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漫谈 | 冰上流年,30年代称霸北海冰场的“变装大佬”们

砖砖 正阳书局The Gateway 2019-06-04

北京的冬天凛冽得很,时不时的大风天刮得人连门都不想出。但若是为了溜冰,再冷的风也挡不住北京人出门的心!

 


老话说了,“三九四九冰上走”。在旧京,到了冬天里的这个时候,护城河里的水就生生冻成了天然的“二环路”,凡是有水的地方,瞬间就成了高速路。金受申在《老北京的生活》中还谈到了此事,有擅长溜冰的人“由朝阳门起,顺着通惠河,立刻溜到通州,买上几个糖火烧,来上一罐酱豆腐,马上回京”,一来一回45公里,是东西也买了,玩也玩够了。

 


您别看路挺远,可架不住人家技术娴熟啊。那会儿民间也没什么正经冰鞋,就在鞋上绑一块木板加两根铁条,鞋板侧面再钉上若干根皮带,时人称为“凌鞋”。清《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履皆有铁齿,流行冰上,如星驰电掣”,大概说的也就是这种自制的溜冰鞋。

 


除了溜冰,咱现在流行的冰车也是早就有了。“都人于各城外护城河下,群聚滑擦,往还亦以拖床代渡”。不过要说会玩,还得是皇家不是?除了冰嬉盛景非民间可及,这辆奥地利皇室赠送的冰车也是华贵无比啊。

 

奥地利皇帝送的冰车


在北京,凡是大一点的水面到了冬天都被开辟成冰场了,其中北海公园、什刹海、颐和园的冰场都是以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著称。但要北海公园有个花招,让漪澜堂前面这块冰场脱颖而出,那就是上世纪30年代引领风潮的“冰上化装舞会”!

 

1930年,翊教女中安占之化装成河蚌在北海化装滑冰大会上


北海冰场自古就是皇家举办冰嬉的地方,本身就有溜冰的传统在。1925年,北海被辟为公园向普通百姓开放。当年的冬天,北海公园就专门辟出了溜冰场和冰车场。

 

1926年的北海冰场上就有冰车


陈宗蕃在《燕都丛考》有记:“若天时届严冬,万籁萧瑟,游人既多敛足,而近年漪澜堂、五龙亭左右各设冰场,以为滑冰之戏,事实沿旧,不知者乃以为欧美高风,青年之人趋之若鹜,化装竟走,亦足以倾动一时,较之他处人造之冰场,夐乎胜矣。”

 

30年代左右,北海公园的冰上化装比赛颇受年轻人的欢迎,冰场上下到处能看见穿着旗袍和蓝布大褂的青年男女学生。因为游人众多,靠近冰场的五龙亭、漪澜堂等处还设有茶摊,售卖茶水和点心,北海的冰嬉品茶可是旧京冬日的一景。

 

化装成乳女和牧童的两个女孩子在北海化装溜冰大会上(1929年)

蒋汉澄摄


这一时期,我国摄影家魏守忠、蒋汉澄、李荛生、周振勇、宋致泉、林悦明、金孔彰等人,在北平拍摄了大量的冰上运动照片,其中北海公园的“冰上化装舞会”很有看头,年轻人绞尽脑汁为自己设计衣服,中式西式的奇装异服常常令观者大开眼界又忍俊不禁,大家的参赛热情绝对不逊于威尼斯的狂欢节。

 

摄影家魏守忠与其妹魏守宜在北海化装溜冰大会上(1929年)

 蒋汉澄摄


可以说,北平的化妆滑冰大赛引领了北方地区各大城市的溜冰风潮,天津和哈尔滨也纷纷效仿。北海的冰上盛世,也被记入了当时不少文人的笔墨之中。

 

北海化装溜冰大会陈挽华饰银蝶(1930年)

李荛生摄


许羡苏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曾提及,当年鲁迅还住在八道湾的时候,“偶然我们也陪老太太上街……也还陪老太太去过几次北海,夏天在漪澜堂吃了一次冷拌的核桃仁,冬天则看了一次化装滑冰和吃了仿西太后吃的那种小窝窝头,还在北海冰上坐了一次冰床。”

 

前清遗物御用铁艺滑冰车移至南海公园改为民用(1929年)

