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看懂古罗马—【风格列传】

Reman刘斌 设计史太浓 2022-07-30

【未经作者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史太浓文字已委托第三方版权机构负责维权)

导言

罗马是如今意大利的首都,所以史太浓跟大家谈的风格叫“古罗马”,属于特指,时间范围一般视为公元1-9世纪之间,而且特指疆域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时期的古罗马。


(古罗马城市电脑复原图)

因为到了9-13世纪期间,欧洲曾涌现出大量基于古罗马艺术语言发展出的新造型艺术,被后来19世纪的历史学者归纳为“罗马式”风格,其实两者存在较大差别,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纯粹性上面。
 
9-13世纪的“罗马式”风格跟“浪漫”源于同一个拉丁词语根,所以有些翻译叫“罗曼式“,是19世纪时候一些历史学家定义的名词,我们后面也会这样称呼以示区别。
 
他们以古罗马时期的建筑模型及方法为参照,同时大量保留古罗马风格中的圆拱、柱式等元素,有一些甚至直接拆解古罗马建筑的构件来作材料,然后结合各自的地方色彩,高大华丽,结构更加复杂,从英国到德国,从西班牙到法国甚至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如今的北欧地区),是古罗马风格与哥特风格之间的一种过渡性风格,代表作品有英国的达勒姆大教堂(Durham Castle and Cathedral)、西班牙的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Catedral de Santiago de Compostela)等等。


 (“罗曼式”风格的英国达勒姆大教堂)

所以两者细分而言属于两种不同的风格。

 
风格由来—古希腊的养分
 

罗马人在消灭希腊之后其实继承了古希腊大部分文化,比方神话故事、哲学思辨、政治理念及艺术形式等。
 
古希腊人民在历史的记录中显得民主、热爱知识、热衷竞技,并且还为人类发现了“美”,他们的艺术创作集中在人体雕塑这种表现主题中,其艺术顶峰时期是公元前470年——公元前430年左右,代表作有人体雕塑《宙斯》、《掷铁饼者》等,艺术表现的关键词是力量、平衡与和谐。

另外他们也创造出建筑美的形式,建筑通常以神庙为主,代表作是用于祭祀的“万神庙”,也称为“帕提农神庙”,很不熟悉的朋友一直以为这是希腊的两个不同的建筑。
 

(古希腊“帕提农神庙”遗迹)

万神庙内壁及山墙有为数不少精美绝伦的浮雕,但18世纪前后都被西欧人抢走,现在只能在英国、法国及德国博物馆看到,除了浮雕,万神庙展现了一种秩序与典雅的美,我们可以看到一排排熟悉的柱子,这些柱子后来被大家称呼为罗马柱,后面我们会具体谈谈两者的区别。
 
所以罗马风格首先基于希腊的风格进行发展。

 
古罗马斗兽场
 

古罗马风格的巅峰之作首属斗兽场,这个上演“血腥大片“的舞台是公元72至80年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造起来,专为野蛮的奴隶主看角斗而造,角斗方式就是勇士与野兽进行搏斗,或者勇士与勇士进行搏斗,直至其中一方死亡,十分残忍。



(古罗马斗兽场场景复原图)
 
如今我们看到的斗兽场其实只剩大半个骨架,但仍旧不失磅礴、雄伟的气势,从外观看斗兽场是正圆形的,如果用无人机上空俯瞰则是椭圆形。
 
这座椭圆形建筑于当时而言硕大无朋(大到没有朋友)——长187米,宽155米,周长约527米,占地2万多平方米,总高48米,足足可容纳5-8万人,整个工程耗费了10万平方米大理石。场中央的竞技区80多米长、60多米宽,属于人兽生死搏杀的战场。为了避免野兽伤及观众,从看台到斗兽场深达12米,贵族们可谓做足安全措施。


(古罗马斗兽观众席复原图)

其实罗马斗兽场的建筑样式成为如今所有现代化大型体育馆的雏形,其具备优良功能结构,比方场内假设发生灾祸,几万名观众可以从每个出口井井有条的撤离,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罗马斗兽场合计4层,其中底部3层分别由80个圆拱门构成,这种结构首先为我们展示出识别古罗马风格的两个基本特征,分别是柱式及圆拱。


(斗兽场外观)

这些柱式其实属于“拿来主义”,就是希腊经典三柱式,分别叫多立克柱、爱奥尼柱与科林斯柱,为方便大家记忆与理解,我们形容为“离子烫”、“大波浪”及“杀马特”,下面我们分别谈谈其各自的特点与用途。

 
1、 多立克(离子烫):这种柱式朴素庄严,因为柱子与梁之间的链接方方正正,就跟女生做了离子烫一般,所以最常喜欢采用的建筑是法院与国会,其实我们前面谈过的帕提农神庙正面就使用了这种柱子,而罗马斗兽场的第一层使用了这种柱式。


2、 爱奥尼克(大波浪):这种柱式轻松优雅,因为在柱子与梁之间加入了卷曲造型的装饰,这样就好比板着脸的人有了笑容,显得有亲和力,所以一般酒店或者娱乐场所喜欢采用,所谓“迎宾柱”。罗马斗兽场第二层使用了这种柱式。



3、 科林斯柱(杀马特):这种柱式给人一种华丽个性的感觉,因为柱子与梁之间换成了类似植物枝蔓的装饰,就像一种“爆炸头”,罗马斗兽场第三层采用了这种柱式。




罗马后来基于希腊柱式基础又发展出了“塔斯干柱“与”混合柱式“,其实无非式变粗拉长与叠加一类的操作,万变不离其宗,所以罗马人其实并没有完全原创的柱式,却因为国力太强盛让大家都误以为他是”发明者“。


(“塔斯干柱“与”混合柱式“)

