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懂这样挑幼儿园,2万和20万的区别并不大
不想错过我的推送?
请收藏甚至丧心病狂地“添加到桌面”
时而严肃时而笑岔气的干货Bing
带你鸡娃并客观认知这个世界
Dr Bing | 干货
最近到了幼儿园的入园考察季,好多读者留言问我Bing怎么选园,于是Bing帮大家找来了这篇美国幼师“红豆绿豆大土豆”写的挑选幼儿园干货帖,加以整理补充,看看能否对选园迷茫的泥萌有所启发。
原文作者:红豆绿豆大土豆(美国公立幼儿园教师)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曾在北京一家双语幼儿园工作过两年,现在在美国中部一所10分的公立小学教pre-kindergarten和kindergarten(对象是4-6岁的孩子,类似于国内幼儿园老师),同时也在北京一所国际幼儿园做教育顾问。
我家老大4岁,也正在上幼儿园。
所为老师和家长,我认为自己对这个行业还是比较了解的,下面就是我给您的一些建议。
1、对于幼儿园来说,哪种的教学理念是最好的?
答: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没有好坏,但一定要和孩子的性格相合。
教育理念在国际上有一百多种,但粗略分下来也就是两个大范畴:play-based(玩耍模式)和academic-based(学术模式)。
玩耍模式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基本上玩到哪儿教到哪儿,像国内很火的蒙氏,瑞吉欧以及美国很多私立幼儿园都是这样的模式。
而学术模式,老师有明确的教学大纲,会主导孩子们玩的过程,是中美公立学校的普遍模式。
两种模式好的地方就不夸了,主要说说问题:
玩耍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幼小衔接。
因为这种模式出来的孩子容易随性,而且知识积累一般比学术模式出来的孩子稍差些,所以刚进小学时一方面不适应学校严格的规矩,一方面又跟不上上课的进度,很容易对孩子的性格造成影响。
我接触的孩子中,有很多都能在几个月内适应环境,并很快赶上同龄人,但也有一部分会消沉下来,并产生厌学的情绪,从此恶性循环。
而学术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情感忽视。
因为老师每天都有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所以她们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完成任务”上,至于照顾孩子情绪这种“非任务”,优先级是很靠后的。
对于“会哭”的孩子来说,影响应该不算太大,但对于不善表达的孩子来说,这种忽视应该是非常负面的。
对于教学模式,我一般给家长的建议是:
如果孩子性格内向敏感,或者语言发育略迟缓,优先推荐玩耍模式,但同时家长自己也要注意对孩子定力和“规矩”的培养。
如果孩子个性很强,且父母计划让孩子接受完全的中式教育(公立中小学+中高考),优先推荐学术模式。
刚入园时孩子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但这种不适应比拖到小学再解决要好很多。
同时,家长也要多长个心眼,一定要考察孩子是否因为性格被老师/同学孤立。
对于其他孩子,我觉得哪种模式都挺好的,看家长的经济实力和幼儿园远近了吧。
2、现在普遍流行追求超高师幼比的概念,高师幼比真的有必要吗?(毕竟高师幼比的幼儿园价格都很啧啧啧)
答:幼儿园师幼比,过高和过低都不好。
我目前教的班级师幼比是1:11,美国公立校幼儿园师幼比从1:9到1:13都很普遍,私立一般会高一些,但也绝不是某些营销号吹捧的什么1:3精英教学。
师幼比高,孩子能受到更好的照顾,个性也能得到更好的尊重,但同时,孩子们的自理和自控能力一般会偏弱,幼小衔接时会比较痛苦。
另外,很多游戏是需要人多才能发挥作用的(最明显的就是记忆游戏),如果人数太少,这些游戏的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
我个人推荐的师幼比范围是1:7到1:15。
如果低于1:15,孩子受到忽视的风险还是不小的,如果条件限制必须要上的话,家长一定要经常和孩子沟通幼儿园里的情况,确保孩子得到了充分的照顾。
对于一般家庭,我个人不推荐师幼比高于1:7的学校,但如果您和孩子属于下列情况:
a)孩子在语言方面发育迟缓(同龄人的后25%或以下),或性格极其敏感内向的。
b)孩子语言能力或逻辑能力超于常人(一般指同龄人前5%),或有特殊特长,且父母希望支持和发展孩子这方面优势的。
c)父母对孩子有海外留学的计划,且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形成双语习惯的(注意是形成语言习惯!并不能提高英语考试成绩!)
