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读群书治要》10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点击关注 ►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品读群书治要》10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余莉开讲》第十集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群书治要》,今天我们讲座的题目是《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在《群书治要.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忌知身知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有行如此,之谓大忌也。”这句话是说人生最大的忌讳就是明明知道自己身上有种种的过恶,但是却不知道悔改,这会伤害自己的身心,乃至丧失自己的生命。一个人有这样的行为,实在是人生最大的忌讳。人有过失而不改,确实会给自己招致灾祸,比如说贪财贪利、贪名贪色,贪吃喝玩乐等等,任何一个贪字走得太过分,都会给自己还有家人招致灾祸。


那么人防为什么不能够改过呢?我们总结一下,可能是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没有认识到过恶的严重危害,在《周易》上说,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小人认为做小的善事没有什么益处,就不屑于去做,做一些小的恶事,无伤大雅,所以便不去改过,结果怎么样呢,结果罪恶日积月累以致达到了无法掩盖和不可解救的地步。可见灭家亡身都是因为有过失而不能改所导致的,所以古人特别提醒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第二个原因,不能改过,就是因为自己的志向不坚定,所以改过的愿望不迫切。中国古人经常说立志,立志特别的重要,苏轼在研究古人之所以有成就的原因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明代的思想家王阳明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所以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首先要立志,这个志就像目标一样。人生有了目标才不会被诱惑。


就像我们要登山,这个山顶是我们要去的目标,那就不会再登山的过程中看到鲜花很好看,我们停下来去欣赏,被这些东西所诱惑。那么应该立什么样的志向呢,清朝有一位思想家叫唐甄,他说:“其为志也,以至于尧孔而不少让,”意思是说,要让我们立像尧帝像孔子这样圣贤人的志向。也就是说要把成圣成贤作为人生的目标,所以改过的关键就是我们是否确立了人生的目标,那很多人说我过得挺好的,为什么要向圣人贤人学习呢?有必要非要成圣成贤吗?其实圣人贤人啊就是找到了我们自性的人,他是回归了我们的本性的人。


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具有纯净纯善的本性,所以人生的意义何在呢?那就是《大学》上的开篇所说的:明明德,所以我们要把所以与明明德不相关的东西都放下,与这个不相应的东西都改正,比如说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是非人我等等。不放下这些东西,我们就难以回归自信,就难以达到明明德的目的。那么受损失最大的是谁呢?当然是我们自己,可以说是辜负了此生人之为人的机缘。


那你明白了这一点,你才能够勇于改过,所以《了凡四训》上说: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假如一日不知非,则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进。为什么天下聪明俊秀的人很多,但是他们的德行却不能够修养,善业没有更加的增长呢?了凡先生告诉我们,其原因就在两个字,这两个字就是因循。以为这两个字就耽误了一生,这个因循就是不能够改正自己的习气毛病,没有勇猛心。所以了凡先生他以身作则,历行改过迁善,最终改造了命运,心想事成。但是如果一个人他成圣成贤的志向不够坚定,那么他改过的愿望也就不那么迫切了。


第三个不能改过的原因就是身边没有好的榜样,我们所接触的人事物,物质环境,人物环境,很多都是让我们退堕的缘分,而不是让我们提升的缘分。我们看不到好的榜样,你看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大多是追名逐利,唯利是图,甚至是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那我们看他们自己有了利过失,自己不仅看不到,更谈不上想去改正过失了。所以古人说,要选择一个好的修学环境最自己特别重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你看这个蓬草,它本身虽然很软,但是这个麻都是往上长的。所以这个蓬草如果生长在麻中,没有人扶他,他也会自然向上生长,长得很直。


所以古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什么意思呢,因为古代的人读的都是圣贤之书,亲近的都是圣贤之人,这些圣贤人,都告诉你如何改过迁善,组合克服自己的习气,成圣成贤。那么在古代的时候是什么情景呢,基本上人人都读圣贤书,对四书五经都非常地通达了解。当时社会的文艺作品,比如说戏剧、小说、相声快板等等也都是在宣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内容,那即使在这种环境之中,还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那么我们的环境和古人的环境相比,不知道差了多少。


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是什么状况呢?在这种状况下呢是一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所以在这种社会污染非常严重的情况下要懂得亲师择友。就是亲近选择善良贤德的老师,向他学习,和那些德才兼备的人交朋友,这比什么都重要。古人做了这样一个形容。他说: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说如果我们经常和那些善良的人有德行的人交往,就像我们在雾水中行走一样,虽然打湿不了你的衣服,但是你时时能够蒙受他德风的滋润,不知不觉地自己也成了一个有德行的人。所以对于好的老师善友,好的修学环境要特别地珍惜。这样才能够:德日进、过日少。


第四个不能改过的原因,就是一个人的孝敬之心没有提起。我们知道孝是中华文化的根,敬是中华文化的本。这个孝敬是以孝亲尊师为代表,那么一个人对父母没有孝心,对老师没有恭敬之心,那么这呢,他就没有改过的动力。那我们看到很多人他之所以戒酒戒毒戒色,弃恶从善,最后吃苦耐劳,都是因为在学习了传统文化之后把这个孝心提起来了,他不希望自己的母亲在为自己担忧。所以把这么多年所养成的习惯。


