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两院院士锁志刚教授在西安交大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 今晚9点有直播访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研腾飞 Author 李腾教授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锁志刚院士在西安交通大学2015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


锁志刚院士


与中国一起走向世界

与世界一起走向未来

锁志刚


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典礼

2015.6.27


尊敬的张迈曾书记,尊敬的王树国校长,

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家长,


大家上午好!


感谢学校让我作为校友在毕业典礼上致辞。年轻的同学们,我想和你们谈一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机会。


三十年前,也就是一九八五年,我从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毕业典礼上,汪应洛副校长讲话。主题是技术革命与中国振兴。当时技术革命的热点是光纤维。当时普遍认为中国比发达国家落后几十年,赶超世界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汪应洛教授指出,中国不需要走西方的老路,不需要先普及电话,再建设互联网。在光纤维的时代,中国与世界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光纤维是中国振兴的一个机会。


那时,我几乎没用过电话,也没见过电子邮件,更没见过手机。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今天,阿里巴巴位居世界电子商务之首。今天,中国是手机第一大国。很多这样的例子表明,中国可以抓住机会,跳跃发展,领先世界。


本科毕业后,我在西安交大读了一年硕士,然后去美国哈佛大学读博士。那是一九八六年。中国同学里有学各种科目的:工程,科学,艺术,历史,经济,医学,管理,法律。我们经常聚会聊天。我们忧国忧民忧世界忧自己。大家说得海阔天空,也算是学科交叉。两个话题至今记忆犹新。第一个话题:中国人多,如何解决吃饭问题?第二个话题:信息多,如何解决信息爆炸问题?


历史解决问题的方式令人惊异,远远超越哈佛博士生们的想象力。


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多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人多人气高。人是劳动力:中国成了世界大工厂。人是消费者:中国成了世界大市场。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大周转,解决了吃饭问题。全球化是一个大机会。


对于年轻的同学们,“信息爆炸“ 也许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你们的家长是我的同龄人。在他们和我年轻的时候有一种说法。每年人类新获得的信息超过已有信息的总量。信息太多,没用。现在大家都知道,信息多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互联网创造了很多使用信息的新途径。信息多就是大数据。大数据就是大机会。


我在西安交大学的是力学,在哈佛学的也是力学。两个学校都有很强的老师,引导我学习力学,使用力学,创造力学。力学是老学科,研究对象很多:车辆跑动,船舶航海,飞机升空,卫星上天。这些陆海空天的大机会,我都没赶上。


但是,时代让我赶上另一个机会:电脑中的力学。电脑的芯片里有许多材料,如半导体,金属,陶瓷,塑料。芯片是一个复杂结构,放大了看象一座城市,有高楼,有大桥。在制造和使用芯片的过程中,温度有变化,各种材料热涨冷缩, 经常导致芯片内部损伤。有的材料生长裂纹,有的材料生长孔洞,不同材料之间还会脱层。电脑产业不断更换材料,缩小结构。一个明确的挑战是如何确保下一代芯片的可靠性。九十年代我与电脑公司合作,让力学进入电子产业,协助电脑制造。现在,我有几个过去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在微软,IBM,Intel,苹果工作。


电脑是应用力学的机会,也是创造力学的机会。电脑用的是硬材料,人脑用的是软材料。软材料也用于人的许多其他器官,如心脏,皮肤,肌肉。一个新的机会正在形成:创造象人体器官一样柔软的电子器件。柔软机器人可以料理我们的生活琐事,而不伤害我们。柔软电子器件可以穿在身上,可以折叠。柔软电子器件可与人体器官接触,测量生理信息,还可以把生理信息上传互联网。这样,互联网不仅联络电脑手机,也联络人脑心脏。我有几个过去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在世界著名大学任教,发展软材料和软器件。我和几位同事还在西安交大成立了软机器实验室。


年轻的同学们,或许你们会问,什么是未来三十年的新机会?  谁知道呢?新机会可能就在老问题里:中东战乱,非洲贫穷,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人口老化,开车难,上学难,看病难。这些问题今天看来很难解决。但是,历史一定会给出令人惊异的解决办法。每个难题都是你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在全球化的时代,许多难题是世界难题,也是世界机会。


年轻的同学们,你们有很多时间,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愿你们抓住机会,创造历史。愿你们与中国一起走向世界,与世界一起走向未来。愿中国梦融入世界梦,一个幸福,美好,平凡的世界梦。


谢谢大家。


哈佛大学锁志刚院士将于2021年1月30日北京时间晚9点走进「李腾教授」视频号直播间,接受李腾教授的采访。

  • 直播访谈嘉宾的故事太有看点了!


