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的第一性原理,打造金课so easy

最近,“要金课、不要水课”,频频出于教育部领导的口中。

“水课”并不是老师“讲”的知识太少了,而是知识只流淌于老师的脑中、口中,没有流到学生的脑子中,学生既学不会、也不想学。

和水课相反,所谓“金课”,则具备如下特点:

愿意学、学得会、会应用

打造“金课”,当然不易!它需要老师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教学素养和教学经验,恐怕用一两句话、一两种教学法是难以胜任的。

所幸,最近几年“学习科学”理论的快速发展,从“脑”的角度揭示了学习的基本原理。本系列文章就将运用“学习科学”理论,力求提出一些简洁、易操作、见效快的原理与方法,帮助高校老师打造“金课”,快速提高教学的“含金量”。

想打造“金课”,就需要找到造成“水课”的根源在哪里。如果排除掉对教学的态度问题的话(这是本文讨论的基本前提,后不再赘述),其实是对教学的理解不对——比如,照本宣科。

“照本宣科”错在哪里呢?错在不理解人类学习的基本原理:

人是用自己的经验,去解释外部世界和学习的

比如,上面这幅110的照片。在一个司机看来,这是限速标志。但在20多年前刚刚进北京的我看来,这三个数字和我唯一的关联,那就是报警电话

很好笑是吧?其实,人就是这样来解释世界的,也是学习的基础。

所以,哪怕学生的“原有经验”只是一堆破铜烂铁,也并不能扔掉、重新换一堆神兵利器,只能通过回炉冶炼的方法进行升级。

在“学习科学”最新力作:《学习的本质》一书中,有如下表述,也是同样的意思:

显然,一个新人不可能具有专业工作者的“经验”(概念术语、知识情境、知识体系、思维方式等等)。所以,老师的教学语言,如果仅限于书本上的概念术语符号的话,往往都会远远超出新人的经验——学生无法运用原有经验去解读、去理解,当然就听不懂。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

不可能用学生所不能理解的表达方式,

让他弄明白他本就不能理解的事物。

所以,要想打造“金课”,必须要理解“学习的第一性原理”:

学习,就是内部经验与外部信息的联接过程。

学生没有恰当的已有经验,或不能激活已有经验,就难以理解外部信息(所谓新知识)。

这样,打造“金课”的第一法则就出来了:

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并与新知识相联接。

只要能做到以上这一点,老师就具备了如下神奇的能力可以把任何知识,教会任何人!

在世界闻名的最高效的学习法则,由诺贝尔奖得主费曼发明的“费曼学习法”中,其实也运用了这一条:要求你面对这个领域的菜鸟,甚至面对十岁的孩童,解释清楚这个概念,并让对方完全听懂,能做到你就是真懂了,做不到说明你还是被卡在什么地方了。

有人会问:“激活原有经验”的原则我们也常用呀,为什么效果不是那么有效呢?

王珏老师认为,这很可能是您对“原有经验”的理解不对。

1、原有“经验”不等于“已知”

原有经验,既然是“经验”,就是要求学生耳熟能详、融入血液的知识。比如,生活经验可以算数,但刚刚讲过的知识恐怕就不能算数了。

因此,老师上课的第一环节通常所采用的“激活已知”的方法,效果往往并不是那么理想(当然非常必要)。这是因为,学习者刚刚学会的“已知”,与他能自由支配的“经验”,实在相差甚远。

2、新知识的所有构成“要素”,最好都有“原有经验”一一对照

比如一个新知识,是由3个要素组成的,那么这3个要素如果都能有原有经验相对照的话,是最为理想的。

如果不能,至少难以理解的那些要素,必须要有原有经验的对照。

3、不仅新知识的构成“要素”要与原有经验对照,要素之间的“关系”也需要与原有经验对照

“关系”是知识的本质,也是理解知识的关键。但“关系”比起概念来说,往往更加抽象,更不容易理解。

所以,如果能在学生的原有经验中找到类似的“关系”,就会大大有利于理解。有关的案例,我今后将发文详解。

能符合以上3条,就满足了打造“金课”的第一法则:激活原有经验、并与新知建立联接)!就能实现“费曼学习法”中看似难以登天的“把任何知识,教会任何人”的目标!

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理论的有效性,王珏老师还亲自运用打造金课的“第一法则”,把对大学生讲都头疼的“积分中值定理”,让小学生都能轻松听懂、学会!

