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郭志前教授、朱为宏教授课题组:近红外聚集诱导发光(AIE)探针实现靶向细胞线粒体的高保真时空成像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它具有高度的动态结构,其动态变化异常与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代谢类疾病和癌症等密切相关。近日,华东理工大学郭志前教授和朱为宏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一种靶向线粒体的近红外聚集诱导发光探针,实现了对线粒体的高保真时空成像,为线粒体的动态变化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相关成果以“High-Fidelity Trapping of Spatial-Temporal Mitochondria with Rational Design of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Probes”为题,在线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Adv. Funct. Mater., 2019, 1808153)。
目前,受制于缺乏高性能靶向线粒体的分子探针,高保真、实时、捕获线粒体的动态变化仍面临挑战。商业化的线粒体探针MTG、MTR等存在聚集引起的猝灭效应和光稳定性差等固有缺陷,无法真实反馈线粒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值得指出的是,目前线粒体探针的靶向设计策略主要是基于与线粒体内膜之间的静电作用,而对探针自身的电荷密度和胞内复杂膜环境之间的关系缺乏认识。
课题组创新性地发展了新型AIE母体荧光单元—TCM,通过理性的分子结构设计AIE母体与亲脂性的靶向基团TPP阳离子单元,使其具有可控的聚集状态和和匹配的电荷密度,获得“Off-On”激活型AIE线粒体探针,成功解决了线粒体靶向AIE探针的亲疏水平衡与荧光激活特性之间的困境,实现高信噪比和高保真的线粒体时空成像。特别是相比商用探针MTG、MTR,近红外分子探针TCM-1具有优异的光稳定性和不受浓度依赖的靶向能力,极大的克服了商用探针的光漂白和过度染色的问题。由于探针TCM-1具有可激活的荧光性质、近红外的荧光发射和优异的靶向能力,并在三维空间和时间分辨成像中展示了高信噪比和高保真的线粒体动态分布信息,性能表现远胜于商用探针如Mitotracker Green FM和Mitotracker Red FM。
2014级博士研究生张杰和王琪副教授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郭志前教授和朱为宏教授为文章的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田禾院士的悉心指导。
该研究成果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上海市重大科技专项以及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共同资助完成。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fm.201808153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相关进展
华东理工大学郭志前教授和朱为宏教授课题组发展了近红外聚集诱导发光(AIE)可激活探针对β-淀粉样蛋白斑块进行超灵敏和高保真成像
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杨海波教授合作在光控手性金属配位自组装体系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吉林大学田文晶教授课题组和浙江大学钱骏教授课题组合作:基于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和近红外染料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纳米粒子及其双光子成像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