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爱多了废娃,爱少了毁娃?怎样才算适度、健康地爱娃?
不想错过我的推送?
请收藏甚至丧心病狂地“添加到桌面”
时而严肃时而笑岔气的干货Bing
带你鸡娃并客观认知这个世界
Dr Bing | 人格发展
上周《童年缺爱的娃,长大都缺啥?啥都缺!》发完,一堆留言说:我要给娃很多很多很多的爱!
我Bing好害怕误人子弟,将来一批被溺爱的废娃横空出世啊,所以赶紧写出这篇干货文。
怎样才是适度又健康的爱呢?在我的理解中,有三个标准:
有人格边界的爱
什么是人格边界呢?就是:你是你,我是我,我愿意帮你,但不能帮你搞定你的人生。
没有人格边界,导致越界,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家长包办。
于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上学要迟到,娃黏黏糊糊,妈妈急哭;娃做作业不紧不慢,妈急得大吼……诸如此类。
作为家长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娃知道,他是一个独立的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清楚明白这点好处是怎样呢?人的主观能动性就爆发出来了。
我Bing虽然从小都比较会考试,不过爸妈离婚那两年,情绪比较低落,还是挺学渣的。但一直觉得,爸妈大学的,塞我进个学校没那么难吧,所以也没怎么要逆袭的意思。
直到高中有一天忽然发现,这么下去恐怕爸妈都帮不了了,一定要完犊子。于是一个激灵就爆发了小宇宙,重新回归学霸状态。
从“妈鸡娃”变“娃自鸡”,关键的一点是让娃有主观能动性,为自己的人生负责,那划清人格边界最重要。
划清人格边界具体体现在什么细节上呢?比如从小自理能力的培养啊(《每个女孩家长,都应该囤个四川女婿》里面关于家务就是讲这个),还有让娃自己尝一下迟到,作业忘带的苦头,这些都是必须的。
作为家长,永远不要当那个太监!
让他明白
除了父母,并不是全世界都必然要爱他
有很多娃就是因为抱有这种“全世界都爱他”的错觉,长大后一般都很难存活,基本属于前三集就被KO的角色。
比如下面酱婶的:
还有酱婶的:
这是我Bing在网上吐槽公主病、伸手党的时候看到的,发现世界上真有那么多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货色的家伙呢!
怎么年纪那么大了,还当全世界都是你爹妈呢?这些人小时候爸妈都是怎么教的啊?
武志红老师在《巨婴国》说过,婴儿时期的人都是全能自恋的,一切都能得到母亲的满足。
随着一天天长大,一个健全的人会意识到,世界上恐怕只有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必然的,而要得到无亲无故的人,以及社会的尊敬,爱和认可,你必须要付出努力,做出成绩。
我Bing最喜欢比尔蜀黍的一句名言就是:The world won’t care about your self-esteem. The world will expect you to accomplish something BEFORE you feel good about yourself.
简化就是“别把全世界都当你妈。”
所以,关于恰当的爱,是让娃离开婴儿期后就开始明白,外面不是家里,出了家门就是另一个世界,要behave,要有good manner,别作。
高响应、高要求
前两条其实还比较好理解,我Bing今天就着重解释一下第三点,也是最难的一点:高响应高要求。
心理学家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老太太在1960年代提出了教育风格框架,至今的教育理论仍在沿用。
鲍姆林德
她使用两个维度来描述教育风格:
维度一,“响应”程度 Response Level:
即父母给孩子支持、温暖和接纳程度。
有爱心的父母用各种形式表达对孩子的爱;
充满敌意的父母对孩子则是冷冰冰的拒绝。(给)
维度二,“要求”程度 Resquirement Level:
即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实施严格控制的程度。
有些父母会制定规则,并且严格执行;
而另一些父母则本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孩子不做要求。(求)
那么根据这两个维度划分出的四种教育风格如下:
这四种风格,就形成了四种截然不同的父母行事方法。
我们举个栗子:
比如,娃看到同学有个玩具,很想玩,但人家不给。
娃心里很不舒服,想要解决这个不舒适感,决定向爸妈要求买一个。
我们来看看,四种不同的父母分别是怎么做的:
TYPE 1 :漠视
低回应+低要求型家长
信息:我不想管你舒不舒服
这是最坏的教育类型。他们除了提供基本的照料外,对娃漠不关心。
什么玩具?忙着呢!滚一边儿呆着去,不感恩的家伙!