前段时间,一位大学高数老师找我交流:

给大学生讲微积分,真的很困难!要么就是讲的时候他们弄不懂,要么就是回去做题的时候不会。。。

于是,我就请这位老师给我讲一下她是如何讲课的。这位老师就边写边画,给我推导“积分中值定理”的证明过程(这里省略10000字……)。

老师给我讲解的时候,我是一头雾水啊!好在是一对一,我可以随时打断,说出我哪里不懂,请她进一步解释。

经过和高数老师一个小时的交流,最终我搞清楚了积分中值定理的内容,以及我自己是被卡在哪里了。我就跟高数老师说:

您这种讲法恐怕是不大容易让人懂,因为您是微积分专家,对您来说小儿科的事情,对初学者来说就难如登天

您得给他找一把登天的梯子——就是他的原有经验,让他借着这个梯子一级一级往上爬才行。

这样吧,我感觉这个知识,我家孩子在上小学6年级,他都应该能学会。

高数老师的反映是:

你太神奇了!都不用把小学生讲懂,只要他能听得下去,那就很好了!

回家后,我给我家孩子讲了大约半小时(从微积分基本原理开始,讲到积分中值定理),再让他自己讲了两遍,最后一遍我把他的讲解录了下来,请大家检验:

【说明一下】想让小学生掌握符号演算不容易,而且我的时间很有限(只用了半小时),所以这里只让他掌握到积分中值定理的“图形化推导方法”、以及公式表达

其实,孩子所用的方法,就是我讲的方法。他只不过是依葫芦画瓢而已——当然,这对他来说,仍然是相当不易的。

我们将以上案例,和打造金课的“第一法则”对照一下:

1、学习新知识的唯一方法是:必须要借助于学生的已有经验!

大家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在我所使用的讲解方法中,最重要的是找到小学生所具备的、和微积分相关的经验。

下图所示的三个知识点,是理解微积分、积分中值定理最困难的部分。利用“第一性原理”来解释,就是:之所以感觉困难,是因为学生脑中没有已有经验。

所以,要想完成这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必须要在小学生的知识体系中,找到具有形式和逻辑上相似性的“经验”,并让新知识与原有经验建立联接(如下图)

上图中,“求曲线面积”和小学的“求矩形面积”具有内在的相似性,“曲线面积划分小矩形、再累加”和小学的“圆面积求法”具有内在的相似性,积分中值定理中的“面积盈亏抵消法”和小学的“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具有内在的相似性。

所以,当时我为什么觉得小学生应该能弄懂积分中值定理呢?就是因为我感觉到推理中所使用到的逻辑形式,在小学都已经用到过了,可以起到很好的“天梯”的作用(正规的术语叫“支架”)。

2、一定要先具体、再抽象,千万别弄反!

讲“积分中值定理”,千万不要先讲公式、再讲这个公式说明了什么。因为学生本来就不知道推导原理,老师还要用更加陌生、抽象的符号语言来推导(想想那个)。用学生不懂的语言,来讲他不懂的知识,这是不可能弄懂的

正确的做法是:先在图形上对推导的思路进行说明,待学生理解推导原理后,再正式用公式表达、进行推导。——这就是先具体、后抽象。

“先具体”,就是先用直观(图像)的方法为学生“建立经验”,这个“经验”,就成为了后面学生学习符号化表达的基础。

事实上,“直观化”——专业一点叫“可视化”,是一把极为有效的“梯子”。因为在学生对知识不可能有相应经验的时候,如何在学生脑中快速创建一个他能理解的、印象较深刻的“经验”,就是必经之路了!而可视化,正是这样一种“快速创建经验”的方法。


在以上案例中,通过有效地运用“激活原有经验、并与新知识建立联接”这一原理,就实现了神奇的教学效果:把任何知识,教会任何人

当然,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激活原有经验、并与新知识建立联接”只是确定了一个正确的方向,还需要配合一些更为具体的方法才容易落地。

比如,在以上案例中,王珏老师还使用了“语义情境化”(包括先情境、后语义)、“认知负荷理论”、“知识可视化”等原理与方法。这三个理论,对于打造“金课”来说,也堪称神兵利器!今后,我还会发文详细阐释。

————————————————

【1-免费学习】

为了能够与一线教师共同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本课程征集自愿参加课程学习的老师,提供免费学习机会(下一期免费班:9月中旬,仅限100名),但要求参与者必须按时完成所有作业(每周大约投入3-4小时),否则将被踢出!

如您感兴趣的话,请到本公众号首页输入'xxkxkc'了解,或直接扫码加群(QQ群号:530938060)、并参见群公告

【2-付费学习】定价:49元

此种学习方式,无任何时间限制、作业要求,随时可学、终身有效!

课程地址(网易云课堂):

  • 电脑或手机浏览器打开:
    https://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htm?courseId=1006384085&share=1&shareId=1928341

  • 扫码进入课程:

  • 【强烈提示】网易云课堂的登录方式很多,请一定一定一定要记住自己付费时的登录方式!

————————————————


本公众号提供全面、深度的学习科学研究、微课与PPT研究、实用工具研究文章!到公众号首页输入代码:

  • wk:微课超级大全,设计制作应用一网打尽

  • ppt:PPT技巧集

  • xxkx:学习科学研究文章

  • so:公众号文章全文搜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