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经讲章 | 耶和华是我们的王 | 秦恩膏传道
耶和华是我们的王
士师记2:22-31
引言
前天周五教会各小组、团契联谊,大家唱诗赞美神,同时也玩了很多有意思的游戏,其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是‘你来比划我来猜’,这个游戏非常难啊。
我知道一个跟这个游戏相反的游戏,非常有意思,叫做‘手口不一’,几个人围成一个圈,一个人嘴里说一个数字,手上比划另一个数字,下一个人要说出上一个人比划的,但是要说其他的数字,总之每个人嘴里说的和手上比划的数字不能一样,否则就输了。
虽然手口不一这个游戏非常难,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都非常善于‘手口不一’,也就是我们所做的,更我们所说的常常是不一样的,甚至在我们不自觉的时候,就完成了‘手口不一’,而‘言行一致’的游戏肯定非常简单:说一个数字的同时用手指比划出这个数字,但是生活中却是无比的艰难。
圣经常常提醒我们,表面的敬虔不等于真正的敬虔,重要的是我们所行的,我们所传递、流露出来的生活,是否按照神的吩咐,符合神的话语。嘴里敬虔非常容易,但是手上行出敬虔却无比艰难。
一:勿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
在刚刚我们所读的这段经文当中,以色列人求基甸作王,原因是因为‘从米甸人手中将以色列人拯救出来’,在以色列人看来,基甸是他们的民族大英雄,又是有勇有谋的将军,作他们的王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这样以后谁还敢欺负以色列人呢?
但是基甸却拒绝了,他不愿意做以色列人的王,并且宣告:‘我不管理你们,我的儿子们也不管理你们,唯有耶和华管理你们’。这无疑是基甸非常‘敬虔’的表现,而反过来正是以色列人之所以多灾多难的根源:不愿顺服耶和华神,不以祂为王。
但是细读经文我们会发现,基甸表面上虽然义正严辞的拒绝了以色列人要他作王的请求,实际上却是表里不一,他的回答虽然是‘标准答案’,却并不一定是他心里所想的。
随着基甸拒绝以色列人要他作王的请求,紧随其后的是基甸要求以色列人将所掠夺的金耳环给他,我们应当了解,在古代,尤其是部族社群,职业军人非常稀少甚至没有,以色列人直到扫罗年间才开始有职业军人,在此之前支撑百姓放下农活参与战争的动力,并非国家、民族或是荣耀,更多的是灭亡的危险,以及战利品的诱惑。而能够向他们索要,已经属于自己的战利品,这是属于神和王的权利。留心经文更是两次提及,米甸王的耳坠、紫色衣服等,归基甸所有。
并且经文记载了基甸日后的生活:妻妾成群、儿子更是多达七十多个。他更是给自己的私生子起名叫做:亚比米勒,希伯来文的意思就是‘我父亲是王’。可见他虽然拒绝了王的‘名义’,但是对于‘王’的‘福利’丝毫都没有放过,并且心中对于‘王位’本身也是眷恋不忘。
基甸是否真的只求富贵享乐,而不在乎权柄呢?可能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从两件事可以看出来。私自制作‘以弗得’设立在本城‘俄弗拉’:加强对以色列人控制、影响力,以‘俄弗拉’为以色列人新的宗教中心(耶罗波安,王上十二25-33)。
