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籍人才最具吸引力的城市排名
随着各国对国际人才争夺的日趋激烈,我国更加重视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研发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对创新创业团队的引进也逐步加强。同时,国家层面积极改革,通过创新出入境政策、设立自贸区、建设国际化小区、完善配套的生活和工作服务,加强创业扶持、家属就业、子女教育等综合服务,为引进、服务外籍人才提供诸多便利。2013年7月,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现行外国专家政策逐步迈入法制化进程,并且以国际惯例推动外国专家管理工作。2015年12月,国务院审改办决定将“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和 “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整合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为建立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制保障的外国人工作管理服务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12月和2016年3月公安部推出了《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出入境政策措施》和《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从简化出入境流程、放宽居留申请范围等方面帮助北京和上海进一步吸引、聚集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在此基础上,为服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2016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随着我国对外籍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服务外籍人才的政策将会出台。
来华专家分布呈现东多西少态势,这与东西部地区各自具有的综合因素的影响密不可分。从2010年开始,我国已坚持开展了六届“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的评选活动,其中,城市吸引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居住环境、医疗和公共安全、长期工作机会和发展潜力、工作环境(包括组织文化、开放度)、为外籍人才提供的公共服务、国际化氛围与多元文化环境、外籍人才政策及激励奖励机制、用人单位吸引和鼓励人才的措施、有助于事业成功的社会因素、长期交流合作的机会。
表2 2010-2015各届“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TOP10排名情况
年份 排名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1 | 北京 | 北京 | 上海 | 上海 | 上海 | 上海 |
2 | 上海 | 上海 | 北京 | 北京 | 北京 | 北京 |
3 | 大连 | 天津 | 深圳 | 天津 | 深圳 | 杭州 |
4 | 杭州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天津 | 深圳 |
5 | 深圳 | 武汉 | 昆明 | 深圳 | 青岛 | 天津 |
6 | 天津 | 广州 | 杭州 | 厦门 | 杭州 | 青岛 |
7 | 青岛 | 苏州 | 南京 | 南京 | 广州 | 苏州 |
8 | 厦门 | 重庆 | 天津 | 苏州 | 苏州 | 广州 |
9 | 烟台 | 厦门 | 厦门 | 杭州 | 厦门 | 厦门 |
10 | 芜湖 | 杭州 | 青岛 | 青岛 | 昆明 | 济南 |
资料来源:根据“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的评选活动的相关新闻报告等公开材料整理而成。
2013年的评选结果显示,我国引才引智在地域分布上呈现严重的不平衡性。其中,中西部的城市群在引才引智十大城市排行榜上处于缺失状态,引才引智的资优城市均处于东部地区,且行政级别超高的城市。未来,伴随着我国引才引智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实现更合理的人才引进布局成为关键议题。2014年,对外籍人才前来工作最具吸引力的要素是薪水和自然环境。另外,人文环境、医疗条件、签证办理或绿卡的发放等政策也是“引力点”。2015年,上海和北京两座城市依然以绝对优势继续领先,尤其是上海,已经连续4年排名第一,展现出了高出一筹的城市实力。此外,该活动还评出了“外籍人才特别关注的8大城市”,分别为“政务环境特别关注城市”——长春、西安;“工作环境特别关注城市”——南京、大连;“政策环境特别关注城市”——重庆、沈阳; “生活环境特别关注城市”——昆明、武汉。此次评选活动还增设了“中国西部城市引才引智分榜单”,西部12个省会城市排名居首的是成都,处在前五名的其他四名以此为重庆、昆明、西安、贵州。
城市吸引力的特色案例分析
1. 上海
上海拥有的来华工作外国专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境外专家占当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比例居全国第一,长期专家占境外人才比例位于全国第四,上海“人才红利”效应在逐步发酵。目前,常住上海的外国专家达8.8万余人。771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45位外国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其中24人入选国家“外专千人计划”。另外,67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上海“千人计划”。
上海在“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的评选活动中,连续4年获得第一名,在4个一级指标中的得分均排在第一位,在18个二级指标当中上海市也有13个居首。在2012年的评选中,上海市仅在“政务环境”指标得分上落后于北京;在之后的评选中,上海市的4个一级指标的得分均展现了绝对优势。结合城市定位、文化背景、产业发展与政策创新等方面,对上海市如何借助自身优势推动境外专家引进工作进行了分析。
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具有发展良好的经济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政策优势。“人才30条”等政策的出台以及各种国际服务载体的完善,极大地推动了上海的引才工作。2013年,上海市引进境外专家8.80万人次,同比增长1.95%。
外资企业活跃。截至2015年8月底,外国企业在上海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22家、其中亚太区总部36家,投资性公司306家,研发中心390家;投资贡献度不断提升,全年外商投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99万亿元,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度达到21%,吸收从业人员311万人,纳税总额3928亿元。
政策创新力度大。2015年7月,公安部推出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12条出入境新政,成为国内第一个受公安部在出入境改革创新方面直接支持的省市。随即,上海市委发布《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20条人才政策,加大急需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绿卡、户籍、股权等体制机制障碍纷纷破壁。2015年8月,上海市出台了居留证新政,实现一站式受理,大大缩短了流程。2016年9月,上海市在人才政策方面推出3.0版本,在人才“20条”的基础上,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创业激励、环境营造、人才管理等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关键问题,在以往政策基础上进行了再完善和创新。
