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纳米诊疗体系中,如何在限域环境中调控分子运动和相互作用提升诊疗性能仍然存在极大挑战。例如,以疏水作用力驱动的组装方式是构筑纳米颗粒最为广泛的手段(如疏水性分子的自组装、双亲性嵌段共聚物包裹)。然而,该种策略会使得纳米颗粒产生“疏水的墙”和“致密的核”,从而难以在其内部精准地操纵分子运动和分子相互作用。近年来,将光热治疗(PTT)与磁共振成像(MRI)集成在纳米诊疗体系中,对实现个性化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纳米颗粒的限域环境严重抑制了染料的激发态分子内运动,从而极大地限制了染料的PTT光热性能;进而“疏水的墙”会阻造影试剂与水质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极大降低MRI信号强度。因此,如何从分子组装设计策略出发,构建兼具高性能PTT和MRI功能的纳米诊疗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亦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郭志前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AIE染料构建的聚电解质组装体策略(AIEgen-Mediated Polyelectrolyte Assemblies,APN策略)。与疏水作用力驱动的纳米颗粒截然不同,基于APN策略的组装体具有特殊的“柔软”、充水的内部微环境,在限域环境中实现了精准操控分子内运动和MR弛豫率协同增强。相关研究成果以“Fluorescent Probes Based on AIEgen-Mediated Polyelectrolyte Assemblies for Manipulating Intramolecular Motion and Magnetic Relaxivity”为题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DOI:10.1002/anie.202218983)。图1. 基于APN策略调控限域环境中分子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实现了分子内运动和磁豫率协同增强。具体而言,在APN策略中以聚集诱导发光染料(AIEgen)配体(TCM-L2)、磁成像金属离子(Gd3+)和聚阳离子-中性嵌段共聚物(P2MVP128-b-PEO474)为构筑单元,通过金属配位作用和离子的相互作用,三组分在水溶液中可迅速组装为尺寸均一的纳米聚集体(TCM-Gd-PE)。该APN设计策略具有普适性,可用于构筑系列金属离子、多种嵌段共聚物的聚电解质纳米颗粒(图1)。本论文系统研究了APN制备纳米颗粒与疏水作用力驱动的纳米颗粒之间的性能差异,重点关注其光谱性能、光热转化效率与MR弛豫率。研究结果表明APN纳米颗粒表现出优异的光热转换效率(图2)。飞秒瞬态吸收光谱(fs-TA)和荧光寿命测试进一步表明,APN策略所构建的柔软内环境能显著促进染料的TICT(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从而大大提高分子内运动和光热转化效率(图3)。图2. APN策略纳米颗粒与疏水作用力驱动纳米颗粒的性能(荧光、光热)图3.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研究染料的激发态分子动力学APN设计策略不仅提升了染料分子运动,而且也能操控其内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由于APN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水渗透性,其充内环境有利于Gd3+离子和水质子的相互作用,从而提升了其作为造影剂的弛豫率。APN组装策略通过三个方面协同提高MR弛豫率:延长分子旋转相关时间;Gd3+限域作用;提高水合常数q值。基于APN策略精准调控限域环境的分子运动与分子间相互作用,成功实现了多细胞肿瘤球的三维荧光寿命成像(3D-FLIM);进一步地,APN纳米探针成功在小鼠体中实现高时空分辨的磁共振成像,用于引导肿瘤高效的光热治疗(图4)。APN策略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有望推广至更多的成像、诊断与治疗模式,并将在应用性能方面取得突破,例如NIR成像、光动力治疗等等。图4. APN纳米探针MR弛豫率增强机制;MRI引导的高效光热治疗;多细胞肿瘤球三维荧光寿命(3D-FLIM)成像该研究工作主要由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生姚永康在燕宸旭特聘副研究员和郭志前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并得到华东理工大学王俊有教授、Martien A. Cohen Stuart教授、丁鹏博士、上海科技大学刘伟民教授的大力支持。该研究工作得到了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项目等支持。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18983
相关进展
华东理工大学郭志前教授课题组:在高性能近红外染料前沿应用研究取得系列新进展
华东理工大学郭志前教授、朱为宏教授课题组:近红外聚集诱导发光(AIE)探针实现靶向细胞线粒体的高保真时空成像
华东理工大学郭志前教授和朱为宏教授课题组发展了近红外聚集诱导发光(AIE)可激活探针对β-淀粉样蛋白斑块进行超灵敏和高保真成像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