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小平 v.s 李开复:这个时代还需要留学吗?

2016-04-25 范海涛 北美留学生日报



2009年9月,我和李开复博士合著完成了《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这本书,在多年的迷茫和徘徊之后,我终于到达了事业的一个小高峰。 我发现了自己在写作方面略有天赋,也有意把传记写作和非虚构写作设为自己的终极人生目标。

 但是我心里有一个愿望在此时却更加清晰——那就是我想要去美国留学。在亲耳听过那么多有关美国教育的故事以后,我想把想象中的世界变成自己亲自拥有的现实。我希望如果自己能够再继续进阶,可以做一个拥有更宽广视野的传记作者。 当30岁已经到来,并且事业的蓝图刚刚开始清晰时,要不要去美国读书,这个问题让我变得格外纠结。
我的两个人生导师,也是当下投资界数一数二的网红,李开复老师和徐小平老师,对我出国留学的决定表示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当然,这两种说法听上去都不无道理。 李开复博士一边准备着自己离职的发布会,一边对我说,“虽然你出国留学的时机不是最好的,但是晚点去总比不去好一点,这几乎是你完整体会美国校园教育的最后时机。” 在美国生活30年的开复老师,深深知道美国教育对一个人智识的启发,也知道我内心有着多么波涛汹涌的愿望等待实现。“与其将来后悔,不如着手现在去做!”他这样对我说。 
很多年轻人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年轻人怎么冲出重围?他们总和我提起迷茫这个词汇,眼睛里充满了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我总是想起海涛的这个例子。2008年4月的她,也是一个处在瓶颈期的年轻媒体人。但是她勇敢探索,制订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且心无旁骛地迈出了第一步。◎内容来源:《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岁后去留学》李开复序
作为深深热爱“海龟”,也极其热爱天使投资“海龟”的徐小平老师,其实早年间就写过《仙人指路》,给广大的青年学子非常之大的启发。他也是最早指导处于出国潮中的青年人们,如何顺利去海外读书的导师之一。 一天晚上,我去到徐老师位于长安街的家里,为的是通知一件令人喜出望外的事情。窗外是璀璨的长安街上的车流,屋子里是徐老师最喜欢的英式红茶和无比美味的甜点,一个小盘上还放着几颗松露巧克力。就着茶杯上冒着的袅袅热气,我抛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徐老师,我已经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了!” 徐小平老师却没有表露出我预期的那种惊叹和赞赏的神情。他对我说,“留学当然好,但是你应该趁热打铁,继续推出几本水准上乘的传记,占领商业写作的制高点。这是最好的中国机会。至于留学,可以稍微等一等,等你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财富自由,再带着孩子,领着保姆,打着飞的去圆梦也不晚呀! 甚至,徐小平老师当场向我伸出了橄榄枝,邀请我写一部有关真格基金和他个人有关的书籍。
海涛需要留学吗?需要。海涛需要游历吗?需要。但她更需要出书,需要创造更大价值,更需要出版众多印数百万的畅销书给千万读者带来心灵启迪。读书游历的终极目标,还是为事业梦想服务。她在以及可以轻松摘取成功之星的时候华丽“退”身去美国三年,实际上就是为了一个我多年前批判过的“留学无意识”而远离了属于她的历史性机会……这个机会叫:中国机会。◎内容来源:《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岁后去留学》徐小平序 在这样的机会和诱惑当中,我陷入了人生最难的选择题。 是拥抱自己的终极梦想,还是拥抱稍纵即逝的中国机会,我在两种选择中不断痛苦的摇摆。放弃哪一个,都会让我心如刀绞。     在并不是特别理性的情况下,我全凭着自己内心的一腔感性,依然选择了就读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专业,来到了美利坚的土地上,并且在兼具天堂和地狱特征的城市开始了自己所谓的“一场绚丽突围”。 其中两年的艰难困苦难以全面诉说,。一波波的语言文化障碍,让我遭遇了人生中最孤独难过的时光。在课堂上,我也沉浸在魔幻一般的美式教育方式当中。我被教授胁迫着去采访老毒贩,听他讲述如何在废弃的大楼里进行毒品交易的故事,而在牢笼里,我听着残废者如何利用假肢运送海洛因。 我被带到博物馆里,参观历史资料如何被布展陈列,而911原址的废墟如何被运送到博物馆。我被迫在两分钟之内,讲述一个有关“手”的故事,变成了一个即兴演说家。 各种嘉宾被带到了我的课堂上,有的直接在课堂里摔起了杯子。 我度过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两年,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吃住都很简单,前所未有的贫穷和紧张,但是也获得了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 

范海涛和她的「哥大女友」们


对于那个“出国留学”还是“中国机会”的问题,其实一直到今天,我已经回国了,也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确实,在做出这样一个人生重大的选择后,我得到了不少,也失去了很多。 比如,我的传记邀约确实比离开中国的时候要少很多,而竞争对手可能也已经遥遥领先。 而确实也有很多人,利用最近崛起的“中国机会”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获得了财富自由。 从此,人生可以一望无际。而我, 此刻还在手忙脚乱地重新适应这片土地,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
 我有所收获,也不免迷茫。 开复依然认可我出国留学的价值,认为我在文化上的吸收以及对于多元文化的认知,有了长足的进步。 

而徐小平老师依然在为我加油鼓劲,虽然在最近的一次活动上,他对我当初的选择仍有一些可惜:


“海涛是站在一个学生,一个学习者,一个渴望提高自己,丰富自己,让自己打开眼界的人,叫做想学习的心态去了哥伦比亚。但是我作为创业辅导者,一个创业过来人,以及一个创业的孵化者、投资人,如果海涛那个时候不走的话说不定现在已经雇了四五十个人,自己写了十本左右的书,工作室可能已经有了一两百个企业家、文化人,为这些值得写的人,写他们的人生故事,而且这些东西已经编成了十几部话剧,若干部电影,还诞生了很多网红。”


对于我来说,“如果当时没有出国”,已经是一个假设性问题,我无法回答的假设性问题。 今天,我依然开启了新的传记写作工作,带着全球化的视野。但是我也知道,每一本书的成功都要依靠天时、地利、人和。我能不能再创造一个《世界因你不同》式的奇迹,我根本不得而知。
我把这几年所经历的一切,写成了一本新书《就要一场绚丽突围·三十岁后去留学》,可以说,这本书绝对不是励志书,更不属于成功学的范畴。我只是用最写实的文字,用最朴素的心态,把我的放弃,我的选择,我的获得,我的失去,明明白白告诉了读者。 互联网时代,在事业和留学之间,应该如何选择?坦率地说,我也没有正确答案。也许每一个人想要的东西并不一样,每一个人看这本书的感受,也会截然不同。这正是我想给大家提供的东西;一个范本,一种坦诚,一种人生。




作者范海涛,原北京青年报财经记者,《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作者,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专业,2016年4月出版新书《就要一场绚丽突围·三十岁后去留学》。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购买。


点击以下你感兴趣的标签

立即阅读相关好文章


美国偷窥狂H1b结果纽约性工作者留学的小船暑校

假Offer普利策奖得主哥大与黑人姐姐生活海关被查

耶鲁家长在种菜丨UCLA和USC的撕逼史挂靠与假结婚撩洋妹

常青藤丨美国女孩遭性侵被逼婚USNews排名

马拉松特别报道地震被低估的学校 丨

最危险大学排名 美国人眼里的中国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