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场演出的记录者,也是在记录时代的符号

我玉玉了 P8星球
2024-08-29








一场演出即将在Live house里开始。

表演者在后台,聊一点儿闲天、调试设备,也可能喝一点儿酒,准备接下来的表演,观众们密密地挤在场地等待,嘈杂,燥热,现场摄影师是鲜少被注目的存在,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沉默、克制、隐蔽的,作为「除了乐手外离舞台最近的人」,举起相机,成为一场演出的记录者,也是在记录时代的符号。



采访|我玉玉了
撰文|我玉玉了



像排山倒海一样



「像排山倒海一样。」

 

蕙子形容Live house里经常出现的场景,很多现场摄影师都曾拍下过,这也是她喜爱的场景:表演者与观众击掌、呼喝,每个人都高高地举起手来。蕙子录下过这样的画面,但是感受往往不能互通,她曾给不看Live的朋友分享,但朋友难以沉浸到那种热烈、投入的氛围中,只评价:「好像一群丧尸哦。」

 

贰碗也拍下过类似的画面,今年2月份,@毒蘑菇音乐现场收录了他的九张「2020年最佳现场照片」,其中一张,是Joyside「命不该绝」巡演长沙站中,主唱边远和乐迷碰杯。这是这支在2001年成立、2009年宣布解散,又在2019年愚人节当天宣布重组的乐队重组后的首次全国巡演,大家都喝多了,举起手里的罐装啤酒,「他们重新站在舞台上,和观众碰杯,真的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就真的觉得『命不该绝』。」


图为贰碗摄影作品

乐迷是影响演出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乐迷的反馈或者互动,一场演出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这是一种「反哺」式的关系,互相激发情感与表现力,二者密不可分。

 

蕙子印象最深刻的、能够感受到乐迷与表演者之间关系的,是Kafe.Hu的演出,「咖啡壶的现场是最不一样的,只有他会站在舞台下面,他会自己带一个桩子,站在中间和观众一起唱。他非常不支持大家夜排,会直接说『就算你排了几个小时到第一排也没用,因为我会站到后面去』。」

 

但是选择成为现场摄影师,就必然要和乐迷的身份有所剥离,蕙子在每次拍摄时都要求自己保持一个旁观者的状态。有的摄影师可能会因为气氛过于富有感染力,忍不住扔下相机,加入到乐迷中去,但蕙子往往克制,「去看演出和拍照片是不能兼得的,比如作为摄影师,百分之七十甚至八十的精力都必须放在拍照上,你一定要牺牲一些东西。



贰碗的整个摄影经历基本也是从拍「现场」开始的。2019年,只要没有其他事情,他都会去长沙的各个Live house拍摄,从三月份开始拍,到年底拍了八十余场,「有很多不认识的乐队,也去拍了,因为可能真的比较喜欢这个东西。」

 

每次的拍摄也是体力和精神上的消耗,要「全场跑」,也要注意对画面的捕捉,而从技术上来讲,最困难的是灯光:灯光是不稳定的,人头攒动,光线昏暗,镜头开始变得难以对焦,几道光束打下来,可能氛围感十足,也可能是一片红光,照在表演者的脸上,完全无法补救。

 

但拍一场Live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而充满吸引力,贰碗希望能够通过照片进行「现场的还原」,当时的氛围,有冲击感的画面,情感的碰撞,都能够通过照片进行还原,乃至让观众产生更深的体会与别样的视角。



图为Kafe.Hu 某场演出画面



「镜子」与「窗户」



这个圈子你也知道,一旦你很喜欢这个,就很难说真正离开,还是希望可以换一种形式,来继续参与到这些去。」海浪从前和朋友搞过乐队,后来放弃了,「想着想着,又觉得可以去做摄影,记录一下这些东西。」2017年,他买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开始去尝试拍一些现场。

 

摄影师的拍摄可以被大致分为两种,海浪用「镜子」和「窗户」来形容:在镜子里面,你可以进行自我的调整和表达,更多在意的是内心想法的呈现与表达;而透过窗户,你看到的是外面的景象,更多偏向于记录真实的客观世界。

 

但这两类摄影师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尤其在拍摄现场时。尽管拍摄的是一个纪实的场景,但海浪并不希望自己仅仅拘泥于「现场状况的保留」,他更希望自己成为现场的一个「评论家」,记录一个时代的符号。

 

想法是在真正投入的过程中改变的。最开始,海浪不认为摄影是一种「创作」,尤其是拍摄现场,一个纪实类的场景,创造力可能是有限的。但是后来,他慢慢意识到,一张现场的照片可以蕴含大量的信息和内容,并不比一段视频包含的细节要少,是能够传达出自己的感受的,传达的「评论」也是多方的,可能有赞美,也可能是审视。海浪有自己的考量和视角,一场演出如一场起伏的电影,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哪怕是摇滚乐,也并不一定每秒钟都是那么激烈、燥热,也可能会有沉静、脆弱的部分,而这些对于记录者来说,也弥足珍贵。

 


「是一种女性视角的呈现。」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女性摄影师、艺术家在各自的领域崭露头角,海浪认为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在长期男性视角下,大部分作品带给群众的审美疲劳。有东西慢慢浮现出来,他换位思考:「Live house里大家印象最深的都是那些很热烈的场景吗?」海浪觉得,反而是乐手在表演中不经意展现的脆弱或者感性、伤感的一面,那种真情流露,更能触动乐迷。

 

