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植物免疫受体NLR的“七十二变”

Editor's Note

请点击上方【Ad植物微生物】!了解植物与微生物相关学科的最新研 究进展和科学知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BioArt植物 Author 曹务强

植物免疫受体NLR是典型的“三段式”结构。NLR的三个结构域(CC, NB-ARC, LRR)可以完美配合,形成一个精妙的“分子开关”,在适当的时机启动植物的免疫系统,以抑制或减少病原侵染对植物的伤害(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深度解读植物免疫系统的分子基础!)。虽然不同NLR蛋白的基本结构比较保守,但是要应对成千上万种病原生物,仅靠这种结构的保守性显然是不够的。NLR必需具有足够的多样性,才会有能力识别成千上万种病原菌。在和病原生物数百万年斗智斗勇共同进化的过程中,NLR免疫受体练就了一身 “七十二变”的本领,可以识别以及快速适应不断演化的各种病原生物,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话题:植物病原微生物

《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本领,当遇到法力高强的妖怪时,孙悟空拔下毫毛吹一口仙气,立刻就会变化出成千上万只猴子,帮助他降妖除魔,战无不胜。正所谓“猴多势众”。以现代生物学的观点来看,每一只毫毛变幻出的猴子,都可以看作是孙悟空的一个“拷贝”。有意思的是,在应对各种病原生物时,植物NLR免疫受体也采用了类似的策略。


许多研究表明,植物NLR基因和基因组中的拷贝数变异(CNV, copy number variation)区域相关。不同植物中NLR的拷贝数有着数量级的差异。比如,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基因组中编码149个NLR基因【1】, 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中有480个NLR基因【2】,而普通小麦基因组中的NLR基因数达到1000多个【3】。植物增加NLR拷贝数最主要的方式是串联重复(tandem duplication),这导致许多NLR基因在基因组中成簇(gene clusters)存在。

不同植物基因组中NLR的数量比较【3】

整体来说,木本植物基因组中的NLR数量要多于其他类型的植物。这可能和该类植物生长周期长,被各种病原生物侵染的机会更多有关。基因组中更多的NLR提供了更加广谱的病原菌识别能力,并且增加了基因重组产生新型NLR的概率【4】

拟南芥基因组中许多NLR基因成簇分布【1】

除了不同植物基因组中NLR的数量有变化,对于同一物种中的某一个NLR基因,其等位基因多样性(allelic diversity)一般也高于其他基因。点突变是NLR等位变异的一种重要方式。研究人员对24个拟南芥种质资源中的NLR基因RPP13的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其氨基酸水平的多样性要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并且,这些变异主要集中在LRR结构域【5】。这一结果说明,病原菌侵染对NLR蛋白不同结构域的选择压力是不同的【6】。无独有偶,科研人员在大麦、小麦和莴苣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3】。随后的实验结果证明,LRR结构域的多态性决定了NLR基因识别病原菌effector的特异性。因此,LRR变异可以赋予NLR识别新型病原菌的潜力,并且会经受自然选择的筛选。


拟南芥RPP13中的变异分布情况【5】

除了点突变,基因重组也在NLR多样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在的证据表明,NLR基因之间的非常规重组(illegitimate recombination)是LRR结构域重复数变化的主要方式,可引起LRR重复数的快速增加或减少,进一步增加NLR识别不同effector的潜力【7】。另外,如果NLR基因和其他基因(比如WRKY, NAC)发生重组,可以引起其他基因的结构域融合到NLR上,进一步丰富NLR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比如,拟南芥NLR基因RRS1的C端就融合了一个WRKY结构域。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基因融合现象在植物NLR基因中是非常普遍的。许多NLR基因除了保守的三大结构域,还具有一些其他基因典型的结构域【8,9】。一些整合到NLR上的其他结构域可以作为捕获effector的诱饵,保护植物的免疫系统,这就是著名的整合诱饵模型(integrated decoy model),具体机制我们在后续推文中会专门介绍(Nature子刊 | 最新研究揭示茄科植物中保护性诱饵蛋白酶及其受体的进化!

