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福寺路004号
随着开福寺站1号口电梯缓缓上升,能透过绿色玻璃看到路口对角线处的六层建筑,高大、静谧、苍凉,虽破败却似有「遗世独立」之意。那一片区被围墙拦住,入口掩映在草丛间,过完马路后还须得往右走上几百米方可看见。
但更多人并不在意这是什么地方,他们的目光被红墙庙宇所吸引,总径直向左,奔往开福寺的售票点,期待为心中所念寻求菩萨庇佑。
于是开福寺何其热闹,来来往往,熙熙攘攘。而横亘着的十字路口,像是命运劈开的两道。
*更多图片及互动可见次条
「初探·废墟印象」。
十字路口
等我们真正找到入口,才发现那一栋建筑并不是全部。这里道路平坦、屋舍俨然,红砖绿影像是列队的兵士,把守着这一片土地。但随处可见的垃圾、破败的门锁、褪色的告示、楼内幽暗的过道都提示着这里已无专人照料。
黑暗处人体模特的剪影、拆卸下来的零散假肢、墙上的血红色笔迹、门缝里风声的回响与丝丝凉意、卷帘后凝视着的神像与被黑灰覆住的香烛,满是一地狼藉……我们内心的恐惧因见到这些看起来诡异的物品而逐渐累积。待理性回归,大家猜测这里应是仓库,只不过撤去得匆忙。而这也在我们瞥见「14-仓西」的标识后得到了印证。
我们察看了并未落锁的几处地仓——许多生活用品和工作文书还未带走;某些四散着的零食包装我们甚至从未见过,查询之后才知是上世纪的产品;墙上的算术题、「非主流」的感叹语以及简笔画的猪头小像应是孩子们的杰作;倒着贴的福字、被丢弃的拥抱娃娃、遗落的合影……
空旷的仓库关住了过往时光,却没有留下更多线索供我们从想象中找到真相。
一地狼藉
这里具体是用来存储什么的?为何被废弃?是否还有人在这里生活?这些疑问在我们脑中萦绕不去。但碍于初来此地,又未寻到任何可以提供解答之人,我们也惶恐自己只是突然闯入的「外来者」,打扰了许久,是该离去。
近晚的天色为此处笼上一层滤镜,废墟似是沉睡着,风过时又似呜咽低语。疑惑未解,若是故事,怎无新篇?
「复访·仓库史说」。
而仓库曾隶属长沙商业储运集团,前身叫做「南北运输行」。若再往前数,这里是一片乱葬岗。解放之后,因为需要一个物流企业,1953年,政府成立了长沙商业储运集团。当时还只有三四十名职工。经过50年的发展,公司的员工规模扩大到了一千余人,仓库也从原来的几千平方达到了上百亩的占地面积及约12万平方的库房面积。其业务范围覆盖了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是全国八大储运公司之一。
而本世纪初,公司进行了国有企业改制,转为私有企业,「长沙商业储运集团公司」更名为「长沙商业物流有限公司」。
这里仍是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仓储、配送和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拥有三大物流基地,且紧邻规划中的新长沙火车北站。但铁路和月台被拆、地皮被一点点变卖。原本千余名员工,内退205人,退休261人,买断173人,留聘224人。同期,原长沙商业储运公司旗下的汽车运输集团宣告破产,223人因此下岗。
2020年,由于新的城市规划,潘家坪仓库被通知拆迁。
下达的房屋搬离通知
「再叙·昔时记忆」。
田叔介绍完之后就去打牌了。征得允许后,我和朋友继续在仓库闲逛,先后遇上了几位阿姨,愿意同我们聊聊仓库的过往荣光和她们的青春故事。
—
李芸一家三代人都在这里长大,她17岁学校毕业后进入湖南省商业汽修厂,因为听说商业储运集团需要10名司机,于是主动请缨来到仓库跑起了电瓶车。车队的货车一般用于向外发货,而仓库内货物的转移则依赖灵活小巧的电瓶车和人力拉动的板车。李芸一将车开进仓库,跟着的工人就开始搬上搬下,将货物同仓库的保管员对接好。
干了一年司机后,李芸也成为了仓库保管员,分管六层大楼第三层的一间仓库,负责货物的清点、看管、分发。
「这栋楼叫一万五,意思就是有一万五千个平方的面积。本来是五层的,后来又加盖了一层。外面那个是消防楼梯,里头还有电梯嘞。这里头的库房叫楼仓,外面那些平房是地仓。一般是一个仓库两个人管,我们一层有三个仓,所以一层就是六个保管员再加一个班长。谁要是要休息嘞,就跟另一个保管员打声招呼,如果两个都要休,班长就得替他们的班。」
李芸后来也当上了班长。一万五大楼「什么都有」,广州运过来的「嘴棒」(香烟)、贵州的茅台、小孩子喝的奶粉、青岛啤酒、海尔电器、卫生巾等等几千个品种的货物都分门别类地存储于此。作为班长,她必须熟悉每一个仓的货物,才有把握替其他人的班。「你这边刚手上拿着一叠单子去点货,完了回来那桌上单子又堆好高了,那根本就没时间歇……」
回忆起「那时候」,李芸用「风风雨雨」总结了她在这里生活的28年。
李芸
—
而对陈娟来说,最大的风雨突然降临在车队宣布破产的那一刻。
那是一个与往日并无不同的好天气,陈娟例行为车队的货车加满油,还能趁机和某一辆车驾驶室里坐着的丈夫说上几句话。心里盘算着「下班后啊,得约上从前单身公寓的几个姐妹一起做做饭、打打牌。上次工会团建去过的桂林,抽时间啊咱几个再走一回!」
但到了下班集合的时候,却得到「车队破产,交车走人」的通知,留下车队的同事们面面相觑、还没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直至现在,陈娟依然不解「我们厂子效益这么好,怎么就突然破产了?」
柚子树
从顶父亲的职进入车队成为一名钳工,陈娟当了三年学徒,先后轮转过车队仓库、油库等不同岗位。在那个工作岗位稀缺的年代,她格外珍惜在车队的工作机会。她也曾想,自己或许会一辈子留在这里,和院里那棵柚子树一起长大;未来再给自己的孩子摘柚子吃,看着他们成长、成才,或许也会成为仓库的一名职员,又或是去往更广阔的天地。
可惜在这里工作了17年后,年过30的陈娟也只能「重新开始」。离开车队之后,陈娟做过超市收银员、家政阿姨、食堂帮厨、清洁工……她明白,在车队的日子已经留在昨天了,「人总是要向前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