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体北科大人!向他们学习!劳动节快乐!

劳动最光荣的 北京科技大学 2022-08-30

今天是5月1日

全体劳动者的节日


让我们一起

为所有劳动者点赞

为挥汗的身影点赞

为勤劳的双手点赞

为奉献的精神点赞


在北科大

这7位教师都曾

荣获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朱荣华(获奖时间:1986年)


1962年,大学毕业的朱荣华怀着理想和憧憬来到北京钢铁学院,从此和三尺讲台结缘,甘为人梯,默默耕耘奉献。在爱人身患重病,家庭负担重的情况下,朱荣华克服了个人困难,忘我工作,在物理教学上积极进行改革、探索,做出了显著成绩。

物理课作为基础课,所有的学生入学后,都要开设物理课,物理教研室的教师工作量已经饱和。朱荣华也不例外,他一共教授八门课程:工科普通物理、文科普通物理、理科物理的热学、电磁学、干部班普通物理、理科院统计物理,还有研究生理论物理课两门选修课,即激光物理和物理学概念史。尽管教学任务繁重,但他刻苦钻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为避免与中学物理重复,他改进力学教学内容,采取及早应用系统教学和组织启发式课堂讨论,在教学中既传授知识,又注意培养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中,朱荣华结合在大学读书时就感兴趣的自然辩证法深入思考,他研究了物理学史,研究了历史上著名的物理学家的成长,研究了科学是怎样创造出来的……他于1983年开设《物理学史》这门选修课,该课在全国工科院校属于首创。他运用科学方法论对物理学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他在课堂上讲述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是怎样总结和发现的;物理学家对自己信念的执著追求和令人感动的顽强探索精神;讲述一些学生闻所未闻,但强烈震撼心灵、启发智慧的创造实践。同学们反映强烈,每次听课的学生达一百多人。直到毕业后,有的同学还谈到这门课程给自己留下的深刻难忘的印象。

朱荣华重视教材建设,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编写了《物理学基本概念历史发展》,该教材被全国五十多所院校采用。为了适应学分制,他和物理教研室其他几名老师一起利用业余时间,主编了《普通物理(工科)学习指导书》,该指导书为实行学分制创造了条件,书中总结了教师的教学经验,并列出了标准的示范习题,使学生学习有依据,既有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又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繁重劳动。

为了发现人才,推荐研究生,朱荣华不仅在教课中下功夫,花大力气,而且还和教研室的老师一起组织物理竞赛。从命题到评卷、公布名单全过程,他都认真细致对待。贵在恒心,贵在坚持。物理竞赛每学期进行一次,每次都有600多名学生参加,不仅活跃了学生第二课堂,还发现很多成绩突出的人才。

除了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外,朱荣华还担任了教研室副主任,先后被评为优秀党员,获教学改革一等奖,教材一等奖,与教研室其他老师一起获得教改集体三等奖。朱荣华深有体会地说:“搞教改不是一、两个人的事,要靠全体教师的努力,工作虽然很紧张,有时也感到力不从心,但我的工作和生活是充实的。我认为一个人的价值要取决于觉悟,觉悟越高、贡献就越大。”

胡正寰(获奖时间:1992年)


作为中国轴类零件轧制技术主要开创人,胡正寰一生致力于轴类零件轧制技术(楔横轧与斜轧)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把“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97年,胡正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2年,胡正寰高中毕业,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为了钢铁报国,他填报并被那一年成立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录取,成为了北京科技大学的首届学子。1956年毕业后,胡正寰留在学校的冶金机械教研室任教。1958年,在查阅前苏联的书籍时,他发现了当时世界上的最新工艺——斜轧技术。他意识到如果将这项技术应用到机械零件制造业中,必将成为一项“革命性”工艺。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胡正寰团队满怀激情,提出了“大干一百天,国庆把礼献”的宣言。他们日夜奋战,加班加点,仅用40天就完成了实验轧机的图纸设计,随后学校工厂突击生产,60天左右加工出轧机。机器安装好后,通过反复试验和调试,1958年国庆节前终于轧出钢球。研制成功了,《光明日报》《北京日报》都对这项创新成果进行了宣传报道。197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斜轧钢球轧机研制成功。1991年,中国轴类零件轧制技术居于世界先进地位,成为掌握此项高新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性试验,再到工业生产,与其他技术研发相比,胡正寰团队的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越走越宽。他们研发的轴类、球类产品质量不断超越国际同类水平,国内外大型企业争先购买。仅在汽车制造业上,应用于红旗轿车的输入、输出轴产品,其质量超过了德国大众生产厂的生产工艺;美国福特汽车厂到中国也大量采购由楔横轧技术生产的汽车发动机凸轮轴等。