除了金子,还索要了米甸王所戴的耳环、耳坠,和所穿的紫色衣服,并骆驼项上的金链子,这些是王的物品,也是唯独归于王的。
实际上基甸没有要‘王’的名称,或者只是间接要了,起码在表面上表现敬虔,但实际上王的权柄、福利、享受,他一样没有少,甚至越过王该有的权限,将手伸到‘神’的身上。
如此情况下,申命记十七章14-20节中对王的限制、要求:不可多立妃嫔,不可多积金银,要将律法书抄录一份平生诵读、谨守遵行,这几项最基本的要求,都对基甸毫无作用,下面的经文也让我们看见基甸几乎完全没有遵守这些要求:因为他不是王,所以他有许多的妻子、妾,没人可以说什么,他索要了金银和米甸王的衣服、金链子,他并没有将律法抄录一份,平生诵读、谨守耶和华的律法,甚至带头违背神的律法:不可败偶像。但王的利益他却一样不少的享受,甚至侵占祭司的职分,超过别的王:以‘功勋’、‘神谕’掌控百姓要远超过普通的王权。
今天许多教会中存在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要长老、执事的头衔,因为要表现的‘谦卑’,可怕的是这部分人逃避了‘长执’所要背负的责任,却行使着长老、执事的权柄:他们不必承受圣经中对长、执的要求(提前三1-13),因为他们没有‘长执’的名分,但是却在管理着教会。
一些毫无‘教导’恩赐的人,在教会以外也无好名声,更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但是因为商业、政治、学术上的成就,理所当然的在教会中趾高气昂的颐指气使。一方面我们看见大批没有职分的人,行使着治理教会的权柄,却不受约束,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想要得‘监督’或‘执事’位分,也就是‘羡慕善工’的人,却被指责评判‘好权柄、骄傲’的人。
事实上行使着权柄、享受着利益,却不愿意承担相应的约束、责任,并非真正的谦卑,而虚伪的谦卑,并非敬虔,恰好相反它往往是骄傲的另一种表现,不论是虚伪还是骄傲,都是败坏的开始。
当「以色列人对基甸说:“你既救我们脱离米甸人的手,愿你和你的儿孙管理我们。”」。以色列人请求基甸和他的儿孙治理他们,这有别于‘士师’的统治,乃是拥戴他作王,设立儿孙可以世袭的王位。
基甸拒绝作王,并且要百姓献上所掠夺的金银,用以制作一个以弗得,看似非常正确、敬虔,因为大祭司所穿的以弗得上带有一个‘决断的胸牌’(出二十八15),是以色列人用以求问神的旨意(出二十八29-30)。基甸看似非常敬虔,但实际上却与耶罗波安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或是方便,无视耶和华神的命令。基甸虽然看似拒绝了王位,却擅自制造了一个以弗得,将本来只能由祭司穿戴、使用的以弗得,变为偶像设立在自己的城里。表面上敬虔、带领百姓敬拜耶和华,实际上却是瞎子领路,走向灭亡的网罗。
「以弗得」原本是祭司身上所穿的衣服,带决断胸牌的以弗得只有大祭司才能拥有(出二十八15-30,撒上二28,二十三6-12,三十7-8),在这里可能是指:类似祭司所穿著衣服的一种模版(撒上2:18);或是纯金制成的大祭司礼服(出28:6-30);因为一千七百舍客勒大约相当于二十公斤,制造一个祭司所穿戴的以弗得,即使是加上大祭司所佩戴‘决断的胸牌’,也不可能需要一千七百舍客勒(大约二十公斤)的金子,因此大多数解经家认为这是一个类似祭司或穿戴决断胸牌的‘金像’。被基甸设立在本城‘俄弗拉’,用以纪念基甸所成就的‘救赎大功’,并且从神寻求‘神谕’。