 蒋汉澄摄


胡也频在曾细致地描写过:“没有一个溜冰者不做出特别的姿态。许多女人都化装做男人了:有的化装做一个将军,有的化装做一个乞丐,有的又化装做一个英国的绅士。男人呢,却又女性化了:有的化装做一个老太婆,有的化装做一个舞女,有的化装做一个法国式的时髦女士,有的化装做旧式的中年太太。还有许多人对于别种动物和植物也感到趣味的,所以有纸糊的一株柳树,一个老虎,一只鸽子,一匹牝鹿,也混合在人们中飞跑着。”

 

北海化装溜冰大会饰外国洋妞和大法官的两个女孩子

蒋汉澄摄


北海化装溜冰大会之所见(1930年)

蒋汉澄摄


萧淑莊女士在北海化装溜冰大会上(1930年)

蒋汉澄摄


鲍维国、赵国沂、程季良三人化装成罪犯与警察在北海化装溜冰大会上,

“犯人”胸前还挂着“冰上/冰场示众”的牌子,很是好笑(1931年)   

金孔彰摄


在这些花里胡哨的怪打扮中,倒是有一位黑衣白须的“老艺术家”。40年代,一位叫做吴桐轩的老人成为了漪澜堂冰场的霸主。


@懂劲否的博客


这位老人曾让当时暂居北京的李敖印象深刻,他的花样滑冰一招一式富有变化、稳健有力。“丹凤朝阳”、“苏秦背剑”、“夜叉探海”、“拜观音”、“单展翅”、“朝天蹬”……都是科班出身。

 


说起他学溜冰的历史,还得推到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喜欢看冰嬉,为此每年严冬时节“冰鞋处”有30个精通溜冰的小伙子专门为她在太液池表演,吴桐轩就是其中一位,而且还是领队。

 


民国年间他曾流落东北,赢了一些外国挑战者。后来回到北京就称霸了北海。只是这位冰上忍者的结局实在让人唏嘘。1947年12月1日的《新民报》上发表了一篇通讯稿,吴桐轩老人无儿无女,穷困潦倒,性格耿直得罪了不少人,后来和人起了争执,失手将人打伤而入狱,最后在狱中伤寒断食,含恨而终。

 


最后咱再说个高兴事儿,也是北海冰场上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浪漫故事。

 

少女时期生活在北平的林海音酷爱溜冰,即便在她去了台湾后依旧时常怀念漪澜堂前的冰场。1934年,16岁的林海音在《世界日报》当实习记者,期间结识了比她年长8岁,在该报任记者的夏承楹。夏承楹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夏仁虎是清末的举人、《旧京琐记》的作者。他不仅文笔出众,为人大气飒爽,还是个运动健将、冰场高手。


30年代,林海音在北海


不知道是冰场上的相互吸引成就了良缘,还是本就互相倾慕的两人成就了北海的一道风景线,颇为挑剔的林海音最终和夏承楹成为了一生的伴侣。在恋爱期间,夏、林二人常常结伴去北海冰场,优美的舞步常引得其他正在滑冰的青年男女驻足观看、拍手称赞。

 

林海音与夏承楹的结婚照


有了这段良缘加持,直至50年代,北海冰场依然是个“拍婆子”的胜地,男孩子戴着时下流行的羊剪绒帽子,女孩子戴着红围巾,即便是在那个只能穿绿军装和蓝工装的年代,冰场上他们飒爽的身姿和青春的脸庞也散发着遮不住的光芒。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温馨提示

正阳书局官方微博

【新年明信片活动】

正在进行中

朋友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新书推荐




《两代摄影师 一座北京城》


一份横跨半个世纪的城建档案


侯凯沅、 刘锦标、 赵树强/图

徐家宁/文


《两代摄影师 一座北京城》所遴选出的百余组城市影像,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呈现给世人的是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新千年,经历了和平解放后的新生、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沧桑巨变,以及新千年北京奥运会所带来的空前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历史变革,在空间结构和城市风貌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限时优惠和特惠套餐

请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查看



推荐阅读

文苑|爷喝的不是茶,是舒坦!

建国70年里,谁家还没置办过这些年货了?






点击“阅读原文”进微店,购买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