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回眸,一段记录在历史中的故事 |这注定是一场必胜的战“疫”⑱
《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感恩的心》……此起彼伏的歌声中,武昌方舱医院最后一批患者出舱。至此,武汉市所有方舱医院全部休舱。
从2月5日接诊首批患者到3月10日全部休舱,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12000多人,创造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的生命奇迹。方舱医院见证了强大的中国力量,也创造了伟大的中国经验。
这座“生命之舱”,改写了无数家庭的命运,也留下了太多令人难忘的瞬间。
生命的方舟,风雨同舟,在方舱医院奋战的日与夜,见证着一场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的“生命保卫战”,那些动人的故事、定格的画面、忙碌的身影、无数欢笑和泪水,承载着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的向往,注定会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成为一座城的精神地标,被载入史册。
1
方舱速度
新增确诊病例数字居高不下、医院床位严重短缺……这是一个多月前,武汉面临的艰难处境。
2月3日,面对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建议征用大型场馆建设能够大量收治、隔离患者的方舱医院。
在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的推动下,武汉市及全国各方救援力量连夜行动,从2月3日起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改造成方舱医院。当晚,三所总共43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在武汉开建。
要让“床等人”,不能“人等床”,方舱医院的建设就是与时间赛跑。继2月5日晚10时,位于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江汉方舱医院率先启用后,随后武汉以“一日一方舱”的进度,又先后建立了多家方舱医院,一解燃眉之急,在短时间内扭转了武汉“内防扩散”的整体大局。
2月27日,中央指导组在武汉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个好消息:方舱医院已经实现“床等人”,这个正面信号意味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有了根本保障。
方舱医院是用中国智慧撑起的生命之舱,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正如王辰院士的评价:“启用大空间、多床位的‘方舱医院’,这是中国采取的重大公共卫生举措,成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宝贵经验。”
2
方舱里的生死之交
一个多月来,来自全国各地的94支医疗队、8000多名医护人员进驻方舱医院,夜以继日展开救治,与这里的患者朝夕相处,结下了生死之交。
他,是首个中医方舱的院长。1月21日,中央指导组专家、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临危受命,奔赴湖北武汉。为重症危重症患者进行专家会诊、到方舱医院查房、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来武汉后,刘清泉几乎一天都没有停下过。他说,还没有考虑过回北京的事,“疫情不退,我也不能退”。
她,用关爱照亮武汉的夜。3月9日晚熄灯后,江西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胡佩举着电筒在武昌方舱医院进行例行巡视。过去30多个日日夜夜,胡佩和同事都要仔细询问患者情况,对待患者就像亲人一样。
她,用声音“治愈”患者心灵。浙江第三批医疗队队员、浙大四院重症医学科医生蒋思懿,面对黄陂区方舱医院患者的焦虑和不安,她别出心裁利用午间广播和患者“聊天”,一边进行抗疫科普,一边为患者鼓劲,让患者感到家人般的温暖。
他们视疫情如命令,视病房如战场,视患者如亲人,留下“最美逆行者”的身影,在病毒面前筑起一道道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谱写了一曲曲令人动容的奉献之歌。
3
方舱里的笑脸
疫情来势汹汹,当全国神经因疫情的风吹草动而心力交瘁,当人心在信息的洪流中摇摆不定,这些处于风暴中心的感染患者,用一张张向阳而生的笑脸,给病毒以强有力的还击。
他是方舱医院有名的“小品哥”。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货车司机夏斌凭借“戏精”附体的演技,成为广大群众的欢乐源泉。2月29日,“小品哥”康复出舱,引来诸多“粉丝”的“围堵”,不舍他离开。
他是方舱医院有名的“读书哥”。从武大博士毕业后前往美国深造的付小锋,躺在方舱医院病床上心无旁骛地读书,像是一股清流,给身边人带来安宁之感。
她是方舱医院最用功的学生。在武昌方舱医院里,有一位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高三女孩,身处逆境还坚持学习,每天争分夺秒准备高考。医护人员为她整理出了一间“临时自习室”,取名“梦开始的教室”。从梦开始,有爱助力,你一定可以!
她是方舱医院最会唱的“歌唱家”。2月16日,在武昌方舱医院,一名患者唱起《青藏高原》,迎来满堂喝彩,身边的患者们瞬间变成“捧场王”,跟着一起打节拍,还一起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或许武汉人的精神,就是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歌唱生活。
脚踏着生长于斯的火热土地,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如果还要再喊什么口号,我们希望所有人都能像武汉同胞那样说一句:“武汉伢,蛮杠!”
