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少其是如何进入20世纪中国最伟大艺术家行列的?
赖少其是如何进入20世纪
中国最伟大艺术家行列的
文/ 秋怡
Chaoshan style of study
[潮风研究]
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曾说过,“上世纪80年代后,赖少其在中国画坛崛起,先是成为‘新黄山画派’的领袖,继而又以其‘丙寅变法’后的新面目以及生命最后几年创作的近百幅不朽杰作,昂然走进了20世纪中国最伟大艺术家的行列”。
今年适逢赖少其诞辰100周年,我们特别“邀请”这位大师“穿越”到2015年,以“对话”的问答形式阐述其变法经历与观念,“透露”其走进20世纪中国最伟大艺术家行列之路。
一
如今,社会已迈入互联网时代。面对时代巨变,赖老您有何感受呢?
“长铗归来兮花之晨,故国巨变兮雷与霆。”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已成必然趋势。那么,赖老也曾试过创新吗?
“余于丙寅归故里,住羊石斋中吸收中画与西画之长,实行变法,既不似中画,也非西画,姑称为中国人所作之画可也。”
——《剑叶洒金花》自题
赖少其:《剑叶洒金花》,1986年作,54cm*53cm
二
赖老您为什么在70岁时决定变法呢?是因为时代、地点变了吗?
“安徽有黄山,画黄山,必雄伟,广州没有黄山,但花红柳绿,花卉繁多,鱼类纷杂,画岭南秀山丽水,花卉游鱼,不能不变黄山画法。”
“宾老(黄宾虹)说,自然最大,人不能创造自然;艺术最大,自然不如艺术。都是至理名言。在实践中,我才觉得人伟大。因此,一九八六年丙寅,我定居广东,提出丙寅变法。不变不行,艺术是随时代的。”
——赖少其给时任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刘天明的信
赖少其:《丙寅变法手稿》
三
听到艺术要改变,可能不少人都会感到忧心忡忡。那么赖老呢?有考虑过“变坏”的可能吗?应该怎样看待改变与创新这个问题?
“我已经作好思想准备,会有人说它不像中国画,这没有关系,只要人们承认这是中国人画的画就行了。要革新,当然会引起争论。如果我现在画的和过去一样,又叫什么‘变法’呢?有人说‘变法’可能会‘变坏’,不如不变好。但我认为:不好就再变,不变只有死路一条。”
赖少其:《孤云与归鸟》,1986年作,68cm*68cm
(↑“丙寅变法”代表作,亦是赖少其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四
艺术最大的生命力在于创作,可是现在有些人却凭借简单地复制和模仿而赚取惊人利润,赖老您怎么评价这种行为?
“临画的目的是为了创作,把临摹当作创作与骗子何异?空论学习传统,自己又不临摹,岂不也是骗子?”
——《临陈老莲〈雀石图〉》的题跋
那么赖老您曾临摹过哪些名家呢?
“把一切传统都当宝贝,结果害人不浅;只临摹不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容易走入邪路。余学花鸟,以陈老莲为师,先是临摹,同时写生。学山水,笔墨学程邃、戴本孝;构图学唐寅、龚半千,同时到黄山写生,然后胸中自有丘壑。”
——《临陈老莲<雀石图>》题跋
赖少其:《临唐寅匡庐三峡图》
1962年作,147.7cm*76cm
五
临摹除了能吸收更多艺术精华外,赖老您认为对之后的创作会有何影响呢?
“我因为看了很多博物馆的藏画,这些藏画,使我在‘搜尽奇峰打草图’时,常常引起了‘仿效’和‘回忆’,使我能够有时采取它的表现方法,有时采用它的布局,有时也运用它的笔触,有时也用西洋画法——如画一幢幢房子时是用‘透视法’,但组织一条街道时,我往往是采取‘俯视’加‘视点透视’法。这些东西画多了,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象——即胸中有了‘丘壑’。到了可以不对着对象作画的境地,便逐渐从‘自然’中解放出来,变成了可以‘自为’地来创造了,我把这些过程称之为‘我法自然,自然为我’。”
——手稿《点滴体会》
赖少其《鼓浪屿图》,1985年作 48.4cm*187cm
六
现在有的人忙着推崇外国艺术,却忘了自己祖国、自己家乡的美好;而有的人身在他乡心在故里,认为什么都比不上家乡之美。属于后者的赖老,您对家乡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关于叶落归根:
“开匣观宝剑,两鬓白如霜;林泉托幽独,七十归故乡。”
——《宝剑铭》
关于家乡艺术:
“我看潮州戏,扬古为颂今。教善能易俗,戒恶如雕心。”
——《赞潮剧》
关于家乡美食:
“潮州好,潮乐存唐音,潮剧烁古今。潮州菜,清淡,可口,味道真;乡音未改,式样新。笑靥迎客人,欢欣。”
——《道乡情》
赖少其《钓罢归来》 1986年作 68cm*68cm
七
请问赖老,好艺术和坏艺术应该如何评判?
