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第一代“鸡娃”控诉血泪史:被鸡了20年,依然买不起房,有意思吗?

Bing 英华兰DrBing 2021-07-17
不想错过我的推送?
请收藏甚至丧心病狂地“添加到桌面”
时而严肃时而笑岔气的干货Bing
带你鸡娃并客观认知这个世界

Dr Bing  |  教育

 

胖友们,最近微信公众号大改版,不按时间顺序而是按照阅读频来推送了。

为防迷失,爱我的胖友们可以给我号加“星标”,或者时常进来给我点点“在看”,留个言。

这两天有篇文章特别火,叫《北京第一代“鸡娃”给大家讲讲内卷教育的切肤之痛》不知道你们看了咩?
 
简单说,就是一个95后北京女生细数自己家的“虎妈”当年是如何疯狂鸡自己的,最后发出灵魂拷问:

你看我都这么鸡了,现在不也没成功到哪去?这么卷,有什么意义呢?
  
文章写得挺生动,但更有趣的是,她妈妈在网上看到自己女儿的文章,居然也写了一篇,隔空回应。

看完这对母女俩的对话,我们会发现即便时间已经过去了20年,她们的行为和思考放在今天还是很有参考意义。


首先来看看这篇95后爆文作者“王食欲”,目前的职业是编剧、作者,出版过几本书,毕业于北电导演系。

用她自己的话说,现在的她“年收入比北上广深的普通小白领稍强一些,买得起车,但只靠自己的话,依旧无法买得起北京的房子。”

梳理一下她这些年被鸡的经历如下:

1、素鸡打底:

王食欲的妈妈,深谙鸡娃还得先素鸡的道理,女儿4岁时就给她安排了古筝课外班。
王食欲和老师上课

鸡法也简单粗暴,除了每周上课之外,在王食欲学会之前妈妈需要自己先练会指法,再陪女儿练琴,“指法不对时,狠下心在一边拿着小尺子敲她手”。

最贵的课要1500每小时,那是近20年前。

听着残暴,但成果也是不错的——13岁时王食欲考到了中央音乐学院八级。

6岁时,妈妈“又送礼又送钱地让机构古筝老师帮忙争取了一个在剧院演出的机会”,靠着古筝光环,给她彩打制作了blingbling“幼升小简历”,投给了全北京50多个牛小。

但结果呢?统统被拒。。。

只会弹琴,“拼音和英语都不太会”,牛小是没戏的。

最终,还是靠着1万元择校费,得以进入朝阳区某重点小学。
 
  
2、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进了小学之后,没上过学前班、只会弹古筝的王食欲被老师嫌弃了。

这时妈妈才猛然惊醒——原来只素鸡是远远不够滴!于是开始了鸡娃的第二个阶段:少年宫+数学。

三年级之前,她每周末的安排是:早上华罗庚数学课,下午古筝课,晚上英语角。

但依然成绩平平。

三年级之后,为了应付小升初,她的华罗庚数学升级成了奥数,每个周末穿梭在“中学包办的小学生教辅班”。

同时,这位妈妈绝不是把娃扔给培训班就撒手不管的家长,娃学的东西,她自己都先学一遍,身体力行地鸡,完全是用绳命鸡娃。

为了讲明白鸡兔同笼“她又学鸡叫,又学兔子跑”,为了还原火车追及“她拿着筷子当火车一遍一遍地演练啥叫相遇啥叫追及,为啥火车车身的长度也很重要”。

王食欲说:“面对她的勤奋,我实在不好意思叛逆和反抗。”

最后结果呢?

王食欲还是自考失败,点招失败,学区房也没条件换,差点去了菜校。

最后,还是交了昂贵的学费,跨区上了私立外国语中学。

3、普遍撒网,一锅乱炖:

王食欲尝试过的其他兴趣班,林林总总也有不少。

芭蕾,学过一年;跆拳道,学过一年;工笔水墨,学过一年;素描,学过一年。

还有一个她最喜欢的科学技术课,每月只要300块,但是因为小升初没时间,放弃了。

这么看,他们家在鸡娃路上还真是受过不少波折。

但之后王食欲迎总算来了转机,那就是中考。

在初中时,王食欲的自驱力觉醒了。

从幼升小到小升初,她被牛校反复拒绝,失败N次后突然品过味儿来,于是“再也不敢放纵自己,开始拼命学习,主动要求报辅导班。”

同时,她喜欢上了写作,因为在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文章,被自招进了北京四中!

