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面设计史22回:一战中的平面设计【设计史太浓】

Reman刘斌 设计史太浓 2022-07-30
上期回顾:图画现代主义
 
上一回我们聊到了“图画现代主义”,并且以德国的“海报风格”为代表,他们的关系是:“图画现代主义”≥“海报风格”。
 

(图画现代主义中的“海报风格”设计)

所以大凡20世纪初,以绘画为表达核心,结合了现代主义观念的设计,都可以归纳到“图画现代主义”,而且这个运动仅限于平面设计当中。
 
有朋友就忍不住想提问了,什么才叫“现代主义观念”呢,这肯定是个大话题,但可以简单说,现代主义在设计领域而言,主要特征是功能主义、反对装饰、主张民主,为大众设计。
 
接下来我们会有一堆关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探索的故事,但在此之前,我们要呼应上一回说过要跟大家补的空缺,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平面设计到底有什么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4年爆发)
 
恕我直言,很多朋友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实并不怎么了解,包括一年前的我也是如此,这里简单补充一下背景故事,才能让大家在看其中的平面作品时候有所共鸣。
 
我就按我的理解,将一战情况尽量说得简单,清晰。
 

    一战到底在打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源自“萨拉热窝事件”。
 
这事件简单来说就是一名叫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的19岁青年在1914年6月28日以行刺方式枪杀了奥匈帝国的王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

(“萨拉热窝事件”漫画)

这名青年来自塞尔维亚共和国,刺杀行为其实属于底层军官的一次自发组织,不算政府的主意,但为时已晚,奥匈帝国继承人被刺杀,等于被人强拆了祠堂,二话不说直接向塞尔维亚宣战。
 
人在江湖飘,总有些手足兄弟,很多时候兄弟之间还属于利益共同体,当时的世界格局就像个中学班级,存在若干看不惯对方的小团体,有时候没理由都想抽对方,此时也算天赐良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发动起来。

(斐迪南大公夫妇)
 
帮助奥匈帝国的叫“同盟国”,主要成员有德国(德意志帝国)、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等,而帮助塞尔维亚的则叫“协约国”,主要有英国、法国、俄罗斯、罗马尼亚,还有后来叛变投敌的意大利等等。
 
一战打了4年,从1914年7月打到1918年11月,后期美国因为诸多原因加入“协约国”阵营搅乱战局。

(一战当中的美国大兵)
 
好比三个人聚餐已经喝了8箱啤酒,忽然一个哥们杀到,他帮了谁相反的一方就要倒霉,所以美国的加入一下子大幅度强化了协约国实力,也算直接导致了协约国的获胜,而美国也算是由此走上了发家的路径,风头一时无两。
 
其实当时两边的阵营都耗不下去,比方德国,有一些贵族已经差点没饭吃了,英法也好不了哪里去,只是略有时差而已,所以协约国算获得惨胜,大家都弹尽粮绝。
 
第8回的时候我们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被誉为欧洲祖母,在一战的时候就体现得很充分,她的子孙大部分跟欧洲各国联姻,所以当时很多国家的话事人彼此是亲戚,打起来之后还偶尔有人相互放出消息,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维多利亚女王与她的子孙)
 
战争一但发生,首当其冲是招兵动员,其次就是造势宣传,所以平面设计在一战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两大阵营的设计风格也不尽相同,各有特色。
 
而且时势造英雄,一战时期出现很多出色设计师,大家借此机会得以扬名立万。
 

    同盟国的平面设计    
 

同盟国的平面海报风格主要以奥地利的“维也纳分离派”风格与德国的“海报风格”组合,文案简明扼要,图形简练大气,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一战中“同盟国”的海报设计)
 
代表人物有上一回谈到的卢锡安·伯恩哈塔(Lucian Bernhard)及朱立思·克林杰(Julius Klinger)等人。
 
卢锡安是上一回故事的主角,成名历程充满传奇,大家可以回顾一下,他被誉为“海报风格”带头大哥,一战期间德国的海报设计自然少不了他。
 
比如战争之初需要获得民众支持,卢锡安运用海报风格设计出一张仅用红黑二色,视觉冲击力强大的海报打头阵。

(卢锡安设计的一战海报)


图形采用中世纪骑士穿着盔甲的手,大意是借欧洲骑士精神表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感,塑造德国军队为“正义之师”这样的形象。
 
而朱立思·克林杰是奥地利人,他其实比卢锡安还年长6岁,1876年出生,但成名比较晚,早年服务于维也纳一本时尚杂志,负责做一些简单的设计配合,放到现在来说就是抠图工。

(朱立思·克林杰)
 
1895年时候,在杂志社他有幸碰到柯罗曼·莫泽(Koloman Moser),此人当时属于“维也纳分离派”重要成员,在第15回时候本来有他的戏份,后来碍于篇章才不得不删掉,克林杰初期的平面设计本领主要是跟他学习而来。

(柯罗曼·莫泽与他的平面设计)
 
1900年之后,克林杰到德国发展,还曾经跟大名鼎鼎的《青年》杂志合作,后来又跑到柏林,直到1912年左右才因为“海报风格”成名,设计出一系列有个人风格特征的功能性海报,所谓功能性我们就理解为宣传效果很好吧。

(克林杰早期的设计)
 
所以一战爆发后,德国战争宣传部里统计的设计师名单已经有他在内,但一战刚刚开始的时候“同盟国”信心满满,根据当时记述,德国武器质量确实是领先的,尤其是战壕里的防御设备,军人素质也过硬,大家感觉很快就能获得胜利,所以早期宣传并不算多。

