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夫妻深山生9娃,“越穷越生”新案例?
哪怕地方政府真的将低保当做生育的奖励手段,估计踊跃生娃的比例也会少得可怜。因为整个社会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可能出现大的倒退,对此完全不必过分担忧。
文 | 徐 媛
近日,广西90后夫妻住在深山、生育9娃的新闻引发热议。县城工作人员回应说,当地干部曾多次宣传生育政策,但收效甚微。目前这家人共11口全部享受最高品类低保,每人每月350元。
这件事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有人称赞当地干部没有过分为难这个家庭,还给办了最高的低保,让他们不至于风餐露宿。但也有很多声音谴责这对年轻夫妻无知无畏,丝毫不为孩子的未来考虑,毫无责任感可言;甚至责怪当地政府部门没有执行好计划生育政策,所提供的低保,成为一种变相的纵容和鼓励,会助长不负责任的生育行为。
90后夫妻。图片来源:网络
确实,从视频的画面上看,这家人的生活处境让人担忧。30岁的年轻夫妻,给人感觉历经沧桑,尤其是怀着身孕的孩子母亲,看上去比同龄人要明显苍老些。一家人挤在破败的木屋里,孩子看上去也比同龄人要细瘦,很难想象他们能得到精细周密的照顾。
不过,政府工作人员说,已为这家人盖了新房,加上每月四千多元的低保,男主人也能在外挣一些钱,他们的日子应该没有网友以为得那么差。可是,在很多人看来,就算政府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和免费的义务教育,但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只要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就可以了。他们同样需要丰富的营养和光鲜的衣服,其幼小的心灵同样渴望细致的关怀,同样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开拓眼界的机会,需要实现自我、改变命运的能力和条件——显然,这是将有10个孩子的贫困父母很难提供的。
一家人生活的木屋。图片来源:网络
无疑,这个案例又一次点燃了人们对“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这一恶性循环的担忧。在人们一般的印象中,越是偏远落后的地方,生育的积极性就越高。因为农村的抚养成本低,孩子长大成年,便可以外出工作,为家庭增收。这对父母而言,是合算的经济账,有着可观的长远利益。而所有的代价却要让孩子来承担。
很多人提到了2015年媒体报道的一个案例。四川一对夫妻生养了11个孩子,结果,全家多年都在贫困线上挣扎。大女儿16岁离家出走,老二成绩优异,却被迫辍学。老四中学时与人斗殴,被人捅伤,落下残疾;老五老六不务正业,混吃混喝。一家人的苦日子似乎看不到头。
该四川超生家庭部分孩子的合影
诚然,面对这种严重不合常理的生育,面对数个孩子相对贫困积弱的成长环境,哪怕是最认同生育自由的人,可能也不免有些矛盾,甚至对自己的信念产生怀疑。
从表面上看,从孩子的生活质量和未来考虑,似乎适当的干预是必要的。但无论初衷如何,干预都意味着对私人自由的侵犯,对另一个家庭的事情指手画脚,甚至认为他们没有资格做决定。那我们是不是需要付出这样大的代价,是不是因为个别盲目、不合理的生育行为,就要从根本上否定生育的自由,以至于需要一个第三方替家庭决定生育事项呢?
要知道,从权利的视角看,生育自由是一种不证自明的基本权利,个人理应具有完全的自我选择权和自我决定权。其决定的范围就包括是否生育子女、生育子女的数量以及生育子女的时间间隔。因为这是人之为人普遍享有的自由权利,所以哪怕有些糊涂的父母,做出非理性的、短视的生育选择,只要不伤害到孩子的生命安全和基本权利,外人就必须予以尊重。这是生育自由理应要容忍的范围,也是其必须要经受的考验。
虽然,由于过去计划生育的影响,全社会生育权利的意识并未得到充分强调,但随着政策上放松管制,生育自由权利的回归相信指日可待。在这个当下,面对90后夫妻的超生,当地干部没有过分为难,在展开宣传教育的同时,尽量保障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这种处理方式,体现对个人私人生活和生育自由的尊重,同时也是一种人道主义行为,外界本不应该对其横加指责才是。
其实,哪怕不从权利视角考虑,单从功利主义和社会效应的角度考量,为超生家庭提供低保,对不合常理的超生行为予以放行,并不会大面积出现网友所担心的穷人恶性生育循环。很多人口专家已经证明,“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是一种片面的、肤浅的认识。就算在一些赤贫地区,当地人习惯靠生育来补充劳力,但一些国际公益基金会发现,只要妇女能够掌握避孕知识,有人能为她们提供便宜的避孕套,就能够有效降低生育率。前面提到的生育11个孩子的四川母亲说,她之前就是不懂得如何避孕,丈夫又是赤脚医生,懂得在家接生,孩子就这样一个一个出生了。
更何况,随着经济的增长,农村地区的生育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年轻世代普遍重视孩子的教育,并不是像过去老一辈一样“只生不养”。事实证明,随着生育成本和教育成本的提高,农村生育的积极性也在下降。二胎全面放开之后,农村人口增长率略高于城市,并没有出现很多人想象中的暴增。一味地将越生越穷的魔咒套在农村身上,认为他们自私自利,只产出低素质人口的看法——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没有任何证据支撑的偏见。
说到底,像新闻中90后夫妻这样不合常理、坚持多生的生育行为,是极端的个例。退一步讲,哪怕地方政府真的将低保当做生育的奖励手段,估计踊跃生娃的比例也会少得可怜。因为整个社会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可能出现大的倒退,对此完全不必过分担忧。
对于个别固守过去生育观念、又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保障的家庭,外界能够做的,就是在尊重生育自由的基础上,适当引导,陈明利弊,普及避孕知识,转变他们的观念。对于已经出生的孩子,尽可能为之提供保障,让他们尽量能够不受伤害地、完整地长大,这才是社会需要为之奋斗的方向。不过,在这之前,生育自由的理念需要先深入人心,成为一项基本共识。而在这方面,我们依旧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