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东理工郑致刚教授和东南大学李全院士合作 Nat. Commun.:在频率动态驱动倾斜螺旋液晶光学微结构方面的新进展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近期,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学院郑致刚教授与东南大学李全院士合作,在电场频率动态驱动倾斜螺旋液晶光学微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该工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以“Dynamically Actuated Soft Heliconical Architecturevia Frequency of Electric Fields”为题,进行了在线报道。
信号频率驱动光学微结构对当代先进光子学和光学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利用软物质体系的频率响应特性可实现宽动态范围的螺旋结构调制,然而,这种调控机制的突出问题是高频热效应给器件实际应用带来的严峻挑战。胆甾相液晶是一类具备自组装螺旋微结构的光学软材料,具有出色的刺激响应特性。对于某些特定的胆甾相液晶体系,可以通过调节所施加电场的频率,来实现相态的切换及螺旋结构螺距调制,例如在离子型液晶体系中,增大电场频率,可以形成均匀排列的平面织构,从而降低电场频率,转变为光散射态;在双频液晶中,调节电场频率可实现对直角螺旋结构的螺距及光谱的调制。然而,实现光谱宽动态范围调制通常需要兆赫兹级的高频电场,这种高频信号驱动通常将导致严重的介电加热现象,甚至会使样品温度急剧升高,在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加速设备和系统的老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基于液晶二聚体材料构建了一种可在室温条件下对电场频率响应的倾斜螺旋胆甾相液晶体系,实现了频率驱动的宽动态范围的光子带隙可逆调制,且抑制了明显的介电加热效应。区别于传统胆甾相的平面螺旋结构,倾斜螺旋结构中液晶分子不再垂直于螺旋轴而是形成一定的倾角,螺旋结构的螺距和倾角随电场频率实时变化,而不会引起组装微结构畸变,因此可以在较低电场强度下通过调节电场频率实现从蓝、绿、红到近红外波段的宽谱域光子带隙调制。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特殊的频率响应机制,是来源于介电加热效应、场致介电扭矩和液晶弹性效应之间的微妙耦合平衡,这与传统的电场、温度、光或机械力响应完全不同。此外,该体系实现了螺旋结构对场强与频率的二元响应,进一步拓宽了光学多维度调控、光学神经网络架构与神经元器件应用的新视野,促进了对刺激响应软物质分子自组装和统计力学的进一步理解。基于倾斜螺旋体系对电场强度和频率的二元响应性,该工作进一步设计了一种不依赖复杂算法设计的信息编译与传输原型器件,以更方便、更容易、更低成本的方式模拟信息编码和解码过程,为一系列新兴的加密和防伪应用提供了独特的思路。此外,该工作还提供了软光学微腔的动态操纵与编辑策略,基于该策略引入荧光染料,实现了电场强度、频率及空间可调谐的激光发射,促进了动态光学微腔、动态光子学应用的发展。
该研究工作第一单位是华东理工大学,第一作者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刘炳辉,通讯作者是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学院郑致刚教授与东南大学李全院士。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上海市教委科技创新重大项目、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0486-2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相关进展

华东理工朱为宏教授、郑致刚教授等 Nat. Photonics:内源手性光控开关在光编码液晶超结构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

理化所江雷院士团队王京霞研究员与华理郑致刚教授《Nat. Commun.》:软超材料非扩散相变:从非晶态到简单立方和体心立方结构

东南大学李全院士团队Angew:在液晶自组装人工光捕获体系取得重要突破

东南大学李全院士团队《Chem. Rev.》综述:液晶智能软材料

东南大学李全院士团队 Angew :集热/机械变色和自修复功能于一体的仿生液晶弹性体软驱动器

东南大学李全院士团队《Nat. Commun.》:在人工模拟生命组装体系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东南大学李全院士团队JACS:在可调共价键液晶网络软体机器人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东南大学李全院士团队Angew:在可修复、可编辑的液晶弹性体材料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东南大学李全院士团队在液晶仿生材料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天津大学王玲教授、许鑫华教授与美国肯特先进材料与液晶研究所李全院士合作Angew:近红外光驱动MXene/水凝胶软体机器人

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李全教授课题组《Adv. Mater.》:在可见光驱动液晶的螺旋自组装上取得新进展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