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啪推荐 | 元宇宙与我们的距离
「元宇宙」「NFT」「沙盘」「数字乡愁」「人与技术」「虚拟与现实」......
3月12日,作为2022年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支流”项目的启动展览《沙盘-支线剧情》开幕。在这个以美术馆为载体的巨大沙盘里,热门元素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线,也不断激发人们对虚拟世界的思考。
“元宇宙元年”已然过去,但对于元宇宙及其相关元素的探讨却不曾停息。蹚进「支流」,此次展览希望探讨的并不是冷冰冰的技术主题,而是不论身在虚拟世界还是现实世界,都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人的问题”。
虚拟世界是否真是我们理想中的「桃花源」?元宇宙与我们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疫情之后,我们「沙盘」里见。
Q:
想要如何介绍自己?
我不是一个从艺术史出发的策展人。
我不是艺术专业背景的艺术从业者,我对艺术史的学习是在世界各大艺术馆、博物馆中发生的。从我的工作和学科背景出发,我会从更广泛的艺术生态、跨学科知识和博物馆学的角度,思考一个艺术机构应该做什么,以及当代艺术中的问题和艺术家的创作。
Q:
想要如何介绍「支流」项目?
今年是第九空间开放的第三年。在过去的两年里,项目偏向支持青年人的创作。经过前两年的思考和探索,我们对整个艺术生态、对美术馆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项目定位。
当下很多机构都是在以流量为导向组织展览,或是从艺术史的角度出发,选择有知名度的“大艺术家”。但如果一味以流量和权威为导向,必定导致艺术生态和艺术机构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艺术机构,我们有责任或是使命,用一种更加开阔的态度,去推动一些新的东西,而不是一味迎合权威或艺术史来规划展览。
展览是艺术馆最重要的公共教育,如果我们只做高高在上的知名艺术家的展览,难免会成为一种精英艺术教育,但真正的艺术馆应该是个实验场。我们希望能通过更多的创作者,从他们的角度、从他们的思考,来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角度和一些可以探讨的问题。
长沙不在“北上广”核心艺术圈,可以说是处在一个边缘,一个正在发展的阶段。地缘而言,我们像在中国艺术圈的一个支流方向。作为“支流”,希望有我们的活力,有我们的态度,有我们的探索方向。
Q:
想要如何介绍此次展览?为什么选择了「沙盘」这个概念?对此次展览有怎样的期待?
首先,它是支流项目的第一个展览。我们邀请的艺术家高文谦,是一位持续关注人与科技、虚拟与现实的艺术家。他的创作媒介一般是动画、影像装置以及交互游戏。虽然他聚焦在相对宏观的问题上,但他的东西都非常细腻并具有现实意义。他所探讨的也都是人最基本的问题。
「沙盘」的概念其实是高文谦自己提出的。追溯到古代,沙盘被用于战争演练,而在现代社会,它也被用于心理分析,以及一些虚拟模型社区的建构等等。可以进行推演,也可以进行分析,他觉得沙盘是个很好的隐喻。在第九展厅这个「大沙盘」里,有6个游戏/作品,也就是6条支线,都在探讨未来人类在科技环境和发展上,以及在虚拟世界里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可能性。
我在前言里没有提到「艺术」这两个字。在第九展厅里,我不想再去强调什么是艺术。艺术不仅仅是各种形式或是技巧,当代艺术更加关注的是新的观念和思考。我们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能够接触到这一方法。
Q:
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眼里的元宇宙吗?
其实元宇宙就是未来虚拟世界更高的一个阶段,有着更完善的规则技术等等。只是现在元宇宙的概念被说得太多,有一些混乱。有的人是从技术层面来说,有的人从一个更大的维度来说,所以万物皆可元宇宙。
当我们在探讨虚拟世界的时候,就是在探讨元宇宙,而虚拟世界一直被大众或多或少地接触。可能是到了一个节点,很多资本和技术都开始朝这个领域发展。如果未来我们成为元宇宙的居民或是玩家,元宇宙并生的各种技术会帮我们来完成很多工作,我们也看到了这些技术正在逐步成熟。
所以,我们离建构那个非常丰富多元的元宇宙,可能真的不远了。
《沙盘-支线剧情》展览现场
、
Q:
此次展览集合了很多热门概念,如元宇宙、NFT等等。这些元素如何体现在布展的思路和环节中?
这6个作品没有对单个概念进行具体的探讨,而是从一个更加宽泛的维度来探讨虚拟世界。
比如第一个作品《乌托邦地图》。它是根据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中对一个完美的乌托邦世界的描绘,用游戏地图的方式呈现的作品,其背后则是艺术家想探讨的:谁来制定未来虚拟世界的边界、规则以及权利。
这又回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众所周知,谁制定规则,谁就是权力的拥有者。而在资本和技术加入元宇宙的创建之后,未来会是怎样的?
