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英的代价,和幸福的普通人

2015-09-24 DrBing 英华兰的DrBing



精英的代价


我的妈妈的家族百年前在长江上做船运,积累了第一笔财富后自然就去搞金融(就是放债,呵呵你懂的),外公那代已经是银行家,即使在成都也算大富大贵。妈妈4岁那年外公被打倒,死在监狱,从此家族经受了灭顶之灾。


我妈妈的精英主义就是从这个背景来的。至今觉得她是一个想复国的王子哈姆雷特转世,为了一朝恢复家族的荣耀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所以两个孩子,我和姐姐一出生就背负了要成为“精英”的责任。当然我并不觉得自己是“精英”(牛人太多啦!),最多只能说刷了一定指标,生活质量也达到了要求。我姐姐因为对名望和财富更务实的态度(她没有我的假清高学者病),各方面比我还好一些。


之前的文章《精英装逼史》讲到精英分“原生”、“野生”。“原生”就是从父母肩膀的的level X 通关到level 100。“野生”则是从level 0 打起,可谓惨烈。这过程中积累的各种心理、人格问题,我叫它做“野生精英综合征”,或者“精英的代价”。


昨天推荐的文章《常青藤的绵羊》里有一段对那个虚构的耶鲁生Joe的描述非常让我共鸣:“他特别害怕失败。进入大学,他的思想经常走极端,做事成功了就认为自己无比了不起,一旦失败就认为自己简直一无是处”,我觉得这简直是对自己的描述,很容易徘徊在自满和自卑当中。


它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回想起我的童年,即使成绩优秀,体育和各项比赛经常拿奖,但我居然不记得妈妈曾夸过我!倒是记得某次比赛拿了全市第一,报喜的时候妈妈只是鼻子里哼出一口冷气,淡淡地说,“又不是全省第一高兴什么?”。好像那以后,我就没有再和妈妈报过喜。


还有对外表偏执的在意,护理程序的一丝不苟,一天独自在家还要化妆...是来自高考期间顾不上打扮时妈妈的冷嘲热讽:蓬头垢发的带你出去都丢脸。


幸好我还能从老师和小伙伴中得到认同感,所以这种自卑和自满的两极摇摆,应该就是从这种早期体验得到的。


我和姐姐从小关系就不好。重要原因有一个:在我面前,妈妈永远夸姐姐的优秀,对我的优点视而不见;反之对姐姐也是。所以我和姐姐从小就相互竞争、妒忌,至今关系也不好。


“野生精英”的家长,自己都摸着石头过河,必然会犯下很多错误。我和姐姐这些都算是后遗症吧。



上升的渴望


所有“精英”,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质,它们构成了“上升的渴望”:


1)第一点是“至上情结”,深信自己卓尔不群。

2)第二点似乎刚好相反,是“缺乏安全感”,也就是觉得自己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还不够好。

3)第三点是“自我控制”。


“至上情结”是让孩子保证自驱成长动力的根本,它首先需要一个基点:至少有一个被大家而不是家长认可的地方。我和姐姐都因为家里的氛围,自幼英语口语比同班好了一大截——这个算是支点吧。如果孩子真的很平庸,或者他的优点很隐晦(例如好奇、思辨、内秀而不是成绩琴棋书画才艺),无论家长怎么夸,孩子有一天都会发现自己眼中的自己和现实的落差,导致自我认可的崩溃,变成极度自卑。


“缺乏安全感”是敦促孩子排除惰性的保证。因为“至上情结”可能使孩子自我驱动,却也可能令他自满变成龟兔赛跑的兔子。所以“缺乏安全感”也是很重要的。我妈妈的处理方式本意是好的,结果嘛,的确我和姐姐都收获了比大学教工大院子弟好很多的人生,但心理问题也是跟随一辈子的。如果妈妈不是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让我们拥有“坚定的自信”,相信会是更好的结果。


“自我控制”这点代表着苦行主义。“虎妈”蔡美儿的女儿放学回家就要在房间练3-4小时的琴。这种自幼高度自律的行为,会让孩子缺乏感受美丽、宁静和随兴而发的纯粹的喜悦的能力;却可以使他们长大在事业生活中面对高强度的工作而不觉心累。这一点我的清教徒妈妈倒是没有强迫我们:不是她不想,而是她自己也在刷等级通关,压根没空!我觉得可能是这个原因,导致现在我和姐姐都太慵懒,小富即安!