基甸无视当时在示罗的帐幕和祭司,在自己本城俄弗拉设立以弗得,不论基甸的本意是为了方便自己和百姓求问耶和华(不必每次都跑到示罗去),还是一开始就存了‘作王的心’,以此加强自己的名声和掌控力,总之,最终基甸所设立的以弗得,成为自己和以色列百姓的网罗。
基甸表面上拒绝作王,但他妻妾成群、拥有七十多个儿子,并且给自己妾所生的儿子起名叫‘我父亲是王’:亚比米勒,显示他对王权并非毫不在意。制造‘以弗得’,设立在本城,从而掌控‘神谕’(不论真假),用以维持甚至是加强自己在以色列人中影响力,都显示了他作王的心。
每当有人来到俄弗拉,就会有人告诉他们住在这个城中的士师‘基甸’的故事,并且领人到这个像的面前,这个由纯金打造的‘以弗得’,因其珍贵而自然使人心生敬畏,在周围宗教的影响下,跪拜它就成为自然。
神的会幕原本是在示罗(士师记十八31,撒上一3),也是百姓应当去敬拜神的地方,但此时无人再记得示罗,更不会记得‘神的帐幕’。我们可以想象,随着基甸合他三百勇士如何打败米甸十几万人的故事的传开,人们自然会渴望能够向基甸一样得到神的赐福,此时一个设立有‘以弗得’的俄弗拉城,一个住着民族英雄的俄弗拉城,自然要比早已被人们遗忘的‘示罗’要更让人向往。传统、保守的祭司,自然比不过纯金打造的以弗得和生动活泼的英雄故事更吸引人。
再加上以弗得本身有寻求‘神谕’的功用,示罗的会幕不会为每个人服务,大祭司身上所穿的以弗得也不是庙里求神问卜的‘挂’,以色列人越发远离神,亲近俄弗拉城的以弗得,就理所当然了。
面对百姓的请愿:愿你和你的儿孙管理我们,表明以色列人想要基甸作他们的王,因为士师并不是继承的,只有王位才是父子相继的。基甸的回答是标准答案:唯有耶和华管理你们,唯有耶和华神是我们的王。但这却并非他心所愿,他更没有在实际行动中顺服这一点:顺服王的律法,将荣耀归给王。
基甸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他娶了多少老婆,或是索要了百姓的金银,也不是他给自己的儿子取了什么名字,基甸的问题乃在于,他不仅强夺了祭司的职分,更是在一个错误的地方:俄弗拉,以错误的方式:设立‘以弗得’,带领百姓进入到错误的敬拜方式。
当百姓因为基甸所打的胜仗,而敬重他,愿意跟随他的时候,这原本是基甸将荣耀归于神,带领百姓悔改归向神的好机会,特别是在基甸蒙召之初,当以色列人在米甸人的欺压中求告神的时候,神的使者已经在这件事上特别的提醒了以色列人,在神施行拯救之前,神差派使者告诉以色列人受审判的缘由,当神藉着基甸的手施行拯救之后,倘若基甸适时的提醒以色列人敬畏神、回转归向神,当是何等的美妙,但是基甸却错失了带领百姓回到耶和华神面前,遵行耶和华的律法的机会,反而往相反的方向,将百姓带向背离神的道路。
这与以色列的最后一位士师:撒母耳完全相反。实际上圣经中真正描写撒母耳做士师治理以色列人的经文只有撒母耳记上第七章,但却十分宝贵。在撒母耳出来事奉之初,他提醒以色列人要回转归向耶和华神(撒上七2-6),当耶和华神听了撒母耳的祷告,救赎以色列人脱离菲利士人的手之后,撒母耳更是借机带领百姓敬拜耶和华(撒上七17)。
弟兄姊妹,在神所赐给我们的环境和机会当中,我们是将自己的儿女、学生、朋友、亲人,引向哪一条道路呢?世界?学业?财富?地位?还是神的面前?
