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陈华兵教授、杨涛教授、孙晓辉副教授 Nat. Commun.:TRPV1离子通道阻断策略选择性放大肿瘤热免疫协同治疗效应
肿瘤细胞的自修复机制,例如热休克蛋白(HSP)应激性上调等,严重影响现有抗肿瘤疗法的治疗效果。目前主要使用小分子抑制剂解除肿瘤细胞的自修复机制,然而其临床应用受限于脱靶毒性、抗肿瘤疗效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开发选择性解除肿瘤细胞自修复机制的策略,安全高效地放大肿瘤协同治疗效果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论文信息:Ting Li#, Shuhui Jiang#, Ying Zhang, Jie Luo, Ming Li, Hengte Ke, Yibin Deng, Tao Yang*, Xiaohui Sun*, Huabing Chen*, Nanoparticle-mediated TRPV1 channel blockade amplifies cancer thermo-immunotherapy via heat shock factor 1 modulation. Nat Commun, 2023, 14, 2498. DOI: 10.1038/s41467-023-38128-x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8128-x
通讯作者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陈华兵,苏州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药学院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1年)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4年)获得者、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2014年)、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6年)、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22年)。担任《药学学报》、《Nanomaterials》、《Sci China Chem》、《Sci Bull》及《Asian J Pharm Sci》等期刊青年编委或客座编辑、以及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药剂学》(线上)建设负责人。被选为中国药学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主要从事用于抗肿瘤药物靶向输送的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创新制剂研究,团队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及研究生近30人。迄今为止,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其中作为通讯作者在Adv Mater、Nat Commun、ACS Nano、Adv Funct Mater、Biomaterials、J Control Release等杂志上发表影响因子大于10的通讯作者论文3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0余篇;获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省市项目十余项。
孙晓辉,苏州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离子通道结构、功能和药理的相关研究,近年来的研究兴趣聚焦于离子通道在肿瘤及神经炎症中的作用和机制,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含共同)在Nat Commun、J Biol Chem、J Neurosci、Biomaterials等发表SCI论文8篇,论文他引次数超过1000,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杨涛,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导。2018年于苏州大学获得药剂学博士学位,随后前往Innovation Center of Nanomedicine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ACS Nano副主编、纳米医药先驱Kataoka教授。杨涛博士于2021年12月加入苏州大学药学院,主要从事智能化药物递送、免疫创新制剂的研发,作为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含共同)在领域内高水平期刊Nat Biomed Eng、Nat Commun、Adv Mater、ACS Nano、Biomaterials、J Control Release等发表影响因子大于10的SCI论文13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3篇;作为主持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日本学术振兴会、江苏省双创计划、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多项科研及人才项目;申请发明专利9项,包括3项国际专利和已授权专利2项。受邀担任Pharmaceutics杂志客座编辑(Guest Editor)、Frontier In Oncology杂志评审编辑(Review Editor)。被选为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青年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相关进展
苏州大学陈华兵/杨涛教授联合课题组《Adv. Mater.》:肿瘤磁共振全息成像新策略
东华大学史向阳团队《J. Control. Release》:基于光热诱导效应的功能树状大分子纳米疫苗用于增强全身抗肿瘤免疫治疗
华中大杨光、武大孙志军/卜琳琳《Nano Res.》:植入式多功能氧化细菌纤维素膜联合光热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抑制头颈鳞癌术后复发
唐本忠院士团队Angew:基于NIR-II AIEgen的多模态诊疗系统用于光热协同免疫抗肿瘤治疗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