父母这样很可能因为太忙太累、可能因为生性冷漠、可能自己不成熟、因为某件事还在生孩子的气。
但是娃是看不到原因的,他们只能看到结果,就是“我想寻找解决方案的行动,但没有任何反应,就像朝空气打拳” 。
有的小孩只能“算了”。这会习得一种:我只能被动的等待不舒适感消解的模式。
外表上看起来没啥,娃一会儿可能又去玩别的了。但他每看次那个玩具就会暗自恼火一次。
当然他不会再去问父母了,他只能反复的自我消耗,无力解决问题。
有的小孩会自己采取行动,比如去抢,要么抢不到被打一顿,要么能抢到,我们看看两种后果。
1)反被打一顿的,可能就会陷入自我怀疑。
2)抢到的,如果以后都养成的习惯或者解决方案是反社会的(偷、抢)那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罪犯。
全世界绝大多数变态杀人狂基本都有一个套路,幼年遭遗弃,经常被虐待,对正常社会怀着根深蒂固的仇恨。
总之这样的孩子就是标准的自生自灭型。
TYPE 2 :攻击
低响应+高要求型家长
信息:你搞的我不舒服
这类父母的典型回应是:批判+羞辱。
你怎么这么贪慕虚荣!
你考那么差还有脸玩!
这种教育风格的父母是想在娃心中树立自己的威信,所以他们为娃制定了严格的规矩,不符合的要求一律遭到会冷冰冰的拒绝,所以一般这种独裁家庭的娃都是很怕父母的。
从以前我锅人民奉行的棍棒教育,到现在这一代父母中很流行(但其实也被误解很深)的虎妈文化,在我国,这样的家庭也是最常见的。
吼和骂是最最普遍的亲子教育场景。
有些教育专家会把这种亲子关系形容成猫鼠关系,如果一旦娃崩溃开始反抗父母,他们的行为不受理性控制,是很容易导致悲剧发生的。想想前阵子的弑母案新闻就知道了。
为什么父母会做出这种行为选择,因为人有种获得心理舒适感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变得正确。
但是大多数父母都是无力的、软弱的,他们急需摆脱无能感、挫败感……慌忙中完全忘记娃比他们更无力、更软弱,娃也是会难过的。
还有的父母,为了加深印象,让娃“长记性”,采取的是更激烈的动作,比如殴打,更厉害的羞辱。
曾经在连岳文章看到一个例子:
某青春期女孩和男生传纸条被发现,正沉浸在小心脏忽上忽下爱情的波澜中呢,父亲大概有一种“完美杰作眼看要被破坏”的焦虑感,骂她“一心只想着交配”,一句话让女孩记了十来年。
这种情形,一般小孩都会被打趴下的。
孩子会习得一种不敢面对内心不舒适感的模式,因为一旦面对,会被攻击,更不舒服了。
他们可能自我批判,也可能向外转移情绪,但由于没有正面解决,这种不舒服、无力,必然会重复累积,越积越多。
比如爱抱怨的人,就是想通过抱怨来解决自己内心的不舒适。如果他在做一件困难比较多的事情,就必须源源不断的抱怨,这种人一般都不怎么优秀。
如果孩子自己采取行动,一旦被发现,会引起父母更大的不舒适感,遭受更大的攻击,连自生自灭的待遇都没有。
穷凶极恶的罪犯,多数童年都有严重受虐经历,而不仅仅是缺乏管教。
TYPE 3 :溺爱
高响应+低要求型家长
信息:你不舒服让我很难过
我想要让你尽快舒服起来
这样我也能好了
这种教育风格的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给娃制定规矩,也很少要求娃守规矩,确切来说他们不知道怎么教育娃。
他们典型回应方法是:
买买买,赶紧买,妈妈也给你买个一样的。
这种家长很可能没钱也要从牙缝里挤出钱来满足娃。
而父母这种反应方式累积起来,娃每次有一点儿不舒服马上就被父母的外力安抚好了。但是等到他们需要自己化解这种不舒适的时候,翻车风险是巨大的。
而且由于童年缺少实战经验,这些娃长大后对不舒适感的出现一开始会非常反感,急于寻求安慰,非常难以忍受。
崩溃大哭、指责他人、难以理解世界运行的规则等等,总之都是一些巨婴表现。
比如《都挺好》里的苏明成,和前些年霸占头条的李某一,就都是被这种教育风格给坑了,不解释。
TYPE 4 :解决
高响应+高要求型家长
信息:你不舒服我能理解
我想帮你好起来
但总体上这并没太影响我的心情
这是最好的教育。
他们对孩子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对孩子也关爱有加。
典型处理方法:他们会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可能顺带也唠叨一下说教一下,但是会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你的不舒适,我能体会和感受,我能共情你,问题是有解决方案的,而且我愿意帮忙。
和溺爱型父母不同的是:
第一:有明确的人格边界,绝对不会你的全揽到自己身上,这样娃有独立的人格意识。这种意识下长大的孩子,很少会啃老,也不会有什么挫折就怪家长,怪别人。
第二:因为自己的心态平和,所以没有那么急于解决具体问题,会更有心力全盘考虑,比如提出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法:
太贵了,妈妈不能买,要不晚上给你炒个鸡蛋?