如果是这三条的某一种,那就不要管师幼比的上限了,越高越好。
3、什么时机考察幼儿园,得到的信息最真实准确?
答、考察幼儿园,下限优先。幼儿园的上限,一般是在家长开放日当天;幼儿园的下限,一般是在12月的某一个大雨(雪)的周一早上。
家长开放日我就不多说了,老师和园方都会提前很长一段时间做准备,当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态度一定是优于平时的,如果家长想考察这所幼儿园的话,开放日是不能作为参考的。
下限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是幼儿园老师在一年中最忙碌,最艰难,也情绪波动最大的时段。
冬季气温低,天亮得晚,孩子容易闹觉,再加上天气不好,交通不通畅,孩子又冷又困,还憋着一股火气,基本上到了幼儿园都是哭闹不讲理的。
老师的心情本身就会受一些天气的影响,再加上要照顾十几二十个哭成一片的孩子,很容易着急上火。
这时候老师的素质差别的就显现出来了:
一等老师,会管理自己,也会管理孩子。不仅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能有效安抚孩子,让他们迅速平静下来。
二等老师,会管理自己,不会管理孩子。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但无法在短时间内安抚住孩子,只好等他们自己平静下来(比如说哭累了或注意力转移)。
三等老师,不会管理自己,但不会把自己的情绪加于孩子身上。这类老师情绪失控,基本表现为发呆、哭泣,或冲其他同事发脾气。但还保有最基本的理智,不会波及到孩子。
四等老师,不会管理自己,且情绪释放不分对象。。。
我个人的标准是,一等老师合格,二等老师如果资历尚浅,还处于学习期的话,勉强合格,如果工作已超过三年,不合格,三等老师不合格,四等老师压根不配当老师。
说了这么多,作为总结和补充,如果家长想考察一家幼儿园,我个人的建议是:
考察月份:11月底-1月初 > 其他月份的平常工作日 > 家长开放日
考察时间:大清早 > 午觉起床 > 放学时段
教师素质:一等教师 > 一等教师 + 二等年轻教师 > 一等教师 + 二等老教师 > 一等教师 + 三等年轻教师(不能超过一名)
(也有朋友说有些国内幼儿园不让家长考察的。如果是这种情况,有可能的话观察一下早上家长送孩子去幼儿园时老师的表现,以及孩子在操场活动时老师的表现。)
4、虐童新闻看太多导致对幼儿园产生信任危机,怎么样才知道幼儿园老师到底对娃好不好呢?
答:想知道老师对孩子好不好,看孩子的肢体语言。
人类幼崽趋利避害的本能是非常强大的。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孩子性格不是特别敏感害羞,且对老师没有负面情绪的话,是不会回避和老师对视的,更不会回避和老师的身体接触(如拥抱或者拉手)。
当然,如果孩子喜欢老师的话,他会主动寻求机会去和老师身体接触。
作为参考,我的学生都是骑在我肩膀上或者吊在我脖子上听课的(我觉得我的颈椎病是公伤,哎对不起跑题了)。
如果孩子突然开始回避老师的视线,拒绝老师的拥抱,作为家长可能多要注意了。
当然,大部分情况是孩子做错事被老师批评了心情不好,但如果这种状态持续超过三天,就应该不是挨骂之类的小事了。
因为孩子们的忘性很大,如果一件事情能介怀超过三天,应该是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精神伤害(或依旧在持续伤害),这时也请家长及时介入调查。
这个道理还是我从我同事那里得知的,她去幼儿园开放日,发现每次老师想拉她女儿的手时,她女儿都拒绝了,一直坚持拉着老师的衣襟。
她自己也是幼师,有点警觉就调查了一下,才发现老师一直对她女儿有言语打击。
当然这只是个案,判断方法也算不上通用,但还是希望家长能在这方面多上点心。
如果还没有入园的,就按照第三部分提到的考察时机去观察一下幼儿园平时的师生互动细节,也能得出判断。
以上是“红豆绿豆大土豆”原贴里总结出来的几点内容。
除此之外,还有个问题是我Bing想补充的,也是家长最关心的——到底要不要去上高价国际园?