耶和华神是我们的王,是每一位基督徒都知道的,也是我们口里所承认的,但是若我们实际生活当中都是在为自己谋福利,只是把神当作工具,表面上无比敬虔,本质上却是谈爱世界、远离神。不论我们获得多少,任何的好处都只不过不过是转眼之间,甚至反过来成为我们的网罗。
二:耶和华才是真正的王
《士师记》讲述了那位恩典、应许了列祖的神,是如何在信实守约,无悔的赐福给以色列这个民族的同时,又要求他们必须活在顺服与信心当中。神与以色列的关系即是无条件的,也是有条件的,神即是信实、恩慈的,也是圣洁公义、忌邪的神,整个士师记正是在这种‘张力’的推动下发生的。耶和华神并未因为以色列人悖逆、不顺服,就完全离弃他们,但也未对他们的罪恶视而不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士师记的故事看似一个无休止的‘循环’:以色列人悖逆,神刑罚,以色列人悔改,神拯救,以色列人再悖逆,神再刑罚…。
但这种循环并非毫无意义的‘循环’,实际上从经文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这种循环不是水平的,乃是‘螺旋下降’的,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越发恶劣,一方面以色列人越发败坏,另一方面神的刑罚越发严厉、急迫。
以色列人的品质表现在他们的士师身上,士师记中的士师们,呈现非常明显的衰败,一代不如一代,最后一位‘大士师’:参孙,已经可以说不能算是真正的士师了,他不仅任意而行、放纵情欲,与外邦女子纠缠不清,更是将自己领向灭亡。参孙是以色列人的缩影,士师记实际上讲述的正是‘以色列’这个蒙神救赎、选召的民族,原本是要成为圣洁的百姓、祭司的国度。在约书亚记的末尾,百姓与约书亚一起立约、起誓要忠心事奉耶和华神的没要愿景,却在罪的影响下彻底的失败。
放纵、无人管辖的以色列人,早已失去了摩西和约书亚时代美好的传统,他们在神所赐的土地上逐渐腐败,陷入内斗当中一片混乱,原本的弟兄成为仇敌。士师记的结尾,让人不禁扼腕叹息,而作者一再的暗示: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不由得又让人在绝望之中看到一丝希望,当下降的螺旋触底之后,似乎翻开了新的一页,读者不禁会想到,倘若以色列中有了王会怎样?是否可以解决以色列人混乱的局面?是否可以带领以色列人走向敬畏神的道路?士师记因此为撒母耳记和列王纪做好了铺垫。
但我们都知道以色列人有了王之后的故事,虽然大卫一时复兴了以色列,正如摩西亚伦一样,但是等到大卫去世以后,以色列仍然失败了,甚至比士师时代败坏的更快、更狠,君王制度并没能挽救以色列人的灵命,他们不仅被外族欺压,甚至最后就连应许之地都丢失了,在神的审判之下,以色列不仅亡国,百姓更是被掳、分散到世界各地。士师记带出以色列人没有王,所以任意而行的败坏,而撒母耳记与列王纪又让我们看见人类君王的有限,不能成为人的依靠。
倘若我们说士师记是以色列人‘螺旋下降’,不断败坏的故事,那么六至八章中‘基甸’的故事,便可以说正是故事的中心点。基甸在世的年间,是士师记中以色列人享受‘国中太平’的最后时间,从此之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国中太平’多少多少年的描述。
基甸的故事更是带出士师记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以色列人中没有王,当以色列人求基甸作他们的王的时候,基甸拒绝了,但是却也并未完全拒绝,因此他的儿子亚比米勒成了部分以色列人的王,但是这位‘王’不仅没有给以色列人带来祝福、平安,反而带来更多的诡诈、仇杀和压迫。
难道神的百姓就没有任何的指望了吗?神的恩典与律法该如何同时实现呢?是以律法超越祂的恩典,从此不管以色列人呢,还是以祂的恩典超越律法,对悖逆、不顺服的以色列人网开一面呢?实际上当我们回顾今天所读的这段经文的时候,就会发现,神早已在历史当中启示给我们。
