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韩明清 | 杭州城市夜景照明三十年的回顾与思考

韩明清 照明工程学报 2022-07-28

本文刊载于《照明工程学报》2019年第30卷第5期

作者:韩明清(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城市管理研究中心)

夜景照明,在杭州习惯称之为“亮灯工程”。作为全国闻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杭州早在1990年9月,于西湖柳浪闻莺公园建了一座大型湖面彩色灯光喷泉,标志着杭州的“亮灯工程”正式启动。杭州亮灯工程三十年,也是中国夜景照明三十年发展的缩影,当然,由于杭州起步早且存在特殊情形,因此在政府主导的中国城市夜景照明发展进程中,处于排头兵地位,起着示范作用。纵观杭州夜景照明,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1990—2002),腾飞阶段(2003—2008),下滑阶段(2009—2014),拓展阶段(2015年至今)。

一、起步阶段(1990—2002)
这十余年,景观照明行业从无到有,慢慢形成,没有照明设计,后期出现了夜景照明效果图,对建筑和环境载体的表达还仅仅处于“亮起来”的水平

继1990 年柳浪闻莺公园灯光喷泉闪亮登场之后,1996 年,杭州市开始实施以“绿”和“”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美化工程,并成立了杭州市形象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市亮灯办)。市亮灯办牵头,把环西湖一带区域,望湖楼、湖畔居、西泠印社、浙江省博物馆等楼台亭阁点亮。1999 年,为迎接国庆五十周年,延安路、庆春路、解放路等主要道路亮了起来。

二、腾飞阶段(2003—2008)

这一阶段是在杭州确立了“环境立市”战略之后,亮灯工程作为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内容,结合西湖综合保护与整治工程和城市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持续六年,政府每年投入一亿多元用于亮灯工程建设,成为中国投入夜景照明建设最大的城市。同时一系列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的完善及亮灯工程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成熟和沉淀,让杭州在2011年建设部组织的全国评比中名列第一。但巨额投入和行业成熟的同时,由于不同的管理区域,也出现了最好的西湖和最坏的运河并存的鱼龙混杂的状况。

2002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视察杭州,他在夜游西湖时指出,“西湖在800年前的南宋时代,就是灯红酒绿的夜游圣地,而当下却黑灯瞎火,还不如 800 年前老祖宗搞得好”。杭州市委、市政府雷厉风行抓落实,旋即调整了杭州市形象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此时也称之为杭州市亮灯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人员构成,调入具备设计专业教育背景的干部,担任办公室领导职务,保障决策和执行的专业化水平。

2002年的西湖亮灯采用的手法很简易,树木悬挂长串的彩灯或满天星,中式传统建筑清一色用灯带勾勒轮廓,视觉效果美感严重缺乏。特别是西湖,整体偏黑,只看到远远的斑驳亮点,更像是灯塔,夜游西湖只能靠猜亮点来判断它是什么景点(图1)。
图1 西湖夜景照明(2002)

因此,我们当时明确杭州亮灯的目标不仅仅是“亮起来”,而且要“美起来”、更要“雅起来”。由此,开启了杭州夜景亮灯新篇章。

2003年国庆,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内,杭州结合西湖综合保护与利用工程,推出了一批夜景照明工程,如新湖滨、两堤三岛及西湖东望天际线 43 栋大楼等工程。此外还有中河高架、河坊街、和平广场等城市重要区域或节点亮灯。在新亮灯理念指导下,勾勒古建筑的表现方式废止了,取而代之的是用“面光”展示中式建筑飞檐翘角的结构美;绿树用绿光照射的手法废止了,取而代之的是追求灯光显色性而把绿化植物的形象在夜间还原。灯光效果综合运用借景、对景、剪影、落影等多种中国造园艺的手段,或亮或暗,或明或淡,打造一幅实景的“水墨江南”画卷,尽管当年西湖夜景照明实施范围只是两堤三岛和新湖滨,但与以往表现手法完全不同而形成的西湖之夜顿时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图2)。
图2 西湖断桥夜景照明(2003)

尤其是 2003 年 10 月中旬,杭州举办了“国际城市照明论坛”,200多位国内照明界专家,20 多位国际照明界的大咖们,汇聚杭州,泛舟西湖,畅谈感受,全新的西湖夜景受到海内外专家一致赞赏。“船在湖上行,人在画中游”,我们用光绘就了一幅实景水墨江南图,让西湖美景在夜间延伸,让游客感受到夜间西湖别样风韵。

从此,杭州率先在国内提出全新理念:亮灯工程不是浪费钱财涂脂抹粉的形象工程,而是聚集夜间人气、激发夜间消费、拉动夜间经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抓手!16年后的今天,当“夜间经济”出现在北京、上海等政府文件中时,恐怕唯有熟知杭州夜景照明发展历史的人,才会有穿越感吧!

