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福寺路004号

季夏 P8星球
2024-08-29





随着开福寺站1号口电梯缓缓上升,能透过绿色玻璃看到路口对角线处的六层建筑,高大、静谧、苍凉,虽破败却似有「遗世独立」之意。那一片区被围墙拦住,入口掩映在草丛间,过完马路后还须得往右走上几百米方可看见。
但更多人并不在意这是什么地方,他们的目光被红墙庙宇所吸引,总径直向左,奔往开福寺的售票点,期待为心中所念寻求菩萨庇佑。
于是开福寺何其热闹,来来往往,熙熙攘攘。而横亘着的十字路口,像是命运劈开的两道。
*更多图片及互动可见次条

采访|季夏
撰文|季夏




「初探·废墟印象」


今年五月,我结识了钟虚。去寺庙或道观上香,是钟虚作为废墟探险家每次出行前的仪式。我和朋友有心为他记录下冒险的完整过程,于是一行人到了开福寺。起初从地铁口出来,我们的确注意到了这一栋建筑,但也没有过多想法。烧完香,求过了「邪祟勿近、出入平安」,从大门踏出。而红墙蜿蜒尽处,当那一片萧条再次闯入眼帘,不知是谁提了一句,「那里是不是废墟啊?」便忽生出宿命之感,大家相视而笑,「走?」

「走啊!」

十字路口


等我们真正找到入口,才发现那一栋建筑并不是全部。这里道路平坦、屋舍俨然,红砖绿影像是列队的兵士,把守着这一片土地。但随处可见的垃圾、破败的门锁、褪色的告示、楼内幽暗的过道都提示着这里已无专人照料


黑暗处人体模特的剪影、拆卸下来的零散假肢、墙上的血红色笔迹、门缝里风声的回响与丝丝凉意、卷帘后凝视着的神像与被黑灰覆住的香烛,满是一地狼藉……我们内心的恐惧因见到这些看起来诡异的物品而逐渐累积。待理性回归,大家猜测这里应是仓库,只不过撤去得匆忙。而这也在我们瞥见「14-仓西」的标识后得到了印证。





我们察看了并未落锁的几处地仓——许多生活用品和工作文书还未带走;某些四散着的零食包装我们甚至从未见过,查询之后才知是上世纪的产品;墙上的算术题、「非主流」的感叹语以及简笔画的猪头小像应是孩子们的杰作;倒着贴的福字、被丢弃的拥抱娃娃、遗落的合影……


空旷的仓库关住了过往时光,却没有留下更多线索供我们从想象中找到真相。



 一地狼藉



这里具体是用来存储什么的?为何被废弃?是否还有人在这里生活?这些疑问在我们脑中萦绕不去。但碍于初来此地,又未寻到任何可以提供解答之人,我们也惶恐自己只是突然闯入的「外来者」,打扰了许久,是该离去。


近晚的天色为此处笼上一层滤镜,废墟似是沉睡着,风过时又似呜咽低语。疑惑未解,若是故事,怎无新篇?





「复访·仓库史说」。


几乎过了半个月,我和朋友又来到此地。只是这一次,阳光泻于屋檐,瓦片镀上金边,再无阴森可怖之感。更有许多叔叔阿姨聚在一间被收拾成娱乐室的仓库里打着字牌和扑克。我们反倒局促起来,显得鬼鬼祟祟一般。

陌生面孔自然很快被发现,直到我们解释了来意,牌桌边上正等着轮位的田叔才放下防备,介绍起这里的故事。再结合这里张贴的公告和网上搜集的资料,我们大概能还原这段历史。




潘家坪仓库由开福寺路隔开,分上下两坪。周边的超市、KTV、居民区、办公楼都曾是仓库的一部分。

仓库曾隶属长沙商业储运集团,前身叫做「南北运输行」。若再往前数,这里是一片乱葬岗。解放之后,因为需要一个物流企业,1953年,政府成立了长沙商业储运集团。当时还只有三四十名职工。经过50年的发展,公司的员工规模扩大到了一千余人,仓库也从原来的几千平方达到了上百亩的占地面积及约12万平方的库房面积。其业务范围覆盖了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是全国八大储运公司之一