基甸的故事带出以色列人的根本问题,同时也指明了一条出路,以色列人的问题不在于有体制,乃在于他们是否将耶和华神看作自己真正的王。当他们将眼目转向人、假神,任何的体制、任何的英雄、王都不能拯救他们。倘若他们以耶和华为他们的王、他们的神,愿意顺服、相信神,在神的管理下过圣洁的生活,摩西也好,约书亚也好,士师也好,君王也好,都只不过是神手里的工具,当以色列人真正愿意降服在神的权柄之下,愿意顺服神,就会在神里面享受平安和喜乐。若是他们口头上尊耶和华神为王,本质上却是悖逆他,无视祂的命令,基甸的故事提醒我们,最终的结局就是灭亡。
撒母耳是真正的士师,是神忠心的仆人,他不仅在拯救以色列人脱离仇敌的压迫,更是在源头上带来百姓与神合好。但是撒母耳毕竟只是人,他也是有限的,甚至在他还没有去世之前,以色列人就开始厌弃耶和华神,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人,渴望有一个‘伟大的君王’作自己的保护。以色列人真正伟大的君王,合神心意的仆人‘大卫’,也不仅仅在军事上获胜,给以色列带来强盛,更是在属灵生命上重建以色列,恢复了对耶和华神的敬拜。但大卫也是有限的,就连他自己都在软弱的时候犯罪得罪神,更何况他死后,以色列人急速的远离神。
士师记指出以色列人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没有任何的指望,只会越来越败坏,但是撒母耳记和列王纪也让我们看见,人类君王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当君王顺服神的时候,百姓、国家就蒙福,当君王悖逆、远离神的时候,百姓也跟着遭殃,并且没有完全的君王,可以一直不犯罪、不给百姓带来苦难,就连大卫也不行。
因此在撒母耳和大卫之后,当先知们思想神百姓的出路之时,他们最终在神的启示当中看到一个伟大的也是唯一的出路:唯独万军之耶和华亲自作我们的王,祂的百姓才不至于绝望。并且神早已启示给先前的人,只是他们不愿意接受。
因此神赐下祂的独生爱子,不仅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更使祂升高成为万王之王(弗一15-23,歌罗西书一15-20,启示录十九16),一位不会失败的君王,一位不会放任他的百姓‘任意而行好似没有牧人’的君王,一位远超过扫罗、大卫,永远不会失败的君王。他不仅像摩西带来神的律法,更是将遵守律法的能力赐给你我,将神的律法刻在我们心里。他不仅像大卫那样能够战胜仇敌、带来外在的平安,更是除去你我里面的罪,使我们与神和好享受永恒的安息。
今天不论是教会还是我们个人,只有愿意顺服在基督耶稣的权柄之下,才能真正脱离‘士师记式的螺旋下降’,才能真正得胜,因为只有耶稣基督作我们的王,才是真正有保障的,超过一切的人类君王,祂是完全的、无限的、永恒的君王。在祂里面,我们才能成为耶和华神圣洁的百姓,才能在神里面得享永恒的平安与喜乐。
基甸的失败开始于他的成功,在成功之中渐渐以自己取代神。忘记耶和华神才是真正的拯救者,才是祂百姓真正的王。基甸沉迷于王的福利和享受之中,甚至使用‘王’的权柄,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以弗得’,结果给自己和以色列人带来灭顶之灾。
当百姓说:‘你即救了我们脱离米甸人的手’,并且以此请求基甸作他们的王,期待由‘基甸’而开始‘王国制度’,能够给自己带来长久的保护。
基甸虽然拒绝了作王的请求,但是对于百姓‘你救了我们’的说法却并未否认,甚至默认了,因为他紧接着就以此作为自己所要‘金耳环’的基础,在古代从参战士兵所的掳物中抽取提成,这是王的特权。
