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灵性与商业00·归零至一

IShinaVala Vala的炼金之旅
2024-08-23

勿向外求,本自具足。


去年因为做女性社群,写了一些灵性与商业相关的文章,都是自己的心路历程,掉过的坑,摔过的跤,趟过的河。也吸引了一些同时对两者感兴趣的朋友。

在灵性上颇有天赋,在商业上尚无建树,所以接下来这些文章,依然也不过是个人实验探索的记录和分享,且剧情很有可能不断反转又反转。

社群解散之后,到目前为止大半年,最最成功的一件事是「归零」。

创业者必谈「从零到一」,没有归零,则很难立足于真正的一。







归零。


归零就是一个不断剥皮的过程。

我们来讲具体的故事,光说道理,几千年前轴心时代的先贤圣哲们一两句话都说完了,还是讲故事,大家都能从中体会到自己。

巫色最开始,有一个很大的心愿,是想把所有我的所学所爱都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这个篮子里面有占星学、人类性学、自然疗法、艺术表达、女性本质等。我们用三个词概括是灵性、女性、性。我们的精神是「解放自我价值,荣耀女性本质,绽放天赋之美」

其实,这个精神内核从我开始从事疗愈独立工作到创建社群,再到现在是一以贯之的。

你可以说这些是很「大我」的一些追求和愿景,但是里面没有「我」,我的「需求」和「利益」。每个人的「小我」都是我们真实可靠的一部分,它决定了我们的热情与偏好,决定了我们有哪些天然的限制。如果我们不能去接纳这些限制,就是不诚实,我们永远无法找到自己「唯一」「真实」的支点。

接纳限制带领我们走向无限。

有的时候,也不是我们有意欺骗自己,就是没有经过世事历练,没机会剥皮,没法知道原来世界是这样的,我是这样的。所以,绝大部分的人还是要在红尘中翻滚呀。




我的归零,简单的说分成2方面。

其一,我的本质在灵性,不在商业。

在灵性之外,如果我擅长任何事,都是因为我用灵性来加持我的学习和理解。

「灵性」这个概念很模糊,如果我们说一个人灵性高,我觉得是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感知的精微度,就是别人喝茶只能喝出这是红茶或者绿茶,ta能喝出这个泡茶的人当时有没有心事,这个茶的成长环境与秉性等,很多肉体五感之外的事,也就是ta通过精微化的感知而进入全息网络

另一方面是洞悉本质,直抵真相的能力。你学一个东西,你能很快找到其中的诀窍;你接触一个人,你能很快感知到ta的秉性;你接触一些事情,你能很快悟出其中的因果和奥妙。具有一种不被外象干扰的直觉力和穿透性。本质、规律、第一性。这些与商业是共通的。

灵性(上述两个能力)是可以培养和开发的。

在之前巫色的团队中,我算是相对多一些商业sense的人,主要体现在我对于市场要什么、市场趋势、用户需求、如何进行资源整合有种天生的敏锐性。

但是归根到底我并不是一个商业人才。我对于财务核算、成本控制、各种营销策略并没有本质的热情。我做一件事情,没有办法把商业放在首位,商业上的成功不会成为我最重要的驱动力。比如我没有办法去做一件可能很赚钱但是我不喜欢的事情。我喜欢、我有热情是第一位的,赚钱很重要但是是第二位的。我又极其即兴,而商业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规划、执行、时间节点。

如果我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考虑如何做商业运作上,我就站错了位置。站错了位置,就像是我的水管接错了地方,宇宙给予的资源就被拦截了。

这就会变成我虽然很努力想商业化,但是我反而无法商业化。只有当我回到自己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后续才会有自然生长出来的商业化,它是有根基的,接通了生命的源泉,也不用我操心。

这方面的归零,即我要承认从本质上来说,我不是一个商业人才。只有清晰这一点,才会把所有的精力投注到我应该去做的事情上。而不被表面的「我似乎可以成为」迷惑,分散时间与精力。不去霸占不属于我的位置,也才能留出空间,让真正合适的人加入进来。




