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刘斌教授和天津大学武文博教授NSR:聚集诱导发光的挑战与机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科学杂志社 Author 《国家科学评论》
发光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材料克服了传统有机发光材料聚集导致猝灭的不利影响,开辟了有机发光材料研究的新方向。自2001年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提出AIE概念以来,该领域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刘斌教授和天津大学武文博教授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发表观点(Perspective)文章,论述了AIE的挑战与机遇。
文章首先回顾了AIE在实际应用中的突出表现。例如:
在液晶显示方面,使用AIE液晶可以去除背光层,降低器件的制作成本和能耗;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方面,使用聚集诱导延迟荧光(AIDF)分子作为发光层,可以使器件具有高亮度、高效率和低效率滚降; 使用手性AIDF作为发光层,可产生能直接用于3D显示的圆偏振光; 在生物医学领域,基于AIE分子的分子探针和纳米探针已经被应用于生物过程检测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最近,AIE分子也被应用于各种物理化学过程(如:聚合过程、凝胶过程、玻璃化转变等等)的示踪。
文章也指出了近年来AIE分子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如:
AIE分子的发射光谱相对较宽,这往往会影响到相应发光器件的色纯度,并降低其进行多通道检测的可能性; AIE分子的吸收通常在较低波长,这会限制其穿透深度; 多数AIE分子的吸光度不高,这会降低其激发效率。
为应对这些挑战,研究者也进行了一系列工作。例如:
选择合适的能量受体或光子晶体方案,以实现窄波长发射; 通过双光子激发、上转换粒子手段实现AIE分子的近红外激发; 通过化学发光激发手段避免激发光的影响; 通过增强分子的平面性、延长共轭体系或共轭聚合的方式提高吸光系数等。
文章同时指出,由于结晶可以实现AIE分子更加紧密和有序的堆积,因此AIE分子在结晶后往往会表现出比之前更优秀的性质,例如:亮度的提高、吸收光谱红移和吸光度的增强(如下图)。可以预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挑战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彻底解决,并将为AIE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文章最后总结了AIE领域最新、最前沿的研究分支,如聚集诱导活性氧产生增强、室温磷光、机械发光、非共轭AIE材料等,并提出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来更加方便、科学地设计多功能AIE分子,进而研究其在诸如能源、生物医学等方面的更多应用。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93/nsr/nwaa222
相关进展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郑海荣研究员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刘斌教授合作:脑肿瘤近红外二区聚集诱导发光探针研究获进展
香港科大教授唐本忠院士、新加坡国大刘斌教授、华南理工赵祖金教授: 高效近红外荧光基团用于靶向光动力疗法和体内双光子荧光生物成像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