留心七章2节,在以色列人与米甸人的争战开始之前,耶和华神特别提醒:‘免得以色列人向我夸大说: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在此后的争战过程中,实际上基甸只是相当于一个廉价的‘大麦饼’,并非他和跟随他的三百人以刀击败了米甸人,而是‘耶和华使全营的人用刀互相击杀’,但最终以色列人仍然只是将眼目放在人的身上,他们以为‘基甸’是他们的拯救者,他们寻求这位奇迹般的将军、大能的勇士的保护,而无视耶和华神。
在基甸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以色列人因为悖逆神,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所以神将他们交在米甸人的手中,米甸人就压制以色列人,以色列人极其穷乏(士师记六6),他们呼求耶和华神,于是神一方面差派使者提醒以色列人为何会受到神的刑罚,警戒他们悔改,另一方面兴起‘基甸’救以色列人脱离米甸人的手。
但是以色列人在得救后,并未反思自己此前得罪耶和华,也未因为神的怜悯与救赎而立志从此跟随耶和华神,遵守祂的律法,他们反而将米甸人能够压制他们归功于‘君王制度’,他们被米甸王统治久了,于是生出要有一个王的心思,他们本质上仍然无视耶和华神,转而学习周围的外邦人,将‘得救’归功于一个在人看来,有‘王子样式’的人,一如他们离弃耶和华神敬拜外邦人的神一样(六10)。
在八章22节百姓的请求中,实际上包含了前后两个部分:因为你救了我们,所以你管理我们。但基甸只是回应了后半部分:我不管理你们,却并未强调耶和华神才是他们的拯救者。这与以色列的最后一位士师‘撒母耳’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撒母耳在祷告后带领百姓大大击败菲利士人,他‘将一块石头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间,给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说: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
在撒母耳记上七章中,撒母耳的士师生涯起源于他劝诫以色列百姓‘一心归顺耶和华,把外邦神除掉,专心归向耶和华,单单事奉祂’,撒母耳平生作以色列的士师,不仅审判以色列人,也‘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在士师记六至八章中,因为神的恩典,基甸从一个原本胆怯、没有信心的农夫,逐渐成长为勇敢、大有能力和信心的领袖。他为自己积累下越来越多的权利、财富、妻妾、儿孙,但是当他身处成功这一切的福利、与荣耀当中,不自不觉当以自己取代了神,超越神所命定的方式,私自设立‘以弗得’在‘俄弗拉’,这一切都反过来覆灭了他。
他所救赎的以色列民,因为他的缘故再次现在拜偶像的罪中,得着‘耶路巴力’:‘与巴力相争’称号的人,却为百姓另造了一个偶像;他的财富和七十多个儿子,紧接着也因为他所眷恋的‘王权’而全部灭亡。
弟兄姊妹,当教会人数增加,小组活动热闹非凡,甚至你的家庭和睦相处,公司生意兴隆,不要急着开心,不要立马感谢神说都是神的赐福、恩典,我请你静下心来,仔细、严肃的思想,这一切财富、利益、荣耀积累的同时,我们是否已经越来越偏离了神的道。
教会人数增长、热闹不等于真的荣耀神;家庭富足美满不等如合神的心意;公司发展迅速并非意味着一定是神的赐福;学业有成也不代表我们拥有神的智慧。
当我们自以为这些好处都是神的赐福,是自己敬虔的证明,请你认真的回到神的面前,对照神的话语,我们是否正在用这些‘成就’编织一个缠绕自己的网罗?还是真的按照神的心意,为自己编织那‘光明洁白的细麻衣’(启示录十九8)。
不要再用那些世人所看重的‘成就’、‘财富’、‘健康’来判断我们是否敬虔,乃是要反思我们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合,是否真正以神为我们的王,是否以耶稣基督为我们生命的主,是否顺服主的话语、遵行王的律法!