2003年,西湖局部亮灯获得成功之后,杭州市亮灯办朝着“发展灯光经济,打造亮灯产品”的“亮灯梦”乘风破浪、扬帆起航,结合西湖综合保护与整治工程、运河综合保护与整治工程、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与整治工程、钱江新城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工程,持续开展了亮灯专项工程建设。

在西湖,2004年推出了宛如水墨画的宝石山亮灯(图3),这是国内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山体亮灯,影响深远;2005 年杭州完成了环西湖孤山景区、钱王祠景区、城隍阁景区亮灯工程;2006 年完成龙井八景、吴山景区亮灯工程;2007年完成了伍公山亮灯工程。
图3 宝石山夜景照明(2004)
在运河,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委员会按照把运河打造为水上黄金旅游通道的要求,高起点地编制运河夜景照明总体规划。2005年,国内外四家单位来杭州为运河献计献策,他们是清华大学规划院、深圳大学建筑设计院、美国BPI照明设计公司、英国 Lighting Design 照明设计公司。清华和BPI的概念规划方案脱颖而出。遗憾的是,在规划落地阶段,由于建设单位的无知,低价引进非专业设计人员,导致规划落空, 使得2007年国庆运河首次亮灯与期望效果相差太远,遑论水上黄金旅游通道!于是乎,运河集团又邀请了法国一个名叫罗杰的照明设计师重新设计,7000多万元的一期工程全部拆除,重新投入近1亿元,2008年国庆第二次“闪亮登场”(图4)。罕见的“青”色光环境首次出现在城市公共空间,在极个别的称赞外是一边倒的反对声,成为城市照明领域中“皇帝的新装”。尽管如此,运河获得当年LUXI组织的“城市•灯光•人”奖第二名。
图4运河实景照明效果(2008)
在西溪湿地,2005年国庆随着一期综保工程的结束,以生态之光野趣之光为主题的西溪湿地一期亮起来了,为打造西溪湿地夜游奠定了基础(图5)。
图5西溪湿地建筑群夜景照明(2005)

在钱江新城,亮灯配合新建建筑在逐步建设中,杭州大剧院亮起来了,市民中心也亮起来了……据杭州市2007年统计局社会调查显示,在城市管理的“洁化、绿化、亮化、序化”中,市民对“亮化”满意度最高,达到 96.8%!

2008年,对杭州的夜景亮灯来说,又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一个以西湖、运河、钱塘江(钱江新城)为骨架,以城市重要商圈230多栋大楼亮灯为补充的“3+X”杭州城市夜景景观框架体系正式成型。

这一年年初,杭州市委、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一个重要文件《关于加快杭州亮灯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发展灯光经济,打造亮灯产品”目标的指引下,经过几年努力,对即将成型的亮灯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领先,世界一流”!

杭州市财政安排了有史以来最高额度的8000万元亮灯专项资金,启动了西湖核心景区亮灯工程整改完善提升工程、钱江新城城市阳台亮灯工程、运河亮灯工程、主城区道路亮灯工程。随着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长效管理变成了制约亮灯工程的瓶颈,为加强亮灯工程批后监管和设施运行管理,还批准成立常设专业的亮灯管理机构:城管办增加内设的亮灯管理处和外设事业机构亮灯监管中心。

这一年国庆,钱江新城城市阳台亮起来了。钱江新城核心区亮灯,要按照香港维多利亚港和上海外滩的目标打造,让它白天是特色景点,夜晚是老百姓的乐园
2008年9月30日,钱江新城核心区对外开放,当晚,市民广场、杭州大剧院、城市阳台、杭州国际会议中心等建筑灯火通明、竞相辉映,“日月同辉”也首次亮相(图6)。钱江新城亮灯呈现出规模效应。
图6不夜新湖滨夜景照明(2008)
2008年国庆,西湖核心景区整改完善工程结束了。西湖核心景区在之前逐年建设基础上,2008年针对夜景观边界不清晰且南线有暗区、近人尺度有眩光、能耗高、设施损害严重、尾巴工程、路灯不协调等六大问题,创新招投标模式,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内,高水平地完成了西湖核心景区的夜景照明整改完善提升工程(图7、图8)。
图7 翠光亭夜景照明(2008)