他是哈佛大学的讲席教授,从西安交通大学赴美留学,不到3年拿下哈佛博士,3年后成为美国一流大学终身教授,6年升为正教授。


他是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国际著名力学家,当之无愧的「华人之光」。


这样的牛人直播不容错过!


  • 这个直播访谈接地气,会让每一个观众受益


这个直播不谈高深的科学问题,而是集中分享个人成长之路,职业发展心得, 和科研腾飞之道。无论你在哪个行业,也无论你是几零后,牛人的分享一定会让你大受裨益。


点上方   预约   键,即可直接预约这场珍贵的直播访谈。


直播期间还有惊喜抽奖,有机会获得锁志刚院士签名的珍贵礼品



部分资料来源:知社学术圈


相关资讯

美国两院院士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分享拓扑粘接方面最新进展| 视频回放

南科大软体力学实验室与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团队合作《Adv. Mater.》:具有复杂构型的水凝胶离电器件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可降解聚合物中裂纹扩展‘超车’降解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可拉伸粘接的系统表征方法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软材料粘接强度与韧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报道拓扑粘接新进展:快速强韧拓扑粘接剂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纳米颗粒-弹性体复合材料助力可拉伸驻极体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针对不同聚合物网络的双底漆粘接方法

美国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水凝胶-弹性体器件中的等离子现象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与西安交大软机器实验室合作:聚合物网络刚度-疲劳门槛值的矛盾及解决方法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徐明龙教授课题组合作研发应用于全牙列动态咬合力测量的柔性传感器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与西安交大软机器实验室合作《JMPS》:抗疲劳橡胶弹性体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弹性耗散对软材料断裂韧性的影响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Materials Today》:抗疲劳材料设计一般原则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瞬时强韧非共价粘接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和Robert D. Howe教授课题组合作:应用于软机器的贴附式大变形传感器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可聚合、交联和表面粘接进程分离的新型水凝胶漆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玻璃态分子链拓扑装订——强粘接低疲劳的透明可拉伸界面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与浙江大学汪浩教授EML:一种凝胶脑机接口

美国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网络缺陷对软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与西安交大软机器实验室合作研发水凝胶的可降解强韧粘接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软机器实验室研发出磁凝胶形状控制技术

哈佛锁志刚教授课题组与西安交大软机器实验室合作《Adv. Funct. Mater.》:研发软结构复合3D打印中的强韧粘接技术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与西安交大软机器实验室合作研发光响应可拆卸粘接技术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设计分子拓扑结构达到强力干-湿材料粘接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报道:共价拓扑粘接法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综述 “水凝胶粘接:一种高分子化学,拓扑结构,和耗散机制的协同作用”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综述:水凝胶的疲劳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和麻省大学Ryan Hayward课题组:毛细弹性褶皱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PNAS》:设计高韧性、低滞后性的可拉伸材料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贺曦敏教授和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合作:高性能水凝胶化学传感器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报道可拉伸密封层:同时实现可拉伸,低韧性和低可透性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和Joost J. Vlassak 教授合作研制高度可拉伸、抗冻韧性水凝胶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综述:水凝胶离电器件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首次报道含水材料拓扑粘接法“分子缝合”

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报道软材料原位粘接法:适用于性质各异的软材料、任意加工工艺

美国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报道双网络水凝胶疲劳断裂

美国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首次报道基于水凝胶的可拉伸液晶器件

美国哈佛大学锁志刚教授课题组首次报道韧性水凝胶疲劳断裂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