三:当诚诚实实地事奉神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基甸制造了一个‘以弗得’,祭司所穿戴的东西,会惹下如此大的麻烦?难道他真的错了吗?即使错了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圣经一再提醒我们,神所命定的方式,划下的范围,人绝不可逾越,始祖犯罪便是因为在伊甸园中的一次‘逾越’,亚纶及他的两个儿子犯罪得罪神都是因为他们在敬拜神的事上逾越了神所定下的界线(出三十二章,利未记十章)。
‘王’不仅是一个头衔,更代表了一种权威,不可违逆的权柄,真正以耶和华神为我们的王,就是绝对的敬畏、顺服祂。不是在名义上称祂为王,表面上顺服祂,实际上却在利用神、想要操纵神。
基督徒的信仰并非自下而上的信仰:人想怎样,乃是自上而下的信仰:启示的信仰。既然我们声称自己信‘神’,就应当把祂当作‘神’来对待,阿拉丁神灯里的神,最多只能算‘服役的灵’,不能称之为神。
神有主权随时、以任何方式向人说话,但人却没有权利私自制定寻求神旨意的方式。摩西律法规定,当人有事求问神,就应当去到大祭司那里,由大祭司带着‘决断的胸牌’进入圣所当中,以‘乌陵’和‘土明’求问神(出二十八29-30,民二十七21)。基甸并非大祭司,他也不住在会幕所在地‘示罗’,并且因为他表面上拒绝了‘作王’,所以当然没有权利或是借口将示罗的会幕移到‘俄弗拉’,于是‘自作聪明’的基甸想到了一个巧妙的方法,一个越过、无视真正的王的办法:另外在制造一个以弗得,这样他就可以随时求问神了,不必再次次跑到示罗去,不必再依靠大祭司,不再仅限于神所定下的方式。
基甸为自己开了一个方便之门,使他随时可以求问神,他或许出于敬虔的目的,或许出于无知,但本质上都是一样:自己的意念高过耶和华神的旨意。由此我们可想,倘若我们连‘寻求的神旨意’都不愿按照神的命令、方式去行,即使神真的赐下‘祂的旨意’了,我们还会真的遵行吗?
今天我们没有会幕,也没有大祭司,更不需要再请求大祭司穿着‘以弗得’,带着‘乌陵、土明’的‘决断胸牌’才能求问神。但是圣经却明确的规定了我们向神敬拜的方式,圣经明确的告诉我们当以读经、祈祷来亲近神,圣灵在我们心中不断的感动、光照我们要过圣洁的生活。倘若我们对这些明显的事‘视而不见’,仍然去不断的求神赐下一个‘异象’、‘兆头’或是‘神迹’,引导我们渡过难关、指明我们前进的方向,实在是本末倒置。
我们不喜欢神已经赐下的,我们不愿意读经,却总是希望有一天神突然开我们的‘天眼’;我们不愿意顺服圣灵的感动,却期望突然有一天自己变成‘圣人’;我们不愿意顺服教会,却希望神多多给我们各样了不起的‘恩赐’;我们不愿意读神的话语,却巴不得自己被当作先知受人尊敬。我们不乐意走神所为我们预备的道路,总是想走那条符合自己感受、喜欢、利益的捷径,我们总是期待神给我们开一个后门,好让自己可以在犯罪、堕落当中,不用为罪痛悔,不用操练敬虔,有一天突然就可以变成伟大的‘使徒保罗’。
我们不喜欢神所设立的敬拜方式,我们厌烦了圣经中所要求的圣洁生活原则,我们想要以自己的方式敬拜神,我们期望在‘敬拜’神的同时也满足自己的欲望。
于是,讲道太枯燥,我们就改为看电影吧;会众一起唱诗敬拜神太老套又不好听,不如观看、欣赏专业团队演唱;主日聚会、小组查经那么消耗时间又没有趣味,不如去参加一次兴奋会、退休会,丰富的节目,精彩的表演,出名的讲员,都足够我们消化、享受好几个月了。
我们当如何亲近神?神要我们怎样寻求祂的旨意?圣经早已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就是每日来到他的面前,读经祷告,就是在家庭、教会和工作当中按照祂的命令去行。你觉得这些太老套吗?你觉得这些没有‘属灵的触摸’、‘异象’新奇吗?
倘若读经祷告不能使你与神亲近,倘若在教会和家庭服事神当中不能使你得到满足,再了不起的奋兴会,再了不起的讲员,也不一定对你有用,更多的情况可能是一时的兴奋过后,是更加强烈的‘属灵软弱’。
神不需要我们去辛苦的发明、寻找如何敬拜祂,如何亲近祂,祂早已启示在圣经当中,就是那被你我遗忘、世人看似老套、无聊,在示罗的帐幕!