NLR整合其他结构域示例及整合结构域分布词云【8-9】

另外,有些基因重组事件还会引起NLR的结构域丢失,产生截短NLR(truncated NLR)。截短NLR在各种植物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也在植物免疫中发挥非常重要作用。有意思的是,虽然截短NLR的结构域不完整,但是它们也能发挥和完整NLR相似的功能:可以直接或间接识别effector并诱发植物免疫【3】。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也会在后续推文中详细介绍(PLOS PATHOGENS | 英国约克大学最新研究阐明卵菌效应蛋白致病机制!)。

综上所述,通过基因复制、点突变以及基因重组,NLR可以获得足够丰富的多样性,以应对成千上万种不断进化的病原菌的侵染。正所谓:“什么魔法狠毒,自有招数神奇。八十一难拦路,七十二变制敌”。

至此,我们已经了解了NLR蛋白的结构组成及其丰富的多样性。那NLR到底是如何识别病原菌的?识别病原菌后又是如何引起植物免疫的?敬请关注下期推送!(话题:植物病原微生物

参考文献

【1】Meyers, B. C., Kozik, A., Griego, A., Kuang, H., & Michelmore, R. W. (2003). Genome-wide analysis of NBS-LRR–encoding genes in Arabidopsis. The Plant Cell, 15(4), 809-834.

【2】Zhou, T., Wang, Y., Chen, J. Q., Araki, H., Jing, Z., Jiang, K., ... & Tian, D. (2004). 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of NBS genes in japonica rice reveals significant expansion of divergent non-TIR NBS-LRR genes. 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 271(4), 402-415.

【3】Baggs, E., Dagdas, G., & Krasileva, K. V. (2017). NLR diversity, helpers and integrated domains: making sense of the NLR IDentity.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38, 59-67.

【4】Yang, S., Zhang, X., Yue, J. X., Tian, D., & Chen, J. Q. (2008). Recent duplications dominate NBS-encoding gene expansion in two woody species. 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 280(3), 187-198.

【5】Rose, L. E., Bittner-Eddy, P. D., Langley, C. H., Holub, E. B., Michelmore, R. W., & Beynon, J. L. (2004). The maintenance of extreme amino acid diversity at the disease resistance gene, RPP13,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Genetics, 166(3), 1517-1527.

【6】Mondragón-Palomino, M., Meyers, B. C., Michelmore, R. W., & Gaut, B. S. (2002). Patterns of positive selection in the complete NBS-LRR gene family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Genome research, 12(9), 1305-1315.

【7】Wicker, T., Yahiaoui, N., & Keller, B. (2007). Illegitimate recombination is a major evolutionary mechanism for initiating size variation in plant resistance genes. The Plant Journal, 51(4), 631-641.

【8】Kroj, T., Chanclud, E., Michel‐Romiti, C., Grand, X., & Morel, J. B. (2016). Integration of decoy domains derived from protein targets of pathogen effectors into plant immune receptors is widespread. New Phytologist, 210(2), 618-626.

【9】Sarris, P. F., Cevik, V., Dagdas, G., Jones, J. D., & Krasileva, K. V. (2016).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lant immune receptor architectures uncovers host proteins likely targeted by pathogens. BMC biology, 14(1), 8.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往期回顾”

近5年37篇高水平文章!Paul Schulze-Lefert院士团队在先天免疫和植物菌群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近5年56篇高水平文章!Nick Talbot院士团队在水稻抗病领域取得一系列进展!
近5年80篇高水平文章!Francis Martin院士团队在林木微生物互作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近5年30篇高水平文章!双料院士Regine Kahmann课题组阐明玉米黑粉菌致病机理!
Science is the lifestyle! 走进英国塞恩斯伯里实验室 (TSL)!
Our future begins now!走进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所(INRAE)
Knowledge is everything,走进马克斯普朗克学会(MPG)
Nature子刊 | 最新研究揭示茄科植物中保护性诱饵蛋白酶及其受体的进化!
The ISME Journal | 揭示防御假单胞菌定殖植物根部和入侵昆虫的转录组可塑性!
Nature子刊 | 最新研究揭示小麦赤霉病“罪魁祸首”—禾谷镰刀菌致病新机理!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 最新研究揭示病原菌预先侵染使植物更易感!
Nature | 英国Sainsbury实验室重磅研究揭示植物气孔免疫机制!
Cell Reports | 生长素和SA信号通路之间的拮抗互作通过拟南芥的侧根调节细菌侵染!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深度解读植物免疫系统的分子基础!
PLOS PATHOGENS | 英国约克大学最新研究阐明卵菌效应蛋白致病机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农作物病原菌表现出显著的适应性
PNAS | 新研究揭示豆科植物中的抗真菌共生肽

喜欢就转发、收藏,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