胡正寰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励4项,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等荣誉。他领导的团队从1958年起研究轴类零件轧制技术,现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科研成果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科技成果选集》(1979-1988),在全国27个省市及国外推广零件轧制生产线近300条,其中18条出口到美国、日本等国家。开发投产的零件500多种,累计生产600多万吨,产值500多亿,节材60多万吨,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胡正寰带领团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始终领跑在国内外零件轧制技术领域前沿,为实现我国“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转变不断奋勇前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胡正寰潜心研究数十年,推动形成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为学校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88岁高龄的胡正寰现在依然非常忙碌,不仅每天亲自跟进项目,更是参与到调试机器这样细小的具体事务中去。他数十年如一日对科研事业不断探索,在教育这片热土上耕耘奉献,是全体教师追求学术生涯上的榜样,更是诲人不倦的师德楷模。

作为北京科技大学首届学子,胡正寰在校学习、工作、生活七十年,是学校七十年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在70周年校庆之际,88岁高龄的胡正寰饱含着对学校辛勤栽培的回馈之心及对学校青年学子的殷切期待,与夫人余雪子用个人积蓄向北京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300万元,成立“胡正寰余雪子教育基金”,以此感谢母校过去70年对自己及夫人的培养和支持,支持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奖励在学术科研上有突出成绩的莘莘学子,鼓励他们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潜心科研、服务社会。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回忆起这七十年过往,我的大半生都奉献在满井这片热土上,是这里的水土养育了我,这里的时光成就了我,我感到非常幸福。” 

——胡正寰

苍大强(获奖时间:1999年)


苍大强是学校冶金工程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和奠基人之一,曾担任生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院长。1982年,苍大强获得北京钢铁学院热能硕士学位,1989年获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苍大强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讲授《动量传输原理》、《传热传质学》、《冶金单元设计》等多门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他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工科学生的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多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使他深切体会到,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为此他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探索。他在教学中编排大量实例,引导学生找出数学定理和流体力学现象之间的数理逻辑关系,指导学生较好地掌握基础概念和解题方法。他给学生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鼓励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这些尝试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又增强了实际工作能力。苍大强的教学改革取得突出的效果,他因此荣获“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省部级“教改成果一等奖”、“北京科技大学教改成果一等奖”和“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他以严谨的学风,为人师表,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冶金行业领军人才,桃李满天下。

在担任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苍大强还从事大量处于学科前沿和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科研工作。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先后承担了“八五”、“九五”国家攻关项目“高炉氧煤强化炼铁”和“高效长寿高炉研究”、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电脉冲凝固晶粒细化新方法研究”等冶金领域国家急需课题。在科研中他具有创新意识,注重学科交叉,拓宽国际合作,在冶金、热能、环保、材料等领域参加了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有关部委的前沿性科研,先后参加了60余项科研项目,取得了可喜成果。曾获19项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多项被采用并取得可观经济效益。参加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三等奖两项,通过部级鉴定项目8项,3项填补国内空白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多部。他在国内许多学术单位担任职务,并在国内外冶金领域特别是工业生态专业领域具有崇高威望和巨大影响力。

苍大强挚爱教育事业,既有严谨务实的敬业精神,又有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是冶金工程领域的专家,是德才兼备的老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和楷模,他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特别是冶金工程学科的建设及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康永林(获奖时间:2004年)


自1991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康永林一直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工作。他热爱教师这一崇高职业,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深受同事和学生的尊敬和欢迎。在教育教学上,他始终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备课讲课,不厌其烦地从原理上、实际应用上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并结合科学技术新进展和相关专业新知识,对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和改革;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超过10门,紧密结合学科领域的最新学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为学生独立开设新课程,把本学科的新知识和科技发展前沿技术介绍给学生,积极引进先进教学软件,教学效果显著,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自1991年任教起,至今已经培养毕业博士78名,硕士130名,出站博士后12名。

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康永林也十分注重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同学们亦是好友。康永林对青年人满怀期望,他劝诫当今学生对待学习与科研的态度一定要认真坚持、踏实做事。一旦下定决心搞科研,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决不能摇摆不定、半途而废。

