坐在电脑前面,通过刷刷帖子,妄图建立正确认知的做法,最后都被证明是痴心妄想。

但凡需要深刻的认知,一定要亲自体验。从手机充电器,iPhone X到自动驾驶,莫不是如此。为了体验这些产品,你一定会付出很多代价,比如金钱。但我的经历表明,为了获取关键认知而投入真金白银,是非常划算的事情,最终也会被证明「值回票价」!


参考文章:独立思考的前提并非读上百本「经典书」

前一篇文章:「非功利化」交往

原创100天100篇之99/100,享受自己的每一天吧!

不愿意在朋友圈谈的事情,来小密圈(现已改名「知识星球」)谈吧。我已开通小密圈,我会在小密圈中记录我的坚持。而小密圈里,也聚集了1000多位对于生活同样敏感,同样积极,同样热情的朋友——我的读者们,过去的六个多月,我们成功在「小密圈」营造了一种不同于「微信朋友圈」的氛围。了解「小密圈」,请回复消息「小密圈」(非评论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