在前几个月的工作中,越来越明显的感受到,事情的发生,依赖于我自身的能量水平。我越是能够贴近自己,保持好的身心状态,一切的发生都会越顺利和轻松。

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无非就是不要辜负生命。几次灵性解读中都提到我的灵魂使命就是作为一个空的管道,让自己开心喜悦(千万不是定位在拯救他人上),然后所有经过我的人会经历转化回到她们的生命轨道上。

站在这个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才可能会击破一些商业上的迷思。不会完全被舆论、风口、看起来很大但不是我的市场需求牵着走。我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不是赚多少钱,不是影响多少人,更不是去拯救他人。而是所有的事情都跟着心走,让自己开心、喜悦。其他的顺其自然。

要归位,宇宙的资源才会源源不断地流经我。而商业就是一个在我有了自己的样子之后,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它的发生,意味着我拥有了稳定的核心,并且具有了可以承载和管理资源的能力。

商业不需要我去追逐,她会在时机成熟时牵起我的手。

当我在现实的验证中不断明确我的定位之后,会感受到有一股力量贯穿我,安心和底气,这样的说法可能太过能量化和抽象,适合于我这种灵性本质的人。但我想对于其他本质的人,比如商业、技术、营销、服务……当你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后,应该也会有一些特别的感受。更有精神,更有力量,更喜悦,更有信心,是吗?

这也给到我一个启发,就是我今后的团队,一定也是让每个人都能站在自己的本质上工作。而不是扭曲自己的本质,削足适履。如果不合适不要强求。要相信一定会有在当下这个阶段最适合的人在你所需要的岗位上。

而这恰恰需要我很清晰我是谁,我不是谁,我需要谁。并且对这种清晰保持内外一致。

团队成员是双向选择,不要被之前情感亲密度所牵制,保持开放才能保持精准





其二,在成全自己之前,我无法一直成全他人。

我们曾经和Gandalf一起办过「慢慢地捆」系列活动,活动挺好挺正向,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场域,让大家可以借由绳缚探索自己的内心。也眼见着Gandalf作为一个绳缚活动的带领者日益成熟。

但是在后期,我就无法继续支持这个活动。那个时候很明显对很多事情都有「心力枯竭」的感受。我们当时所做的活动,基本都是在成全不同带领者,去实践她们的梦想,完成她们的转型,或者是满足合作方的需求。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拓展社群以及赋能团队成员的方式,也是我所追求的。只是可惜的是,到后来我才发现,我无法在成全自己之前,一直成全他人。我高估了自己为集体奉献的能力,以及从中获得的满足感。

其实,成全自己和成全他人是可以有机结合的。只要你不在一开始放弃对你来说很重要很基础的东西。只不过人们总是错误的理解事物的价值,只有失去之后才会懂得和珍惜。

我们当时有一个网络小组,是由某位成员进行带领的。出于对她的尊重,希望能够让她有完全的自主空间,所以我没有去输出我的偏好或者观点,没有做任何的前置约束、指导或干涉。但在实际运作中,我就会发现那种风格其实是我自己很不舒服的,我不认可的,但是我还是会想,这个是她的项目,我不应该干涉。

这只是一个例子,但所反映的心态是一样的,就是虽然我说要做一个社群,但是我并没有以Leader的身份去界定一个明确的定位与偏好指南。可能一开始是因为模糊,但是当别人和我的追求不一样,我感到不舒适时,其实就是一个需要去界定的节点,我没有去表达或沟通,而是让偏差和裂缝自行生长,那自然而然这个东西就离我越来越远。

诚实的表达,也是我学到的极其重要的一课。

现在我就对所有的合作会多一份上心,因为惯性还是会觉得,无私奉献是更高级的,去捍卫自己的利益好像比较狭隘比较难说出口。但因为有之前的经验,就会知道,我需要在每一个合作中把我自己的需要、偏好、利益放进去。不然就会失去热情。

其实赋能她人,让她人绽放和成长,会让我觉得很光荣。但是持续地自我成长和满足,才是喜悦。而喜悦应该要在光荣之前。

这些经验教训都非常可贵。团队成员也都付出了真心和努力。那些经历也已经是当时我能做的做好的选择。

失败和成功都给予我很多。

归零,就是让我看见「我不是什么」以及「我无法做到什么」。





至一。


巴菲特有一则故事广泛流传,它被称之为“25选5法则”(故事版本多种,但道理一致):

巴菲特曾让自己的助理,写下他自己对职业生涯最重要的25件事,助理写完后,巴菲特让他从中选出最最重要的5件事。

助理非常纠结,花了很多时间,圈出了5个。这样助理就有了两列清单,左面一列是最最重要的5件事,右边一列也是剩下比较重要的20件事。

巴菲特说,左边的5件最最重要的事情就不说了,你会如何处理右边那20个目标?

