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音阕诗听 | 清心为治本 直道是身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多少笔下铿锵句,已作古今不绝音。我们跨越浩瀚历史,持续推出专题《音阕诗听》,品读诗词中的家国情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家风家训、道德规范……读史益智、鉴古知今,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
朗读者:四川天府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政研宣教组 周倜
书端州郡斋壁
(宋)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赏析:包公这首诗创作于广东端州(今广东肇庆)郡守府第(俗称“宋城红楼”)的墙壁上,直抒其为官心要清、为人道要直的心声。诗作持重刚健、严谨有力、质朴无华,掷地作金石声,充满堂堂正正之气、磊磊落落之情。其核心即“清心”“直道”。清心,指心地恬静、居心清正,少生欲念,是中国古代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也是修身为官的根本。直道,意为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包公清忠初绩著于肇庆,青天之名始于端州任上,留下的诗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今天读来,依然肃穆庄严。
包公不但以“清心”“直道”要求自己,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他留下的37字家训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寥寥数语,透出一股冷峻,干脆果断得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让子孙后代不敢有半点非分之想。凝结在包公身上忠、孝、廉的优秀道德品质,形成一种“孝肃之风”,对包公家族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孝肃之风”经过裔孙继承光大,形成了包氏特有的“孝肃家风”,潜移默化中润泽后世。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编辑:陈艾 刘春春
校对:钟英
原创稿件 欢迎转载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