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大灣區——港珠澳大橋通車二周年獻禮
「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
自港珠澳大橋開工建設以來,這句話就不斷跳動於公眾視野,振奮著珠江兩岸精神。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飛架於伶仃洋之上的「鋼鐵巨龍」開啟了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新征程。
今日,港珠澳大橋迎來了第二個通車紀念日。佇立於伶仃洋之上的它,角色早已不再是串聯港珠澳三地交通「大動脈」那麼簡單。它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不斷走向深化的一個標志、一大象征。
在它的不遠處,一座座在建的跨海、跨江大橋工程正日夜兼程、熱火朝天。隨著珠江兩岸路網的日益完善,珠江口的「縫合線」越來越多。路通人旺,大灣區的宏大藍圖正一天天化為現實...
1
兩年,逆風飛飏
港珠澳大橋通車后,受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等客觀不利因素影響,通車量大為減少。為此,有人攻擊其為「面子工程」。
但隨著大灣區建設發展的不斷深化和相關便利化舉措的陸續出台,港珠澳大橋吸引的「流量」日益增多。
從以下幾組關鍵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兩年來,港珠澳大橋正在「逆風飛飏」:
據珠海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發佈數據統計,大橋通車兩年來,經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旅客達1792萬餘人次、出入境車輛超過149萬輛次!大橋口岸2019年查驗出入境人員1288萬人次,單日最高客流量達11.3萬人次。
港珠澳大橋創新通關便捷措施
① 口岸出入境客車、貨車實行「一站式」自助查驗,只需「停一次車,提交一次資料」;
② 珠澳方向在全國率先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新型模式,最快20秒完成雙方邊檢;
③ 針對跨境學童群體創新「專人專座、整車提交」模式,不用下車即可完成查驗;
④ 建口岸緊急救援機制,建立一整套涵蓋業務流程、設備維護、突發情況處置等規範體系。
數據之外,港珠澳大橋的「跨境一鎖」,讓粵澳、粵港貨車通關速度更快。
目前正常情況下,車輛從入場到離場時間一般不超過3分鐘,對無需查驗的車輛卡口驗放時間平均在10秒以內,有效降低進出口企業跨境貿易成本。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在全國出入境數據整體下滑的大背景下,港珠澳大橋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基層設施,出入境貨車數量逆勢增長,成為連通粵港澳三地的「民心橋」。
據統計,今年1月至9月,港珠澳大橋邊檢站查驗出入境貨車數量11萬輛次,同比增長61%,日均達400輛次,是開通首日的17倍。
為發揮好港珠澳大橋樞紐作用,全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復工複產,港珠澳大橋還開通了「綠色通道」為運輸抗疫物資、進出口商品和鮮活農產品的車輛提供便捷高效的通關服務。
據統計,疫情期間該口岸為運送防疫物資車輛提供快速通關便利300餘次,惠及防疫物資總金額超過5300萬元。
在粵港澳三地聯繫日益密切的當下,智慧交通下的數字化港珠澳大橋來了...