2. 北京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在创新创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在引进境外人才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境外专家占当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比例居全国第二。2013年,北京市引进境外专家7.81万人次,同比增长8.92%。北京的引才效果需要从首都功能战略定位、产业发展、创新环境、历史文化及政策创新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北京市对外交往和开放程度高,境外人才进入机会多、渠道广。2014年,北京市全年合同外资达35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倍。实际利用外资90.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1%。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比12.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37.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比9.6%,制造业占比9.3%。外资重点投资的以上产业,也是境外人才普遍集聚的领域。此外,北京市全年境外投资中方实际投资额5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77.6%;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实际收入7926万美元,增长52.7%。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5.7亿美元,增长6.4%;。
北京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开放的招商政策等优势,吸引了总部企业的入驻。2013年,北京市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总部达48家,超越了东京,首次成为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量最多的城市;2014年,北京拥有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增加至52家,蝉联全球城市第一。这些总部企业为引进境外人才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此外,北京还聚集了绝大多数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总部,包括中国石油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信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等入选全球500强企业的中央企业总部。这些总部企业的集聚性、服务化特征明显。
“总部之都”的软环境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对境外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截至第三次经济普查统计期,北京市商务部门出台了商务与文化融合发展意见等,认定了8个总部经济集聚区、6个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和4个总部经济发展新区,每个经济区都具备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政府服务。其中,总部经济集聚区总部企业数量占全市的61%,商务服务业聚集区入驻企业也超过4500家。
良好的创新环境。北京是国内最大的科学技术研究基地,拥有中国科学院在内的众多科学研究机构、“高科技园区”和具有“中国硅谷”美誉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创新创业 44 34376 44 15287 0 0 3687 0 0:00:09 0:00:04 0:00:05 3688域具有优势,为引进境外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北京的产业结构呈明显高端化趋势,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2014年北京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286.6亿元,比上年增长8.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03%,居全国第一位。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人员达35.3万人,比上年增长5.7%。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7278项,增长7.2%;技术合同成交总额3136亿元,增长10.0%。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138111件、74661件,分别增长12.0%、19.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78129件和23237件,增长15.7%和12.3%。6年间,北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增加值年均增长幅度均为10%左右,快于服务业平均增速,产业结构高端化趋势明显。截至2014年11月底,北京6大高端产业功能区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实现收入占全市的45.2%,数量超4.7万亿元,集聚化发展特征愈加明显。其中,以信息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科技服务业表现最为突出。科研、技术服务、创新创业在北京方兴未艾,这些高端产业对国际人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而这种环境反过来也给境外人才提供了难得的工作发展机遇。
3. 杭州
浙江拥有的来华工作外国专家数量位于全国第五位。在2015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的评选活动中,杭州市首次进入第三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杭州的排名超过了在历届榜单中排名第三名的深圳和天津,成为本次评选中的一大亮点。通过同比往届的排名可以发现,在最近三年的评选中杭州市的排名一直在上升, 2013年杭州排名第9,到2014年排名第6,而在2015年的评选中杭州跃居第3。特别是近两年,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乌镇,聚焦效应持续发酵并扩散。
拥有优越的人居自然环境。杭州山水相映,具有美丽的风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 潘和平杭州汉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校长,也是一个地道的英国人,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年初到杭州就被这座城市吸引,杭州具有开放包容的精神,人们热情好客,社会充满活力,宜居宜商。于是,他在杭州创业生活,把杭州变成了第二故乡。在2012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的评选中,参与投票评选的1050名外籍专家中,有三成左右的表示,自己或家人有定居中国的打算。这些欲定居中国的外国人更多的是高级知识分子,已在中国工作较长时间,年龄在35岁以上,已经成家,更偏向杭州这类生活环境较好的城市。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召开,给杭州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创新活力,为外籍人才了解杭州、适应杭州、爱上杭州提供了重要的机会。
搭建了高效的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基础上打造杭州东部人才港,整合升级杭州已有人才政策,形成涵盖创业资助、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金融服务等互为衔接配套的“1+6”政策体系。同时,人才港以“国家级孵化器”和“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两大品牌为支撑,整合开发区独特的高校、园区和创新创业人才资源优势,建立了区域性众创空间联盟,建成综合性众创生态圈。
打造了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为贯彻国家人才战略,落实中组部海外引才“千人计划”,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2010年初,在省委组织部的牵头推进下,浙江省、杭州市在余杭区集中建设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简称海创园),围绕生物医药研发、新能源新材料研发、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与创意设计、装备制造研发、金融中介及生产性服务业等,海创园全力打造产业集聚区,已形成了涵盖人才、产业化在内的扶持政策体系,吸引并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全面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的科技新城。
转载请注明出处:《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蓝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