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啪推荐 | 和焊工小组一起剪旧衣做书衣!
2021年,雯婧从法国回来长沙,过起了打流生活,偶然的机会下又去到了目田兼职,遇到了一群同温层的人,一起发明生活。
对于她个人来说,“如果长沙没有目田的话,那就不要回长沙。”
去年她在书店发起了拼贴画,又搞了拼贴诗,被取名为“焊工小组”的一群人狂拼一通,耗尽内力。相比于剪天剪地的活动,雯婧更加享受观察参与者的创作过程,她在其中看到了人与人的交流和凝聚。
参与者比事件本身更令她着迷。
今年7月,她又回国了,发现去年的新衣永动机活动里(了解可戳:悲伤省 | 新衣永动机),她一开始拿过去的几件衣服都一年了居然还留在原地,正好三分钟热度的她又被 push 搞一点有意思的活动,那琢磨着:不如剪掉做书衣好了!
为此,她提前自学了如何缝书衣,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制作出的第一个作品虽然粗糙,可是属于自己亲手创造出的实物,附带有亲情印记,非常有成就感,“越看越好看。”
如果你也喜欢粗暴、不规整、可灵活创造的手工活动,请带上你不要的旧衣裤,一块来做书衣!制作一个温情的创作作品,留在自己的身边。
“欢迎各位悍工把不要的旧衣裤(毛巾,包,纽扣,袜子等等也都可以)带来做书衣!我们提供缝纫机、针线、打板硬壳纸、尺子和一个简易版型的书衣制作教学。到场后大家可以互相交换材料。注意虽然什么材质的布都可以用来做装饰,但需要至少两块较大的厚布做底衬哦!”
——目田books
Q:
用一句话来介绍自己吧。
我是目田游击队巴黎分队的机动打流队员。
Q:
哪怕你在国外,其实和长沙目田这边的朋友保持了紧密联系,谈谈你和目田书店的交集吧。
我在国外其实很多年,有长达 6 年时间没有待在国内住,2021年我计划休学回来。之前难得买机票回家,就想说既然花了两万块才买到一张,干脆待久一点。
首先是朋友带我目田玩,我还蛮喜欢的,自己去第二次的时候碰到了熊叔,就跟他扯谈,结果熊叔说:“诶!那你要不要过来工作?”目田从来不缺人的,但那次就突然有个空位出来,于是我就在目田兼职了,反正我本来就打流没事做(笑)。
从那以后,开启了近一年的偶尔白天值班、没事就去楼下(悲伤省)喝酒的生活。
在国外的考古实习照
读了社科的研后开始跑田野,这是个关于采石场的田野
Q:
整个兼职的过程中,对于光顾目田或者参加活动的人群是否有你自己的观察?
我感觉来目田的客人大多是比较有礼貌的知识青年,随便找到一个人聊天,然后就发现挺多是从事文艺活动的人。
上次我们玩《沙东桌游》,一个酒局游戏,我抽到了一句话:在座搞艺术的站起来。我朋友说:“你这个东西在目田,就是一个大范围杀伤性武器。”大家都是搞艺术的,一下子全场都要喝。
对于他们来说,目田是有吸引力在的,气氛很适合,还可以聊天、喝酒、看书。对于我来说,如果长沙没有目田的话,那就不要回长沙。
Q:
哇喔,原来目田对你的重要性有这么大。
我觉得它不光是一个书店,而是凝聚了很多人的地方。几个核心成员(AT、slow 、熊叔、幸子)他们是很重要的,但就算他们当天没在目田值班,你随便找个人,TA可能大概率也和你在同温层。
这样一个能发起活动、跟人交流的场所是非常宝贵的,目田它营造出了这样一种生态环境。
“跟幸子在巴黎见了面,当时我发朋友圈说目田店长突击视察巴黎分店哈哈,我确实觉得我是巴黎分店,虽然人不在长沙但是依然觉得我是那里的人。盗用幸子的一句话:老家悲伤省哈!”
Q:
之前发起拼贴画、拼贴诗这一系列拼贴活动,个人体验如何?
