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面设计史33回:图形传达系统【设计史太浓】

Reman刘斌 设计史太浓 2022-07-30
前言
没文化也能看懂的才是好设计
 

上期回顾:无衬线字体的发展
 
上期我们聊到了无衬线字体的发展,字体一直在平面设计中的主角,原因有二,其一是文字负责传递信息,其二是字体风格会影响视觉表现的整体气质。
 

(32回:无衬线字体的发展)
 
史太浓一直认为平面设计当中,字体设计是基础中的基础,却又是核心中的核心,无论做品牌或者版面,“得字体者得天下”毫不夸张
 
这个“字体”除了指风格形式,还包含字体之间的构成关系,比如行距字距,排列组合等。
 

(包豪斯的字体设计探索)
 
当我们回顾过去100年的平面设计发展,逻辑线一点不复杂,整个发展动机都是沿着“如何提升视觉传达功能”而展开。
 
这个“功能”我们可以理解为“快速”,“愉悦”跟“记忆”(个性化),再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提升“易读性”与”可读性“。
 

(德国包豪斯的平面设计)
 
今天我们要就着“易读性”这个话题谈一谈“图形传达系统”的萌生与发展。
 
话说平面设计在20世纪20年代属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一个模块,现代主义很强调“民主化“目的(包豪斯其中一个核心精神),就是让设计能为更多平民百姓服务,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就是“人人看得懂”。
 

(包豪斯100年纪念海报)
 
问题来了,假设有些平民百姓没文化,不懂文字怎么办?
 
这个问题在20世纪初是常见的,大部分平民其实都没文化,所以需要创造一种“世界视觉语言”,这种“语言”最后就落实在最原始的“图形图像”上。
 
于是就有了“图形传达系统”诞生的契机,其实中国古老的八卦也属于图形传达系统,在结绳记事这样的时期,64卦被引申出很多象征意义。
 
比方“坎卦”象征了水,其实就是古人对流水观察的图形化概括,假设将坎卦竖起来放就是甲骨文中的“水”字,如今的“水”字也是这样变化出来的。
 

(竖放的坎卦与甲骨文中的水字)
 
在如今的平面设计体系中,常见的“图标系统”(Icon)就属于“图形传达”中的一种,用图形说明某些约定俗成的信息,不但快速,还有装饰作用。
 

(如今常见的图标系统)
 
这个系统是沿着什么轨迹发展,有什么重要人物与事件,对我们如今的设计工作有什么启发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社会学家做设计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可试读24%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