若是神的帐幕不能吸引你,若是圣灵的感动不能使你顺服,若是耶稣基督不能得着你,那吸引你的到底是什么呢?俄弗拉城中精彩的故事吗?还是耀眼的‘以弗得’呢?
当基甸无视摩西律法的规定,越过神所设定的方式,想要自己设立一个寻求神心意的捷径,这就成为基甸家乃至整个以色列的网罗。
什么时候,当我们想要越过基督,越过圣灵,越过神的话语,以自己的喜好、感受来敬拜神,这就是堕落的开始,灾难的源头。这不是神所要的敬虔,我们只是在披着敬虔的外表,满足自己罢了。
当我们看重儿女肉体上的健康胜过他们属灵生命的成长;当我们看重公司职位的升迁,胜过在教会、家庭中的服事;当我们不敢缺一堂课,却不在意缺一次聚会;当我们害怕少报一分钱的税被税务局查到,而不为自己偷窃本该属神的十一奉献而担忧;当我们看重与朋友、恋人的关系,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但是整周不读神的话语、不向神祷告却无所谓。我们并没有向我们所说的那样敬虔:以耶和华神为我们的王。
当我们以敬虔为装饰,掩盖本质上为自己而活,我们并没有‘安全了’,就像是陷在网罗中的飞鸟,大难临头而不自知。
结语
原本软弱、胆怯的基甸,在神的恩典之中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成为神手中宝贵的器皿。但是也正是在‘成功’当中,基甸开始以自己取代神,他不仅将自己放在王的位置上,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利益,而超过对神的敬畏,不惜违背神的律法。
神并不需要我们以违背祂的方式,追求或表现出人所看重的敬虔。基甸拒绝作以色列的王看似敬虔,他设立‘以弗得’看似要一心寻求神的旨意,但是他所行的却正体现出他无视神的权柄与律法,满足自己的心意胜过神的旨意。
我们若是为着‘复兴教会’的旗号,将教会变成一个不讲真理的休闲俱乐部;
我们若是为着为了让儿女成绩优秀,不惜停止他们参加教会的聚会;
我们若是为了提升学生学术上的成就,不惜霸占他们私人生活的时间;
我们若是打着爱弟兄姊妹、爱家人的旗子,却以审判、论断、羞辱的方式对待他们;
我们的目的可能是好的,但若方式本身就已经错了,这并不是真的敬虔,反过来会成为自己的网罗。基督徒的信仰不仅看结果,更加看重过程,我们的神不仅在乎我们行事的目的,更加看重我们行事的方式是否合乎祂的旨意。
弟兄姊妹,不论你的目的有多敬虔、大义凛然,倘若我们行事的方式本身都违背神的命令,还何谈敬畏神呢?我们到底是在打顶着敬畏神的‘名义’,追求、满足自己呢?还是真的愿意在神所赐的环境中,忠心事奉神,我们是瞎子领瞎子,急速的走向地狱,还是在耶稣基督里,领人来到神的面前。
耶和华神是我们的王,耶稣基督是我们的主,不仅写在教会周报的单张上,不仅在你家的日历上,更应当体现在你的工作上,体现在你的夫妻关系上,体现在你对儿女的教养上。应当体现在我们敬拜、服事神的方式上,体现在我们的成功时刻,体现在我们得人称赞的事上。
愿我们回到神的面前,不仅在口头上尊耶和华神为我们的王,在世人看来繁琐、枯燥,但却是神所命定的方式:读经、祷告上寻求神的旨意,更在实际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遵行神的旨意,顺服王的权柄。
🔚
作者:秦恩膏
版权声明:
此文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至其他网络平台
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并保留文章的完整性
>>>作者其他解经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