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经济应离场?吴小平谬论刺激的焦虑才是真问题
社会舆论对吴小平言论的反响,不过是集体担忧的趁机泄露,因为无论民营经济的地位如何被强调,其现实重要性如何被数据证明,人们都希望看到更多对民营经济的利好。
文丨令狐卿
原本没什么名声的金融研究者吴小平9月11日发表短博文,提出“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一种全新形态、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经济,将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吴论一出,舆论哗然。
就吴小平的全文看,逻辑混乱,行文简陋,当然也谈不上什么严谨论证,其判断的水准有待商榷,也许还比不上动辄指点天下的北京出租车司机。但令人深思的是,就是这么一段粗鄙的言论,竟然掀动群情激愤,可见围绕民营经济的焦虑感是全社会都有切身体会,这才是真问题。
换句话说,舆论之所以被吴小平说的东西点燃,不是他说的有多正确,而是这些话增强了某种舆论氛围,那就是:在一系列针对民营经济的政策处理上,人们感受到了现实与前景的冲突,因为这些冲突,很多人或多或少降低了未来预期,但人们绝对不同意吴小平。
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民营经济对城镇就业的贡献超过80%,新增就业的九成是在私营经济中。截至2017年底,全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2700万家,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60%。在这种比重下,所谓民营经济的“退场”根本是假命题。
如果真的像吴小平所言,民营经济要“退场”,甚至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被强制离场,会发生什么后果,这是不言自明的。所以,吴小平的说法不值得反驳,无论是民营经济本身的体量、影响力及对国计民生的现实意义,还是私营经济对未来的重要性,它只应该被尊重而不是被清除。
今年1-7月份,民间投资增速连续保持在8%以上,前7个月达到了8.8%,始终高于整体投资增速,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62.6%。这是国家发改委9月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提供的数据。民营投资的增长证明,它在现实环境下依旧保持效率和活力,岂是一家之言能抹杀?
就在吴小平之论引发舆论风波之前,国家发改委刚推出一系列专门针对民间投资的项目清单,开放了机场建设、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尽管民资对项目清单保持了审慎乐观,但民资参与的热情依旧在,关键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为民间经济发展扫除更多障碍。
今年以来,在经济和民生领域,密集颁布了不少政策规定,也涉及征税机制等方面的重大调整,整个民营企业的支出因为新政或有不少增加。对此,民众有过担忧,国务院看到这种连锁反应,反复强调对民企的总体负担要稳中有降,也就是要巩固民营经济的在场感。
社会舆论对吴小平言论的反响,不过是集体担忧的趁机泄露,因为无论民营经济的地位如何被强调,其现实重要性如何被数据证明,人们都希望看到更多对民营经济的利好。近年为营造国资民资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下发过“非公经济36条”等系列措施,政策与社会需要增强互信。
民营经济的在场毋庸讳言,但存在感强不强,确有冷暖自知的成分。就像国资一样,民资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即使在民间资本自觉于“有益补充”的角色与地位,它仍然需要更好的市场环境,其中就包括对民营经济的理性认知。吴小平叫嚣“公私合营”的逆流,实属危言耸听。
总之,民营经济因为在经济结构中的广泛存在,使得对它的调整措施都会产生同样广泛而强烈的社会反响。所以,对民营经济的政策立场更应该慎之又慎,特别要严防政策调整与唱衰民营经济产生不必要的“共振”,这是社会对吴小平谬论理应持有的基本认识。
来源:搜狐号狐度出品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关键词
点击“阅读原文”来搜狐参与更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