10月20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綜合交通運輸與智能交通」重點專項,「港珠澳大橋智能化運維技術集成應用」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珠海舉行。
港珠澳大橋將以數字化為驅動,從信息感知、結構評估、維養決策、交通運行、安全管控等方面入手,引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建立「數字化大橋」數據標準及技術方法體系,以打造一流的數字化大橋來構建智能化運維平台。
目前,在港珠澳大橋上,5G網絡也已實現全橋覆蓋,一體化雲平台服務項目將於今年底建成。
這些創新舉措讓這座跨越三個地區、兩種制度的大橋變得更加暢通。
而隨著粵港澳三地協同發展進一步深化,要想將珠江口沿途兩岸所孕育的中國最有活力的經濟帶串聯起來,單靠港珠澳大橋還遠遠不夠,於是「縫合」珠江口,加快珠江口兩岸快速通道的建設,才是大灣區發展的加速劑。
2
「縫合」珠江口
縱觀世界級灣區城市群發展,橋樑是實現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媒介。
粵港澳大灣區也不例外,港珠澳大橋在聯通粵港澳的同時,也成為了橫跨伶仃洋的首個珠江口「縫合帶」。
這座55km的「鋼鐵巨龍」,重塑了珠江東西兩岸發展格局,為未來織密大灣區交通網首開先河。
目前,在港珠澳大橋以北,一座座連接珠江兩岸的陸路通道正在跨海、跨江而起,它們與勃勃生機的珠江水道一起為這片區域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正所謂路通人旺,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深中通道的開建又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作為橫跨珠江兩岸的又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目前進入了建設關鍵期,全長24公里的通道通車後,將極大縮短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間的距離,大灣區城市群的物理聯通將更為暢通。
深圳、中山、香港、澳門……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分佈在珠江口岸的兩側,無論是最早的虎門大橋,還是新近開通的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其背後都生動體現了大灣區城市進一步融合發展的共識和愿景。
就在上週,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結束,深中通道中山大橋主塔塔底系梁順利完成,標誌著施工將由水下施工進入高空施工狀態。
這一集「橋、島、隧、水下樞紐互通」於一體的跨海工程,之前都是潛在深不可測的海底向前挺進。
如今隨著橋樑工程施工穩步推進,中山大橋塔柱逐步向上攀升,如海上「巨人」,屹立於伶仃洋海域。
按照工期,到2023年,這一舉世矚目的工程將全面竣工!深中通道通車後,珠江東西兩岸的距離將再次縮進。
大灣區,因橋而興,也因橋而盛。
如果說,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讓珠江口地區線路網串聯港澳,實現路網「閉合」,那麼目前在建的深中通道就是條輔助線,彌補港珠澳大橋未連接深圳的遺憾。
不過至於想要把珠江口「縫合」,仍需要一系列工程建設。
比如,規劃已久的深珠通道將成為連接兩個經濟特區的一條新的「血管」。
在建設方面,深珠通道是一座公鐵兩用橋,除了要修建高速公路外,還要修建深珠城際鐵路連通兩地。
深中通道再往北,是獅子洋,這也是珠江即將入海的區域。
近日,廣東交通集團發佈消息,粵港澳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群又將有新成員入列,獅子洋通道籌建在即,未來將攜手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虎門大橋、黃埔大橋、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等,構建世界級的系列交通樞紐。
該項目起於東莞市虎門鎮新聯(接廣深高速公路、常虎高速公路虎門港支線一期),往西經沙田鎮,在虎門港和廣州小虎島之間跨越珠江,經南沙黃閣鎮、東湧鎮,終於大崗鎮(接廣中江、東新高速)。
獅子洋通道全長約35公里,全線為橋樑,雙向八車道,其中過江段擬採用雙層橋樑方案,雙層橋長約12.5公里。計劃2021年底開工,2027年建成通車。
3
未來,跑起來!
大灣區,因珠江而興,也因珠江而分割。
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使得這一區域的交通網形成一個「閉環」,在平衡珠江東西兩岸經濟發展的同時,亦拓展了城市的發展空間。
從珠江口出發,通過虎門大橋和正在建設中的深中通道,連接深港、廣佛和珠澳三大經濟圈的閉合快速路網已經呈現,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即將成為現實。
過去,由於珠江口的天然阻隔和跨江通道的缺失,港澳對珠三角西岸、粵西乃至中國西南地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相對有限,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珠三角東西兩岸相對發展失衡的局面。
而港珠澳大橋建成後,珠江口其他通道建設也在持續推進。這些跨江、跨海通道在港澳與珠西區域之間建起了陸路環鏈接,打通了區域阻隔,是東、西兩個經濟片區、兩個區域交通網絡的連通,未來也將將更有力的促進東、西區域生產要素流動。
隨著大灣區戰略的實施,富饒美麗的珠江口、碧波萬頃的伶仃洋,它們即將變成大灣區的「內湖」。大灣區的未來指日可待!
推薦閱讀
在看的你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