这应该算是她升学路上的高光时刻了吧!

之后,她又因为在四中丰富的社团活动中接触到了戏剧,还自己拍过纪录片,同时在一群牛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出版了书,进而报考北电的导演系。

可以说,不管是她当年升学的成功,还是现在赖以吃饭的专长,都和写作脱不开关系。

但写作,偏偏和之前她妈妈鸡娃的所有项目都没有半毛钱关系!

于是很多人发出感慨,这么鸡,值吗?之前的那些努力,是不是错付了呢?


说完了王食欲,再来看看王食欲的妈妈。

之所以王妈妈这么鸡,完全和她的出身有关。

王妈妈生在山西小城晋中,家里四个娃,她是唯一的女儿。

在上个世纪的西北小城,作为全职家庭主妇的王姥姥,观念倒是异常超前,她说:儿子还能靠卖苦力赚钱,女孩不努力学习,过得会更惨。

于是,即便家里很穷,可王姥姥还是奋力鸡娃,甚至把家里的资源都倾斜给王妈妈了。

最终,王妈妈自己也争气,成了家里唯一一个大学生,而且是C9名校哈工大。

毕业后,她到了北京工作,有了北京户口,以一个“小镇做题家”的身份实现了阶级的跨越和逆袭。

作为享受过教育红利惠泽的她,怎么可能不鸡娃呢?

她说:

“鸡娃”是鸡妈鸡爸应尽的职责。


生娃就要对娃负责任,否则就别生。


生娃而不“鸡娃”是最糟糕的家长,我不想做这样的家长。



而且她说,鸡娃并不仅仅意味着砸钱:

家长的资源条件各有不同,“鸡娃”的方式不同,本质却是相同的。


往冠冕堂皇的方向上说,“鸡娃”是要培养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人。 从私心角度讲,你肯定不想自己的娃生了娃以后,还在家里啃你的老。


人的能力有大小,“鸡”的方式和结果不尽相同,但“鸡娃”是一个为人父母必须要完成的规定动作。


句句都是人间真理啊!

这不就是我才说过的:娃就在那儿,你不鸡,不是不负责任吗?
  
但其实王妈妈在鸡娃的过程中也颓过好几年,甚至有过自我怀疑。

那就是在把娃送进北京四中这种虎狼窝后,她一直以来的认知被颠覆了:

这里的娃个个优秀,你的娃只是其中的一粒沙,掉进去就没有了


常年站在娃顶上的人尖子突然不再显眼,心里满是自卑。

这里的娃爸娃妈都比你优秀:有的是高官,有的是富商,还有的是高知。人家的爹妈比你有钱、有权、有知识,人家的娃还比你娃优秀。

人家“鸡娃”的格局完全跟你不一样:人家可以让娃放下学业去骑行全国;可以花巨资送娃去南极科考;可以让中科院的院士带着搞专利发明;可以让娃出碟唱摇滚。

这不就是被内卷了吗?

卷来卷去,好不容易卷进了北京四中,才发现内卷永远没有尽头,自己再努力,也追不上别人的父母的影子。那努力还有意义吗?

这种鸡娃失重的焦虑心态,想必每个父母都感受过吧。

而更丧的是,她还遭到了女儿的王食欲的暴击。
  
女儿想必也是在四中受了刺激,居然对她说:

你要是能像谁谁谁家的父母就好了,可以让自己孩子躺平,直接成为名流;


如果能像谁谁谁的父母那样,卖套房子送娃去英国读高中,再卖一套房子送娃去美国读本科;

再不济,你们也可以成为谁谁谁那样的父母,崇文门一条街都是人家的店铺……

王食欲甚至跟妈妈说:这样吧,期末考试我进年级前三十,你争取提个干?

鸡娃鸡了半天,反倒被娃给鸡了,真是天道好轮回啊。

之后,她更是发现女儿的不少同学开始失控:

有人逼着父母想办法让自己上电视台,要出名才能比别人更优秀;有人直接抑郁了,只要考不到年级第一就在教室嚎啕大哭。

而王食欲,一个高中生,居然开始看《金刚经》,吃素念斋,考砸时劝老母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于是最后王妈妈得出结论:鸡娃不应当按照社会标准来制定,还是让娃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更好。


看完母女两人的对话,有不少评论立刻就得出了“娃鸡不得”的结论,但仔细一想,不是内回事儿啊。

王食欲说自己是一个“混混日子”的普通人,这其实是谦虚了。

小小年纪开始发表作品,高中时写书出版,自招进北京四中实验班,一路考上北电导演系,现在成为一名编剧,收入超过一般白领,自己买得起车。

虽然还没有什么大名气,但她还这么年轻,职业之路也才刚刚开启。

作为一个95后,已经算很优秀了。

虽然她从事的工作和妈妈当初鸡娃的方向路线不一样,但你能说她现在这样,就和妈妈没啥关系吗?

