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潮风研究 | 张大千与潮人的笔墨情缘

2016-08-25 潮风研究 揭阳书画网




张大千与潮人的笔墨情缘

文/ 陈卓坤


Chaoshan style of study

[潮风研究]



张大千(1899-1983)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等都无所不通,是一位深受人们敬佩的艺术家。张大千生前曾结识了不少潮汕籍名人,或绘画或赋文以赠,平添潮汕艺坛韵事,为潮人津津乐道。



 友人 饶宗颐



饶宗颐,1917年生,字固庵,号选堂,广东潮州人。1949年移居香港。后在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从事研究,又在新加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任职。1973年回港,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及系主任。迄今已出版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400多篇,在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韵学诸方面都有了不起的成就,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            

饶老年青时就结识了张大千先生,初次见面两人相谈甚欢,彼此留下良好印象。大千先生十分赞赏饶老的白描人物画,曾评价说:“饶氏白描,当世可称独步”。1958年张大千先生60大寿,饶老用韩昌黎《南山诗》的全部韵脚作了一首祝寿诗赠大千先生。《南山诗》是一首长诗,共102个韵,要步南山诗全韵,难度极大。饶老仅用半天时间,便写成《大千居士六十寿诗用昌黎南山韵》。钱仲联先生赞此作“使人洞精骇瞩”,能见“选堂之大”。大千先生读后大加称颂,并寄了一幅《蜀江图长卷》给饶老,请饶老在卷上题下这首诗。

1983年张大千先生在台北病逝,饶老闻知后,十分悲痛,即致送挽联:“廿五年前颂眉寿南山,附骥千言,三峡云屏僭题句;十二州共悼画坛北斗,久要一面,重溟烟水永难忘!”



器重 萧遥天



萧遥天(1913-1990),潮阳棉城人。自幼聪颖过人,1930年曾到上海美专学习。抗战胜利后,应饶宗颐之邀,任潮州修志馆编纂,主编《语言志》和《戏剧音乐志》,1953年定居马来西亚,为著名潮学研究学者。著述包括考据、散文、小说等约600万余字。

萧遥天与张大千先生相识于1935年,当时初入艺术门槛的萧遥天年方22,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学生”,而大千先生已是誉满天下了。萧氏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机遇,虚心向大师请教。

1963年,张大千先生客居狮城,在潮籍画家陈文希处偶然看到萧遥天著的语体文散文集《食风楼随笔》,读后爱不释手,赞赏道:“读惯文言,语体向来少看,唯萧遥天的语体文,百读不厌。”不久,大千先生赴吉隆坡举办画展,特别与萧遥天相晤叙旧。画展结束后,大千先生返回狮城,不久即寄赠《松荫高士图》给萧遥天,在左上款题“遥天道兄留之 张大千爰”,并盖上“张爰”、“大千居士”两枚印章。

大千先生十分欣赏萧氏才华,曾评论说:“萧遥天的笔墨很深刻,是溶诗书画于一图的文人画中的佼佼者。”他常随身携带萧氏的散文集,暇时品读,“深感可醒倦眼,诱发奇思”。萧氏后来出版古体诗集《食风楼诗存》时,大千先生欣然应邀提笔题签。

1982年,萧氏抵台看望大千先生。萧氏拿出所绘的《鸦雀无声图》向大千先生请教,大千先生看后欣然铺纸命笔,以遒劲的行草大书“萧遥天诗文书画展,弟大千张爰拜题”。当张老押上印章后,脱口道:“我在千千万万人面前推荐,这便是信物。”还说萧氏“下笔深刻”、“往往超过齐白石”,足见张老对萧氏评价之高。

张老晚年想请名家写自传,萧氏获悉后即奋勇请缨。张老甚为高兴,谓“承为作小传,猥以浅陋,得附高名以传,喜极欲狂矣!”萧氏得到张老首诺后即着手整理资料,编排好纲目,书名拟定为《大千世界》。之后萧氏每写完一篇初稿,即邮寄给张老审阅。后因张老患眼疾加上台湾报人谢家孝又率先刊行《张大千先生的世界》,萧氏只得中途搁笔。张老去世后,萧氏感恩张老生前“深爱之挚情”,又着手续写《大千世界》传记。但好事多磨,世事难料,不久张氏也因操劳过度而与世长辞,《大千世界》终成未竟之作,实为憾事。



