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禅修是最好的善行 || Sayadaw U Jotika

Sayadaw U Jotika 维安正念小站 2019-04-02

欢迎关注维安的正念小站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图标)



引用自焦迪卡禅师《炎夏飘雪》


以我所瞭解,「禪修」並非是要製造出某些東西(止靜、專注、洞悉,或甚麼的)。反而是以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清晰地看著當下正在發生著的事。著意要達致止靜、洞悉,或去製造出這些東西,都是嘗試從我們「應會在的地方」開始。正因為我們並非從我們「原本所在的地方」開始,所以我們會常常回落到原本所在的地方。另一種說法是:「禪修」乃是完全的內部溝通,或是,對生命(問題)的深入瞭解,即謂「禪修」。


因此,化解一個人的心理情緒間的糾纏、處理問題(神經官能病的,或甚麼的),與禪修三者都不應有所分別。所有這些都是同一個過程的其中部分。對我來說,心理輔導與知道禪修並沒有多大分別。因此,一個人不能瞭解人們,但只有滿肚子的書本知識,只能算是一個學者,而非是一個禪修倒是(或心理輔導師)。


如果你有念住而且是明智的,你便永不會迷失。理想是時刻都能持有念住。當我獨個兒時我很快樂。談話令人厭煩。事物(還有人們)正失去對我的影響力。很難談及這種感覺。我覺得我的內心輕快多了。


不要把情緒、躁亂看得太認真。亦不要嘗試為它而說好話。你過著你自己的生活,你有權去做你認為當其時對你來說是對的東西。假如犯了錯,從中學習吧。假如你犯了錯,並陷於煩惱中,應要審察這煩惱而不作抱怨、怪責(自己或他人),或逃避;也不為自己而說好話,或為此而不快。如果你能不抗拒地看著它,你便能很快及容易地把它克服過來(在成長中把它棄掉)。現在,我對此已更加熟練了。


上個月以來我禪修得更多。獨個兒是那麼的美好。我愈來愈不想閱讀。此刻我想讀我的心多些。我不從書本中學習深入的東西。只有當我清楚地看到我地生命(我的心)時,我才能學到深入的東西。對一個人來說,瞭解一般的人性及瞭解自己獨特的心是最能有成果的事情。


瞭解心的本質,即是說:貪、嗔、癡、比較、妒忌、吝嗇、憂慮等等,以及瞭解念住(撒提)、專注(三摩地)、智慧(般若)、慈愛(Metta)、悲憫等等,比證得某階段的證悟,或比清除任何雜染來得更重要。先有「瞭解」;其後「克服」自然會出現(跟隨)。所以,請樂意觀看當下發生的任何事。

先去察看它的本質。


如果你因為有貪、嗔,或什麼等等而不快,你便不會把它看得清楚,因為你已是煩亂著,你已有嗔。把這個也察看吧。只有當你願意正視你的心,當中不感到罪咎,、不想作出任何有關它的做作,你便能把它看得清楚。這樣它便會失去支配你的力量,因為它已被揭露了——成為透明的。


請不要譴責貪愛、驕傲、忿怒等等。你可以從它們中學到很多東西。除非你對它們知道得很透徹,否則你便不能成長起來。只有當你能以一顆清明得心察看它們,你才能夠認知到它們得真正本質,尤其是它們的無我性。


禪修首要及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不認同心意上與身體上的現象。那不是要去克服任何事物,除了去克服名色過程的認同之外。為什麼人們會不開心?因為它們認同名色法。因此,當貪愛、貪欲、執著或挫折、憤怒或驕傲等等生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它們視作一種自然現象,而不把它們當作是個人的。不要嘗試去克服它們。


「不快」是另一種「肯定自我的行徑」。有一個人(自我)在不快嗎?不快只是另一種的自然現象。不快是把自我吹捧著的。如果這心不會不快,如果在這「觀看的心」中沒有認同,即指有舍心存在,這心將能以興趣、止靜及清明來觀看貪愛等等,並看出它的本來面目——一種稍縱即逝、無實體、無個體性、自然的現象。認同使到所有雜染更壯大。沒有認同,它們不會那麼強大。一個「須陀洹」仍然有貪、嗔等等,但已沒有對名色法的認同了。只有「阿那含」與「阿羅漢」才沒有貪與嗔。但只是「阿羅漢」才沒有我慢。


焦迪卡禅师的文章:

焦迪卡禅师|| paññatti(概念)和paramattha(胜义谛)




焦迪卡禅师简介


Born into a non-Buddhist family in Moulmein, Myanmar (Burma) on August 5, 1947. His parents were U Sattar and Daw Tin. He received his basic education at a Roman Catholic missionary school. During his younger days, he didn't believe in any organized religion although he studied and exposed himself to many different religions, as well as western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He graduated as an Electrical Engineer in 1973 from Rango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 became very interested in Buddhist meditation. He discovered that life was unsatisfactory and majority of the people devoted their precious time mainly in gathering wealth, enjoying sensual pleasures, fame, power and position.


Thus, he decided to leave behind his family and became a "Samenera" (Novice) at the age of 26. He was ordained as a "Samgha" in 1974 at Taung Pu Lu Tawya, Meiktila with Ven. Taung Pu Lu Sayadaw as his preceptor. He practiced medit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late Ven. Taung Pu Lu Sayadaw for (3) years. He continued to practice meditation with Htantabin Tawya Sayadaw for (15) years. 




维安的正念小站

主页君维安,佛教徒/正念发烧友

师从缅甸雪吴敏禅林德加尼亚禅师

小站记录日常禅修点点滴滴

分享佛教智慧与四念处禅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