在一般人看起来是不可克服的问题全都克服了。像在戒毒所中,有一些警官告诉我们,用现代的所谓科学的戒毒方式,能够真正戒掉毒瘾的人只要百分之二而已。可以说是少得可怜。但是那些吸毒人员在学了传统文化之后,他的孝心感恩心提起来了。他有了责任感,所以戒毒成功的比例也大幅度地提升了。这个对比也非常地明显。所以人不能改过,从根本上而言,就是他的孝敬之心没有提起。


那么关于改过,在《了凡四训》这本书中个给我们讲了怎样才能够改过,改过有什么效验,有什么方法,这本书对我们改过帮助很大。那我们看一看怎么样才能够改过呢?在《了凡四训》上给我们讲了改过要发三种心。第一种心就是羞耻心,第二种心就是畏惧心,第三种心就是勇猛心。首先我们看一看羞耻心,在《了凡四训》上有一段话说得很好,他说: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为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止者,莫大乎此。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袁了凡先生说改过第一就是要发羞耻心,那什么是羞耻心呢,他说让我们回想一下,古代的那些圣贤人,比如说孔老夫子、孟老夫子,他们和我们同样是人,为什么他们能够成为百世的师表,到今天不分种族不分国籍的人,一提到他们好非常地尊敬,还愿意向他们学习,而我们自己却是一身瓦裂。这个瓦裂就是指陶制的器皿,但是这个陶制的器皿却破碎了,结果怎么样呢,那就是一文不值,还过分地放纵感官的享受,欲望的满足,偷偷地做着一些不仁不义的事情,这样做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为别人都不知道。就这样一天一天的堕落为禽兽还自以为是,妄自尊大。世上最让人感到修耻的事无过于此了。


所以孟子说:耻这个字对于一个人而言太重要太重要了,为什么重要呢?因为人有了羞耻心,那知耻近乎勇,他就会勇于改过自新,成为君子成为贤人成为圣人。如果把耻这个字给忘掉了,就会一天一天的沦落为禽兽而不知不觉。这个是改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羞耻心。所以这个耻字呢,他的正体字思写作一个耳朵旁,加一个心字。解释为辱也,从心,耳声。看到这个字告诉我们什么叫耻。耻就是一个人听别人说自己的过失而心生惭愧,表现在外面就是面红耳赤。所以这个耻是一个人心有所惭,表现出来的状态。所以孟子才说,耻这个字对一个人而言太重要太重要了。


所以我们修行从哪里修起呢?也就是培养一个人的羞耻心来做起。那为什么羞耻心对人这么重要呢?因为一旦一个人没有了羞耻心,做什么事都无所谓,那么久而久之什么坏事恶事他都敢做了。相反如果一个人只要做了坏事,他能升起惭愧之心羞耻之心,那么他就能进而改正过失,成圣成贤。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圣贤人和一般人的区别何在呢。圣贤人并不是说一个错误都不犯,没有任何的过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贤人也是从普通人修行而成就的。那么圣贤人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他知道自己的过失,并且能够改正自己的过失。


所以古人也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他有了过失啊知道羞耻,知道惭愧,进而能够勇于改过,所以他成圣成贤了。而我们呢,我们在这还是一个凡夫。就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非常地惭愧。所以这个羞耻心不是说你犯了某一个过失了,要知道惭愧,知道羞耻,而是说,我们现在还没有成为圣人,没能成为人人效仿的君子,这本身就是值得我们羞耻的。所以这个就是告诉我们知耻近乎勇。如果人没有了羞耻心会怎么样呢,人没有了羞耻心那确实呢,就会堕落得离禽兽不远了。


所以《礼记》上有一句话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你看这个鹦鹉,它能够学舌,学人讲话,虽然他能学人讲话,也不过是一只飞鸟而已。猩猩有的时候智力很高,也会学人讲话,但是它也不离走兽之身。现代的人不懂得用礼来节制自己不合适的欲望和行为。虽然能够讲话,不也变成了会讲话的衣冠禽兽了吗。所以如果这个耻字学到了,能够听到别人说我们的过失就面红耳赤,并且能改正自己的过失,那我们的道德学问就会不断地提升,气质也会改变了。


第二呢就是要发畏心,就是要有畏惧之心,有了畏惧之心,才有诚敬,这个畏就是害怕的意思,当然害怕之中也包含着恭敬。那么在过去,弟子对于父母师长,都有一种敬畏之心。所以他在父母师长面前都不敢造次。那么这个敬畏就是既敬爱又害怕。如果没有了这种畏心,就不知道行为要有选择,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的话呢,也是什么坏事都敢做了。那么现在这个社会,知耻的人少了,有敬畏之心的人也少了。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就在于没有人教了。