“为学之道,贵在勤奋、钻研和坚持”这是康永林对他学习经历的总结。他每年寒假基本都是工作到大年三十的下午,第二天大年初一上午十点左右继续进实验室。疫情期间,他也丝毫没有懈怠,因为住在学校,比较方便,研究工作依然在照常进行。“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康永林是这句话的完美践行者,正是由于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才使得他在科研道路上硕果累累。

康永林说:“科研之路,要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一个项目从开始发现问题,到形成新的学术和技术思想,再到作出成果、得到应用,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期间势必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重要的是一定要坚持下去,切不可急功近利,幻想短期内就能取得成果。”正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康永林取得了累累硕果。他负责完成了20余项国家课题及60余项大型企业合作课题,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9项,中国专利优秀奖及广东省专利金奖各1项,出版专著9部,发表SCI/EI论文3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2项。同时,还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GM中国科技成就奖和首都劳动奖章等称号。

李娜(获奖时间:2018年)


作为一名数理学院教师,李娜从教以来,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现已为本科生讲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六门基础课和专业课。工作中,她坚持三句话:把功夫用在课前,充分备课;把精力用在课内,全心投入;把反思留在课后,归纳总结。近年来年均课堂教学学时达300余学时。

李娜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引领。多年来她先后担任了本科生辅导员和班导师的工作,她经常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利用各种渠道与学生交流,给予学生关爱。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已指导多项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她担任辅导员和兼任班导师的班级中先后有4个班级获得校级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团支部称号,1个班级获得北京市优秀班集体称号,并有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和校级各类奖学金。

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李娜主持参与了7项教学研究和教改项目,其中2项为省部级项目。并获得多项省部级和校级教学奖励,其中最为显著的是: 2015年4月获得北京科技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教案奖及最受学生欢迎奖;2015年5月获得北京市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教案奖及最佳演示奖;2016年8月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华北赛区一等奖;2016年8月获得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第一名。

李娜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对自己基本功的训练,她深知好的教学设计一定是生动而不失严谨,贴近实际又紧跟前沿。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她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一些带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案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做到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她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比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2016年,她被推荐参加了第三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竞赛的办赛理念是“上好一门课”,比赛由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三部分组成。比赛要求准备一门不少于32学时的课程,从中选出20个教学节段,并完成相应的20个教学节段的教学设计和20个学时的教案。比赛当天提前一个小时抽签决定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在完成20分钟的教学展示后,参赛教师要在45分钟内完成500字的教学反思,比赛难度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比赛规则下,李娜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备战,沉着应战,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圆满完成比赛的任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她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并感动着周围的老师和学生,为青年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从教十余年,李娜在教师岗位上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教学中虚心学习,精益求精,教学效果优异,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储继迅(获奖时间:2022年)


数理学院的储继迅以满腔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投身于教学第一线,精益求精、反复打磨好每一堂课。她大胆创新,以趣味性、深刻性为指导思想,模块化设计教学内容,以系列性、创新性为指导思想,设置专题选讲;利用3D打印及激光加工等跨学科技术制作数十个数学演示教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1项;利用Matlab及Mathematica等数学软件开发数百个模拟动画,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储继迅主讲9门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全英文课程4门,研究型教学示范课1门,全英文教学示范课2门,被授予北京科技大学青年教师骨干人才称号;获北京市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工类A组一等奖第1名,同时获得最佳教案、最佳演示及最受学生欢迎三个单项奖;获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第1名,且在教案、课堂教学、教学反思三个环节均名列第1;她主讲的微积分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作为主讲教师获第一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首届全国高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创新示范交流活动一等奖。

储继迅注重学生的思想引领,在教学中立德树人、潜心育人,努力培育学生成长成才。她担任本科生班导师及学习导师,指导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科技创新项目及学生讲师团等活动。她多渠道与学生交流,多方面关爱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她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各类奖学金、各种竞赛奖以及各级荣誉奖。储继迅被评为“优秀本科生导师”、“‘感动北科’新闻人物”,并两次荣获“我爱我师—我心中最优秀的老师”。

潜心科研,不断推进“科教融合”。储继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9篇, 教学论文5篇,出版教材1部;坚持研究型教学,主持参与教改和课程建设项目14项;以科研促进教学,将科研训练融入到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拓展课程广度和深度。