除了八大车队盘踞于此,这里还设立了专门的铁路线——「幸福桥(旧称福寿桥)专线」和月台,不远处的长沙港码头上,总有工人等着接益阳沅江的货由湘江走水路而来。




本世纪初,公司进行了国有企业改制,转为私有企业,「长沙商业储运集团公司」更名为「长沙商业物流有限公司」。


这里仍是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仓储、配送和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拥有三大物流基地,且紧邻规划中的新长沙火车北站。但铁路和月台被拆、地皮被一点点变卖。原本千余名员工,内退205人,退休261人,买断173人,留聘224人。同期,原长沙商业储运公司旗下的汽车运输集团宣告破产,223人因此下岗。


2020年,由于新的城市规划,潘家坪仓库被通知拆迁。



下达的房屋搬离通知



「再叙·昔时记忆」。


田叔介绍完之后就去打牌了。征得允许后,我和朋友继续在仓库闲逛,先后遇上了几位阿姨,愿意同我们聊聊仓库的过往荣光和她们的青春故事。



李芸一家三代人都在这里长大,她17岁学校毕业后进入湖南省商业汽修厂,因为听说商业储运集团需要10名司机,于是主动请缨来到仓库跑起了电瓶车。车队的货车一般用于向外发货,而仓库内货物的转移则依赖灵活小巧的电瓶车和人力拉动的板车。李芸一将车开进仓库,跟着的工人就开始搬上搬下,将货物同仓库的保管员对接好。


干了一年司机后,李芸也成为了仓库保管员,分管六层大楼第三层的一间仓库,负责货物的清点、看管、分发。





「这栋楼叫一万五,意思就是有一万五千个平方的面积。本来是五层的,后来又加盖了一层。外面那个是消防楼梯,里头还有电梯嘞。这里头的库房叫楼仓,外面那些平房是地仓。一般是一个仓库两个人管,我们一层有三个仓,所以一层就是六个保管员再加一个班长。谁要是要休息嘞,就跟另一个保管员打声招呼,如果两个都要休,班长就得替他们的班。」


李芸后来也当上了班长。一万五大楼「什么都有」,广州运过来的「嘴棒」(香烟)、贵州的茅台、小孩子喝的奶粉、青岛啤酒、海尔电器、卫生巾等等几千个品种的货物都分门别类地存储于此。作为班长,她必须熟悉每一个仓的货物,才有把握替其他人的班。「你这边刚手上拿着一叠单子去点货,完了回来那桌上单子又堆好高了,那根本就没时间歇……」


回忆起「那时候」,李芸用「风风雨雨」总结了她在这里生活的28年。



李芸


而对陈娟来说,最大的风雨突然降临在车队宣布破产的那一刻。


那是一个与往日并无不同的好天气,陈娟例行为车队的货车加满油,还能趁机和某一辆车驾驶室里坐着的丈夫说上几句话。心里盘算着「下班后啊,得约上从前单身公寓的几个姐妹一起做做饭、打打牌。上次工会团建去过的桂林,抽时间啊咱几个再走一回!」


但到了下班集合的时候,却得到「车队破产,交车走人」的通知,留下车队的同事们面面相觑、还没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直至现在,陈娟依然不解「我们厂子效益这么好,怎么就突然破产了?」



柚子树


从顶父亲的职进入车队成为一名钳工,陈娟当了三年学徒,先后轮转过车队仓库、油库等不同岗位。在那个工作岗位稀缺的年代,她格外珍惜在车队的工作机会。她也曾想,自己或许会一辈子留在这里,和院里那棵柚子树一起长大;未来再给自己的孩子摘柚子吃,看着他们成长、成才,或许也会成为仓库的一名职员,又或是去往更广阔的天地。


可惜在这里工作了17年后,年过30的陈娟也只能「重新开始」。离开车队之后,陈娟做过超市收银员、家政阿姨、食堂帮厨、清洁工……她明白,在车队的日子已经留在昨天了,「人总是要向前走的。」





