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里的故事丨半截皮带:见证铁心跟党走的信仰

陈瑶 王婵 清廉蓉城 2022-06-07




这是一个有着85年历史的传家宝:在南部战区陆军第75集团军某红军旅4连的荣誉室里,珍藏着一条被截断了的老旧皮带,可以明显看到,皮带一端曾被割断又重新磨出了尖头,背面烙着“长征记”三个字,仿佛在诉说它与长征的种种记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一首《七律·长征》,记录了红军长征的艰难万险。在万里征途中,茫茫几百里水草地是其中最壮烈的一程。

1936年7月,南下征战的红军从四川甘孜出发再次穿越草地北上,对大部分红四方面军将士来说这已是第三次过草地了。一片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处的茫茫草地,自然环境恶劣,人迹罕至。与前两次穿越不同,这次的路途更远、时间更长,最大考验来自粮食的严重短缺。

故事发生在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也就是现在陆军第75集团军某红军旅4连的前身。当年7月7日,红四方面军开始穿越草地。彼时,8连战士周广才所在班只剩7人。由于出发地人烟稀少,粮食储备本就不充裕的他们征程还未过半就已断粮。起初,野菜、草根、树皮尚且还能稍微缓解饥饿,可随着行程的推进,连半株野菜也难寻,战士们只好从自己身上搜罗可以充饥的东西:先是皮枪带,然后是钉在鞋底上的皮撑,最后大家想到了自己的皮带。

“该吃你的皮带了。”当班里只剩周广才腰间那条皮带时,他纵有万般不舍,只能含泪将皮带交给战友。

战友们都知道,这条皮带是1934年红军在任合场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是周广才心尖儿上的东西。可为了抵抗饥饿,挽救全班战友的生命,他只得将皮带贡献出来。看着心爱的皮带被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广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当皮带第一个眼儿那一截被吃完后,他再也忍不住了,“咱们不吃了,同志们,把它留下来吧”,他向战友哭着恳求道。最终,大家忍着饥饿,把这吃剩的半截皮带留了下来。

在随后的长征途中,班里6位战友相继牺牲。班长在临终前叮嘱周广才,“一定要将半截皮带保留下来,走出草地,带着它去找党中央、去见毛主席。带着嘱托,周广才随红四方面军胜利到达延安。为了缅怀战友,他用铁筷子在皮带背面烫上了“长征记”三个字,并用红绸子包裹起来,舍不得再用。1975年,周广才将珍藏了几十年的半截皮带捐献给了国家。

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大型主题展的“红军长征”展柜中,每每见到这个红军战士们忍着饥饿保存下来的历史文物,就能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到那段艰苦岁月。

每年新兵下连的第一课,重温半截皮带的故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此极端条件下,红军战士的这个选择需要何其坚定的信念。”2019年入伍的邹家俊清楚地记得,当他得知半截皮带故事就发生在自己所在连队时,内心的震撼与自豪。

连队战士们说,每次任务出征前、任务执行中,半截皮带的故事都是一堂“战斗动员”课、一剂攻坚克难强心针。“体力上确实有些吃不消,但我们是光荣的‘红军连’,不能给连队丢脸、拖后腿。”40公里、负重30斤的拉练,对于刚入伍俩月的黄永豪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当他想退缩时,想起了长征时年仅14岁的周广才,想到了先辈在条件异常艰苦的战争年代铁心跟党走、部队不溃散的坚定信念,便有了前行的动力。

“半截皮带浓缩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铁心跟党走的坚定信仰,这是我们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的力量之源,也是连队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和精神食粮。连队指导员姜勇军介绍,为了更好传承这份传家宝,连队还通过话剧、歌曲等多种形式,帮助战士更深刻感受半截皮带背后的精神内涵。

“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分外香。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如今,在4连军营里,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首长征时候红军战士间流传、后经重新作曲的《牛皮腰带歌》。




编辑:陈艾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更多精彩↓

共产党人的斗争丨大生产运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光荣传统


四川靠前监督全程监督 护航成渝双城经济圈丨监督融入十四五


诗言有声丨纪检监察干部读诗词 学党史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