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表面 | 槐叶苹+猪笼草的启示:带“润滑头”的微凸起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科学杂志社 Author 《国家科学评论》
仿生超疏水材料在表面自清洁、生物防污、流体减阻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通常,材料表面的超疏水效果是由微/纳米尺度的粗糙结构实现的,这种结构能够捕获气穴,托起液滴,从而实现超疏水。材料表面微凸起之间的间距越小,气穴就更稳定,超疏水性能也就更稳定;然而这种稳定性是有代价的:微凸起密集,会增加液滴在超疏水表面的滑移难度。如何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一直是一个难题。
近日,电子科学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邓旭教授与长春应化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王大鹏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王钻开教授、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陈龙泉教授、希腊约阿尼纳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Periklis Papadopoulos等人合作,借鉴具有水下稳定疏水效果的槐叶苹叶子和具有超滑效果的猪笼草,设计并成功制备了新型仿槐叶萍表面 (Salvinia-like slippery surface,SSS)。该表面结构由两部分组成:疏水性侧壁的微型柱子、灌注润滑剂的交联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半球顶部。
其中,结构顶部的润滑剂增加了固-液接触线从润滑区跨越到疏水区的能垒,使接触线在竖直方向上稳定;同时又起到润滑效果,增强接触线水平方向上的可移动性,从而降低粘滞力,显著改善液滴的流动性。
研究者还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动态浸润过程进行了实时观察和分析。
SSS表面的拓扑结构(a,ESEM图)以及液滴在该表面上呈现的Cassie-Baxter状态(b,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
这种结构使液层与材料表面的固-液接触线兼具稳定性和易滑移性,有望运用于管道流体传输及微流体设备,实现减阻效果。该研究以“Salvinia-like slippery surface with stable and mobile water/air contact line”为题发表于National Science Review。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李晓玫为文章第一作者。
论文连接:
https://doi.org/10.1093/nsr/nwaa153
相关进展
电子科技大学邓旭教授团队《ACS AMI》:“泡”一下,木头也可以发电
电子科技大学邓旭教授课题组在设计具有超低固/液粘滞力的透明超双疏表面上取得新进展
水往高处流:电子科大邓旭/香港城大王钻开/德国MPI Hans-Jürgen Butt 实现液体超长距离,超快,自驱动,无损传输
中科大/德国马普高分子所吴思教授和电子科大邓旭教授团队:可见光重构表面
香港城市大学王钻开教授和香港浸会大学任康宁博士等《PNAS》:弹性裂缝工艺复制任意三维层级结构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