特别是现在的学校,教的都是知识都是技能,而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基本上不见了。所以没有羞耻心,没有畏惧心,也就可以理解。那么中国古人他所畏惧的不仅仅是世间的法律,他还畏惧天理。可是我们现在的人他既不畏惧世间的法律,因为世间的法律首先有些漏洞,他可以钻法律的空子。而且他还能够走关系,能够违法乱纪而不受制裁,所以他不相信不畏惧世间的法律了。他也不相信天理,不相信因果。


所以现在的人是什么状态呢?就是无法无天。那么在这个情况下,社会怎么会不出现问题呢。当然我们现在也会有舆论监督,我们知道现在很多的记者,也专门去传播记录,或者是播报一些人的这种不如理、不如法的事。那么这些事情呢经常会被网络曝光,这个确实能够让人觉得敬畏,让人言语举止都小心谨慎。


但是中国人有一个宣传的原则,那就是要隐恶扬善,对于我们个人而言确实应该言谈举止小心谨慎,不要做那些过分的背理的事情。但是对于社会大众传播而言呢,不应该把这些过恶的事情到处去传播,而应该把那些善心善行,这样的事情广为告知。让大家都明白要去学习、奉行善,能够受到鼓励。


那么第三呢,就是要发勇心,也就是勇猛精进改过自新的心。这个《了凡四训》上说: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因循就是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没有恒心,也没有毅力,更谈不上有意志。也就是说没有说一定要把这个过失改正。他不知道为什么要改过,觉得何必这么辛苦呢?因而就产生了退缩之心。退缩就是退转,有的人一开始下了决心,要怎么怎么样,但是遇到困难了,遇到不好的缘分了,就受到了障碍。比如说有人发心要戒酒、戒烟、戒色,如果没有人去诱惑他,又有好的朋友在旁边经常提醒。他可能能够戒上半个月、一个月。但是如果遇到不好的缘分,那些朋友都叫他去吃吃喝喝,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又抽烟喝酒,还有带他去KTV等等,这样他就很难把持好自己,所以就因循退缩了。


所以《了凡四训》上说: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这个就是勇猛心的样子。要振作起精神绝不怀疑,有了过失立刻就改,不要说等到明天,等到明年,或者再给自己规划一个改正过失的日子。古人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如果你凡事都要等到明天的话,那就永远也改正不了过失,所以应该怎么样呢,应该立刻就改,当下就改。


在《了凡四训》上说,这个过失啊,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这就是告诉我们,面对小的过失,就像刺在肉里的刺,你不把他挑出来,那你很难受。所以你很快要把它剔除。而对自己大的过失呢,就像毒蛇咬了我们的手指,你要当机立断,立刻就把这个手指斩断,否则这个毒扩散了,越来越严重,最后会导致生命的危险。所以人改过就要像这样坚决毫不犹豫,当机立断。


这就是风雷之所以为益也。这个风雷是指《易经》上一个卦,取它的相是风吹雷动,春天的现象是万物生长,所以它有益。叫风雷益,这个益卦。那么在这里它是形容要当机立断,勇猛改过的这种相状。所以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这三种心,那就是羞耻心,畏惧心、勇猛心,那么就会做到有过必改,改过之后就会有一些效果。那么这个在《了凡四训》上也都有描述。


改过除了要发这三种心之外,还有三种方法,在《了凡四训》也给我们讲了,第一就是从事上改,比如说我们以前喜欢生气,喜欢说谎,从今以后不生气了,不说谎了,这是从事上改,但是如果仅仅从事上去改,却不明理的话,这个改过也就比较困难。


所以第二呢就是从理上改,《了凡四训》上说,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在还没有禁止这个具体的事之前,首先要明白道理。比如说你喜欢嫉妒,但你要明白,嫉妒是拿别人的成绩来惩罚自己,你看别人有了成就,我们心生嫉妒,心生不满,别人连知道都不知道,这不是拿别人的成绩来惩罚自己吗?你这个道理明白了,你就比较容易制止克服这个爱嫉妒的毛病,这是从理上改。


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心上改。过有千端,唯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这个就是很深刻的道理了。所有的过失都是怎么产生的呢?都是从心上产生的,都是心的产物。如果你的心如如不动,不产生恶念邪念,总是一片慈悲一片善意,这样就不可能产生过恶了。所以凡是恶念邪念一产生的时候,你当下就能够意识到,把它制止,这是最高明的改过方法。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不怕你这个过失的念头升起来了,就怕你不能够觉察,就怕你觉察的太缓慢。


所以我们学了这三种改过的方法,再发了这三种改过的心,那无论是什么样的过恶啊,都能够一一更改,这样成圣成贤就不再是难事了。那我们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往期推荐



《品读群书治要》01 认识群书治要

《品读群书治要》02 一阴一阳之谓道

《品读群书治要》03 真正的风水在哪里

《品读群书治要》04 致富理财秘诀在哪里

《品读群书治要》05 发怒是拿别人错误罚自己

《品读群书治要》06 修身始于戒贪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