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炼:罗马的“蓝色对话”

智岚 智岚JASON视文采风 2023-09-03

在罗马,杨炼与阿多尼斯



罗马的“蓝色对话”

———与阿多尼斯一起朗诵

 

        2017年4月11到14日,我到意大利罗马,和阿拉伯大诗人阿多尼斯、意大利诗歌光影装置艺术家Marco Nereo Rotelli一起举行了三天别开生面的诗歌、艺术活动。



杨炼、Marco和阿多尼斯


Marco画册封面、杨炼的画册序言


        三天活动,被设计成一个立体观念艺术项目:阿多尼斯和Marco 的两场艺术展览,我和阿多尼斯的两场诗歌朗诵,我为画册书写的题为《穿越语言的诗意创作》序言,我们三人在罗马建筑艺术学院的研讨,意大利国家电视台的采访……中文和阿拉伯文诗歌、阿拉伯与欧洲艺术、中-阿-欧艺术家思想交叉互动,展开了一场具有真正全球意义的“蓝色对话”!

 

画册封面;阿老题赠我的手迹,我的序言,我的自造字《YI》,诗作《蝴蝶》三首的中、英、意文,Marco的“石头书”和照片手,。Marco的线描、雕塑、装置艺术。(杨炼注)

 


        11日下午,柏林阴雨连绵,罗马碧空万里,在罗马建筑艺术学院,首场举行阿多尼斯、Marco和我的讨论会。




11日下午的讨论会、发言


        12日,阿多尼斯和Marco的艺术展览会,在罗马Macro博物馆举行。阿多尼斯的拼贴画,是他文学创作的诗意延伸,这里,阿拉伯书法的古老美学,与现代材料直接碰撞,不仅拼贴视觉,更在拼贴时间和空间,犹如把当代阿拉伯世界复杂文化处境,直接呈现在眼前。

 

阿多尼斯拼贴画,充满了他诗作中的灵感和想象力。


        

        当晚,Macro博物馆,被笼罩在Marco Nereo Rotelli诗歌光影装置的神秘蓝光里,阿多尼斯朗诵阿拉伯文,我朗诵汉语,以两种诗歌中同样的音乐性碰撞,交汇成我称为“唯一的母语”的诗歌声音。朗诵之后,Marco又铺开准备好的“长卷”,阿老、我和Marco一起在上面即兴书写,刚才的声音交汇,又转换成此刻的视觉融合,我不由自主地写下那句口号——“诗歌是我们唯一的母语”,诚哉斯言!

 

阿老和我的朗诵、书写: “诗歌是我们唯一的母语”


罗马万神殿:两千年的“同心圆”!


和Marco在罗马街头


        13日,阿老和Marco的画展,移师罗马著名画廊Philobiblon Gallery展出,阿老的拼贴画、Marco的“石头书”在幽美静谧的环境中再次聚首。开幕式上,我朗诵了和序言一同印在画册中的《蝴蝶》三首,Marco朗诵意大利译文。这些诗作,恰如一只只蝴蝶,以其轻与美,对抗着现实的重与丑,凌驾且超越之。诗歌蝴蝶啊,不正是从来这样飞翔在世界之上的?!

 

在画廊朗诵

 

        

        朗诵之后,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在画廊采访阿老和我,阿老不讳言当今中东的严峻现实,我强调全球化凸显的人性危机,而后殊途同归,回返诗歌确认独立个性的美学立场。阿拉伯、欧洲、中国,全球化语境中最重要的三大文化板块,正在这里相逢相知——“诗意的全球化”,一个我们思想的新起点!

 

接受意大利电视台采访



穿越词语的诗意创作

——Aduonis和MarcoNereo Rotelli的相遇

 

        中国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论诗名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语道破了语言和艺术的诗意关连。归根结底,一切表达方式都是“语言”,艺术家通过赋予其创造性的形式,使之成为表述思想的艺术。它古往今来的名字是:诗。

 

