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炼:2017伦敦、威尔士之行,为《叙事诗》英译本“热身”
《 Narrative Poem 》(《叙事诗》英译本)封面。封面作者:高行健
《叙事诗》中文第一版,2011
《叙事诗》中文第二版,2011
《叙事诗》台湾联经版
2017年7月,我的自传体长诗《叙事诗》将由英国“血斧”出版社(Bloodaxe Books)出版。这部我从2006至2010年以四年多时间创作的长诗,被我称为“集大成”之作,究其原因,在于两个难度:一,“自传体”长诗的经验难度,诗人的亲历体验,必须获得他人历史经验的认可。二,“新古典”形式的美学难度,一种贯穿全诗的美学自觉,告别了当代中文诗常见的自说自话、故弄玄虚,却要求当代诗获得汉语古诗般的精美讲究。一句话,《叙事诗》中,凝聚了我几十年人生和写作的历练。这又逼着我诗作的老译者Brian Holton,花费三年多时间打磨译文,迎接挑战——正是这自我挑战加互相挑战,促成了诗歌、翻译艰难的成熟。
2017年3月21日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朗诵会广告
2017年3月21日,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率先开球,组织了首场《叙事诗》朗诵,我从柏林、Brian Holton从苏格兰赶来,汇聚在伦敦罗素广场附近的亚非学院。在亚非学院任教的好朋友布鲁诺博士(Cosima Bruno,昵称:米娜),早年曾以我的诗为博士论文主题,现在又最早嗅出了《叙事诗》的“异味”,于是以“鬼魂诗人、鬼魂译者”为题,组织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朗诵。
我和米娜、Brian合影
我和英国诗人、艾略特奖得主DavidHarsent
这场朗诵,会场不大,却满满堂堂,观众中英国诗人、亚非学院师生、中国作家老友、伦敦平地冒出的中文诗社,旧友新识,都为诗而来。
朗诵会场
我们的朗诵,依《叙事诗》结构三部分《照相册》、《水薄荷哀歌》、《哲人之墟》,选出三组诗,一首接一首,隐约显出我的人生连线:瑞士出生、中国长大、插队启蒙、八十年代反思、海外漂泊、以人类全球化新困境验证一部中国思想词典……且诵且议,呈现《叙事诗》探究的总主题:大历史如何缠结个人命运;个人内心如何标示历史的深度!
朗诵,和诗友们合影
亚非学院旁边,就是当年艾略特长期任主编的“费伯”出版社旧址,再过去一点,大英博物馆赫然屹立,其中精品无数,抽空又去看了看“David Collection”瓷器收藏,驻足凝眸宋代汝、定美瓷,觉其清雅温润之气,袅袅而来,沁入肌肤。前人锻冶文明之精血,宁不令吾辈惊警觉醒乎?!
当年艾略特当年主持“费伯”出版社旧址
大英博物馆David Collection珍藏的中国宋代汝窑、定窑瓷器精品,和北魏玉佛。
伦敦大学朗诵之后,4月7日到9日,我又飞到英国威尔士斯旺西(Swansea),在这座大诗人狄兰·托马斯的故乡城举行另一次以《叙事诗》为主题的朗诵。
威尔士斯旺西的蓝天碧海
4月7日晚上,在斯旺西“火山剧场”,我和“威尔士国家诗人”(相当于别处的桂冠诗人)Ifor Ap Glyn同台,再次朗诵主要从《叙事诗》中选择的作品:《母亲的手迹》、《二姨的肖像》、《历史哀歌·之二》(巴勃罗·卡萨尔斯)、《历史哀歌·之五》(修昔底德斯)。
和Ifor Ap Glyn、斯旺西活动主要组织者、斯旺西大学教授Tom Cheesman、荆伟喜先生聚餐。第二天(4月7日)下午,在斯旺西大学做首场活动,介绍当代中文诗和世界诗歌的互动。之后,与大学福校长等合影。
晚上,与威尔士国家诗人(桂冠诗人)IforAp Glyn同台朗诵,包括我们的互译:他把我的《蝴蝶——柏林》翻译成威尔士语,我把他的《海拔》翻译成中文。
尤其最后这首,基于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斯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从古雅典到今伊拉克,质询何为“民主”:“……一捧捧火山灰庞然倒扣下/瞎眼的鹰扛着今天的帝国/但我们是回不去的/乌有的意义是回不去的/我们的家埋在别人粉碎的家里……一座两边都是海的高耸石门/湛蓝耀眼的穿越/等于同一场沉没……”——哦,我当年漫游希腊爱琴海时,在纳喀索斯岛上看到的石门,依然耸立着,只不过——它哪一侧都没有出路!