储继迅积极参加和指导教学比赛,通过教学比赛和学习交流,提高教学基本功,反哺日常课堂教学。一次次的同行交流、一次次的精心准备、一次次的成功失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打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她以近乎完美的表现,绝对优势摘得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桂冠。

刘白羽(获奖时间:2022年)


刘白羽是一名数理学院教师,从教以来,她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虚心向优秀教师请教,夯实教学基本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近年主讲《微分几何》、《线性代数》等五门本科生主干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师生一致好评。

经过多年苦练教学基本功,刘白羽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二等奖,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科类A组一等奖第一名。自2019年8月刘白羽获得北京市比赛第一名取得全国比赛资格后,她和指导团队就投入到全国比赛的准备工作中,参赛课程是数学专业课《微分几何》,课程难度大、专业性强。疫情期间刘白羽和指导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以工匠精神对待每个备赛细节。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艰苦备战,她沉着应战,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圆满完成比赛任务,取得了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北京科技大学在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连续四次一等奖三连冠的佳绩。

在科研方面,多年来刘白羽在偏微分方程的理论分析方面潜心深入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9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系统地发展了分数阶偏微分方程的移动平面方法。在非局部发展方程解的爆破分界问题上得到了低能级、临界能级、及部分高能级情形初值的爆破分界。

秉持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持高质量的本科教学的理念,刘白羽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将科研成果、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近年她主持或参与13项各级教学项目,出版教材《高等数学》和《高等微分几何讲义》。作为学校线性代数课程负责人和主要录制人之一,她制作的线性代数慕课在中国大学慕课网已完成五轮授课,总选课人数约两万五千人。线性代数教材被评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   

作为学校本科生全程导师,刘白羽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奖学金,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于2020年获北京市一等奖。2020年刘白羽荣获北京市教委颁发的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2021年荣获北京市总工会颁发的首都劳动奖章。



4月29日上午,校长杨仁树、校党委副书记孙景宏、副校长王鲁宁一行在数理学院与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储继迅、刘白羽进行交流座谈。工会常务副主席贾水库,党办、校办副主任张毅,工会副主席黄爱霞并和数理学院相关领导、教师参会。会议由数理学院党委书记张俊燕主持。

座谈会上,获奖教师首先发表感言。储继迅表示,今年是来学校工作的第十年,感谢学校对自己的关心和培养,自己深深为所在团队感到骄傲,为自己是一名北科大教师感到自豪。恰逢学校建校70周年,她希望学校发展越来越好,自己也将继续学习和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为学校做出贡献。刘白羽表示,个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和学院的鼎力支持以及所在团队的悉心指导。教学基本功的比赛过程虽然辛苦,但让她收获很多。她说,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老教授的回信对我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要求,作为一线教师,未来更要肩负起育人使命,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不断努力。

指导教师团队代表、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主任张志刚对学校领导的关心及校工会和学院的支持表示感谢,对团队教师取得的荣誉感到无上光荣。他表示,今后将继续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希望年轻一代优秀教师传承老教师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为人才培养以及学科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贾水库对获奖教师表示祝贺,对学院青教赛相关工作表示充分认可,对获奖教师及指导团队的辛勤努力给予肯定,并表示一定在学校的领导下,继续全力支持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为持续取得优异成绩而继续努力。

杨仁树代表学校向储继迅、刘白羽为学校争得荣誉表示祝贺,向指导教师团队及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辛勤工作的基础学科教师表示节日问候。他指出,教学基本功比赛取得的优异成绩反映了教师个人突出的教学水平,学校将继续推进部门联动、做好服务保障、加大支持力度,为教师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杨仁树希望学院落实好《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相关精神,做好顶层设计、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学术水平,更好地服务全校人才培养工作,构建起全员育人新格局。要将教学基本功比赛精神形成文化传承,辐射和带动其他学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让我们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

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回信的学习热潮中

祝愿

全体北科大劳动者

节日快乐

荣耀属于每一位劳动者

USTB | 北京科技大学

出品:新媒体中心来源:校工会、数理学院、后勤集团文案:吴钰重
编辑:韩琰森校审:邢华超责编:薛浪

相关精彩链接






好消息!北科大免费wifi来啦!

北科大师生校友反响热烈!掀起学习热潮!

两人!同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你能信?惊现40年前的笔记!最美笔记在哪里?

刚刚!新调整!免费流量100G!100G!100G!


设为星标每条推送都不会错过哦↓↓↓


一起为
劳动最光荣的北京科技大学
1000个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