弟子 黄独峰



  黄独峰(1913—1998),名山,号榕园,广东揭阳人。著名国画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国画大师齐白石称赞他为“写生妙手”。1931年入春睡画院,从高剑父治艺。1936年赴日本东京深造。1937年归国与高剑父、关山月等人在广东潜心作画。同年,在香港举办个人花鸟画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1939年,与方人定等在香港组织“再造社”。1943年,在广东创办“颂风画苑”。1946年与高剑父创办南中美院,任教授、国画系主任。1952年侨居印尼,1959年在棉兰创办“中国画院”,其画在东南亚享有盛誉。1960年回国后,历任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广西省美协主席等职。


藏于张大千纪念馆的黄独峰《鱼乐图》


黄独峰获交张大千先生是在1948年,当时黄在友人的支持下在上海举办画展,并出版了《独峰画辑》第二辑,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经友人陆丹林引见,黄有幸结识了张大千、吴湖帆等几位著名画家。大家相见甚欢,彼此留下深刻的印象。黄为纪念母亲张太夫人逝世三周年,还特邀请张大千为画辑首页的画像题签。

黄独峰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强调传统。曾言:“中国传统的东西较为薄弱,而大千先生的传统技法很深。”所以,1950年,为取长补短,加深中国画的艺术传统,使自己的画能进一步发展,黄独峰力排众议在香港拜张大千为师,成为大风堂入室弟子,得中国绘画传统技法笔墨的深厚精神。强调传统不等于因循守旧,相反,黄非常注重创新。他说:“我如果没有大千师,则不能深入;没有剑父师,也不能超出。几十年孜孜以求,把握的只是这‘能入能出’四字而已。”后来的事实表明,黄独峰确实艺事大进,画风大变,充分融合了高氏和张氏的美学观,张大千幽默地称黄独峰的画是“过去打少林拳,现在打太极拳”。



赞赏 范昌乾


范昌乾(1907—1987),字鹤丹,号园丁、园翁,揭东炮台人。早年就读于汕头艺术师范学校、上海新华艺术大学。1931年回汕与孙裴谷等创建艺涛画社,1934年与友人黄裳等创办瀛寰艺术学校。1937年至1945年之间先后受聘于香港华南中学、普宁县立师范、揭阳师范学校,由于日军侵华,任教学校被炸而停职。1948年抵达泰国曼谷,任教于曼谷光华学校。1956年旅居新加坡,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开课授徒,并任新加坡华翰书画研究会顾问、导师,为新加坡培养了不少美术人才,是新加坡现代水墨画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范先生学养深厚,诗书画印无所不精,作画题材广泛,尤精兰竹,在南洋有“竹王”之誉。先生写墨竹,于浓淡疏密之中,表动静低昂之态,千姿百态总相宜。1953年,张大千先生途经曼谷,看了范先生所画的墨竹后,大加赞赏,并在墨竹上题词:“此竹飒飒有声,风生腕底。”并为范先生即将出版的《范昌乾画集》题签:“简俊莹洁,妙造自然”,这道出了范先生高深的艺术造诣。



书赠 萧晖荣



萧晖荣,字谷人,当代著名书画家、书画收藏家、文化艺术企业家。1946年生于广东省潮阳华侨世家。60年代初开始从事美术创作并发表作品。70年代曾从事工艺美术创作,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并先后与刘海粟、吴作人、黄苗子、王蒙等诸多艺坛名家和学者交游,或有作品合作。1981年移居香港。翌年,与当代名家周昌谷、黄幻吾联展于香港大会堂及美国图书馆,其中国画作品连续入选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萧氏工花卉,亦写山水、擅写梅、精雕塑、喜中国美术史论和书画鉴赏,是一位通过长期收藏、鉴赏、交流、勤功、悟道而登上艺术殿堂,极具大家风采之当代艺术家。上世纪80年代初,张大千先生在观看萧晖荣作品后,深为赞赏,欣然提笔题“书画家”相赠。


除上述人物外,张大千先生还曾与陈文希、许奇高、陈天啸等潮籍艺人结下深厚的笔墨情缘,如曾诗赞陈文希画猿,赞许陈天啸是“梅竹之友”,又曾和许奇高在香港合作作画等。


陈文希


许奇高


陈天啸





[潮风研究]


揭阳书画网·独家专栏

文章来源_揭阳日报社

(转载请注明出处)


★★★

近期精彩 点击阅读

喇叭里的声音-读画家郑少雄画作

艺术的背后是文化-读洪世杰先生肖像油画断想

黄绪超 墨竹作品欣赏

雄奇古拙论星翁-十万山人艺术赏析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揭阳书画网·微社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