“画的好坏,主要看‘意境’,景物能否吸引人,有没有寄托,能否画外有画。”“‘画面扑人’一片清新,‘似是而非’,但却‘应是如此’才好,这才是艺术。”
——手稿《点滴体会》
赖少其《日出》1988年作 68cm*68cm
八
据我了解,赖老曾画过很多的黄山作品。为什么选择黄山呢?它有何特别呢?
“什么叫山水之美?实在是一个大问题。如什么是黄山之美?美在何处?一般人以为‘猴子观太平’‘金鸡叫天门’‘喜鹊登梅’是美;其实,这些地方都不能表现山水之‘美’,画家根本不画这些地方,画家所要画的是黄山的雄伟气势,挺拔青松,变幻莫测的云霞,淙淙的流水处都是美的五重奏,都充满诗情画意,甚至一草一石,都是多么可爱。山水画不仅给人美的欣赏,还具体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山水的美,如何欣赏山水之美,怎样体现山水之美。这些方面不提高认识,山水画家也画不出山水之美的。”
——手稿《点滴体会》
画黄山的艺术家多吗?赖老您如何评价他们的作品?
“画黄山的人很多,如果学习明清的方法,就只能画黄山‘一小角’,而雄伟不见了。黄山如果画得不雄伟,便不能表现黄山。”
——《点滴体会》
那么赖老又如何评价自己的黄山作品呢?
“我在半年时间内,作‘丈二匹’大画十一幅,这些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黄山,山上、山下、山前、山后,‘无孔不入’;但黄山的变化有春、夏、秋、冬;云来雾收,雨霁日出,都各有不同;更有登高临下,仰视远观,也各不同。因此,黄山有画不尽、看不完之慨。我主要画了夏山和秋山,还没来得及观察春山和冬山,所以,从一年四季来说,我只观察了一半,还有一半,甚至更多,等待着我去观察和描绘。”
——手稿《点滴体会》
“余是黄山客,常作黄山图。云来山欲覆,日出地吐朱。墨酣夹风雨,彩笔画天都。图成神鬼泣,白岳竞狂呼!嗟乎,余生八万九千岁,始信高士巨眼识沉浮。(旧作天都赋,选堂先生法家教正,一九八四年一月于香港嘉辉台。)”
——《六都赋》
赖少其《黄山一夜雨》 1991年作 83cm*149cm
九
有人说,艺术家大多很浪漫。无论是变法前还是变法后,妻子对赖老都照顾有加,这是来自妻子的浪漫。而据我了解,赖老也曾给妻子赠过不少浪漫诗词吧?可以分享一下吗?
“月印深潭两度清,春水绿波相映人。分明无法分光影,要把人心当天心。”
——致妻子曾菲
“磐石之坚,连理之昌。自作铭之,以志不忘。”
——题《黄山烟云入梦来》
“月光如水水如天,不觉寻梅着衣单。夫妻本是同林鸟,同宿同飞上九天。”
——赖少其为夫妻二人所作墓志铭
(赖少其与妻子曾菲的照片。图片来自网络。)
“笔墨随时代,变法成大师”,即便病痛缠身,赖少其在艺术追求上也坚持着一变再变。他变了,也更加成功了:
1980年,已逾古稀的赖少其萌生了回广州定居的念头。也许由于环境,也许由于气候,也许由于叶落归根的情结……“我将乘风归去,折柳揖别。过庾岭,香云千里,一山秋色”(《相见欢》)。1986年1月,赖少其举家离皖赴粤,开始了在广州定居的晚年生活。
面对飞速发展、花繁叶茂的南粤大地,赖少其深感过去画黄山的渴笔焦墨和凝重的运笔似乎不大适合。又想起了“岭南画派”的无限生命力,他决定采用融合西画技法的表现手段,以随意散淡的形笔、丰润酣畅的水墨、鲜艳饱满的色彩、一种近乎平面构成的形式来表现画中的景物。
经过“丙寅变法”,无论是构图还是用色,其作品都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构图颇具新意,色彩有时浓艳得惊人。作品中无匠气,无火气,大技巧存于无技巧之中,无法之法已然炉火纯青了。
赖少其《秋浦河边》1989年 67cm*63cm
1989年,赖少其不幸患上帕金森综合症,时常全身肌肉酸痛、四肢抽搐,还伴有抑郁、焦虑等症状,1992年后基本上只能依靠坐轮椅出行了。他确实是老了,尽管还能画画,还能写字,还能到外面写生,但已不能像过去那样行动自如,精力也明显大不如前了。对景写生已是不可能之事,他只能在家里,根据他的印象画画,画他记忆中的山水。
赖少其《意足不求颜色似》1991年 43cm*35cm
赖少其《百丈泉》1992年 82cm*76cm
赖少其《雪》1993年 82cm*75cm
1997年初,赖少其因病危住进了珠江医院。在妻子曾菲及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赖少其病情有所好转,便就着病房里的一张书桌沉湎在绘画世界中了。
赖少其《山水》八十后作 41cm*41cm
画着画着,他又感到吃力了。他那变形的左手常常引起肌肉痉挛,手臂肌肉常常硬如铁石,痛苦不堪;神志也时而模糊,时而清醒。经常是画了很久的画,口中还含着没能吞下的药,苦涩的药汁便残留在画上成为斑斑痕迹。他经常感到力不从心,画的时间长了,有时甚至抓不住笔。浑身乏力,有时坐都坐不住,需要有人在后面扶着他才勉强把画画完。但半年下来,他竟画了八十多幅画!
