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I报告|创新开源、减员节流、非核心产品出售......12家MNC上半年业绩及策略盘点
*本文编辑并节选自GBI专题报告《2022年半年报:中国市场表现低迷,跨国药企聚力创新》,版权归GBI所有,欢迎转发分享。如需转载或引用文中内容,请联系授权。
多家跨国公司于近期发布2022年1至6月的财务报告,并举行业绩电话会;GBI从财报和电话会议中收集了各跨国公司在华业绩的细节及关键信息。2022年上半年,带量采购、医保目录的执行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给各大跨国药企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压力;尤其是自5月开始实施的第六批国家集采(胰岛素专项),对诺和诺德、礼来和赛诺菲的业绩都造成了影响(点击相关阅读)。
此外,全球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状况不断恶化也给跨国企业的业务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以上种种,导致报告期内仅有两家跨国公司的在华销售额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另有七家企业则报告了较低的个位数增长,甚至负增长。
表1. 跨国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收表现
来源:公司年报,GBI分析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申请获取完整版专题报告
中国市场:从重要增长极到业绩限制点
各家跨国公司都指出,新冠疫情的爆发和上海等中心城市的持续封锁对2022年上半年乃至全年的业务产生了负面影响,部分公司称其对全球业绩也造成了影响。强生首席财务官约瑟夫·沃尔克指出,受到新冠疫情封控等措施影响,中国市场的停滞使其全球业绩降低了2-3个百分点;4月和5月期间,中国市场手术量下降了25%,直到6月情况才开始有所改善。
新一轮冲击:新版医保目录执行与胰岛素专项集采
国家医保谈判对于创新药物定价的影响,以及带量采购对于非专利产品和仿制药的影响,依然是跨国药企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以诺和诺德为例,继诺和泰(司美格鲁肽)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于1月执行医保降价后,5月正式实施的第六批国家集采(胰岛素专项集采)更是对其业绩带来了巨大冲击。第二季度,诺和诺德在中国市场的胰岛素产品销售同比下降了17%,降糖药收入同比下降7%至11亿美元;总体中国市场收入同比下降5%至11.5亿美元。诺和诺德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过去5年始终保持增长态势,这是其首次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礼来2022年上半年在中国的表现尤为低迷,其中国市场收入在第二季度同比骤减32%至3.52亿美元,整个上半年下降15%至7.59亿美元。CDK4/6抑制剂唯择(阿贝西利)及其与信达合作的PD-1单抗达伯舒(信迪利单抗)等产品因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而大幅降价;尽管二者在中国的销量有所增加,但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带来的影响。相较而言,辉瑞旗下同类首创的CDK4/6抑制剂爱博新(哌柏西利)则连续三年无缘医保目录。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申请获取完整版专题报告
授权交易:创新产品交易热度不减,非核心产品转手谋出路
2022年上半年,跨国药企依然积极寻求中国本土的合作机会,包括参与中国生物制药公司管线产品的研发、出海及全球化,以及向本土公司授权自身在研或成熟产品。对于中国创新分子和自研产品,跨国公司保持高度的关注与兴趣。表2展示了中国本土药企产品向跨国公司授权的部分重要交易。
表2. 2022年上半年交易情况-本土药企对跨国药企授权
来源:GBI SOURCE交易页面
赛诺菲与天演药业在3月达成研究合作与独家技术授权协议,天演药业将使用其独特的SAFEbody技术开发精准掩蔽型安全抗体,而赛诺菲将负责两款候选产品未来的进一步研发、产品开发与商业化,并有权选择额外的两款候选抗体。赛诺菲会向天演药业支付1750万美元首付款,高达25亿美元的开发、申报和商业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全球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除了关注中国生物制药企业的创新产品,跨国药企还在积极为自身产品谋出路。为适应中国市场变化,众多企业纷纷作出战略调整,旨在寻求本土合作伙伴推广创新药物,或出售非核心产品,尤其是被带量采购波及的非专利产品。
第一三共自2021年起,就开始对其产品阵容和销售团队进行调整,并逐步转移治疗领域的重心,以应对国采压力。2022年4月,第一三共宣布,将第一三共制药(北京)公司100%股权及其产品可乐必妥片剂和针剂在中国大陆的产品权利转让给复星集团旗下重庆药友制药,后续计划聚焦于肿瘤业务;可乐必妥此前被纳入第四批带量采购。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申请获取完整版专题报告
合作共赢:电商平台与零售渠道驱动业绩增长
2022年上半年跨国药企参与的合作交易相对较少,包括制药和器械在内,涉及数字健康、医院合作等全部医疗健康领域的合作交易仅有88笔,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50笔大幅下降。这可能是受到了新冠疫情封锁带来的影响。
在众多合作伙伴中,电商平台与零售渠道备受关注。拜耳、晖致、欧加隆等公司高层均指出,线上药店已成为重要的销售形式和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下, 电商平台与零售渠道都是关键的业绩增长来源。
资本寒冬下的市场策略:创新开源,减员节流
当前,无论是全球经济形势、地缘政治形势,还是此起彼伏仍未消减的新冠疫情,都给整个医药行业施加了无形的压力。在中国市场,医保谈判和带量采购更是给药品定价造成了重大影响。精简公司结构、减员提效、缩减开支,将有限的资源更多聚焦于创新研发上,已经成为时下众多企业在资本寒冬之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市场变化对于国内企业的冲击也不容小觑,这也变相促使国内企业更为积极地探索与跨国药企的合作机会,乃至股权投资的可能。本土创新药企的变数或为跨国药企提供更多的机遇和选择。
总而言之,带量采购和医保政策带来的定价限制可能在未来的2-3年内仍将影响营收,疫情影响也难以在短期内消除。但随着行业整合与重组的完成,以及新兴技术、管线产品的逐步成熟,总会有更多实现增长的可能。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申请获取完整版专题报告
更
多
内
容
完整版7页《2022年半年报:中国市场表现低迷,跨国药企聚力创新》内容更加丰富!内含包括阿斯利康、默沙东、辉瑞、安进、强生、武田等在内的跨国药企2022年上半年案例梳理!
完整专题报告概览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申请获取完整版专题报告。
点击 阅读原文 申请获取完整版GBI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