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SME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揭示控制根际微生物组遗传性的植物位点!

知今 Ad植物微生物 2022-11-03

最近的研究表明,与根相关的微生物群落部分受宿主遗传学的影响(ISME | 密歇根州立大学综合空间、时间和植物基因型揭示普通菜豆根际的持久性微生物组!)。一项关于多种谷类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表明,宿主遗传差异与微生物组组成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这表明植物微生物组的一部分可能受到一系列植物宿主中宿主基因型的影响。在玉米中,这些对基因型敏感或“可遗传”的微生物在特定分类学类别内聚类(ISME |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还原玉米改良历史中根际微生物的改变过程!)。然而,尚不清楚这些谱系中基因型敏感性的提高是玉米微生物组所独有还是其他植物宿主所共有。

尽管有一致的证据表明宿主遗传学和植物微生物组组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但鉴定驱动植物基因型依赖微生物组的获取和组装的特定遗传元件仍然是一个挑战。在基因参与的先验假设的指导下,已经开始剖析单个基因对微生物组组成的影响。但是,这些研究仅限于一小部分预计在微生物组相关过程中起作用的植物基因。此外,许多可能影响微生物组组成和活性的植物性状,例如根系分泌物和根系体系结构,本质上是复杂的,并可能由大量基因控制。由于这些原因,需要替代性的大规模且无偏见的方法来鉴定调节宿主介导的微生物组选择的基因。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代表了一种强有力的方法,可绘制与遗传多样性人群中复杂性状相关的基因座。尽管GWAS是人类遗传学的先驱,但迄今为止,大多数GWAS已在植物中进行,它已成为研究自然变异和农业重要性状的遗传基础的日益流行的工具Nature Plants | 研究阐明水稻二萜抗菌素代谢的遗传基础及抗病机制!ISME | 瑞士纳沙泰尔大学研究揭示小麦病原菌对异质环境适应性的遗传基础!)。当有自交系时,GWAS可能特别有用。一旦进行了基因分型,这些品系可以进行多次表型分型,从而有可能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中研究许多不同的性状。尽管GWAS通常用于单个定量表型性状,但也已对多变量分子性状进行了分析,例如转录组学或代谢组学数据。最近,已经进行了几次尝试,将宿主相关的微生物组普查数据用作GWAS的输入,从理论上讲,这将允许鉴定控制微生物组组成的宿主遗传基因座。

近日,权威学术期刊ISME发表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Devin Coleman-Derr(Microbiome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综述全息组学技术,用于破译植物-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团队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题为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 reveals plant loci controlling heritability of the rhizosphere microbiome的研究论文。



宿主遗传学最近已被证明是植物微生物组组成的驱动因素。然而,确定控制微生物选择的潜在遗传基因座仍然具有挑战性。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代表了一种潜在的强大无偏见的方法,可以识别对宿主基因型敏感的微生物,并将它们与影响其定殖的遗传基因座联系起来。本研究对200个高粱基因型的根际进行了群体水平的微生物组分析。使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鉴定出与植物基因型表现出可遗传关联的根际相关细菌,并鉴定了这些谱系与最近在玉米中鉴定的可遗传分类群之间的显著重叠。此外,结果证明了GWAS可以识别与根际微生物组特定子集的丰富程度相关的宿主基因座。最后,证明这些结果可用于仅基于宿主基因型信息的知识来预测高粱基因型独立的根际微生物组结构。


图1:样本类型和总体选择


图2:可遗传的细菌是高粱根际的丰富成员


图3:玉米和高粱的根际微生物的遗传力保持不变


图4:高粱的遗传位点与根际微生物的丰度相关


图5:高粱遗传信息可用于预测不同生长条件下植物的根际微生物组组成


欢迎加入植物根际微生物、生物固氮、植物免疫、植物微生物组、病原微生物、共生微生物交流群!更有效的获取相关文献和科研信息,进行同行学术交流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往期回顾”

Science |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Cosgrove/张素琳团队揭示植物表皮细胞壁的力学机制!

Cell | 重磅!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等人研究揭示抗病蛋白如何保护植物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Nature Communications | 浙江大学马忠华团队揭示植物病原真菌前体mRNA剪接机制!

Nature Plants |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揭示植物如何招募有益微生物保护自己免受病原菌的攻击!

Nature Biotechnology | 英国约克大学利用转细菌基因植物修复土壤有毒污染物!

喜欢就转发、收藏,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Cell| 新研究揭示人类微生物组蕴含独特的RNA类病毒Obelisks
Microbiome|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的吴志强团队从蝙蝠体内成功鉴别出数百种新型病毒
宋春旭/Viviane Cordovez团队Trends in Microbiology综述丨C4谷物和生物燃料作物的微生物组
中科院微生物所温廷益团队合作揭示气象变化驱动城市大气病毒组
Nat Commun | 浙大蒋超组合作揭示ICU患者下呼吸道微生物基因组功能动态及其在感染防控中的潜在应用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