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淑彦说画 | 有个性的林天均

2016-09-04 淑彦说画 揭阳书画网




有个性的林天均

文 | 孙淑彦


     淑彦说画    



春江泛艇 林天均 作


民国潮汕最有天分和个性的画家,当推林天均先生。

林天均(一八九六至一九四四年),原名林岳,字泽芳,后更名天均并行世,又称兆枝、林二、天朗、无我庐主,晚称天叟、枝禅。揭阳县城人。

昔年列同邑人物高手林亦华的门墙,奠定坚实的基础。后游学上海,亲炙海上名家吴昌硕,术艺大变,能窥海派堂奥,以意传神,画风古朴。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叶曾在上海举办画展,颇受名家好评。抗战前夕又到泰国举办画展。之后定居家乡,以卖画为生。因种种原因,他终生未娶,而性格孤傲薄俗,绝不趋炎附势,大有唐伯虎“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作孽钱”之风。《柏木园随笔》记载,林天均的作品,当时揭阳县城和丰顺中,各有一位知音,按时下网络语言说,是“骨灰级粉丝”,或者说是“艺术赞助商”,常常购买他的画作,这样,不仅画家的日常较无忧,另方面对艺术创作也大有益处。


竹石人物 林天均 作


林天均与孙裴谷一样,都是走一条由闽派到海派的艺术道路。但他更不受古法的约束,强烈的个性在画风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性格矜高,狷介超俗,体现在艺术上,是人物、山水,喜欢在浓墨上着不协调的色块而突出墨色的调和作用,创造强烈的色彩对比,达到冲击读者的视角效果,用现代流行话说,是“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他的作品,在好像漫不经意的笔调中显出才华和技巧,人物位置和神情的顾盼实际都成竹在胸,看似逸笔草草,实际是苦心经营,这是有法之后的“无法”,让我们那双被马克思称之为“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着实沉醉一番。林天均能以恣纵的笔法和敛约的线条,来宣泄胸中的抑郁和情感,术与道,在他的作品中,和谐的结合起来,不论是艺术修养或个人风格,他在当日潮汕画坛上是顶尖画家。

一九四四年,林天均因病谢世,年未逾五十。大约半年之后,即明年夏,孙裴谷也去世。揭阳画坛两颗耀眼的明星在差不多半年间先后离去,而且都是在最佳艺术年龄的时候,我们只有低诵“双溪流日夜,似闻呜咽声”。


菊石 林天均 作


孙裴谷有一大批学生继承其衣钵,这,我们已在另一篇文章中谈到。林天均却无学生继承其艺术,而揭阳后来另一位也极有个性的画家余白丁(一九二一至一九九四年,字凤生),尽管他自称“向无师门,故无门派之见”,但从余白丁作品的构图、用笔,都明显地看出他私淑林天均,而且学得不错。若干年前我曾拜访余白丁画家,当谈到揭阳画家时,他对林天均的艺术再三击节。如果我们了解余白丁孤傲不俗的性格,也许可以知道两代画家之间某种心灵的接轨。余白丁的花鸟形神兼具,甚有动感,人物线条古朴干脆,逸笔草草而神态奕奕;山水则浓墨重彩。如果将《艺海潮声》中林天均的《春江泛艇》和《菊石》两图,与余白丁的作品对比,即可知余受林的影响之大。

林天均和余白丁两人都有很高的绘画天分,只是可惜受到客观环境的种种限制,也就是说没有更好的“平台”供他们发挥,使他们未能进入大家的行列。但他们的绘画才能和强烈的个人风格,允称广东画坛的翘楚。“如此仁人如此报,几回搔首问苍天”,我们只能如此说。



     淑彦说画     


   孙淑彦 简介  


孙淑彦,学者。广东省揭阳市人。一九五一年生。

从事博物馆工作三十年,历任揭阳市博物馆、揭阳市丁日昌纪念馆馆长。长期从事文史、潮学、书画研究。

出版史学专著八种,潮学专著九种,散文集三种,书画研究专著三种,书画作品集八种,主编和选编著作二十多种。近年有《孙淑彦文字集》一套十二册。








揭阳书画网·独家专栏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摘自网络


★★★

《淑彦说画》 往期精彩

“潮汕吴友如”王逊

艺术的背后是文化-读洪世杰先生肖像油画断想

扫描民国揭阳画坛

烈士的指画

擅画乞丐的林亦华

笔下波澜老更平-多才多艺的林伯虔

眼前一亮-读画家李惠文的国画

明码标价的民国书画家张若凡

满城争说胡天民

疾学在于尊师-孙裴谷与刘昌潮的师生关系

清晚期潮汕书法概述

清中叶潮汕书坛俯瞰

清初潮汕书法扫描

有居绿叶隐画人-《吴峰画集》序

散作榕江画一函·写在揭阳美术作品展之前

揭阳市民间收藏书画展纪往

十万山人题画艺术刍议

高秀苍浑老画家-林受益先生

陈文希早年在潮汕二三事

点击关注

当代国画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揭阳书画网·微社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