(一战时期的德军装备)
 
但没想到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似乎看不到尽头,两大阵营都彼此陷入弹尽粮绝,国内舆情汹涌的境况,所以到后期平面宣传的作用就越发凸显。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征兵,因为前线伤亡惨重需要新的兵力补给,继而就是政治宣传跟融资,希望获得人民大众的支持。
 
所以1917年时候,克林杰接受德国委托设计宣传海报,海报以一个简洁的恶龙为主体,用数字8将其套住,身上被射了8支箭,主题就是“第8次战争筹款”,意思是大家每给国家一次捐款支持,就能为灭掉恶龙增加一份力量。

(克林杰一战时期的海报设计)
 
克林杰的设计自然也是典型的“海报风格”,主题鲜明,意思明确,不拐弯抹角,很走心,成为一战当中经典的海报之一。
 
 “同盟国”还有不少出色且有重要贡献的设计师,比如吉普肯特(Julius Gipkens)。
 
吉普肯特也是自学成才协会的,早年习画为主,后来转投设计圈,专门为报刊杂志设计插图,“海报风格”流行后,他就顺势从事海报设计。

(吉普肯特的海报设计)
 
一战时候他独家签约一所印刷公司为德军设计海报,深厚的功底与过人的理解力,让他的作品发表后都有很大影响力,除了传达效果好,还有很高的艺术性。
 
比如1917年德军俘虏敌军飞机希望跟国人好好宣传,这海报就由吉普肯特操刀,海报主体绘制一个生动的德国雄鹰剪影,停在伤痕累累的轮子上帅气回望,意思是老哥很成功。

吉普肯特设计的一战海报)


    协议国的平面设计    
 

对比同盟国简约的“海报风格“,”协约国“的设计是另一种派头,展示了浓郁的写实风格,其中主要以英国区及美国区为主。
 
英国这边的代表设计师是阿尔佛雷德·李特(Alfred Leete),代表作是英国1914年的招兵海报,海报以很写实的方式绘制了当时英国的国防大臣霍拉修·基什奈(Horatio Kitchnener)。

(李特设计的一战海报)
 
出现在纯色背景中的基什奈表情很严肃,目视前方,用手指着观看者,标题是:“英国人,祖国需要你参军“。(原文:Join your country‘s army!God save the king!)
 
这种表现手法其实还属于我们上一回谈到的“图画现在主义“,他跟”海报风格“的区别在于,”海报风格“的主体更多时候是一些经过提炼,有所象征的视觉形象或者符号。
 
这张海报看起来有强大视觉冲击力,原因在于人物出现在平面设计当中本身就具备吸引力,当这个人物是名人的时候就会这种吸引力加倍的放大,这也是明星代言的效应。

(李特出色的海报设计引发全球模仿潮)
 
除此之外,海报在信息处理上也是一目了然,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这个设计原本是为一个杂志封面创作,但实在太出色,被大量印刷成海报广泛张贴,很快在不同国家产生大量模仿作品,放到如今,不出一天就能在各种公众号中看到N种玩坏了的版本。
 
然而抄袭这种技能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掌握,因为要把握好程度,抄出新境界也是一种能力,模仿这个海报最成功的是美国设计师詹姆斯·弗莱格(James Montegomery Flagg)。

(一辈子拍照都一个表情的弗莱格)
 
前面说过,美国是1917年加入战局的,首当其冲的当然也是征兵,当时弗莱格用了一个美国网红IP来做海报主体,就是“山姆大叔”(Uncle Sam)。
 
这是属于我们在第8回时候谈到的“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美国设计大咖托马斯·纳斯特(Thomas Nast)创造的著名美国虚拟形象。

(弗莱格设计的一战海报)

山姆大叔用着跟英国国防大臣基什奈一样的手势,简单直接的配文“我要你为美国参军!”
 
视觉上而言设计非常成功,除了人物绘制特别生动之外,美国国旗的配色其实属于神仙配,特别舒服容易出彩,所以这个海报也顺理成章成为一战期间美国最流行的海报。

(不同版本的“山姆大叔”海报)
 
但据闻当时美国民众不太开心,因为美国跟英国文化还是有差异的,大家不喜欢这种命令式口吻的文案。
 
这类写实风格海报成为协议国主流设计,同样出色的设计师还有约瑟夫·里因德克(Joseph·C·· Leyendecker),他就是凭借一战中的出色设计而成大名的设计师之一。
 
代表作有1917年为美国“战争公债销售”设计的海报,主体也采用美国知名网红IP,就是”自由女神“,这个形象的源头创作者也是托马斯·纳斯特。

(里因德克设计的一战海报)
 
这个海报的艺术水平非常高,属于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战海报,而里因德克在战后也成为在市场上大获成功的设计师。

 
    最后    
 

最后谈一下为什么要专门花一期时间谈一战当中的设计,其实是因为现代社会中很多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及品牌设计的知识就是来自于军队与战争。
 
华杉老师曾经出版《华杉讲透孙子兵法》,里面大量列举孙子兵法在当代品牌策划中的一些应用。


其实古时候两军对垒,也需要视觉系统加持,最简单的就是军旗与狼烟,承担了识别与传播的功能,那时候也有多媒体,就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加上“击鼓前进“与”鸣金收兵“。
 
后面我们还有机会跟大家谈一位战争中的品牌专家,那就是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内容将会放到二战。

(阿道夫·希特勒)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今天的故事聊到这里,感谢各位,下期再会!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