在目田那一年,一开始我只是值班,后来熊叔提议让我搞活动。当时熊叔有一个朋友是德国艺术家,搞拼贴的,叫霍斯特,我那天跟着去他家吃饭,看看他的作品,问问他是如何做那些东西,后续把他请到书店,进行了三次工作坊活动:他向大家分享拼贴的历史,一起收集材料,开始动手制作。
之后又搞了一个拼接诗,在我快离开的时候,发起了新衣永动机的活动,在悲伤省的天花板下面拉了很多丝,把收集到的旧衣挂上去,还蛮壮观的,仿佛悲伤省长出了许多衣服。
但其实我不太擅长比较细致的手工活,拼贴画和拼贴诗要剪出很小的东西,可是我个人比较喜欢那种粗暴一点的,比如做书衣,踩缝纫机就哒哒哒哒哒,感觉挺爽的。
相比于参加活动,我更热衷于发起活动,然后观察别人做,每次看都会有很新的感受。而且参与工作坊让我认识了挺多人,从开始入职还不是很熟,到慢慢融入整个团队,拼贴的时候跟新认识的、来参加活动的人交流,收工后一起去吃炖粉(很香)。
活动本身的内容是重要的,但任何活动它都是能够带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机会,任何事件都是会凝聚人的。我可能对这个事件的兴趣是70%,但是对参与这个事件的人,我的兴趣是超过 100% 的。
我做的《China under western gaze》
集体拼贴作品
熊叔一开始实验的“true”系列和“looks”系列
Q:
7月份回国,如何想到在目田发起“剪旧衣,做书衣”的活动的?仅仅是因为想要重新利用上你在“新衣永动机”活动里被遗忘一年的旧衣吗hhh
回来之后熊叔又问我要不要搞个活动(笑)。我的行动力其实就那样,如果要我做一件事,你 push 我一下我就会做,但那个激情没有那么自然,需要被人家点燃。熊叔就起到了这么一个作用。
新衣永动机给了我“拼衣服”的灵感,后来被复杂性给逼退了,和书店结合一下,在关也姐的提议下,用旧衣来做书衣了。主要熊叔还蛮开放的,你有什么想法,他很快就可以给你放绿灯。
我之前在花炮大楼地下一层搞了一场蹦迪的活动,因为自己好久没蹦了,又不是很喜欢长沙那种场子,我就和熊叔说了,他:“好,那你们去蹦地下室。”后续我在网上买那种 40块钱的灯球,地下室光线很暗,又是毛坯房,反而效果特别好。
新衣永动机
平时在法国是在家里蹦迪的,就很想再现一下那个氛围
Q:
7月份为了准备活动,你预先去学习缝书衣,从0开始上手的感觉怎么样,已经出师了吗?
我忙着在家写论文,所以目前只缝了一个书衣,边学边缝,从下午一直搞到晚上半夜。因为只是一个试验品,没有想着弄多精致,把我的衬衣、弟弟的睡裤、奶奶的睡裙给剪了,摸索了很长时间。制作的过程中看到的都是作品的内里部分,有很多线头,从口子处翻转过来就看得到平整的正面。那个时候会很有成就感,哪怕它丑,也会越看越好看,毕竟是个人的劳动成果。
这种手工做的东西就相当于你自己创造了一个实物,手可以碰得着,眼睛看得见,给人带去成就感。而且上面有我、弟弟、奶奶的私人物件,如果放在柜子里就是吃灰,但做成一个平常会用的作品,一直陪着你,就变成了一种非常温情的创作作品。
Q:
做书衣可不可以理解为类似于包书皮,只是材质换成了衣服?
可以这么理解。但为什么没有想说要包书皮呢?
我觉得纸这个材质不够粗暴,做书皮需要剪得特别的规整,有很详细的折叠方式,属于技术活。但做书衣我会觉得很爽,手缝线是真的粗糙,很多线头露在外面,反正它没有很规整;再加上面料它本身就带有一种更大的韧性,不会一扯就坏,我就觉得创造更自由一点。
而且如果是书皮的话,我这一代人,纸跟个人的联系没有那么紧密,老一辈的人特别是跟老式出版社打交道的人对纸会有更敏锐的感知、更亲近的关系。如果是做以往的拼贴活动,围绕旧报纸、旧杂志的文字做再创造,这个创造本身可能是我,但这个材料跟我关系没有那么大。
欢迎大家一起玩!引用一下AT的诗,大意是如果无法生活,那就再发明一次。我回国那一年其实因为打流生活无聊又没钱也没前途,有时候还蛮痛苦的,对我来说,整新活就是发明生活的方式。
在地下室蹦迪!
采访撰文 | 找豆子
设计 | 超鹅鹅鹅信息对接 | 活动发起人 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