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杨明教授团队:高强度自修复仿生皮肤
自然生物体的自修复能力让人惊叹,经过几亿年的演变,不仅在形式上接近完美,而且在能源和物质利用率方面也是极其高效。目前自修复材料的修复能力还难以与自然界相媲美,而其复杂的制备手段也进一步阻碍了自修复材料的实际应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的杨明教授带领研究人员,利用仿生设计,在提高自修复涂层的机械性能和制备效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受植物自修复过程中“自封闭”机制的启发,在前期工作中,将具有“密封”作用的二维氮化硼纳米片引入到聚乙烯醇/单宁酸(PVA/TA)体系中,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LBL)制备出高强度且自修复的智能涂层。基于扩散模型,对二维结构在自修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图1. 氮化硼纳米片的密封作用与聚合物扩散模型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增强自修复涂层的机械性能,该团队通过模拟人体表皮的上下分层结构,将含有大量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的线性层层自组装(l-LBL)薄膜沉积到指数层层自组装(e-LBL)薄膜上。这种新颖的仿生涂层不仅具有协同自修复能力,机械强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硬度甚至可以与牙釉质相媲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图2. 仿表皮涂层的协同自修复机制
最近,该团队利用廉价的蒙脱土粘土片(MTM)作为杂化涂层上层的二维增强相,通过简单﹑快速﹑高效的刮膜技术成功地复制出了多级分层结构。这种可以规模化的杂化涂层不仅具有良好的自修复功能,而且其机械性能与反复自修复次数还能够通过调节MTM的含量来优化。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这种新方法,表皮状智能涂层可以轻松的涂覆到玻璃片﹑塑料板与纤维板等基底上,显示出了优异的抗菌、黏附和阻燃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图3. 大规模制备表皮状智能涂层
从自然界汲取灵感,为获得高性能、多功能的人造材料提供了重要的途径。而这种将二维材料与天然结构相结合的手段,也许可以作为一种普适的设计理念,应用到其他的智能体系中。
以上相关成果发表在ACS Nano(ACS Nano, 2016, 10, 9434-9445),ACS Nano(ACS Nano, 2018, 12, 1062−1073)和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 Funct. Mater., 2019, 1903984)上。论文的通讯作者为杨明教授。
论文链接: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6b04482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7b05478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903984
相关进展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课题组报道具有截然不同相变行为的水凝胶及光学效果可调节的仿生皮肤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通过纳米结构导电网络在高分子基质中的动态自我重构,实现了自修复电子皮肤的多功能系统集成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