罗马柱普遍喜欢镶嵌在圆拱门两边,所以接下来我们要谈谈圆拱这种很罗马的元素,这属于罗马发展出来的建筑新语汇,原理其实是利用块料之间的侧压力建成跨空的承重结构,所以可以将门建得很大而不会坍塌,比方公元3世纪建设的“君士坦丁堡凯旋门”,足足有21米高,但是后来被拿破仑足足50米高的“雄狮凯旋门”抢了风头。


(罗马的“君士坦丁堡凯旋门”)

然而真正体现“拱”这种高超技术的其实是“穹顶“,也就是半圆形悬空的建筑顶部,代表作是公元前27年就建好的罗马万神庙。

 
古罗马万神庙
 

古罗马万神庙始建得很早,根据记录是公元前27年,然后曾被毁掉,公元118年又完整重建,其代表了罗马建筑艺术的另一大特征,就是大圆顶。
 
罗马万神庙还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弥足珍贵,最初作为罗马人供奉众神的场所,其正门处保留了跟希腊帕提农神庙一样的三角形门楣,但进入内部后会发现一个巨大完整的圆形穹隆。


 (罗马万神庙入口大门)

万神庙顶部的悬空半圆结构直径达43米,从神庙的刨面图来看,顶部半圆与底部空间恰好构成一个完美圆形,这个穹顶建成后长达1400年没有对手,稳居世界第一,其单纯就靠拱结构技术及来自火山灰泥的粘性混凝土构成,实在让人惊叹不已,万神庙整体传达出的气场让我们发现罗马建筑艺术中的雄伟感是希腊时期不可企及的。

(古罗马万神庙内部建筑结构图)

而且穹顶中间开了一个8.9米直径的圆洞,天气不错的时候日光透过此洞可以照亮神庙内部,蜡烛钱能省不少,而晚间月光明亮时也能通过此洞进入, “问鼎苍穹”之感估计大致如此,似乎能与众神联通,十分曼妙,另外此孔还有日晷(gui3)作用,因为随着时间变化光斑也会移动,让大家感知时光流逝,并且往复循环在一个空间里回荡,细想一下,这不就是人生吗。



万神庙内部是单一的空间,墙全部用赭红色大理石贴面,地面铺设着灰白色的大理石,也许地面希望与穹顶呼应,也用格子图案,统一和谐。在里面我们也会看到熟悉的希腊柱式还有雕塑作品,古典时期建筑基本都跟雕塑共生,也许跟建筑师大部分都是雕塑家相关,而远在那个时代建筑基本都是大团队协作,极少会有所谓“设计师”这样职务的留下名字,连“包工头”是谁也没人知道。
 
而罗马时期的雕塑已经明显跟希腊时期存在不同特点。

 
古罗马雕塑
 

古希腊不管如何,也是雕塑方面的“创新者“同时又兼“老司机”,他们基于埃及时代一类呆板、僵直、混沌的雕塑基础风貌上,发展出自己一套美学法则,并且逐渐拥有了更为写实的精湛技术。
 
在希腊雕塑的黄金期代表作有《拉奥孔》及《米洛的维纳斯》等,展示出一种肉体与精神的美,但大多数时候希腊的雕塑家为了让这种美更加理想化所以会刻意弱化甚至直接隐去一些细节,所以罗马人在雕塑上的长进首先体现在让写实更写实,比方人像雕塑该有皱纹就雕上皱纹,不单纯关注完美体态的人,肥胖、衰老、丑陋甚至残疾人都可以成为罗马人的雕塑表现对象,做到更完整的写实,扬善而不隐恶。



 (古希腊雕塑《拉奥孔》)

罗马时期肖像类雕塑顶峰之作有《卡拉卡拉像》,创作于公元3世纪初,主角卡拉卡拉是罗马帝国塞维鲁王朝的第二代皇帝,他曾以谋反罪处死岳父,并将妻子流放海岛,后又加以杀害,是古罗马历史上残忍无道的暴君之一。
 
雕塑在刻画人物性格特点方面达到近乎完美的表现,不仅眼球被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而且脸部肌肉处理上也赋予某种情绪,使人物个性通过脸部各个细节展现得惟妙惟肖,这种写实处理也是前面谈及的罗马雕塑一大特征,在雕像中,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一张性格鲜明的脸:方型脸庞,嘴角内收,头部低斜,双眉紧锁,眼睛流露出多疑而凶残的眼神。

(古罗马雕塑《卡拉卡拉像》)

但情况雷同建筑,雕塑的作者并没有留下名字,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完成我们也不得而知。

 
当代应用
 

其实罗马艺术在人类文明发展当中已经符号化,它象征了荣誉、雄伟、庄严、正统等概念,所以为何拿破仑要建立他的雄狮凯旋门,其实就是借助形式来传达这种概念。


(法国的雄狮凯旋门)

随后的大部分建筑艺术都像罗马基于希腊一样基于罗马进行发展,比方9世纪之后的“罗曼式”、哥特、巴洛克、维多利亚等都能找到古罗马艺术的一些元素,这些风格在我们本次分享系列里都会谈及,所以大家可以细心留意彼此之间的一些关联。
 
直到当代,我们发现很多乡村别墅就喜欢采用罗马柱元素,因为这些元素在他们心目中都存在代表财富、威风、霸气等意象。因为谈及所谓“欧美”风格建筑时,大家对应的印象基本就是罗马形式的建筑。

除了这些,罗马服饰元素在当代时装设计中也屡屡出现,这种借鉴古典服装样式的手法在服装设计中属于常态,因为罗马服饰本身又属于一个内容较多的体系,我们将找机会进行介绍,本次先不展开。


 (罗马元素在当代时装中的运用)

谢谢各位,下期再会!


- - - - - - 
更多精彩文章推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