        阿拉伯大诗人阿多尼斯的拼贴艺术,充满了他诗作中的灵感和想象力。这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阿拉伯文先天的视觉美。正像汉字通过三千多年不间断的书写,发展出了独特的书法艺术传统一样,阿拉伯文虽是拼音文字,但其字母构成和书写方式,却饱含了如汉字一般的书写美学。那些美丽的音符、曲线,在阿多尼斯笔下随风飘动、翩翩起舞,让我们的眼睛,充满纯视觉的音乐感。但同时,阿多尼斯并未仅仅停滞于古典之美,他冲撞它、挑战它,把充满现代意识的块面、色彩、材料,强有力地叠加和拼贴进“过去”,不惜破坏那个幻想中的完整性,又在复杂得多的世界里建构起新的统一——一种由独立个性重写、重构的精神统一。阿多尼斯的拼贴艺术,既是词语的创作,更是超越词语的创作,他赋予视觉以意义,又令意义呈现为视觉;他在拼贴艺术品,更在拼贴历史和现实、乃至时间和空间,让我们的眼睛,直接看见今日阿拉伯(和全世界)文化的真实。


        阿多尼斯触及了当今世界艺术的本质:一个艺术家必须同时是思想家。一件艺术品,必须是一个“思想——艺术项目”。

 

        同样的创造性,也体现在意大利艺术家Marco Nereo Rotelli的视觉艺术作品中。Marco创作光影装置、大理石雕刻、激光和音乐即兴绘画,也策划大规模城市艺术项目,更漫游世界,在罗马、威尼斯、米兰、拿波里、伦敦、上海、芝加哥、巴黎、台北、东京、贝鲁特……全球舞台上,尽情挥洒创造活力。Marco的艺术小宇宙,核心的主题是诗。他想象力的能源,来自于诗。无论什么材料,一经他“写下”,就成为一首首诗。那首广义之“诗”,超越了国家、文化、语种的界限,也超越了词语和媒介的局限,正像阿多尼斯,Marco Nereo Rotelli的创作,远远超出装饰之美,他的目光是一种X光,透视出历史和现实的关联,从世界这部活生生的词典中,他筛选、组合起时间、空间、看得见的光、看不见的黑暗,他创造一种诗意的文本,Marco把思想书法挥洒到哪里,那里就出现一首生机勃勃的视觉之诗。

 

        阿多尼斯和Marco作品的共同点,在视野开阔、思想深邃、手艺精湛,简言之,一种“诗意创作”。这里的“诗意”,是一种精神深度,它穿越词语,书写着人类共同的命运。借用Marco的诗歌光影装置概念,世界这件作品中,生存之暗、艺术之光彼此渗透,每个人在自我提问:何为“光”?何为“影”?真实或幻觉、毁灭与新生如何区分?面对种种“不可能”,却必须重新“开始”,这“绝处逢生”是否更具能量?我想到当年柏林“光流艺术节”上,一个观众问我:“你的诗好黑暗,光在哪里?”我答:“诗是黑暗,而我在写——这就是光!”


        再进一步,阿多尼斯、Marco Nereo Rotelli和我的友情和理解,也是全球化语境中不同文化诗意沟通的一个范本。在今天,阿拉伯、欧洲、中国这三大文化板块,各自面临新的挑战:谁比阿拉伯和中国人更深刻地体验到内部文化的复杂和外部简单化的压力呢?欧洲也在价值观的自相矛盾中加倍困惑。“诗意创作”的相遇,分享着困境和能量的互相激发,这适用于一切文化。在这个他者重重的世界上,我们都是“诗意的他者”——一种主动、自觉成为的精神“他者”。阿多尼斯和Marco既展示着漂亮的“手”艺,更印证了美好的“心”意。我们之间,哪有“文化的冲突”?只有诗歌对冲突的超越。利润全球化之外,这个诗意的全球化,才是我们时代最深刻的美感!


        2013年夏天,热那亚港口重新装修后,Marco策划的盛大“开光”典礼上,整个活动,由阿多尼斯、我、和意大利诗人朱塞佩•Cante的诗歌朗诵开始。诗歌之船引领人类,向一切辽远的地平线出海,而所有航向的目的地,只是一个碧蓝的句子:“诗歌是我们唯一的母语”。

 

    (杨炼   2017年2月28日)



更多延伸阅读:




1.以上文字为诗人杨炼原创内容,版权为诗人杨炼所有,授权刊发。文字图片转载请注明出处、作品所有人,使用请联络微信公众号W13916033760。

2.版权著作权事宜授权:上海浩信律师事务所邱世枝律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