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大教师丨金丹霞:不会说温州话的温州人

新媒体中心 温州大学 2022-05-17

金丹霞

作者简介:金丹霞,资深媒体人,高级编辑,曾任温州日报编委兼文化新闻中心主任。现任温州大学教授、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另类温州人》,合著《温州望族》《温州老城记忆》;主编《东瓯故地 枕水人家》《瓯影》;合编《温州百年文化星座》《工匠之道》《温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等地方文化书籍。


“你是哪里人?”

30年前,每每遇到有人这样发问,我总是沉吟着,颇费踌躇。

对啊!我是哪里人?

是温州人吗?明明对温州全不了解,也可说毫无感情,还不会说温州话。我已经经历了好几次说自己是“温州人”后,对方立刻热情地跟我飙出一串“叽里咕噜”,我愣怔着,尴尬地解释:听不懂……这样的我算是温州人吗?

可我不是温州人吗?明明从小到大,籍贯上写的就是“温州”——这个陌生的地名跟随着我20年,在北方的军营里长大,在上海的校园里读书。

直到从军的父亲决定转业回乡,我才慢慢走近她。

走近之后,却吓了一大跳。窄小的街巷,拥挤的人流,破旧的房屋,坑洼的路面。街上很难看到一辆公交车的影子,路边立着的公交站牌早已锈迹斑斑。非常不习惯温州生活的妈妈抱怨:一大早空气里弥漫着不可言说的气味,自来水管里流出的竟是黄河水!转学回温州读高中的妹妹也天天吐槽:上课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数学公式居然能用温州话讲!我带着大学同学来到曾经实习过的温州日报编辑部,踩着咯吱咯吱的木楼梯走上二楼,她调侃地说:这是危房哦。你以后不会来这里工作吧?

谁能知道呢?命运之手就是这么奇妙,我被他老人家随手一拨拉,真的又来到这里,踩着咯吱咯吱的木地板,开启了长达25年的媒体职业生涯。

骑着一辆自行车,我穿街走巷采新闻。在熙来攘往的木杓巷服装市场街,在拓宽改造的人民路工地上,在满大街出没的菲亚特擦身而过的缝隙里,在温州鱼丸、猪脏粉的腾腾热气中,“温州”这个词好像越来越亲切可感了,充满了浓浓的市井烟火气,就连那生硬如吵架般的温州话也变得有趣起来。我写信给当年劝我不要回温州的同学,告诉她:我终于发现了,这是一座“乱中有序”的城市。

是什么时候,我觉得自己真正走进了这座城?

是在民航路的一处老房子里吗?我被一群出租车司机围着,听他们七嘴八舌讲述“菲亚特”即将被淘汰的喜与忧,而一旁是被我拉来当温州话翻译的男朋友。

还是在百里坊的一幢宿舍楼里?听慈祥的马骅老先生笑眯眯地讲着马家的传奇故事,讲着他的坎坷人生,而我的目光越过老人坐着的椅子,久久停留在他背后墙上挂着的那副对联: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

或是在中山公园积谷山下?我随着已退休的园林工作人员,细细寻觅岩石上的题刻,摩挲着那深深浅浅的刻印,我不禁惊讶于草木树石的坚韧,是它们穿越岁月的风雨,护佑了先人们踏过的屐痕。

还是在瓯江之中的孤屿上?带着几十位来温州参加全国地市报副刊会议的总编们,我一路导游,如数家珍:谢灵运为这座江心屿写下了第一首诗,随后历代名家歌咏不绝,小小孤屿承载了八百多首诗篇,作者的名字在中国文学史上闪闪发光,他们是李白、杜甫、韩愈、孟浩然……诗意盎然的江心屿更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和最后两个皇帝都曾南奔到这里,文天祥从元军营逃脱九死一生来到这里,清末温州开埠后建立英国领事馆还是在这里——来自天南地北的总编们感叹着:想不到以商闻名的温州有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爱上了那里的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座城已经存在了上千年,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蹚过历史的长河,一代代人,来来往往,辞旧迎新。

走进一座座老宅大院,走进一户户巷弄人家,我努力用自己浅薄的文字记录下一代代温州人的足迹。书画传家三百年的文脉绵延,能文能武能商的磊落奇才,铮铮傲骨不媚世俗的学者风范,分属不同政治阵营的家国情仇,医者仁心科技报国的赤子情怀……

我有幸写下那么多温州人的故事,这是记者生涯带给我最大的收获,也是如今我站在讲台上反复跟学生们传授的采访心得:最打动人的永远是个体的鲜活的故事。每一次的采访于我而言都不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更重要的是,我从这些不论是声名显赫还是籍籍无名的温州人身上,理解了人事的纷繁,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苍南姑娘郑秋叶是我跟踪时间最长的一位采访对象,从她16岁被换亲的“老公”硫酸泼面到26岁成为幸福的新娘,10年间,一路走来,一个乡村女孩在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实现了命运天翻地覆的转变。118医院医生护士精心救治,为她减免医药费;鹿城女企业家慷慨解囊,资助她继续读书,圆了大学梦;日报记者编辑不仅为她伸张正义,而且热心帮忙联系工作;众多读者纷纷写信,鼓励她重新站起来,勇敢面对人生。在这众多的读者中,一直和秋叶通信的龙港小伙子王作谷最终成了她的新郎。2005年,当我们几位参与报道的记者编辑作为秋叶的娘家人,应邀参加她的婚礼,小夫妻端着酒杯向我们走来的那一刻,我们百感交集。