助理说,自己会把左边5项最重要的事作为优先项,然后用更少的时间完成另外20件事。
巴菲特说,你错了!

这 20 件事,应该是你「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去做」的事!这些事情永远不能占用你的时间精力,直到你先完成那 5 件事为止。


我之前缺少这种筛选精神。目标分散、内容分散、精力分散、时间分散。这些分散是因为我对自己的认知还不够深刻。

而且我自己同时在做沟通协调、文案策划、市场推广、海报设计等各种各样的工作,这些都是我具备一定技能,但不是最重要最核心的事情。

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做「我可以」而不是「非我不可」的事情。

当然,创业阶段,肯定是身兼数职,但一旦清晰了自己的定位之后,就要学会放手。这个放手不是前面我那种「我不输出我的要求」,而是「我输出我的要求」,具体实施让对方负责。

极端一点,要从25件事里面圈出唯一一个。




上面也说了,我想把所有所学所爱都放到一个篮子里面,东西缤纷满目。当时会觉得产品、课程、社群都想做。优先做了看起来「体量和影响力」更大的社群,而把我自己的产品和课程放在了后面。

爱慕虚荣。哈哈。

不过也是因为社群的经历,去接触、实践、推广不同的内容和服务,让我发现我最独特的天赋,最应该去践行的,最适合我个性的,是回到I-Shina-Vala能量产品上。

这个就是一。

也就是《从零到一》里面说的Niche Market利基市场

贪多嚼不烂,而且会远离你的支点。

这世界上有很多的Niche Market,但为什么有的人能做起来,有的人做不起来,还是要看你的资源、你的生命特质是否符合这个利基市场。你所运用的方法,要和你的人是一致的,否则要不这个方法效果不好,事倍功半,要么你就觉得自己很割裂扭曲,很痛苦,会抑郁会生病。




创新需要面对未知的恐惧。我从小上很多课程,参加各种体验活动,对于课程和活动自然是熟悉的,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会更有信心去做课程与活动。而对于产品,会因为「没有做过」而阻碍和拖延了行动。

但还是要去做,不然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


为什么I-Shina-Vala能量产品是我的「一」

1 我是一个对人有高度兴趣,喜欢社交,具有社交能力的内倾者。这就意味着,最适合我的工作,是偏向和人有关,核心内容可以独立完成,而不是以人际互动为核心的。产品设计就符合这个特质。大量社群互动会让我极度疲惫。在我和用户之间,有产品作为载体,会让我感到很舒适。这个产品可以是实体、文字、音频、视频等。也就是它不需要我时时刻刻和对方在一起,我在时间和空间上拥有自由度

2 创作是我生命的饥渴。

3 能量是我的天赋,而我本身就很像香气。天然精油具有感官性,她不可见,温柔而强势(你无法不呼吸),渗透性强,在不同人身上会散发不同的气息。

但以上这些都只是这个阶段的一个说法,最重要的还是去实践,事实和行动最具有说服力。


前面几个月,把我之前想做没有做的课程和活动项目都一一落地,包括《女性生命绽放工作坊》、《灵性造型》、《秘境能量旅行》、《天然精油调香工作坊》,完成了这些心愿之后,后面会把最多的能量放在I-Shina-Vala的产品创作上。目前已着手于新品开发。

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归零至一。Less is More。


欢迎关注产品公众号





关于至一,还有另外一个理解。

也就是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里面讲到的。我们每天有很多很多的事要去做,那是否有一件事,是你做了之后,其他99件事你都不需要去做呢?找到那一件事。

不论灵性,还是商业,都是一个不断回归本质去创造的过程。
当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生命的支点,才能持续地撬动商业的杠杆。

归零至一,必须真实不虚。
Less is More。




|Read More





本文照片摄于杭州西湖、运河和良渚
版权归Vala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Vala的炼金之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