赖少其《向日葵》八十后作 41cm*42cm
1998年8月8日起,赖少其只能通过插入鼻孔的导管将营养液注入胃部以维持生命。生命似乎已经走到了极限,他不能行动,也不能说话,一切都需要别人护理。然而,蕴藏在赖少其心中的生命之火、艺术之火仍在熊熊燃烧。他努力舒展自己几乎已经僵硬的手臂,饱蘸浓墨,写了两幅六尺对开的大字横批:“生命不息”、“战斗不已”。
赖少其:《生命不息》、《战斗不已》
在生命的最后时期,赖少其忍着身体极大的痛楚,融合南北技法,完成了适应岭南地区画风的“衰年变法”。
赖少其《花卉》1997年 64.5cm*43cm
赖少其《花卉》1997年 41.6cm*41cm
他的左手不能执扶画板,执笔的右手也不能移动自如,只能以他积数十年练就成的稳健功夫,“随心所欲”地驾驭手中之笔。他的笔墨仍然变幻莫测,又独具驾驭色彩的能力,虽是对景写生,又不照实描绘,任思绪纵横驰骋,笔墨随思维的变化而任意挥洒。他的画因此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成就了艺术的炉火纯青,达到深邃大度的人生境界。
赖少其《花卉》1998年 41cm*51cm
赖少其《花卉》1998年 42cm*47cm
在这批作品中,赖少其笔下的一切都没有了“正形”,山非山、水非水、树非树、花非花。它们东倒西歪,横生倒长,墨塌塌不知所云,乱糊糊全无章法,笔墨关系、结构关系、色彩关系等全部都被打破了。纸面之上,不再是具体的物象,而是一种精神景观,里面有诗性的回闪,有生命意志的激活,显得崇高、神秘、宁静,似乎在感悟真挚、又似乎如梦如幻。
赖少其《柳丝》1999年 41cm*48cm
在清醒和半清醒、现实和超现实的混沌之间,赖少其竟打通了古、今、中、西的歧异之处,达到了其艺术生涯的巅峰状态。正如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所言,“艺术是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构成的。日神是理性、秩序的梦,让你搭建艺术的形式大厦,酒神则让你冲破这些大厦,让它在洪水崩溃的过程中,形成一种难以驾驭的图像和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丙寅变法’时期的赖少其,是日神占据上风,而‘衰年变法’则是酒神,打破了日神所构建的所有秩序,完全是生命本能的欢歌。这个时期他的作品真正进入了超于象外的境界。”“赖少其这批作品中的精神性,是20世纪所有其他艺术家所不具备的,不管是黄宾虹、李可染,还是傅抱石。”
赖少其《花卉》2000年 60cm*47cm
赖少其《花卉》2000年 48cm*61cm
赖少其的艺术巅峰是在晚年变法时达到的,而在那“东倒西歪”的艺术作品出来之前,其实赖少其的书法、版画、速写、绘画等也是样样精通。数十年的艺术积淀,为最后十五年耀眼光芒的绽放而蓄力。
赖少其 档案
赖少其(1915-2000),广东普宁市人,笔名少麟,斋号,木石斋。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国画家、版画家、书法家、金石家、作家和诗人。他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上极为罕见的修养全面的艺术家,在诗书画印等方面的成就及铮铮铁骨都体现了其“文以载道”的艺术追求。他启蒙于黄宾虹,发端于“新徽派”版画,成名于“新黄山画派”的艺术实践,升华于“丙寅变法”,大成于80岁后。他高度重视传统对现代的重要作用,不仅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中书写了浓重的篇章,更对21世纪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极具启示性的贡献。
[潮风研究]
揭阳书画网·独家专栏
文章来源_ 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
★★★
近期精彩 点击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揭阳书画网·微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