这个作品可能看起来很简单,只是一个游戏地图,但它隐喻的问题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Q:
艺术家高文谦说:“我希望自己营造的数字世是被赋灵的,诗意的。”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在展览之中如何体现?
从我的角度看,高文谦本身的创作风格是非常人性、细腻的。他的很多动画作品就是很诗意的。本次展览中的游戏作品《花园》,观众可以通过操纵游戏手柄进入游戏世界,而这个游戏中的各个空间是根据高文谦各个时期的回忆和印象搭建的。有竹蜻蜓,老钟表,小时候放着游戏机的书桌、家里的阳台,九十年代老的学校里的木框玻璃窗,也有法国花园和日本园林的元素。整个作品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
在本次展览作品《家园》中有十二个小动物,他们说话的样子就是活灵活现的。高文谦用他的技术手段,可以使在虚拟世界的一些动物或是角色拥有灵魂。我觉得他是在探讨人的问题,而人是有灵魂的。所以他赋予了这些角色灵魂,也赋予了他们人性的东西。
展览作品《花园》
展览作品《家园》
Q:
为什么在展览开幕式中举行剧本杀?相关展览作品《艺术馆的新作品》想表达些什么?
一开始我们设置的剧本杀参与名额是50人,但当天来了100多人。我们在策划的时候也考虑到了人数问题,在美术馆里设置了10个关卡,最后观众会到达第九展厅参加开幕式。
作品《艺术馆的新作品》的游戏背景是一个虚拟移民城。艺术家高文谦在城中打造了很多场景机构,其中一个是美术馆。在美术馆里,一些数字作品正在展出和出售,包括很多有意思、知名的当代艺术作品,比如卡特兰的《香蕉》等等。
在这个游戏作品中有一条故事线:一位城里的艺术家骤然离世,虚拟美术馆的工作人员把他的尸体做成了NFT作品用以炒作,而这引起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动荡。
高文谦有留法背景。我觉得他偏左派,也就是非常关注普通人和社会的各种不平等:一些权贵占用了太多资源,而一般老百姓生活得非常辛苦。他想让我们警惕,虚拟世界里也许也会发生同样的问题。移民城里面的权力者,可能也会用各种手段,让普通民众为了在移民城里继续生活而付出高昂的代价——而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剥削。
在开幕式的第一个环节,我们请了一个演员。他作为《艺术馆的新作品》里死去的艺术家的好友,发表了一段演说,对这种机构或是机制提出一些质疑和批判。
所以一些观展人会觉得这不太像剧本杀,更像是一个美术馆里的闯关游戏,最后到达第九展厅来答疑解惑,了解为什么会有一段这样的演说。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观众来理解艺术家的思考和想法。
Q:
展览开幕至今,观展人反馈如何?会不会有观展人觉得展览中的游戏无聊?预期和现实会不会有差距?
我基本上不太玩游戏。所以我也能理解部分观展人进入游戏后觉得无措的情况。展览作品不像普通游戏,会有非常明确的指示或是目标。所以我们为每个游戏作品分别制作了录屏实况视频,观展人看完视频就能知道大概的游戏内容而对于那些玩游戏不太熟练或是不玩游戏的人,也能更加理解这个作品。
其实我们的展厅空间设计是想打造游戏场景的风格,也基本做到了。大家进入到这个大沙盘空间后,可以进入到不同的小空间里,从不同的作品里获得一些讯息。
我记得有个小朋友跑进展厅的时候说:“这是一个迷宫!”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隐喻。我们可能就是在一个迷宫里,正在找一种出路、一种方向。这和这些作品也是非常契合的。
Q:
这次展览符合你的预期吗?
非常符合我的预期。
一个策展人在策划展览的时候,是想把自己的一些理念和想法传播出去,或是提出一种新的理念。我觉得我和高文谦应该是有一种共同的理想,对存在一种比较美好的世界的可能性的理想。
我在前言引用了学者James P. Carse的观点:“至少有两种游戏。一个可称为有限,另一个称为无限。一个有限的游戏是为了输赢,一个无限的游戏是为了可以一直玩下去。有限玩家渴望不朽,无限玩家渴望不息。”其实那本书叫做《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但其实探讨的是人在世界中怎么去参与这个事件的两种态度。一种是为了规则、利益而生存,一种是为了一种可延续的、更丰富的目的而创造。
这个展览的主题,是我和高文谦共同关注的问题。我看到他的作品,我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因为那也是我在思考的问题。我把写完的前言给他看,他告诉我他正好也看过这本书。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契合。
展览作品《看得见的城市》
Q:
因为疫情,谢馆选择了闭馆。此次疫情会对展览本身有怎样的意义?
大家不能来看展,在线下直接接触到这些作品,我觉得非常遗憾。大概这就是一种现实世界的局限性。但如果未来真的有虚拟世界,有虚拟美术馆,我们也许会有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