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調查!近半澳門青年願意在內地工作生活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進一步推進
橫琴粵澳深合區建設進入正軌
越來越多澳門青年到內地工作
內地就業環境不斷優化
澳門青年生活就業滿意度不斷提高
【五年最高】逾七成青年信澳門內地發展前景佳
澳科大澳門傳媒研究中心今日下午三時半於N座會議室發佈「二○二一澳門青年思潮調查報告」。調查在今年上半年進行,針對十五至四十歲的澳門青年群體,收回約一千份有效問卷。
報告顯示,今年雖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相信澳門與內地有很大發展前景的澳門青年,佔比達到五年內的最高峰(分別約七成八、七成五)。相對而言,澳門青年對香港發展前景的看好度較低,但比去年輕微回升。就業和定居方面,逾八成澳門青年傾向本地就業和定居,願意長期在內地、香港工作的比例分別約46%、9%;願意在內地、香港定居的比例分別是47%、8%。
此外,澳門青年幸福感、安全感等有顯著提升。幸福感、公平感等指標均值超過三點七五分(總分五分,下同),社會參與感均值相對較低(三點二八分)。
根據權威調查顯示
大灣區內地城市
就業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港澳青年對大灣區認同度持續走高
調查顯示:在粵受訪港澳青年對大灣區認同度高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三地合作更加廣泛深入,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來到廣東發展。在廣東上學讀書、就業創業、居住生活的港澳青年怎樣看待大灣區戰略,對廣東的宜居環境、文化環境評價如何?南都民調中心近日發佈《在粵港澳青年大灣區認同度調查報告》,從宜居環境認同、文化認同、價值認同、發展成就認同、就業環境認同等角度呈現在粵的港澳青年對大灣區的認同度。
受訪者為何來廣東發展?對港澳籍學生而言,招生優惠政策、內地教育資源豐富以及上學成本低是他們來廣東上學的主要原因,分別占59.49%、51.28%、49.23%。此外,畢業後工作機會多、教學品質與專業前景好的也是超四成受訪者來粵讀書的原因。從不同學歷層次來看,來廣東讀本科的受訪者更多是出於高校招生優惠政策,而碩士與博士研究生學歷的受訪者出於上學成本低以及內地教育資源豐富來粵的比例更高。
問及畢業後是否考慮留在廣州,78.46%的受訪者考慮留在廣東發展,其中69.23%的受訪港澳學生考慮留下就業,36.92%的人考慮留下創業,另有21.54%的受訪者暫時不考慮留在廣東。
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目標,也是推動港澳青年在內地就業創業、吸引高端人才的吸引要素。在粵的港澳青年如何看待大灣區的宜居環境?調查中,80.84%的受訪港澳青年對大灣區的宜居環境表示滿意。
具體到宜居環境的各個方面,受訪者對社會治安、居住條件、生活配套方面滿意度最高,分別為80.03%、78.90%、76.81%,隨後是生態環境以及公共交通,滿意度均超過七成。交互分析發現,深圳、惠州的受訪者對社會治安、居住條件、生活配套等方面滿意度更高,表示非常滿意的比例均在45%以上。
對受訪的香港青年黃文軒而言,大灣區讓他印象最深的是近幾年城市迅速發展,生活、出行等各方面效率顯著提高,「現在出門都不用帶錢包,有手機就可以解決支付、出行等問題。」他說,生活便利、社會治安穩定是他願意留在佛山創業和生活的原因。「對比起十幾年前,現在在內地的生活安全感幾何級提升,很高興看到大灣區發展起來,環境優美、宜居。」
葉婧怡(右)與創業夥伴(受訪者供圖)
而留在深圳發展的葉婧怡則對深圳評價很高。她認為,深圳作為一個智慧城市,在生活智慧化、資訊化、電子化方面走在前列。醫療上,政府加大投資建設醫院,對接香港優質醫療資源,讓人民的醫療更有保障。目前,葉婧怡已經辦好內地身份證,她表示,「辦理流程很快,身份證能通用,刷證入站,港澳人員與內地人員並無區別。」
粵港澳三地地緣相近、文化同源。調查結果顯示,90.50%的受訪者對粵港澳同宗同源表示認同。從不同學歷來看,學歷越高的受訪者,對粵港澳同宗同源的認同度越高,其中碩士、博士學歷的受訪者表示「非常同意」的比例均在70%以上。
可見,受訪港澳青年對粵港澳共同的文化淵源有著較強的歸屬感與認同感。那麼,大家對廣東的傳統文化熟悉度如何?調查資料顯示,86.63%的受訪者表示熟悉,其中非常熟悉占47.50%。交互分析發現,受訪者對廣東傳統文化的熟悉程度越高,對大灣區的歸屬感與認同感越強。
文化環境方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共建人文灣區」,強調要合作舉辦各類文化遺產展覽、展演活動,保護、宣傳、利用好灣區內的文物古跡、世界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支持弘揚以粵劇、龍舟、武術、醒獅等為代表的嶺南文化,彰顯獨特文化魅力。調查中,受訪者最熟悉的廣東文化符號是粵菜(92.11%)、粵語(84.06%)、早茶(82.77%)。
