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教科所所长罗时新:蚌埠市“停课不停学”实践与思考
[全文共约3469字,阅读约需11分钟]
以下根据罗时新演讲实录整理,内容有删减——
为有效解决学生无法正常到校上课,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的工作部署,蚌埠市教育局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坚持“五育并举重实效”原则,凝聚社会力量,运用信息技术力量搭建“空中智慧课堂”,集中优秀教师、优质资源,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在线教学服务,全市携手共同抗击疫情,实现防疫与教育教学的双赢。
自启动蚌埠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市教育局在部署疫情防范工作的同时,就开始谋划全市中小学在线教育工作。
1月29日,下发并部署《 关于印发蚌埠市中小学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期间开展在线教学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学校因地制宜、一校一案,率先部署线上教育教学工作。
2月10日,各学段分级分类在线教学工作全面铺开。
2月21日,安徽省厅重新调整在线教育政策,正式发文要求3月2日启动 “在线教育教学工作”。
坚持五育并举重实效原则,将优质资源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特殊群体全覆盖。
我们启动线上教学之初就将“注重实效”作为工作原则予以强调。坚持分类实施、一县(区)一策、一校一案:坚持协同推进,市、县(区)、校联动,基教、教研、电教等跨部门合力实施,凝聚社会力量推进;坚持务求实效、双师模式,任课教师参与同步听课,课后根据班级学生学情及时进行辅导,并做好线上答疑、作业布置批改和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等工作,确保线上与线下教学效果一个样。
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既有语、数、外等文化类课程,也有音、体、美、劳等内容,同时安排疫情防控、心理健康和主题班会等课程。
坚持不漏掉一个学生,下发《关于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线上教育教学关爱工作的通知》,要求为没有有线电视又没有网络的上述特殊群体家庭上门免费安装宽带,保障疫情期间的在线教育教学需求,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在线学习的学生,“一人一案”,打印线上学习期间的教材、导学案、教师课件等,送到学生手里,目前,我市特殊群体15026名学生含46名不具备线上学习的学生,面临的问题均已解决,线上教育教学不遗漏一人。
围绕在线教学工作各环节的落实,围绕家长和学生对在线教育的需求,围绕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线上教学的实际效果,切实发挥督察“利器”作用,确保教育系统政令通常、上下联动,确保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期间教学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
调动社会力量,全力以赴做好保障工作,全力保障学子能够及时通过电视、网络课堂进行学习,并支持开机进课堂、回看复习前期教学等差异化功能,让家长放心、让老师省心、让学生安心。
包保责任制:市教科所每一位教研员负责包保一个县区或局属学校,负责日常反馈、督促、指导等工作。县区教体局和所有普通高中学校落实“日报告、周总结”。
电话抽查暗访:市教育局基教科目前已发通报5期。由市教育局局领导牵头组成9个督察组,全面了解包保单位有关线上教学情况,每天一督查,每天一通报。咨询投诉渠道:主动公开市县区咨询、投诉电话;开通蚌埠教育网留言、蚌埠教育微博、蚌埠教育微信公众号,对每天通过各渠道反馈的问题,及时梳理,做到“有诉必回,有诉必处”。
自2月4日高三年级启动线上教学至3月20日,蚌埠市各区县1100多所学校、3万多教师、50多万学生参与到线上教学活动,累计线上平台访问量过亿次,提交作业过亿次,创新优质校本课程千余节,通过直录播授课+在线作业检测的方式,以多种途径及时答疑辅导,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好评。
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线上教研,线上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
人民日报对疫情之下线上教育带来的系列问题提出“要补位,别越位,优施不如优师。”信息素养高的优秀教师是在线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疫情期间,常态化的开展线上教师培训,組织教师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工具获取优质资源、利用教学平台精准备课、指导学生线上学习,同时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线上专题教研会打破时空局限,为区域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了保障。
基于区本优质师资录播课程与线上作业微课辅导确保线上教学效果。
我市经开区社会事业局统筹,各校共同搭建“经纬课堂”网络教学平台,抽调优秀教学副校长、骨干教师集体研讨,确定教学重难点,上线仅2周专属录制7个学科60节课程,总点击数达到532458次,线上作业布置7913次,针对作业中的共性错题、疑难点教师的答疑微课视频316个,
此外像怀远一中高三年级,针对二轮专题课,教师线上备课推送预习资源至学生,结合学生作答数据,以直播的方式精准讲练,一次直播课与十余位同学互动,平均每位学生练习8题以上,课后作业数据指导教师精准备课,依次循环确保了高效的复习效果。
线上主题班会、德育课等多种形式,课堂生活化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3月6日蚌埠市解放一路小学开展了《镜头下的美丽中国》主题班会。
同时,各校积极开展线上音体美课程、防疫知识讲座、主题班会近5000节,就像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第一,师生互动缺失、交流指导滞后。
人类的教育活动是全方位的,在师生分离情况下,教师应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加强参与和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要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何把课堂教学中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互动呈现在在线教学中便成了难题。
第二,学习状况失控。
课堂搬到线上,老师难以观察到学生的听课状态,无法及时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部分工具教学管理组织能力偏弱,学生容易在听课期间上网、聊天,课堂效率低。
第三,教学模式转变。
“停课不停学”最重要的不是教而是学。
在教师不能及时、全员得到教学反馈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能达标,这是对教师和课堂教学方式最大的挑战。
老师要从知识的提供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活动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安排学习活动(包括学习时间、学划资料和自我检测等),在教学设计上预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条件,充分利用已有丰富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在有益的信息中学习的能力,减轻教师制作课件和录课的负担。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以学生为中心地组织教学,实现多样化的优质教学资源与个性化的学习相结合,真正通过学校、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支持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提高特殊时期远程教学的质量。
1. 教师如何应用互联网快速获取知识和提升学习能力。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巨大变革。知识具有了群体智慧动态特点,人类的经验和智慧都更易于传播分享,出现了知识的回归现象。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海量的知识,给每一位学习者获得更快成长、获得适合自己的服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互联网给教育提供了新的命题:在教师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如何培养学生适应网络环境更快速地获取知识和提升学习能力。
2. 如何更好利用信息技术融入线下教学,促进教学创新。
在线教育能否真正融入日常教学,关键在于自身的课程资源是否优质。这些课程要有科学性、系统性,还需要充分运用技术手段,让课程有趣味性、生动性、互动性,使学生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真正成为日常教学的补充与拓展。另一方面在线教育能否与课堂教学混合存在?如果存在,“在线教学”该如何优化?
3. 如何有效利用大数据,开展科学的区域治理。
区域应该以入数据为平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涵盖教师、家长、公众的教育生态,同时只备完善的智慧教育环境、智慧教育机制、定整的智慧教有产业链以及完备的运作机制,包括管理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从而保障良性运行,实现数据到服务,服务到数据的转变,通过这一完善的良性行为,用大数据去更好的修正不佳的教学行为与社会环境等。
文| 冯璐 编| 周末 责编| 汪贵贵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