图8长桥夜景照明(2008)
由于大量采用了高性能的灯具,光色干净舒适,景观元素彼此亮暗有致,整体视觉效果更加富有诗情画意(图9)。同时,能耗也大幅下降,例如西湖南线整改提升前后,能耗从587千瓦下降到231千瓦,降幅达60%,但亮度却大幅提升。
图9 光之形树之意(2008)
西湖游船使用了LED小射灯后,亮度不变,能耗降幅达80%。那一年的11月,时任国际照明委员会副主席、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WARREN 教授带团来杭州访问,夜游西湖后,非常惊叹于西湖照明视觉效果及技术支撑(图10)。
图10梵灯禅意小瀛洲夜景照明(2008) 
三、下滑阶段(2009—2014)
2008年杭州形成了3+X的夜景观框架体系后,也即西湖、运河、钱江新城及城区重要节点和324栋单体建筑后,进入稳定状态。整体以修修补补为主,夜景照明建设投入从1亿元每年,迅速下滑到平均2千万元左右。由于长效管理滞后,缺字断亮问题、有灯不亮问题、灯坏不修问题等不断出现。到2011年,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的黄坤明(今中宣部部长)指出,“厦门夜景不错,杭州夜景亮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老市委书记王国平则直截了当,“杭州市的亮灯水平退步了,退到二三线城市水平了”。虽然忙忙碌碌了一阵子,结果是乏善可陈。
四、拓展阶段(2015年至今

为了迎接G20峰会,杭州开展了街容环境提升工程,夜景照明是五项内容之一,从2015年到2016年连续两年的集中整治提升,3+X的夜景照明空间结构再一次重生(图11、图12),且亮的量增加近一倍!在钱江新城媒体立面震撼的视觉效果成为全球聚焦的亮点之余,也让人产生了过犹不及之感:西湖过满,意境打折;钱江过杂,品质打折;运河过花,档次更低。未来杭州夜景照明该向何方?

图11 运河夜景照明(2016)


图12北山路夜景照明(2016)
杭州是幸运的。2015年春节,党中央确定在杭州举办G20峰会。这是中国的荣耀,更是杭州的荣耀,如何通过展示杭州城市形象来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水平?夜景亮化无疑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很快,杭州市政府就推出了“3+33+54”灯光亮化项目计划,也就是围绕3个重要区域、33个入城口、54 条道路沿线开展亮灯工程的整改、完善、提升、补充工程。特别是借势发力,钱江新城亮灯工程实现了升华(图13),把南昌赣江两岸的新型灯光形式——主题灯光媒体立面引入杭州33栋大楼建筑表皮安装了70万盏LED灯,G20峰会期间,它让全球聚焦杭州,聚焦钱江新城,把中国特有的灯光形式展示在世界面前,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大国的自豪感和东方文化的自信心。新城灯光引爆了新城夜间旅游,作为国家4A级景区的城市阳台,游客数由原来的 500人次/天增加到 50000人次/天,高峰达到70000人次/天,灯光的魅力实在令人惊叹!就连灯光效果俗不可耐的运河,来看夜景的市民和游客也呈现大幅上涨态势。
图13钱江新城夜景照明(2016)
五、结语和思考
杭州三十年来,一直是中国城市夜景照明的样板。杭州夜景照明腾飞阶段的西湖夜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拓展阶段的G20峰会杭州夜景引爆全国城市夜景照明大比拼,那是更大范围的模仿。杭州三十年来的夜景照明发展轨迹显示,从无到有、从亮到美,然而在美之后,本应向“雅”升级,结果变成了从美到“满”、从美到“花”。我们遗憾地发现,城市夜景品质,并不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提升,也不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进步,恰恰相反,时间的累积极有可能引起“破窗效应”,技术的进步也能让建筑让街道让城市发“疯”。因此,反思一下会发现,最具决定性的关键要素是管理。十九大报告已经明确,要从数量型的发展模式转向质量型的发展模式,要“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如何让城市照明走上高质量高品质的发展之路?必须要回归专业,简单地说就是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问题的根源出自设计,从根源上要区分照明设计和光环境设计是两个专业领域。照明设计属于技术设计范畴,如同建筑结构设计;光环境设计属于空间艺术设计范畴,如同建筑设计。夜景照明属于光环境设计,但是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是照明设计师在做设计,无法保障从亮到美,更无法保障从美到雅。光环境设计需要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环境设计、景观设计或室内设计专业背景。
三十年杭州夜景照明经验教训也表明,隔行如隔山,回归专业,这是结束乱象的起点。

☞延伸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