4
方舱里的感动
在这里,所有医护人员众人划桨、奋力托举,使一个个患者驶向健康的彼岸。在这里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早已不是简单的医患关系。
她带领患者一起跳舞。新疆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副领队、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巴哈古丽·托勒恒在武汉市客厅方舱医院C区工作,这里收治的患者得知医护人员是从新疆来的,纷纷要求她教跳舞,没想到真的安排上了。一段简单的舞蹈,传递着乐观的力量,也增强了大家战胜病魔的信心。
他为患者高歌一曲。3月9日,休舱前夜,《一首简单的歌》在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里响起,这是医生吴存恩唱给患者们听的,这是他们的约定。吴存恩还把歌词改编了一下:“这一首简单的歌,要送给中国武汉,愿大家早日健康,平安回家。”
这里有最特别的“生日派对”。2月17日,江岸区方舱医院,54名2月份过生日的患者和医护人员一起唱生日歌,方舱医院还提前给每个人都预定了生日蛋糕和长寿面。虽然我们都处在特殊时期,但爱永远不会被隔离。
这里有最情真意切的挂念。“我好想看到摘掉护目镜、拿掉口罩后的那张脸,再送上一个大大的拥抱……”3月3日,常德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收到了两封出院患者的手写信,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医护人员的感激和挂念。在其中一封信里,患者蔡女士亲昵地称呼医疗队员们为“娘家人”。她说,是“娘家人”的贴心照料,让她有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
这里有难以言尽的感激之情。在武汉方舱医院,一位老人要出院,陪护过她的医护人员都来送行。离别之际,面对这群照顾她的丫头们,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突然跪下来,医护人员赶紧把她扶起来,老人边哭边说:“孩子们,谢谢你们……”
理解、友善、信任、尊重……方舱休舱,让医患之间共同抗疫的瞬间在这里凝固,也记录下了一段段医患情深的动人故事。
5
方舱里的温暖
一颗颗“信心树”寄托了生生不息的希望。
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一处墙上,有一颗用红纸贴出来的“信心树”,上面写满医护人员、患者的留言,如同挂满了果实。
一张张漫画注入了阳光的色彩。2月20日,119幅幽默励志的漫画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展出。“天天宅在家,应该干点啥”“等你好了,我们一起去吃热干面”……一幅幅轻松活泼的漫画,给患者单调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一顿顿美食藏着数不尽的关爱。方舱医院还有个亮点,那就是伙食。不仅菜品花式丰富,而且还“专人专供“,比如有的患者患有糖尿病,医务人员就记录下来,给他们提供无糖的食物。用最好的待遇和营养,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健康出院。
方舱医院筹建时间虽短,但对患者生活的关照非常细致,洗漱用品、电热毯、保温杯等生活物品一应俱全。这里是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的“家”,他们彼此像亲人一样互相鼓励、互相扶持。
从开舱到休舱,方舱医院都在传递希望和精神。
一个个方舱医院,在疫情蔓延最严重、人们内心最为惶恐不安的时候,托起了众多患者求生的希望。又在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方舱中的病人悉数痊愈的情况下,完美“谢幕”,让我们看到了胜利在望的曙光。
一个个方舱医院,名副其实的“希望之舟”“生命之舱”,成为祖国大家庭的缩影,传递出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依靠这种精神,中华民族始终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奋起!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艰巨繁重,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还要付出艰苦努力。与方舱医院一样,一个个定点医院,一个个重症病房,也同样是生命的方舟,同样充满了爱与温暖。
方舱医院,它们和它们承载的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注定会被我们每一个人记住。经此一“疫”,14亿多中华儿女必将更加勇敢,更加团结!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从没像今天一样,如此渴望上班,真的!”|这注定是一场必胜的战“疫” ②
当爱情遇到疫情,我们见证了你最动人的样子!|这注定是一场必胜的战“疫” ③
治愈者报名捐血浆:谢谢你们伸出的胳膊!|这注定是一场必胜的战“疫” ④
临阵脱逃,人民不答应,法律不纵容!|这注定是一场必胜的战“疫” ⑤
患者遗体解剖完成:燃尽最后一道光,照亮世间!|这注定是一场必胜的战“疫” ⑥
“请立即停止工作!”最好的赞美是把关爱落到实处!|这注定是一场必胜的战“疫” ⑧
拐点尚未到,还不是摘口罩扎堆的时候!|这注定是一场必胜的战“疫” ⑨
“十级汉骂”,骂到了谁,骂醒了谁?!| 这注定是一场必胜的战“疫” ⑪
注册商标?“雷神”“火神”不同意!!|这注定是一场必胜的战“疫” ⑬
安家在这座城,每个人都是这里的英雄!|这注定是一场必胜的战“疫” ⑯
这次“打假”,打得好!|这注定是一场必胜的战“疫”⑰
来源:法制日报(作者:马岳君 宋胜男 罗聪冉)
编辑:渠洋 张博 李金凤
法报交流群开放啦!快来加入我们吧!先到先聊~加小融微信(ID:fzrbwx),小融拉您进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小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