这是对于现场摄影来说,十分容易被忽略的一些特性。海浪在拍摄、挑选照片时,有意识地希望能做到这方面的呈现。所谓「女性视角」,不仅要关注当时现场所表达的主要元素,更要注重一种内心的感受,很多照片可能因此不会给他人过多「兴奋」的感觉,而是一种多元化的表达,「比如摇滚乐,它不一定完全是很强烈的抒发,也可能有『焦虑』、『迷茫』的存在。」


图为海浪摄影作品

疼井树觉得,自己不是那种「特别勤快的摄影师」,有的摄影师几乎整场都会举着相机,而他会给自己固定留出两三首歌的时间,把相机关机,放在一旁,真的「坐在那里听」,感受表演者的音乐、全场的氛围。「有时举起相机,可能会难免对音乐没有那么深的体验」,这种时候就要坐下来,去真正感受,才能在拍摄的时候更加准确地捕捉到一些东西。

 

哪怕是同一类型的乐队,在风格上也会有所不同,表现力也有所区别,疼井树喜欢表现力强的人,他更喜欢、也更多拍乐手,镜头很少对准台下,哪怕是比较热烈的场景,比如「跳水」「跑火车」,他也拍得比其他人要少一些。

 

很难讲清楚这样选择的具体原因,他往往用个人喜好来解释。疼井树相信每个摄影师的作品所表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比如贰碗,他在作品的数量上就会超过其他人很多,各个角度、画面都有,「整个现场的整体还原度肯定要比其他人高一些」,而自己则可能相对较「散」,拍拼盘演出,甚至不会把一个乐队的照片放在一起,而是整个打乱,「我可能会更加注重照片的色彩、氛围。因为我觉得去看了现场的人,大部分画面是自己能够记得住的,我想有一些不一样的。」

 

到现在,疼井树也偶尔会去回看自己最开始拍的第一场照片:「拍得挺烂的,然后现在这个样子,可能也就是最近这一年,我才觉得应该要这么拍,去年、前年的时候可能也只是想着要整场记录,现在在选择上才会有更多的想法。」



记录这个时代



图为疼井树摄影作品

对疼井树影响最大的摄影师是高原——中国90年代的摇滚摄影师,窦唯、朴树、何勇、张楚、郑钧、许巍、汪峰都曾是她的拍摄的对象。疼井树从前买过高原的作品集《把青春唱完》,后记里,有一段话让他印象深刻:

 

曾经有一位摄影师同行,80后,在看过一部分照片后说:“我觉得你拍得一般啊,没什么牛的,好多焦点都不实。要是我在我也能拍。”我说:“对啊,这就是我为什么牛,因为我在。”现在想想,活在那个时代对我来说,是种运气,好运气。

 

每次在Live house,除了拍摄现场的画面,疼井树还会拿一部胶片机拍一点后台的花絮,做一个记录,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因为我在」,疼井树觉得这就是意义所在,他希望如果有机会的话,这些照片慢慢排,能不能做出一个集子,「但是这可能需要时间的累积,高原的作品拍了10年,她是90年到99年的,可能有人觉得那是中国摇滚最黄金的一个时代,所以我的话,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5年,如果能坚持拍下来的话,我觉得应该还是有一点照片的量,还是可以尝试一下。」


图为疼井树摄影作品


他还没有更具体的考虑,因为不知道未来会不会离开长沙,如果以46Live house作为一个标识,也是个不错的想法。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通过作品传达什么,记录本身就是意义,「拍完我放在那里,然后让观众自己去看,每个人肯定都是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总体上,「环境是在变好的。」

 

这种「变好」外显得十分清晰,海浪、蕙子都有直观的感受。2017年,海浪刚刚接触现场拍摄,那时候和他在做同样事情的摄影师,「一只手就能数过来」,且有着极大的不稳定性,有的人这次见面,可能下次就再也见不到了;但等到2019年,他经过短暂的告别后重归现场摄影师这个身份时,惊讶地发现摄影师的数量有明显的增加,也更加稳定,记录现场的人变多,视角也会越发丰富。

 

来看Live的人数也在增加,随着《乐队的夏天》《说唱新世代》节目的热播和受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接触、了解这方面的文化;现场的氛围也有变化,贰碗觉得,以前的演出,可能乐迷会冷淡一些,但是到现在,乐迷们的自发性和热情都有变得更高涨,

 

贰碗拍过一张照片,是2020年疫情后长沙的第一场摇滚演出:三支长沙的朋克乐队成员在46Live house的舞台上,OMD主唱拥着桃花鸡主唱在演唱,前景是CSBQ乐队吉他手对着镜头比着国际友好手势。他印象最深的是CSBQ的主唱小白说:「能再活着见到大家,见到大家都还活着,真好。」那张照片并没有过多技巧上的东西,主要是一种情感的传达,长沙的乐队、疫情后终于重聚的长沙人民,「有一种狂欢的感觉,就是那种『朋友们好久不见了』,然后又在一起玩了。」

 

图为贰碗摄影作品


他希望长沙本土的乐队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他们也确实在做得越来越好,「有一种城市的那种骄傲感吧,就是觉得长沙的乐队是能够慢慢走出去的,都在变好。」




雷达の足迹   

关于下一站




2020寻访集 . 城市书实体刊
《星球雷达:我们与「山野」的距离》
*点击下图跳转合作链接
文末阅读原文了解纸刊详情





设计 | 霸王
图片来源 | 受访者及网络
特别感谢 | 邱诗蕊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P8星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