反正三点都是家长搞不好就走偏的东西。走偏了就是各种后遗症。例如陈美,小甜甜布莱尼,大家都知道就不说了。


事物必有两面


我有个好朋友JC是法国某公司驻华高管+工作狂,呆萌又疯狂。有次拜托我做事,一天早中晚打了三个电话,居然三个电话来自三个不同城市。(他在商务旅行!) 那一刻,我发现了人和人的差距。和他对比我真是懒成狗了,飞一个城市就叫苦连天。


事情办成后,一天我和他约了在火炉山下湖边餐厅吃午饭。那是因为我那天去附近的车管所换驾照,既然他托我帮忙,当然依我选址。


在等JC的时候,坐在这一汪碧水中竹桥上,看着蓝天,群山和飞鸟,我当时陶醉极了。


这时JC风风火火地来了,还没坐下,就打开工作狂标配IMB,手舞足蹈地就跟我讲起他疯狂的新点子,一点没发现景色的美好。后来讨论完了,空挡上我暗示他:“你不觉得这个地方很漂亮吗?对比乌烟瘴气的市里,额?”他瞅了一眼周围,点点头。沉思了一下,然后又唾沫星子乱飞地讲起另一个工作上的点子来。


说好的法国人的情怀呢?


JC是很典型的一个在他的事业之外发现不了“细碎的美丽”的人。



细碎的美丽


人生最大的成功是什么?那一定是实现“幸福”——我相信这个论断,再喷的喷子都绝对不会来拍我。幸福没有标准,但是已知的幸福源泉有几个:


一个是实现卓越。就是马斯洛说的第五层。“虎妈”蔡美儿认为除了这一点之外没有别的源泉。


我认为还有另一个——生活中“细碎的美丽”。


在欧洲各大城市免费的公园里,经常能看到一个或两个人,躺在树下的野餐毯上慵懒地看书或者看着蓝天发呆。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非常美,不知道你能不能想象。


这种就是生活中“细碎的美丽”:炖一锅香气四溢的好汤;全家乐融融地吃一顿好饭;和爱人一起在郊外的树下重温初恋时的呢喃耳语;慢慢细品一杯好茶;读一本好书;打一场兴致淋漓的好球...生活中有太多不需要花钱也不需要付出就能获得的小小幸福瞬间了。


当然,在现在这个人头涌涌,灰色高楼林立,还要面对炫富狂魔们时不时造成的1000点心理伤害的中国,要能感受“细碎的美丽”,成本很高,心理素质要求很高。


所以无论孩子会不会、能不能成为“精英”,都应该给予她对“细碎的美丽”的感受力。这样他即使没有成为“精英”,也一定能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也会是是一个“成功”的人生。


幸福的人生就是碎片一样的美好点点滴滴嘛,怎么要非得和“精英”扯上关系?



幸福的普通人


在妈妈生命最后一个月的弥留之际,有一天比较清醒。我很诚恳地向她道歉:“妈妈对不起,没能在你有生之年实现家族的荣耀。”她很平静地对我说:“其实我从来没想过让你们恢复家族的荣耀,我只想让你们不要有天经受我小时候生活在底层的痛苦。其实妈妈才想向你们姐妹道歉,为了让你们发奋,从来没有夸过你们。其实我一直都为你两自豪。现在你们长大了,我希望以后你们可以用自己选择的方式生活下去。”


一周以后她就去世了。我也决定按照她说的,用自己选择的方式生活——不再是为了成为“精英”,而是为了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至于“精英综合症”就让时间去治愈吧。




本周福利 1万个儿童英语小动画:资源宝盒


DrBing亲自收集、分级整理的儿童英语动画片和儿歌资源一万多个。原价99元一年使用权,本次9.99元终身不限次数使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了解详情。



长按下图可进店购买




关注我:英华兰的DrBing



屈子曰“心如兰兮终不悔”

意思就是心里关注着英华兰,最终一定不会后悔。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推荐阅读


英语启蒙系列 / 插上语感的翅膀飞翔

回复 线路图 《英语启蒙线路图》

回复 磨耳朵 《0-6岁 磨耳朵》

回复 嚼舌头 《6-9岁 嚼舌头》

回复 基本交流 《9-12岁基本交流》

回复 自由交流 《12岁后 自由交流》

回复 自然拼读 《自然拼读》

回复 必修课 《英华兰家长必修课》

回复 活动 《DrBing和英华兰小朋友活动视频》


精英系列

回复 精英 《培养精英装逼史》(点击阅读)

回复 省力法《学霸君省力法》(点击阅读)

回复 代代相传《为啥学霸往往代代相传》(点击阅读)


老规矩右下角可以写评论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