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总是出现这个姿势?要注意!
是小宝宝的“专属”?
把手举过头顶睡觉的姿势,是婴儿睡觉时经常出现的“经典动作”。有儿科专家表示,小宝宝出现这样“迷之睡姿”是正常现象,完全是出于婴儿期本能。
睡觉手举高高是宝宝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所出现的条件反射性动作。此外,举手式睡姿还受到婴儿特有的强直性颈部反射影响,俗称“击剑反射”,这种反射最早在28周时的胎儿身上发现,在出生后5个月左右消失。
这也是因为宝宝的身体还未发育完善,出生后平衡能力还没有形成。“举手式睡姿”可以帮助宝宝保持平衡,让宝宝睡得更加踏实。
合不合适?
在尝试多种姿势而不得入睡的某个夜晚,你偶然发现这个仿佛伸懒腰般的姿势的魅力:身体被拉伸抻直,一种舒适的疲倦感很快会漫过你的身体……直到手臂麻痹的感觉在清晨让你清醒。
不同于婴儿举手时放在脸侧的高度,成人如果采用“举手式睡姿”,往往会让双手高举过头,且姿势多不端正,虽然片刻感觉很舒服,但是时间并不宜太久。因此严格来说,并不属于推荐睡姿之列。
有研究表明,睡觉时如果高抬双臂,由于肌肉的牵拉,横膈膜的移位,腹压会增高。特别是睡前进食过饱者、老年人及晚期妊娠者更为明显,长时间双手高举过头睡觉,会形成“反流性食道炎”。
另外,高抬双臂睡觉时,由于肌肉的牵拉,肋间外肌、膈肌、腹壁肌和胸廓的前后径这些肌肉群体不能自然回拉与舒张,还会影响肺部的自然呼吸,易造成胸闷疲劳。
此外,这种不良的睡眠姿势会造成上肢血液循环不畅,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肩背酸痛、手部发麻、上肢神经麻痹等现象,久而久之还有可能造成末梢神经缺血缺氧,引发末梢神经炎等疾病。
“举手式睡姿”还有可能引起肩周炎。当睡觉处于抱头抬肩姿势,造成肌腱紧张,滑囊受刺激水肿发炎粘连,会引起肩周炎症状。此外,双上肢长时间裸露在被子外,有可能引起肩部受凉,风寒阻络,气滞血瘀,亦可诱发肩周炎。
有可能是身体在提醒
如果睡觉时总会不由自主摆出“举手”姿势,可能还提示身体存在一些健康问题。
1.肩胛提肌综合症
肩胛提肌综合症是一种肌肉型疼痛。肩胛提肌是连接上位颈椎侧边和肩胛骨的肌肉,在损伤、痉挛、筋膜炎或肌腱炎等情况下,会造成颈肩疼痛。
患有肩胛提肌综合症的人习惯睡觉时抬着手,因为这样可以松弛肩胛提肌,缓解疼痛。
2.有驼背趋势
睡觉的时候上半身不老实、总抬胳膊,不管是单边抬胳膊还是双边抬胳膊。其实就是身体在告诉你:你的体态出现了一些问题。
正常情况下,人在呼吸时,身体前半面和后半面是平衡的。一旦有驼背趋势,身体前半扇儿筋膜会更加紧张,呼吸时胸部起伏下降,转移到肩膀。所以身体必须把胳膊抬起来,让肋骨掀起,才能让你相对“喘气痛快”。
3.颈椎出现问题
“举手姿势”还可能提示颈椎已经出现问题,把手高举过头,这是由于颈肩部软组织过于紧张,把手举高才能缓解肌肉紧张、血液循环减慢造成的入睡困难。
专家介绍,从颈椎健康的角度讲,最佳睡眠姿势是仰卧,这能最好地维持颈椎自然弧度。
4.心肺出现问题
在有些情况下,下意识摆出”举手式姿势”睡觉,可能是心肺系统问题。因为一旦在睡眠中出现呼吸骤停,大脑会马上指挥双手打开胸腔,给肺部解压。
同样道理,如果你觉得胸闷气短,心慌乏力,必须举起双手缓解,也有可能是大脑对心脏部分的支援。如果同时存在呼吸不畅等症状,建议尽快咨询专业医生。
5.有心气郁结或情绪压抑
中医理论认为,心的经脉是从腋下的极泉穴出来,沿着手臂,经过肘窝,到小指的指甲内侧,即为手少阴心经。双臂老是下垂的话,容易造成心气的郁结,影响人的情绪,舒张双臂可以得到一定缓解,但长时间高举双手睡觉,依旧是弊大于利的。
推荐睡姿:右侧卧和仰卧。
右侧卧和仰卧(双脚与肩同宽自然分开),这两种睡姿适合绝大多数健康人群。如果想更好地保护脊椎或者有腰部、腿部不适,就需要借助一些物品。
右侧卧时,枕头要同肩高,把头摆到一个中立位,使整个颈肩部的肌肉放松。还可以在两个膝盖中间夹一个薄垫子,保持骨盆中立位,避免过度扭曲。
在仰卧时,可以在颈部、腰部、膝关节腘窝处这些有曲度的位置垫上垫子,更好地撑起曲度,让肌肉更加放松。
#今日话题#睡姿对你睡眠质量的影响大吗?你喜欢哪种睡姿?快来留言区聊聊~(聊完记得今晚早点睡了喔)
由云南省文明办、云南省教育厅、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少工委、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云南网、云南文明网承办的云南省“弘扬科学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追梦人”青少年学生文艺作品征集活动正式启动啦!即日起至2023年9月10日,活动面向全省中、小学在校学生征集作文、绘画、音频等类别作品,作品由学校统一报送,征集结束后主办方将邀请专家、优秀教师等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各学校投稿作品进行评审,获奖单位和个人将获得由主办单位加盖公章的证书,优秀作品将在云南网、云南文明网进行展播。(详情请戳👇)
微信又改版啦!
现在不星标、不常读的公众号推文封面会变成一张小小的缩略图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动动你的手指给【云南共青团】加个星标吧~这样我们就不会“走散”啦~
▼识别图中二维码,云团团微信你值得拥有▼
编 委丨茗来 源丨广州卫健委、广西疾控、新华日报健康、央视网、人民网、科普中国、生命时报投稿邮箱丨qccynmt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