不过,真正有机会对温州人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还是2018年我参与世界温州人博物馆的筹建工作,执笔写作展陈文本。历时200天,修改十余稿。在领导和专家们多次的研讨碰撞中,“世界温州人”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从依山面海的地理环境到永嘉学派的思想源流,从北宋的华侨先驱到近代的留学热潮,从早期的出国谋生到改革开放后的闯荡世界,经历千年潮起,走过百年潮涌,今日世界温州人更是勇立时代潮头,把名字写在了五大洲的版图上。

那些从世界各地征集而来的千余件展品,则带着温州人的气息和温度,汇聚在“世界温州人家园”的二楼展馆内。我多次驻足在一件件展品前,用目光抚摸过每个细节:那只贴满了托运标签的旧行李箱,跟随主人经历过多少次漂洋过海,默默承受过多少惊涛骇浪?那400多封发黄破损的家书,一字一句记录了文成胡氏家族多少酸甜苦辣,字里行间浸透了百年间五代人多少的泪水和汗水?那件自家工厂生产的针织衫,已经陪伴主人多少年,竟然穿出了一个破洞?要知道这件黄色针织衫外套的主人,可是温州个人捐资数额最大的何朝育。1.3亿元的捐资在这个破洞前更让人掂出了分量。

博物馆门口一侧墙体设计了白色的大榕树造型。当初为这个方案,大家绞尽脑汁,到底什么意象最能体现温州人这个群体的特点?记得当一位专家说出“榕树”两个字时,大家一下子豁然开朗:那路旁、水边、村口到处可见的大榕树,那枝干遒劲、气根飘曳的大榕树,那给点阳光就灿烂、有点水分就能生长的大榕树,不正是生命力极强的温州人吗?

我想起了江心东塔上的那棵榕树。我以为最能代表温州文化的标志性建筑,非江心双塔莫属。东西双塔不仅是江心孤屿上最古老的建筑,还是历史上指引瓯江航线的古航标。然而挺立的双塔外貌迥异,西塔雄伟挺拔,东塔无顶无檐。奇特的是,不知何时,光秃秃的东塔仿佛返老还童,顶上长出了一片绿荫,生机盎然。早先没人知道塔顶上的真相。直到2006年,东塔大修时搭建脚手架,人们才首次看清了塔顶的情形:12棵树木相依生长,其中最大的一棵就是小叶榕。它悬空而生,根系盘绕入塔壁的砖瓦缝隙中,仅仅靠着天雨和周边江水蒸腾的潮气,滋养生命。当初曾有“保塔砍树”的意见,媒体上还发起过讨论。古塔固然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可这棵顽强生长的榕树也颇具象征意义。最后在大多数市民的支持下,“塔树俱保”的方案皆大欢喜。

刚刚过去的2021年对我来说,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我也如一株榕树,在这陌生的家乡深深扎下了根,一晃,已整整30年。  

如今再有人问我“你是哪里人”,我总是毫不犹豫地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回答:我是温州人!


报纸版面

相关链接:

温大教师丨侴术雷:做双碳研究高峰的攀登者

温大教师丨林瑞跃:与数学的不解之缘

温大教师|张小燕:三尺讲坛“教书匠”

温大教师|朱敏圆:从游泳队走出来的皮划艇世界冠军

温大教师|张文建:致力于体育产业出色出彩

温大教师|卓高生:当好新时代思政课教师

温大教师|杨植:让科研成果上“书架”更上“货架”

温大教师|金辉乐:“碳”赜索隐

温大教师|朱国平:在温州奉献第二青春

温大教师|邹跃飞:用情怀点亮艺术人生

温大教师|彭小燕:特聘教授的温州缘

温大教师|周宏明: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温大教师|蒋胜男:不同的角色一样的态度

温大教师|胡振华:与温大“商”院的不解情缘



党史上的今天


1937年

2月10日 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成对日作战的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生活。电文指出,如果国民党将上述五项要求定为国策,中国共产党愿实行如下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坚决执行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15日,在国民党的五届三中全会上,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为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建议,提出关于恢复孙中山所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紧急议案。

1952年

2月10日 河北省召开公审大贪污犯大会,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判处大贪污犯刘青山(原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原天津地委副书记)死刑。公审大会召开前,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向毛泽东主席说说,不要枪毙,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意见反映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二十个,二百个,二千个,二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1980年

2月10日 中共中央召集在京党、政、军干部会议。李先念在会上所作的《关于当前经济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终于开始实现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战略转移,并及时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指导国民经济的正确方针,明确了战略转移之后第一个战役的目标和任务。当前存在的困难是工农业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人民生活的需要,基建规模过大,财政收入减少,涨价商品过多,经济管理水平低等等。报告阐述了1980年、1981年经济工作各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强调了经济工作中必须坚持贯彻的方针和原则。3月15日,中共中央转发了李先念的报告。

党史回眸





上下滑动阅览



内容来源:温州晚报

责任编辑:金雨涵 陆泓恺

审稿:钟怡琳

终审:付志义

爱温州,做优秀温州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