我和Ifor Ap Glyn的朗诵,Ifor的朗诵韵味十足,非常精彩,朗诵会准备的资料很到位。
这场朗诵的小小插曲,是我和Ifor交换翻译对方的诗作,他用威尔士方言翻译了我的《蝴蝶——柏林》,我用中文翻译了他的《海拔》,这首献给威尔士的小小颂歌(不奇怪!Ifor本来就有“国家诗人”那顶桂冠嘛!),写得精美、细微、绝不煽情——谁说不能赞美生养自己的热土?赞美而不用蠢话玷污她,就看诗人的真诚和才华啦!
我翻译的《海拔》,再加一瓶本地啤酒Gower Gold,更棒!
斯旺西是大诗人狄兰·托马斯故乡,我们抽空与狄兰·托马斯专家John Goodby见面,一同参观专为诗人设立的博物馆,一路探讨翻译狄兰·托马斯诗的可能性,尤其如何摸索穿越他那座幽暗诡谲的音乐丛林?我们的结论一致:诗不能翻译是弱智托词。只有不够格的译者,没有翻不了的诗。相反,诗的原作要求越高,译文的应战越有趣,二者交流越有质量。狄兰·托马斯那个名句“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请注意其中多少“o”和“g”的谐音呼应!),曾被我译为“别乖乖踅入那诀别的良夜”——把这个句子变成拼音,盯着看那些合奏的“ie”音吧,诗之精美,哪有尽头?!
8日,专业讨论,与狄兰·托马斯诗歌专家John Goodby,在碧蓝的斯旺西漫游加漫谈,参观斯旺西狄兰·托马斯博物馆,讨论中文翻译狄兰极端音乐性诗歌的可能性,设想未来的诗人互译项目。诗歌恰似海天,有无尽之蓝!
碧蓝的斯旺西!海鸥永远嵌在视野中的斯旺西!我想起1988年,嘴里一个英语词没有的我,硬是和唐晓渡、刘东一起,主编过一套《二十世纪西方大诗人丛书》,其中就有一本《狄兰·托马斯诗集》,29年过去,竟然还有一册残存于我手中!它也算这沧桑人世的“幸存者”了,就把它拍照留在这链接里,作为我们人生这首《叙事诗》的小小注脚吧。(杨炼/文)
29年过去,竟然还有一册《狄兰·托马斯诗集》残存于手中!
威尔士斯旺西,大诗人狄兰·托马斯故乡。超市墙上大字:“需要更多诗歌”!(More Poetry is Newded)——诗人故乡方能作此语!
海 拔
(诗:Ifor ap Glyn 翻译:杨炼)
飞越威尔士,悬停
其上,是学习
如何爱她; 慢慢滑翔,
从这新角度了解她。
马尾云撩拨间,
她伸出半岛的手臂,
急切挽好袖子。
再看,她衣裙拼图下,
山之谜
优雅缝合的石墙。
那儿,袒露道道石板
如拖过细沙
梳理的手指,
湖小而亮
那奇妙的胎记
瞥见恋人锁。
今夜,鼻子抵着舷窗,
你的嘴唇喃喃复诵
一小串地名,
“戴菲墟,廓尔塘……”①。
你的呼吸在她身上庄严推移,
“多莱斯,盆尔海斯,格尔法郭赫……”
当她用云纱轻裹她的羞怯,
飞机之影
掷下一横,
一个情书上无尽的吻,
一张踌躇着投给她未来的票。
①Ifor ap Glyn在这使用了一串威尔士地名,翻译借中国方言,译“Junction”(原意为“路口”)为“墟”,译“Fochno”(原意为“沼泽”)为“塘”,略似其味。
●杨炼 (1955—),中国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生于瑞士,文革中开始写作,朦胧诗最早作者之一,1983年以长诗《诺日朗》轰动大陆诗坛,1988年后环球漂泊,追求建立“诗意的他者”之自觉。2012年获诺尼诺国际文学奖(Nonino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Prize),2013年获首届“天铎”长诗奖,2014年获卡普里国际诗歌奖(The International Capri Prize2014)。2013年应邀成为挪威文学暨自由表达学院院士。2008年至2014年任国际笔会理事。现任汕头大学驻校作家暨讲座教授。现居柏林与伦敦。
更多阅读推荐: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处,听杨炼朗读诗“蝴蝶—柏林”及更多作品)
说明:1.以上文字为诗人杨炼原作品,图片为诗人私人资料照片,作者版权所有、授权刊发。文字转载请注明出处、作品所有人。图片使用请联络诗人杨炼。
2.版权著作权事宜授权:上海浩信律师事务所邱世枝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