张彤是当时被留聘的仓库职工之一,有着33年的工龄。见到她的时候,张彤穿着白色卫衣、牛仔背带裤,头发扎成马尾,哼着歌朝我们走来。她一颦一笑皆少女姿态,仿佛有着源源不断的活力一般,让我们这些满是疲态的「真少年」自惭形秽。「看不出来吧?阿姨都60多岁了嘞!」

「完全看不出来。」我还在心里感叹,「差点要偏题问阿姨的冻龄之法了……」

即使年过花甲,张彤依然热爱记录生活。两年前仓库货物搬离清空的公告一出,张彤便拉着姐妹在潘家坪仓库内的许多位置合影——曾经还敞开着的地仓大门、窗沿墙脚的瓦片堆,当然还有一万五大楼……「我的一整个青春都在这里度过了。」如果仓库注定要拆迁,至少,她想将这些旧物的照片留下。


 


「肯定可惜不,其实我们仓库用的砖头啊、钢筋啊都是很好的(建筑材料),那屋子的结构比现在的房子还牢固些。当时这里建起来的时候,还有外国的工人过来。那个一万五大楼看到没?能抗八级地震嘞!」

张阿姨带着我们又逛了一遍仓库,提及往事时,她的目光流转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之间,偶尔在某一处又短暂停留。




「舍不得」是老职工们情绪流露的共同点。

虽然仓库公告拆迁时,他们大多已经离岗或退休,有了新的生活轨迹(比如照看孙儿什么的)。但大家依旧相聚于此,一方面是为了向曾经的公司争取更多的权益,配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还能隔三差五地聚餐、打牌、凑个队伍一起去农家乐、笑谈往事和现状,仿佛坐着时光机穿回到上世纪,假装能留在曾经、假装「天下有不散之宴席」……





「终别·明日新城」。

搬离通知下达之后,仓库废弃了两年。如今,这里倒确实算得一处废墟了。

初夏来时,草坪上的雏菊还开得清丽好看,李芸和陈娟总会摘几枝插入花瓶;若是张彤,或许会簪在发间,田叔看了肯定也得捧场夸上两句。

仓库依然鲜有人问津,偶尔有些摄影爱好者注意到这里,临时起意拍一组「工业废墟感」大片,职工们也看个新鲜。




而今初秋至,「坪前嫩绿褪金黄,旧景当辞赴新妆。」

潘家坪上坪的仓库早已被推倒,正在重建中。红砖绿影驻守着的下坪土地也将拥有新的名字,迎来新一番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个体命运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向前,与这里相识半生的人们,见之起高楼、迎宾客,也终要见其轮廓消失在路口。

没有人能永远留在时光里缅怀过去。




城市的更新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时光的印记终要为未来让路而难以久留。「新陈代谢」的过程注定会让滞留在旧时光的原住民感到不适与不舍,会让许多尚未来得及被勘探的故事随倒塌的楼宇一同化为尘齑。

总有人说,城市只属于繁华、未来、年轻一代。




或许不必如此悲观。城市血脉从未真正消逝。

对于潘家坪仓库而言,每一位职工、每一张照片、每一寸被「再开发」的土地都承载了从前的回忆。这些携带着记忆的因子也会融入城市,在崭新风貌里回溯时光。




当故事被又一次提起,便作重逢之际。若是依旧能带给人前行的力量,即使没有旧址实体,这里也始终存在,始终陪伴,始终生机盎然。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所出现人名均为化名



雷达の足迹

「星球雷达」是P8星球媒体旗下的城市探访栏目,我们致力于描绘一个城市的文化生活版图,连接城市居民与场所,助力城市更新和发展,还原长沙这座城市沸腾热烈的人文生态,为居民提供一套在地生活的探索攻略与家园图景。


关于下一站




2021寻访集 . 城市书实体刊
《星球雷达:打开被折叠的城市》
*点击下图了解纸刊详情
文末阅读原文跳转合作链接



设计 | 超鹅鹅鹅
摄影 编辑 | 季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P8星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