答案:看看是否符合以下三个原则——经济舒适、心理舒适、性价比原则。
能问出来这个问题的,一般都是“不上不下”的悲剧中产家庭。为啥这么说?
如果是低收,想都不用想——洗洗睡;
如果是土豪,想都不用想——交学费。
交得起养不起的夹心饼物种才是最煎熬的。
所以,到底要不要上,要看下面三个原则综合判断,看完这三条,你们的决定也就能做出个八九不离十了。
1)经济舒适
我家过节总会去一个著名米其林餐厅吃饭,虽然价格很出血,觉得还是挺值的(毕竟是有心理准备去的)。
有次偶尔看到这个餐厅的网上点评,有几个留言:“太不值了!”,”根本吃不饱“,“太后悔了!” 一副倾家荡产的样子,愤怒地给了餐厅一星差评。
如果人做一件超过他经济舒适范围的事情的时候,结果总会是失望的。
高端产品本来就是给设计给一万块和十万块花着没心理区别的群体的,普通人硬上的话,不由自主地会过多期待回报,会一直处于焦虑和不安。
所以在各类高端机构,例如那些数万元的早教或外教英语课,总会看到这个普遍的现象:
没任何经济压力的家庭,心态轻松淡定,享受过程,收获自然会大;
投诉,抱怨孩子“没学到东西”的家长,总是那些咬着牙挺着经济压力去上的,他们自己的焦虑也会投射在孩子身上,让孩子也焦虑,效果自然就不好了。
国际学校如果已经超过你的经济舒适区,那么就不建议选择了。
2)心理舒适
那些孩子上国际学校的朋友,要么就是海归硕士博士,要么孩子本来就是外国籍;要么正在办理移民;要么是500强企业的世界型精英。
他们都是经常出国,了解国际教育,孩子的出国线路已经定死,家长心里完全有底。
但如果你不属于这个群体,家里也没他们的文化和意识,更不知道孩子的线路,那么你心里是没有这个底的,就会导致心理上的不舒适和纠结。
国际学校是以出国为唯一终点的单行线,上个三五年就基本很难回到体制并且适应过来了。
相反,如果以后任何时候心里有底了,路线更清楚了的时候,那时候再转国际完全不晚。
不要上死路,不要太折腾,要保持在心理舒适范围内,这是第二点。
3)性价比原则
以前看到某吃货论坛上,有个资深吃货讲到日本的哈密瓜。极品蜜瓜比普通蜜瓜口感可能好20%,价格却是几十倍。
但有两种人还是一定会买极品蜜瓜:
1.吃货,为此他们可以一个月不买衣服(对应教育,这类人就是为了娃的教育砸锅卖铁的鸡血家长,话说孟母应该可以算一个);2.土豪,这几十倍价格差他们不稀罕。
(题外话,土豪好幸福。 o(︶︿︶)o)
咳咳,回归正题。
一般人会为了这20%的口感差的价格去买贵几十倍的极品蜜瓜吗?不会——正常人懂考虑“性价比”。
到了教育,道理也是一样一样的,但家长思路就转不过来了。
家长尤其是母亲容易被“母爱”劫持道德绑架自己。不分青红皂白,“娃一定要用最好的。” 这个想法给自己平添压力。
而教育和哈密瓜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哈密瓜咬一口就知道口感差知道价格值不值;
但教育,没法做深入全面的了解和预测(这些会耗费大量的调查时间,而且算法太太太复杂了),娃的个人因素和不确定因素也太多,所以没法计算价格差和质量差的等比关系。
再加上网络或朋友圈各种鸡血家长和土豪家长的花样围剿——瞬间产生一种错觉:”全世界的妈都那么尽心尽力,就我最渣了。“
这时就脑一短路,容易把”性价比“扔到脑后,一脚踩到自己挖的大坑里去了,这时痛苦就开始了。
如果是在这种情况下硬着头皮选择的国际园,那么是很难达到你的预期的。