還有不少受訪者談到廣東的傳統文化氛圍比香港、澳門更濃。澳門青年譚家文說,今年中秋假期她回了澳門,「兩地交通很方便,刷指紋過關,5分鐘搞掂。」她表示,廣州與澳門的語言和飲食文化相近,但傳統節日氣氛更濃厚,「就像剛過去的中秋節,感覺廣州人比較重視,親友之間會互送月餅作禮物。」
總的來說,港澳青年對中華文化有著較強的歸屬感與認同感,超八成受訪者對大灣區文化環境表示滿意。交互分析發現,受訪者對廣東傳統文化熟悉程度越高、對大灣區生活融入度越高,他們對大灣區文化環境的滿意度也越高。
調查中,受訪的港澳青年對大灣區戰略與發展價值具有較高的認同度。資料顯示,92.60%的受訪港澳青年表示認同大灣區戰略更有利於發揮粵港澳區位優勢;而在三地協同發展方面,92.59%的受訪港澳青年認同粵港澳合作、大灣區建設能促進粵港澳三地協同發展;與此同時,93.56%的港澳青年認為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方向適合安居樂業。
交互分析發現,在廣東創業與就業的港澳青年群體對大灣區戰略與發展價值認同度更高,選擇「非常同意」的受訪者比例較學生群體高出10-20%。從年齡來看,25-35歲的受訪港澳青年對大灣區的價值認同最高,對問卷中列出的三項觀點表示「非常同意」的比例在七成左右。
來自澳門的譚航宇是一名95後,三年前從英國留學歸國後,他沒有選擇「循規蹈矩」的上班族生活,而是到大灣區創業,成立了珠海校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譚航宇對內地印象最深刻的是電子支付、網約車出行、高鐵、高速公路等方面的快速發展,這些都大大提高了生活效率。另一方面,譚航宇還說:「大家對我們這群灣區創業的『後生仔』關注度很高,比如在各種創業比賽、培訓等場合,我們有了很多被曝光、被認識的機會,也讓大家更瞭解我們的創業項目。」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使得社會各界對港澳青年關注度較高,是創業者打造個人IP或公司宣傳的好契機。
據新華社報導,政府網站公開資料分析顯示,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已陸續出台231部涉粵港澳大灣區相關政策檔。調查資料顯示,六成受訪港澳青年表示已享受到大灣區相關優惠政策。
與多位港澳青年深度訪談發現,在廣東創業的受訪者享受最多的政策是辦公場地租金優惠,大部分創業者入駐當地青創基地時都減免了租金。在惠州創業的80後香港青年王柏東表示,他在2020年創立的惠州盒音綠色包裝科技有限公司,已入駐惠州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除了獲得免費辦公場地外,還有差旅費、參展費等補貼,大大降低了創業成本。另外基地還經常推薦他們參加各種創業比賽,
交互分析發現,來廣東就業、創業、上學的受訪者享受大灣區政策優惠較多,均占六成以上,居住生活者享受政策優惠的比例在半數左右。從不同居住時長來看,在廣東累計居住2-3年的受訪者已享受到政策優惠的比例更多,高達78.07%。
總的來說,超七成受訪者對大灣區的政策環境表示滿意,其中來廣東就業、創業、上學的受訪者滿意度較高,均占六成,來廣東居住生活者占過半數。此外,受訪者享受優惠政策越多,對政策環境滿意度越高。不僅如此,政策的知曉度與政策滿意度同樣呈正相關,受訪者越清楚瞭解粵港澳大灣區以及當地人才引進與創新創業支持政策,對政策環境的表示「非常滿意」的比例越高。「非常清楚」相關政策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滿意」的比例達83.13%。
自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佈以來,粵港澳三地廣泛深入合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20年,大灣區經濟總量達11.5萬億元,比2017年增加1.4萬億元;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21家,比2017年增加4家。
說起廣東尤其是珠三角的發展理念與成果,91.63%的受訪港澳青年表示認同。問及對大灣區當前發展的看法,近九成受訪港澳青年對大灣區的發展成就表示認可,其中89.22%的受訪者認為當前大灣區經濟發展成效「非常好」或「比較好」;86.31%的受訪者認為當前大灣區社會發展成效「非常好」或「比較好」。
具體到法治環境、營商環境以及創業環境方面,均有超七成受訪者表示滿意。其中,76.49%的受訪者對大灣區尤其是自己所在地區的法治環境表示滿意,73.43%的受訪者對大灣區尤其是自己所在地區的營商環境表示滿意,72.30%的受訪者對大灣區尤其是自己所在地區的創業環境表示滿意。
推薦閱讀
來源:澳門日報、南方都市報
在看的你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