关系可太大了!

首先,我发现王妈妈绝对是鸡妈中的典范——那就是鸡娃之前先鸡自己。

娃学琴,她就先学会了再教娃;娃做飞机,她就得和娃一起想办法让飞机飞上天;娃学“火车相遇”,她就跟娃一遍遍在客厅里来回“相遇”;娃学英语,她就和娃一起在地铁上练习英文会话。

更牛的是,鸡娃的同时,她还不忘自己进步。

在带娃之余,自己看书看报,不断学习,顺手考下了多个工程师资格证,“这叫给孩子打样板。”

其次就是,虽然她没有直接鸡过女儿写作,但也在写作上给了女儿相对宽松的空间。

初二时,王食欲提出要“学韩寒”辍学写小说。

她赶紧好言相劝,“读完高中和大学,会有更好的文化积淀,那时候再写小说会更好。”

她并没有打压女儿的爱好,而是支持她,还给了她很多零用钱,让王食欲去买书、买CD和喜欢的杂志期刊。

王食欲最终走上写作的道路,不能说一点妈妈的功劳都没有。

第三,就是激发了女儿的自驱力。

王食欲能考上四中,主要是因为写作,但成绩也得过得去才行。

而从她一开始屡屡受挫的升学经历就能看出来,她绝对算不上一个学霸。

那成绩是怎么追上来的呢?

靠的就是突然觉醒的自驱力。

王妈妈硬是用自己的优秀和牛逼来带动娃,帮她走上了靠自驱学习的高级境界。

刚上初中的王食欲就有“我是个大孩子了,已经可以自己鸡自己”的觉悟:

想尽一切办法去当学习委员、班长、团支书、学生会主席,只为了自己中考时简历能更漂亮。


早上妈妈开车送我,我一边在车里吃早餐、背英语,一边看日出和无数次升旗;

放学后在地铁和公交车上站着写作业、背古文,MP3里永远都播放着VOA慢速英语和TED演讲;

周六和周日,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都泡在学而思、新东方、金钥匙、龙文教育等一系列教辅机构里。


包括上了北京四中、上了大学、工作之后,她能一步步踏实走过,让优秀成为习惯,都靠的是这份自驱力。

这不就是被虎妈“打样板”式的鸡娃给感染了吗?


Bing总结:
看完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虽然王食欲、王妈妈和读者都对“鸡娃”得出了不同感受,但这些观点并不冲突。

鸡娃的本质不是内卷,而是找到娃的兴趣所在

鸡娃并不是疯狂砸钱报班,而是自鸡在先

鸡娃的最终目标和成就,并不是让娃出人头地,而是帮娃找到受用一生的内驱力,这才是人生的支点。


推荐阅读

《从改变世界的疫苗大咖们身上,我发现了神秘好家风!》

《幼儿园副园长儿子把同学打成盆腔积液——娃受欺负,到底应该怎么给TA撑腰?》

《日本把核污水排进大海,海鲜还能吃吗?》


胖友们,最近微信公众号大改版,不按时间顺序而是按照阅读频来推送了。


为防迷失,爱我的胖友们可以给我号加“星标”,或者时常进来给我点点“在看”,留个言。



今日团品1戴可思防晒霜

日本原装进口,纯物理防晒成分,安全温和不刺激,全光谱防护紫外线损伤,大人孩子都能用!详情请看今日次条。






|这是DrBing公众号|
【知性逗比,欢迎关注】
【合作微信】广告:yhlberry ,开团bernibong
本周团品1小熊英语 learn to read

铺路自然拼读、先行自主阅读!可点读墙贴、词卡+绘本,另附bingo单词游戏寓教于乐,轻松拿下高频词!详情请看这里

2西蒙日记家居服

简约实用三件套,莫兰迪色系,温柔优雅。轻薄柔软、舒适透气,三种规格可自由搭配!详情请看这里

↙↙↙点击阅读原文进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