所以关于择校,我Bing的建议是:结合自家情况,做出最优选择。
怎么才知道自己做的选择是不是最优选择呢?我Bing给大家分享一个择校万用原则——划圈筛选法。
此方法适用于属于正常范围孩子(非特长,非障碍,非性格特别别扭)
什么是划圈筛选法——请看下图:
选择——
1)在固定的离家范围(例如3公里内或路途不超过30分钟);
2)择校成本(走关系的精力也要算进去)+后期支出在家庭经济舒适范围内;
3)(1、2范围内)最贵(因为市场决定价格,成本最贵往往就是口碑最好)的(前几所)学校。
按照这个原则,筛选条件之外的,一律不管不看不打小算盘不打小九九,就没什么闹心的了——反正跟你没关系,心里坦荡荡。
筛选出备选项以后,可以再按照“红豆绿豆大土豆”的几个考察标准,在细节上考察一下,最终的结果自然就能够得出了。
然后你的精力,就可以用在培养孩子真正伴随一生的品质和能力上面,而不是追逐那些一旦升学后就毫无用处,或者“革命未成功,政策一变扑个空”的指标。
Bing总结:
之前Bing的文章每次提到家长坑娃,就有N多读者留言,说起自己父母因为不懂教育,造成自己各种踩坑,最集中的两种坑是:
1)早期没有进行兴趣天赋开发,造成长大后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喜好;
2)择校、选专业和择业甚至择偶时爸妈乱出点子,害自走上完全错误的人生道路——现在的工作又不赚钱也不开心(既不成功也不幸福)。
所以,现在大家对择校抱有这种执念,也就不奇怪了。但毕竟挑选幼儿园才是第一关卡,后面还有幼升小、小升初、高中、大学,所以Bing还是建议大家不要用力过猛,选择“舒适大原则”下可持续发展。
总结就是——
找到那个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最有利的选择,既不是在不允许的情况下咬牙硬来,也不是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抠逼苛刻自己的孩子。
这种情况下,你是舒心的,你从这个选择中得到的收获也是最大的。
PS:本原则适用于人生中所有“大宗物品”的选择,希望对你已有所启发!
推荐阅读
《娃话痨、撒谎、破坏性强?来来来,让我们把它们都发展成优势项!》
1kidsbliss无酒精免洗洗手液
来自澳洲的天然有机洗手液,采用柑橘精华作为主要杀菌成分,不含酒精、本扎氯胺!天然环保,方便携带,带娃出门必备!详情请看今日末条。
﹀
|这是DrBing公众号|
【知性逗比,欢迎关注】
﹀
【合作微信】广告:yhlberry ,开团bernibong
1ILIFE V5S Pro扫拖机器人
三合一智能清洁机器人,聪明能干,解放生产力!功能强大、价格亲民,可以规划路线、自定清扫模式,打扫卫生不留死角!母亲节送婆婆妈妈的最佳礼物!详情请看这里。
2frozzypack冷鲜盒
夏日必备的移动小冰箱,食物轻松保鲜7个小时,健康饮食so easy!除了自带工作餐,给小盆友们准备蔬果、便当也很实用!还能用来储存母乳、药品哦!详情请看这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有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