要不等到下个月发工资再买吧?
孩子仍然需要面对内心的不舒适感,但是又有解决方案,只需要安心的等到下个月就可以了,只需要改变一下预期就可以了。
当然可能孩子觉得父母的方法不管用,自己也会采取行动,但和忽视型父母不同的是,孩子采取反社会的行为会被及时制止,而且孩子可以和父母商量讨论,至少提供情感支持。
这样他的成功率是比较高的,信心被累积起来,有些类似问题可以被同类的方法解决,不需要重复内耗了,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是健康的。
总结一下就是:把精力大多数用在有结果的事情上。
那还不容易成功?你走的弯路少了,不就等于走了捷径吗?
Bing点评:
对未娃来讲,有没有人教育、能否听从教育、教育是否科学这三个问题都会影响到教育效果的好坏。
不是只有苏明玉那样的缺爱家庭才会养出情绪障碍的孩子,不恰当的爱,也会给娃留下难以弥补的损害。
每个人的心理机制都是在与生活的互动中形成的,童年就是最初的养成阶段,父母是关键角色。
之后,再随着与父母的脱离,把这个模式发扬光大或彻底改写。到底怎么走向要看社会和环境的二次教育,它有点类似木头上的刻字,之前刻的不深,能铲掉,太深了,就铲不掉了。
所以父母最好的状态,是帮孩子形成好的模式,而且不断强化,刻深一点;
次一点的状态,只做自己能做的事,然后提供好的外部环境,把可能性留给学校和社会;
最次的状态,是把一堆参杂着自己焦虑、创伤、恐惧的东西持续的扔到孩子身上,再用强化手段打上非常深刻的印记,让孩子一辈子都笼罩在阴影下。
最后Bing想说,养育道路上没偏方也没捷径,甚至凶险重重危机四伏。我们能做的,只能是不断学习强化,提高自己的“父母力”,尽力去做最好的父母。
推荐阅读
《花10万块学上流人士如何切香蕉…土豪装贵族之路充满艰辛!》
最近天渐渐热啦,很多人都留言催我Bing开团一些适合最近季节的生活用品,所以Bing团这次帮大家找到了一款轻薄可爱的台湾品牌儿童小内裤!(而且价格比某宝便宜不少,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毕竟,想要给娃“适度的爱”,也得先把娃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好!详情看今天次条哦。
1台湾cake5儿童内裤
来自台湾的儿童内衣服饰品牌!高品质面料,安全环保;贴心设计版型,舒适贴合。多款多色可选,男宝女宝都有哦!详情请看今日次条。
﹀
|这是DrBing公众号|
【知性逗比,欢迎关注】
﹀
【合作微信】广告:yhlberry ,开团bernibong
1逗逗镇的成语故事
超有趣的纸上动画片,最适合给孩子看的成语书!画风生动幽默,让低龄娃听得进,记得住!口袋书设计方便携带,紧跟语文教学大纲,注音助学,学龄孩子可自主阅读!详情请看这里。
2LAICA即热直饮一体机+滤芯套装
来自意大利的专业净水品牌,过滤、加热一机搞定,提高水质保护家人健康,想喝热水不用等!一秒即热、四秒沸腾!黑白两色可选、颜值能打~还有滤芯套装同时开团,详情请看这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有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